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阅读”背景下初中散文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_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语文课程改革的推进,初中语文教材的编排也发生了根本性改变。部编初中语文教材的“主题组元”新编排模式,是部编初中语文教材在编写方面呈现出的一个突出特点。这种组元编排,利于教师和学生把握单元主题,更利于充分发挥单元主题的教学功能,实现单元主题的导向价值。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传统的单篇教学模式,依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确立整体性、整合性的阅读教学理念,把握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的优势,设计实用的单元主题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对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意识和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散文因其形式多样、取材丰富、表达形式不拘一格等特点,深受读者喜爱,但散文多样性也给散文阅读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学生往往难以有效把握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抓不住重点,不得要领。散文主题式阅读教学将为初中散文阅读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使学生基于主题阅读视角,提升散文阅读学习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使学生系统而有效地掌握同一类主题散文的阅读方法,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以提升散文阅读的科学性,最终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使散文阅读成为学生语文思维与技能发展与提升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一、散文主题阅读内涵阐释及其教学特征
  所谓“主题阅读教学”,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在《新语文主题阅读》一书中指出,主题阅读教学是以既定主题为基础,强调个人生活体验,优化现有课程资源,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引入教学环境。然后通过对经典文章的思考、洞察,把握文章的内容;从而使学生在拓展阅读中积累阅读的基本知识,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进入更广阔的语文世界。
  由此可见,散文阅读教学法是指以主题环境为依托、以主题阅读探究为主要形式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表现出主体性、整合性、丰富性与拓展性等基本特征。在初中散文主题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人,参与散文阅读学习的全程;散文主题阅读还体现出整合性特点,它不是单篇阅读,而是需要整合同一类主题的散文,将同一类主题的散文进行有机整合,同时包括教学资源的整合;丰富性是散文主题阅读教学的第三个特征,它在主题的统领下,全方位、立体地展开阅读教学探究学习,不仅容量大、阅读教学密度也相对较大;最后是它的拓展性,即让学生在原有文本阅读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导,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结合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实践和知识基础,深入阅读、探究,建立对文本内涵更深刻的理解,从而增强创新意识。阅读的探究行为延宕是基于焦点问题,以焦点问题为探究起点,向其他方面进行有机辐射,以达到全篇解读的目的,从而提升散文阅读的科学性,最终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初中散文主题阅读教学设计优势
  与传统单篇阅读教学相比,初中散文主题阅读教学具有以下优势:
  1.提高阅读效率
  传统的单篇课文教学,教师往往是以—篇课文文本为起点,根据单篇课文的重难点来安排教学活动的。由于教学课时有限或因重复性教学,致使散文阅读教学效率低下。同时,单篇散文课文教学,对于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层次性和有序性的把握也必然存在着一些缺陷。而散文主题阅读教学则可以弥补单篇课文教学的不足。根据教学主题对现有的课文内容进行重组划分,使阅读教学作为一个整体。同时散文主题阅读教学目标的确定时,教师不仅要考虑到语文阅读教学的完整性,而且要考虑到阅读教学的层次性,以避免同一教学任务的混乱和无序,减少了教师教学工作的重复性,自然散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就会提高。
  2.开发学习资源
  如果语文教学没有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就很容易局限在文本本身。新课程标准主张语文教学应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实现课内外教学的有效结合。散文主题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整合和生成学习资源,将社会生活融入学生的语言学习,同时考虑到“工具”和“人文”语言课程的有效统一。在划分阅读阅读教学主题的过程中,为了提高语文教学的广泛性,可以吸收和整合课内与课外语文学习资源,扩大散文主题阅读的广度和深度。
  3.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散文主题阅读教学,提倡自主、合作和探索性阅读,学生更有机会来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一方面,学生可以增强自信心,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并建立良好的关系。另一方面,教师立足文本,积极探索初中散文主题阅读教學设计方法,从语篇阅读入手,通过主题阅读,发挥主题统领效应,使学生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散文阅读思维升级,基于主题的高度,掌握同一主题散文阅读方法,提升散文阅读的科学性,最终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初中散文主题阅读教学设计框架
  初中散文主题阅读教学大致框架概括为“五化”:教学内容主题化、主题内容问题化、问题焦点情境化、情境问题探究化、探究延宕与活用等。
  教学内容的主题化是指教师根据散文阅读教学内容确定主题,以主题统领散文阅读教学行为;主题内容情境化是指教师将主题有机融合在问题中,借助问题载体作用,推动散文主题阅读教学;问题焦点的情境化是指聚焦散文阅读焦点问题,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散文阅读学习兴趣;情境问题探究化是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作用下,开展探究性学习,进行广泛的学习互动;最后一个环节是探究延宕与活化,这是散文主题阅读的要义所在,使学生通过探究学习,从语篇起步,掌握同一主题散文阅读教学方法,最终培养学生运用知识指导散文阅读实践的能力。
  四、初中散文主题阅读教学设计策略
  散文主题阅读是对主题阅读的具体化实施研究。部编七年级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由《春》(朱自清)、《济南的冬天》(老舍)、《雨的四季》(刘湛秋)、《古代诗歌四首》组成。所有诗歌都是文情并茂的篇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优美的意境、巧妙的构思、交融的场景、如诗如画。每一篇课文都向我们展示了色彩斑斓的自然界的美景,学生从中既可以品味散文隽永、深刻的语言,感受语言的魅力,也可以得到语文的滋养。然而学生由于年龄和经验的关系,尤其是当散文涉及不熟悉的风景描写时,学生对学习散文可能会感到困难,所以不宜采用单篇课文的教学,这时就可以对课文进行整合教学,这不仅可以避免学生因长时间阅读而产生疲劳,也容易达到单元学习的目的。   本文拟选七年级同一单元内的两篇散文朱自清先生的《春》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为例,简要阐述初中散文主题阅读教学设计策略。
  1.教学内容主题化
  初中散文主题阅读的首要任务是确定主题,主题的确定维度多元化,既可以按照作者确定主题,选择同一作者不同类型散文,也可以是根据散文内容、主题思想等。拟定主题既可以选择同一单元内的阅读教学内容,也可以根据主题跨单元选择阅读文本,教师也可以跨教材选择文本,将课内文本与课外阅读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课内外教学的有效结合,扩大散文主题阅读的广度和深度。
  本文选取《春》和《济南的冬天》这两篇散文,是部编新语文教材初一年级同单元内阅读文本,这是依据初中低年级学生学情选择,降低主题阅读的难度,便于操作。主题拟定是依据散文内容将他们归为同一类主题,在内容上都属于绘景散文,《春》以春景为对象,《济南的冬天》则以济南的冬景为对象,两文都通过写景抒情,融情入景。确定这一类主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同主题阅读,掌握写景抒情类散文的一般阅读方法。
  2.主题内容问题化
  主题内容确定后,教师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展开主题教学。问题是阅读教学的有效载体,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散文主题阅读教学目标,将主题内容问题化,通过问题将主题阅读具体化,可操作化。
  散文主题阅读由于不是单篇阅读,涉及到两篇或两篇以上散文,这就需要教师发挥主题的统领作用,基于主题优化问题设计,使主题成为学生整体感知文本的有效载体,成为学生进入两篇散文的切入口,在焦点问题探究中实现游刃有余地解读,同时遵循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
  《春》和《济南的冬天》同属写景散文,我们可以抓住两个要素使之问题化,这两个要素是“景”“情”,这样我们就将主题阅读细化为两个简洁的问题: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阅读《春》和《济南的冬天》,理一理都描绘了哪些景?
  2.选择自己喜欢的符号语言,将体现作者情感的句段圈画出来,读一读,悟一悟,体现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两个问题,紧扣“主题”与写景散文的要点而设,将成为学生整体感知文本的有效载体,在焦点问题探究中实现游刃有余地解读。
  3.问题焦点情境化
  散文主题教学内容的问题化是教师的一种教学预设,以“问题”为引子,激起课堂千重浪。教师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需要优化问题呈现方式,将问题焦点情境化,为问题的呈现搭建背景,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问题探究的兴趣,发挥情境的感染力。
  《春》和《济南的冬天》两篇散文问题的情境化,可以依据散文的主要内容,并将之与学生的阅读积累结合起来。为此,我创设导入性情境,激起学生问题探究的兴趣:
  一年四季如画,我们如在画中游。我们的先人就很懂得享受大自然,倾听大自然,歌咏四季,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你所学过的歌咏四季的诗文或者诗句,并说出诗人蕴含的情感吧!
  创设这一情境,首先契合了主题阅读要点,调动学生阅读积累;其次,为问题焦点的探究进行有效的铺垫,使学生感悟到情与景互相交织的关系。
  4.情境问题探究化
  情境为学生搭建了学习活动的背景,但是情境要达到预期的目标,还需要教师基于学生主体地位,自主实施学习探究,充分地进行立体化课堂互动。课堂探究包括自主学习探究与合作学习探究,如何选择探究学习方式,这是由学习内容与学情决定的;课堂互动要突破传统单一的师生互动现状,推动生生、生本互动等。
  《春》和《济南的冬天》探究学习,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展开小组内学习交流,再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进行深层次交流,推动学生在更广泛范围中进行思维碰撞。通过探究,学生完成对《春》和《济南的冬天》整体感知:
  《春》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等五福图画,表现出作者向往春天、热爱生活、充满希望的真情实感;《济南的冬天》描绘了小山摇篮图、薄雪覆盖图、城外远山图、空灵水晶图等,体现出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5.探究延宕与活用化
  探究行为延宕是基于焦点问题,以焦点问题为探究起点,向其他方面进行有机辐射,以达到全篇解读的目的。因此教学时,应让学生在原有文本阅读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导,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结合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实践和知识基础,深入阅读、探究,建立对文本内涵更深刻的理解,从而增强创新意识。
  《春》和《济南的冬天》在解决焦点问题的基础上,可以向以下几个问题辐射:两篇文章作者为什么能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为什么语言能如此优美?体会两篇散文在写法上的异同之处,试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写景进行仿写,注入融情入景。从语言、表达技巧等方面进行探究性学习,并建立起联系、比较思维,最后通过仿写,渗透读写结合的思想,从两篇散文语篇阅读上升到“主题”阅读的高度。
  最后环节,总结写景散文的一般阅读方法: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把握主旨,理清散文写作思路,品味散文隽永、深刻的语言,感受语言的魅力,鉴赏写景散文常用的表达技巧,抒写自己的阅读感悟等。
  总之,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到散文阅读教学设计在培养学生阅读学习中的重要意义,立足文本,积极探索初中散文主题阅读教学设计方法,从语篇阅读入手,通过主题阅读,发挥主题统领效应,使学生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散文阅读思维升级,基于主题的高度,掌握同一主题散文阅读方法,提升散文阅读的科学性,最终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使散文阅读成为学生语文思维与技能发展与提升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参考文献
  ①讓阅读舒展开来——记“新语文主题阅读”实验[J].人民教育.2010(19)
  ②在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J]. 王志军,朱玉红.语文建设.2016(32)
  ③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模式探究[D]. 景英琪.陕西师范大学2016
  ④散文阅读教学设计的原理[J]. 王荣生.语文教学通讯.2012(11)
  ⑤品味语言 培养语感——《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及评点[J]. 楼红,江平.语文建设.2003(10)
  ⑥现代散文教学到底教什么[J]. 何新梅.文学教育(上).2015(08)
  ⑦窦桂梅的阅读课堂[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窦桂梅, 2015
  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1
  [作者通联:无锡市南湖中学]
其他文献
编者按:3月底4月初,本刊编辑部的全体小编们背上行囊,蹬蹬蹬来到贵港,蹬蹬蹬又去到柳州,与多所中学的小读者座谈互动。热情的小读者为我们提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重温春日里那美好的时光吧。  春风和煦,暖阳普照,小编们收拾行囊踏上了旅程。要问我们为什么难掩心底的兴奋与激动?那是因为小编们要去拜访小读者们了,喜悦之情当然是溢于言表啦!    柳州市龙城中学:
1989年,一个法国物理学家在他的实验室里,发现了一件怪事:一包包得好好的照相底片,放在桌子上无缘无故地感光了。一瓶荧光物质一硫化锌,放在桌子上,无缘无故射出浅绿色的光芒。  这是谁在捣鬼?物理学家像大海捞针似地开始寻找原因。他把桌子上的所有东西都仔细观察过;把照相底片看了又看,把桌子上的硫化锌、硫化钙试了又试,依然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最后,他的视线落到了桌子上的一瓶黄色晶体上,终于解开了谜底。
摘 要 李华平教授的阅读教学课始终以“问题”主导着整个课堂,问题是其课堂教学的灵魂。这些问题具有“语文性”,属于语文问题,且主问题下有一系列子问题与之相呼应。李教授能够提出恰当的语文问题得益于他对语文教育规律的正确认识和对文本解读、深度教学的深入钻研。李教授的语文问题对推动语文课程建设、纠偏语文教学偏差、示范师生课堂关系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阅读教学;语文问题;教育规律;文本解读;深度教学
摘 要 當语文课程内容以学习任务群的形态呈现,意味着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都要发生相应的改革。如何使教学内容化零为整,发挥综合效应?如何以任务为导向,促进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王岱老师在上述两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她以写作为任务群教学的纽带,设计了台阶式写作任务链接丰富多样的目标、情境与活动,使语文课堂中的写作呈现出鲜明的过程性、方法性与台阶性。   关键词 学习任务群;台阶式写作;过程
陶行知先生曾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语文学科具有较强的育人功能,但传统单篇阅读教学过于关注文本涉及的语文基础知识,导致语文课堂毫无生机可言,直接影响班级学生参与度、课堂教学效率。群文阅读是一种近几年新兴的阅读教学模式,它是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创新之举,与语文教育改革提倡的理念不谋而合,因此运用群文阅读提高课堂效率,是一项极其深入且有启发性
材料:  在岁月的长河中,每个人都有数不清的难忘经历:欢乐的、痛苦的、悲伤的、欣喜的;成功的、失败的、坚强的、软弱的……然而所有这些都如一级级向上的阶梯,引领我们一步步从稚嫩走向成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些都是我们人生的巨大财富。是伴随我们成长的十分宝贵并值得珍惜的东西。  题目:__________伴我成长。  要求: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把题目补充完整。②600字以上,中心明确,叙述描写具体,有
统编本语文教材选入了節选自《史记》的《周亚夫军细柳》,此文如苍山绵延,给人一派爽心悦目之感。司马迁不仅在大处处理得精妙异常,即使在言语的细节上,哪怕每一个字也打磨得珠圆玉润,使之在塑造人物,语言的乐感等方面显出无比的力度。教参已经从对比、衬托、侧面描写等角度对此文作了分析,在此不再赘言。本文立足文本的语言,从句式、用词等角度入手,在语言的细节上细读文本,以期从篇章出发,具体感知《史记》的“史家之绝
《战国策》是一部介乎子、史之间的典籍,主要记录了战国时代以纵横家为代表人物的思想言论、外交辞令和政治主张等,同时也记载一些历史事实。作为其中一篇记述纵横家游说言辞的典范之作,《邹忌讽齐土纳谏》之所以历久传诵,很大程度并非邹忌“说了什么”影响着后人的思想——建立制度性的言论通道,保障人民的话语权力,尽管这一民主思想,在现代社会依然弥足珍贵,但是,真正让它流芳万世、惠施无穷的,恰恰是凭借其“怎么说”的
问题1 陈尧咨和卖油翁两个人,谁的水平更高?  师:读了《卖油翁》后,你觉得陈尧咨和卖油翁各做了一件什么事?  生:陈尧咨射箭,卖油翁倒油。  师:一个在园里射箭,一个在园外倒油,哪个水平要高些?  生:卖油翁。  师:为什么呢?带上原文说。  生:卖油翁“自钱孔入,而钱不湿”,而陈尧咨只是“十中八九”。  师:“自”什么意思?“自从自从”,“自”者“从”也。卖油翁不是直接从葫芦口把油倒入葫芦里的
摘 要 诗词作为表达审美情感的文学样式,不能脱离具体的历史情境而产生。对诗词进行解读,有赖于对历史细节的真实还原。对于以女性形象和女性生活为创作中心的花间词来说,闺中物事多是展现女子闺怨情怀的象征。因此,通过“诗史互证”考察词中的意象应该成为解读花间词的基础的批评方法。本文以《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中的意象为研究对象,以《花间集》文本为主要文献依托,将传统文献、传世图谱与考古实物相结合,尝试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