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教学机智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y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需要学生与老师互动,这种互动往往受着教师、学生、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总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因此在课堂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事先很难预想的情况,打破你的教学常态,让你面临一些挑战。为了顺利完成本堂课的教学任务,作为教师要如何驾驭课堂这个动态的系统呢?马卡连柯说过:“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随机应变的能力,有了这种品质,教师才有可能避免刻板的公式,才能估量此时此地的情况特点,从而找出适应的方法并加以正确的运用。”答案只有一个,掌握教学机智。
  教学机智,顾名思义,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对千变万化的教学情境,能迅速、准确、灵活、恰当地做出判断、处理,以保证教学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一种综合能力。下面,我就根据听课经历和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来谈谈怎样实现课堂教学机智。
  在一次校优质的评比课上,刘教师上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她分析完父亲那个蹒跚地穿过铁道爬上月台,给儿子买桔子的背影,让学生感悟了一番深沉的父爱之后,提了一个问题,她问学生生活中有没有感受过类似的浓浓的父爱。结果学生们异口同声回答说:没有。这一回答一下子令听课老师感到意外,正担心课堂出现冷场时,只见这位教师灵机一动,马上说:看来生活中母爱容易让人感受得到,而父爱却常常让人忽略。你说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父爱表达的方式和母爱有所不同啊,父爱如山,有时会压得你怨恨呢,但如果有一天你仔细品味了,那爱也是多么伟大啊!有时父亲对你严厉,打你,骂你也是一种爱。同学们还记得七年级上册《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吗?文中英子因为上学迟到便赖床不起受到了爸爸严厉的惩罚——“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我哭号,躲避,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我坐在放下雨篷的洋车里,一边抽抽搭搭地哭着,一边撩起裤脚来检查我的伤痕。那一条条鼓起来的鞭痕,是红的,而且发着热。”从此以后英子再也不迟到了,而且成了每天清晨等待着校工开大铁栅栏校门的学生之一。她最后成了一名台湾作家。这件事成了全文体现父爱的亮点,读了让人难忘。接着这位教师讲到:“通过英子的事例,我们可以体会到父亲打你骂你都是对你的爱。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体谅父母。”——听完教师这些话,学生们茅塞顿开,马上举出一些表现父爱例子。所有听课的老师会心地笑了。这样一种机智的课堂处理方式不仅复习了以往学过的课文而且还让课堂大放异彩,不得不让听课的学生及老师们由衷佩服这位女教师的睿智。
  还记得有一节语文课是在下午第二节,我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是《核舟记》。上课铃响了,发现很多学生依旧趴在书桌上做数学习题,对上课铃声置若罔闻,一问了解到,第一节课的时候老师占用了几分钟的课间时间,学生们还沉浸在数学的王国中,使得语文学习完全不在状态。当时我就想,这样的状态,想要完成本堂课的教学任务是肯定不可能的,那么本堂课就浪费掉了。所以我决定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把学生“请”回到我的课堂中来。于是我就说:“请同学们合上课本,现在我要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效果。”然后在黑板上板书了一些问题,例如,核舟的雕刻者是谁?刻了什么东西?这个用来雕刻的核有多大?核的体积之小与雕刻的内容之多形成鲜明的对比,这说明了什么?……“哪个组回答的最多最好,老师可是有小小的奖励哦!”我这样鼓励学生。学生纷纷举手作答,本组同学积极予以补充。很多学生不了解“分”这个数量单位,有一位同学查阅了新华词典后面的附录表,给大家换算出来,最后经过讨论得出结论,核桃的大小应该是3乘2厘米左右。在讨论中,学生真切的感受到了我们民间艺术的魅力,感受到了王叔远的高潮的雕刻技艺。“这么小的东西上能刻这么多的东西啊!”学生不由得惊奇道。由于教学机智的发挥,学生们的积极性显著提高了,文言文学起来也不觉得枯燥了,学得很开心。
  教学机智是教師在不断学习,努力实践中形成的。我们只有不断实践,吸取失败的教训,总结成功的经验,才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师也只有具备了渊博的知识和文学修养,才能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才能在课堂中随机应变,才能不被学生问倒。教学是一种艺术,然而艺无止境。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文所有的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中不知不觉地做出相应的变动。”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努力掌握教学机智,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其他文献
摘要:作为新课程所积极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学生以“个体学习”为主的模式。以问题的提出为核心,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形式,完成教学发展的最终目标。但研究中发现轰轰烈烈的小组合作在热热闹闹地进行着,实则多流于形式,实际收益甚微,小组合作学习全面开花,但华而不实,本论文将通过实际课堂的分析,对如何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进行探究。  关键词:
期刊
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从小理想是做一名教师,因此十分热爱教育事业,愿意为这太阳下最光辉的事业而学习、探索、奋斗一生。  题记: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德】雅斯贝尔斯  在每个班级中总有几个让老师很头痛的孩子,他们或调皮活跃或沉默不语,他们的成绩拖在班级最后,他们被成为“后进生”。我在教学中也遇到很多这样的孩子,所以我一直在困惑,一直在
期刊
学好语文,提高交际水平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一个过程,即从敢于说到有所说,再到善于说,通过三个具有内在联系的训练步骤,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说的训练,其收效相当明显。  要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首先要使他们敢于说,没有这个胆量,就谈不上他们有所说和善于说。学生不敢大胆说话,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对自己说话的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二是怕说错了被人讥笑
期刊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鲁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疆域》第二课时《行政区划》。本节教材主要讲述的内容:引导学生记住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划的位置、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本节课是对疆域的进一步学习,是在综合考虑政治、经济、民族、历史、自然和军事等要素的基础上确定下来。它是国家实行有效管理、实现稳定发展的基础,也是进一步认识区域差异、区域发展
期刊
内容摘要:二十一世纪需要创新型人才。“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源泉”,因此,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应该从基础教育抓起,学校应担负起培养具有创新品质的创新型学生的责任。学生创新思维主要体现在:学生敢于置疑,善于置疑,敢于推陈出新的问题意识和不迷信权威的勇气;有广阔的思维空间,具有直觉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归纳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有进行科学创新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即课程标准
期刊
摘要: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生物探究实验,实验的成功与否对学生探究兴趣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对该探究进行了思考和改进。  关键词:探究 鼠妇 思考 改进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人教社按照新课程标准编写的实验教材中安排了丰富多样的探究活动,其中第一个完整的
期刊
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实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素质教育及德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对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德,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重视对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在低年级,结合生动具体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辅导。低年级学生有强列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着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对周
期刊
摘要:做班主任之初,听说“班主任是能获得双倍幸福的职业。”于是我就为获得自己的双倍幸福期盼着、努力着、坚持着。一晃做班主任的工作生涯已十余載,在教育孩子们的过程中,我饱尝到了酸甜苦辣的滋味。可谓是痛并快乐着,快乐并幸福着!慢慢地我发现班主任的幸福大多来自于班级里所谓的问题学生,也叫个案学生。个案学生就像是一块块“坚硬的玉”,只要我们“精雕细琢”,就能彰显其主体地位,培养其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建
期刊
一、案例背景  目前大家高呼“高段、大气、上档次”,我们小学英语课堂何尝不呼吁!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技术的提高,信息化设备的提供越来越普及,也越来越高级。在这样的信息技术时代,我们的教育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我们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左手捧一本圣贤书,右手拿一根教鞭,然后用粉笔在黑板上涂涂写写。心理学研究表明,没有愉悦的心情、浓厚的兴趣,学习就是学生沉重的負担。从现代信息技术的功能、特点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现代教育也不断融入了新的信息技术,其中在教学方面,多媒体技术也渐渐成为了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学介质之一,而多媒体技术在传统教学中的合理利用,确实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经过多年的实践验证,多媒体技术已逐渐被教师所熟悉与认可,然而由于某些教师不用正确认识多媒体,不会很好的利用多媒体,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反而起到了相反的效果。 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一、过分的依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