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课前资料的有效利用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275814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前资料收集与运用对语文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处理这些问题,是提高语文课前资料收集与运用有效性的瓶颈。本文将结合语文教学实例,从语文课前资料收集与运用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提高其有效性的措施三个方面阐述语文课前资料收集与运用的有效性。
  关键词:语文课前资料 收集 运用 有效
  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广大语文教师都非常重视学生课前资料的收集。所谓语文课前资料,指在语文课堂教学前,学生按照相应的教材,自主寻找并能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相关资料,包括资料的收集与运用两方面。课前资料,既能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拓展,充实教学内容,又能让学生更好地提高学习课外知识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一、语文课前资料收集与运用的问题
  语文教学中如能恰如其分地指导学生有效利用课前资料,将对语文课堂教学产生更深远的影响。而现实中语文课前资料的有效利用却出现许多不尽人意的场景。
  (1)课堂成摄影展。心理学中指出:“儿童有意注意薄弱,而新异性物体更容易引起儿童无意注意,提高教学效率。”如果能运用课外资料,尤其是语文课前资料,学生教学中互相交流分享自学喜悦,既避免了枯燥的学习,又无形中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力度,让学生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快乐学习。
  (2)知识大杂烩。语文课前资料是丰富多彩的,甚至是取之不尽的。如在《北京》一课教学时,为了理解“北京有许多名胜古迹和风景优美的公园,还有许多新建的高楼大厦”这一句话,师在教学中加入该环节:
  师:早上,我从小朋友那里拿到许多你们寻找的资料,现在我们来看看北京还有哪些名胜古迹和风景优美的公园。
  师投影图片生观看,花去10分钟。
  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充分深入阅读文本,在没有预设的情况下,只注意让学生自己收集、展示资料,却对资料的利用缺乏引领、筛选、整合,结果往往导致资料的展示和观看成了知识大杂烩,虽占据了太多的课堂时间,不但没有引起学生深刻的思考,还影响了教学的进程,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学生的思维。
  在实际教学中,语文课前资料的有效利用令人惋惜。如何避免让资料收集付水东流呢?
  二、提高语文课前资料收集与运用有效性的措施。
  (1)语文课前资料有效收集的策略。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所以,预习也必须是教师先,学生后,这样对收集资料有着致关重要的作用。①教师应该明确学生收集资料的目的。在语文课程学习中,“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所以,在课前资料的收集中,教师同样担当的是引导者的角色。②教师应该多给学生收集资料的时间。“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中的三大基本理念之一。在语文课前资料的收集与运用中同样适用,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更要在课下给学习充裕的时间进行学习。大部分教师都是明天上课,今天预习。这样学生寻找资料的时间短,当然会出现在《欢庆》中出现的问题——资料一把无法记,不如图片有意义。如果能提前两到三天就给出了要寻找的具体要求,那么学生在课下就自然而然会相互讨论自己寻找资料的进度了,在不断地合作与交流下,课堂中的问题也能对答如流了。③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收集资料的线索。在时间充裕的前提下,教师更要时时关注学生资料收集的进度,在这个过程中,给出建议将事半功倍。
  《语文课标标准》也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所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而“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如果能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就是课前资料有效利用的最好方式。教师除了要明确学生收集资料的目的,给予学生充裕的收集时间,教给学生收集资料的方法,更应该转变观念,寻找和开发对学生来说既不烦琐,更为方便、快捷的形式,积极走多元化课前资料有效收集的形式。①问。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愈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愈明,记忆力愈敏锐。”而这种资料收集的方式正是训练学生有效提问题的方法,古老但不古董,简单又简便、快速还省劲,在鼓励孩子大胆地面对师长、亲友的同时,不仅能把自己想知道的问题表达出来,还能帮助学生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智力。②看。孩子喜欢看电视,看书籍、观察生活,在教学《活化石》等自然、科技等主题的时候,学生能毫不费劲地打开记忆的大门,回忆生活里、电视里、书本里看过的情节,不断丰富课本语言文字的内涵。所以“生活即语文”,平时就应培养学生观察力,发展探究能力。③集。收集图片和实物比打印电脑上的资料更让学生觉得有趣。有时根本就不需要孩子收集大量的文字资料,游览时收集的地图、门票、各种小吃的包装盒、浏览地点的特色等,这些都会在教学中起到更生动形象的效果,还能更好的丰富孩子想象,为说话写话提供生动详实的材料。
  有了教师与学生的“双轨收集”,相信资料收集的有效性一定能事半功倍。
  (2)语文课前资料有效运用的策略。《课标》还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①筛选,让资料运用更具体。对一些纯文字的资料,之所以产生不了理想的效果,关键是教师缺乏对学生的指导,甚至缺乏指导资料运用的過程。有些语文教师以为只要布置学生收集了,课上提供学生交流机会,就算完成任务了。其实不然,在语文课前资料的运用中,教师面对学生收集来的各种各样的资源,应课前充分预设,课中有效选择,精心筛选,只有选择最有用的资料展现给学生,课堂教学过程才不会被冗杂的资源所累,才不会变成图片的摄影展,资料陈列室。②时机,让资料运用更精彩。教师除了要悉心筛选最有用的资料,还应当精心挑选语文课前资料运用的时机。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课前资料的呈现不应超前,也不能滞后,而是能恰如其分地出现在学生对文本理解出现疑难、深入解读出现困惑、情感启迪缺乏基础的“愤悱”之时。此时,课前资料的引入,定会让学生有“恍然大悟”之感,思维“活化”之悟。让资料运用出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能体验到“跳一跳,摘桃子”的成功之感。
  语文课前资料的有效利用是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没有运用前外资料的语文课堂是不完全的课堂,是无法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入的课堂。课前资料的课堂运用是一门学问,需要教师们一起去研究,去探索。语文课程应追求“润物细无声”的理想境界,恰当、巧妙地让教材与课前资料合二为一,力求课前资料为课堂服务,语文课堂因课前资料而添彩,这样,才不会让课前资料收集付东流。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苏霍姆林斯基[俄罗斯] 给教师的100个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9
  [3]陶行知 陶行知教育文集[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4.5
其他文献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鲁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疆域》第二课时《行政区划》。本节教材主要讲述的内容:引导学生记住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划的位置、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本节课是对疆域的进一步学习,是在综合考虑政治、经济、民族、历史、自然和军事等要素的基础上确定下来。它是国家实行有效管理、实现稳定发展的基础,也是进一步认识区域差异、区域发展
期刊
内容摘要:二十一世纪需要创新型人才。“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源泉”,因此,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应该从基础教育抓起,学校应担负起培养具有创新品质的创新型学生的责任。学生创新思维主要体现在:学生敢于置疑,善于置疑,敢于推陈出新的问题意识和不迷信权威的勇气;有广阔的思维空间,具有直觉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归纳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有进行科学创新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即课程标准
期刊
摘要: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生物探究实验,实验的成功与否对学生探究兴趣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对该探究进行了思考和改进。  关键词:探究 鼠妇 思考 改进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人教社按照新课程标准编写的实验教材中安排了丰富多样的探究活动,其中第一个完整的
期刊
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实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素质教育及德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对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德,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重视对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在低年级,结合生动具体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辅导。低年级学生有强列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着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对周
期刊
摘要:做班主任之初,听说“班主任是能获得双倍幸福的职业。”于是我就为获得自己的双倍幸福期盼着、努力着、坚持着。一晃做班主任的工作生涯已十余載,在教育孩子们的过程中,我饱尝到了酸甜苦辣的滋味。可谓是痛并快乐着,快乐并幸福着!慢慢地我发现班主任的幸福大多来自于班级里所谓的问题学生,也叫个案学生。个案学生就像是一块块“坚硬的玉”,只要我们“精雕细琢”,就能彰显其主体地位,培养其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建
期刊
一、案例背景  目前大家高呼“高段、大气、上档次”,我们小学英语课堂何尝不呼吁!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技术的提高,信息化设备的提供越来越普及,也越来越高级。在这样的信息技术时代,我们的教育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我们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左手捧一本圣贤书,右手拿一根教鞭,然后用粉笔在黑板上涂涂写写。心理学研究表明,没有愉悦的心情、浓厚的兴趣,学习就是学生沉重的負担。从现代信息技术的功能、特点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现代教育也不断融入了新的信息技术,其中在教学方面,多媒体技术也渐渐成为了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学介质之一,而多媒体技术在传统教学中的合理利用,确实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经过多年的实践验证,多媒体技术已逐渐被教师所熟悉与认可,然而由于某些教师不用正确认识多媒体,不会很好的利用多媒体,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反而起到了相反的效果。 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一、过分的依赖
期刊
课堂教学需要学生与老师互动,这种互动往往受着教师、学生、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总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因此在课堂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事先很难预想的情况,打破你的教学常态,让你面临一些挑战。为了顺利完成本堂课的教学任务,作为教师要如何驾驭课堂这个动态的系统呢?马卡连柯说过:“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随机应变的能力,有了这种品质,教师才有可能避免刻板的公式,才能估量此时此地的情况特点,从而找出适应的方法并加
期刊
一、学生具备的潜质  一个人具备各种各样的潜质,但在课堂上无法做到让学生所有的潜质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那在课堂上主要要发挥学生哪些潜质呢?我认为首先要让学生流利完整地表达,其次大胆积极地发言,还要交流合作的能力,最后还要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二、发挥学生潜质的具体做法  为了能充分发挥学生以上的潜质,在课堂上要做到以下几点:  (1)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教师的语气要平和,要以谈话式的
期刊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长期的地理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发现,培养学生养成记课堂笔记的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很有帮助。  一、为什么要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1)课时的原因。现在的初中地理每周只有两节课,时间紧任务重,课堂上老师给学生说明学习目标,讲解重点难点,点拨记忆方法,基本上没有练习和复习的时间。如果不记笔记,大部分学生在听课以后产生大量的遗忘,记笔记可以帮助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