新课标下历史教学活动设计

来源 :教育新视线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mstronger7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位学者曾说过,大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将学生的大脑作为一个简单的容器,把课堂作为灌输和填鸭的场所,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灌”和“填”的流程。如果那样的话,课堂成为一潭死水将是不可避免的。相反,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恰当的活动,想方设法去点燃学生头脑中的火把,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充分地活动起来,自主地进行学习,就会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
  
  一、教师的准备
  
  1、深钻课程标准。领会课改精神。本次课程改革是一场与过去的课程改革截然不同的大变革,它不再将学生掌握系统知识放在首位,而是将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放在首位。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感受、观察、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社会现象和历史问题的正确的思维方式。以上两个目标达到之后,知识的获得将是很自然的事。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活动的时候,要考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爱上这门课,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和参与欲,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2、深钻、充实、升华教材。丰富的素材是活动之源,活动中产生的“火花”又会丰富教材。如我在上七年级下册第25课《设计2008年奥运圣火传递路线》时,先在网上收集最新出台的2008年圣火传递路线,然后叫学生列举出圣火在这些城市经过的理由。如:世界为什么会选择中国北京?
  3、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为了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创设各种教学活动情境,仅凭教师的语言和行为动作是无法完全达到效果的。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能够给学生以有声有色、形象生动的情境感受以及跨越时空的丰富信息量,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读懂学生,有的放矢。课程活动设计的首要目的是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因此,深入地了解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所面临的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情感单纯而强烈,记忆力强,想象力丰富,处在形象思维强而抽象思维正在形成的阶段,如果能根据学生们的情感和年龄特征,找到学生们的兴趣点切入教学,再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一定会得到很好的响应。
  
  二、课堂活动与活动课的设计
  
  根据课程的培养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主动参与,进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是教学活动设计的关键所在。
  1、课堂设计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和合作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激励他们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可以采取辩论会、竞猜活动、小品表演、演讲等活动。如我在教学《“贵姓何来”:中华诸姓的来历》时,将学生分成了四个小组。第一组的主题是:研究本班同学各个姓的渊源。第二组的主题是:研究与历史朝代或诸侯国名相关的姓。第三组的主题是:研究少数民族改汉姓的问题。第四组的主题是:研究中华姓氏的作用。四个小组进行比赛,看谁找的资料准确全面,教师对学生的研究活动进行恰如其分的评定。
  2、设计活动课,促进学生去创造、探究。新教材中,每一单元都有一些主题活动,充分地利用这些资源,将课本知识和学校所在地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设计活动课,不但能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在《我们惠州》的第6课《惠州名人》的教学中,我们先用一节课时间带学生参观了叶挺故居,采访了将军家乡,让同学们全面了解将军的生平和事迹,第二节课便让他们分组讨论自己的感受并整理资料,第三节课由各个组派一位学生代表做小老师,介绍将军的英雄一生。结合多媒体教学和诗歌朗诵,同学们在整个活动中热情高涨,洋溢着爱国爱家乡、为家乡感到自豪的情感。
  总之,教学活动设计时,只要真正地以学生为主体,把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放在首位,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兴趣所在,注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就能让课堂充满活力。
其他文献
数学是一门科学。“如果没有独创精神,不去探索新的道路,只是跟着别人的脚印走路,也总会落后别人一步,要想赶过别人,非有独创精神不可。”要进行教育的改革,要靠社会的重视,更要靠学生的创造性学习。现就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利用学科特点有效地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等问题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明确创造性思维的涵义及本质,做创新型教师     有这样一道排列组合的题目:某校准备参加2009
期刊
素质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为了使素质教育得到有效的实施,就必须优化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一年来我们致力于建构“数学课自主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全面推进教育改革,现将不成熟的教育模式介绍给大家,供同行们参考并予以指正:    一、模式流程    创设情境,明确目标;呈现问题,启发诱导;自主探究,设疑质疑;合作探究,解惑释疑;分
期刊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必须结合各项训练活动。     一、兴趣是使学生积极阅读的前提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想真正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首先应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引发学生主动阅读的愿望。   1、兴趣来源于对成功的体验。适时
期刊
创造性思维是智力活动中的最高表现,它要求重新组合观念,以便产生某种新的东西,至少是以前在思维者头脑中不存在的东西。当前,在新观念、新知识、新学科不断涌现的今天,培养创新能力已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产生创新能力的首要前提是具有创造性思维,因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成为现代教育向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提出的新要求。    一、创造良好教育环境,启动创造性思维动力    把微笑、期望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目
期刊
我们知道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就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因为基础教育阶段是人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时期,学校的学习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内容,学习方式实际上体现了他们认识世界的方式、他们生存的方式。如果他们的学习方式都是被动应付、机械训练、简单重复,他们对学习了无兴趣,没有激情的投入,他们又怎么能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热爱生活、有独特个性的人呢?美术课承担着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
期刊
在数学思维中最可贵的品质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叶圣陶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决不是针对高智力学生,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都有机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教师要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创造力,使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将学生培养成为创造型人才。  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下面
期刊
当今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从知识的掌握、思维的训练、经验的积累三方面入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以上要求,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新教学方式,以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  数学教学模式的选择,是决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很好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关键因素。新课改的教学模
期刊
一、与教材对话     教材是教师上课的主要依据,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新教材与以往教材相比,从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科学合理的教材结构、结合实际的学习素材、新颖丰富的呈现形式、形式多样的练习设计、富有弹性的教学内容,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丰富资源。   能否领会编者意图,是衡量教师理解教材深浅的一个重要标志,对编者意图领会得越深,越能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作文水平是他们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最好标尺。然而,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教师命题——学生作文——教师评讲”忽视了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让学生讲成人的话,学生写不出话,只好硬着头皮写,久而久之,就会“谈文色变”,把作文看成一件苦差事,甚至有的同学认为“作文难,难于上青天”。因此,要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就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凭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
期刊
类比推理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它往往能把人的认识从一个领域引伸进另一个领域,其应用具有极大的灵活性,更富有创造性,对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等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物理教学中,适当运用类比思维,对激发  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更好地理解掌握新知识,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类比应用于物理概念的教学    类比是通过两个(或两类)对象的比较,找出它们在一方面(特征、属性和关系)的类似点,从而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