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对话” 因“段”施教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289868538Z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人、叙事、童话、故事等体裁的文章,因作品的需要经常要描写人物,而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丰富多样,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其中所谓的人物语言描写,是指作品中人物对话、独白乃至内心语言等,是作品所叙述的故事情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对话描写”是让人物轮流说话,是一种合作性言语活动,具有规律性、结构性和情感性等特点。“对话描写”的教学,我们应扣准学段教学目标,结合文本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不同的策略。
  一、第一学段——重“识”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要从认知语言文字起步。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读通读顺文本,在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蕴含在文本中的语文新知识、语言形式等要素。在对话描写的教学中,我们如何让学生“识”得这种形式呢?
  1.圈点勾画,认识“对话”
  “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指导学生在圈圈画画中学习词语,讨论句子,关注言语形式等。例如,一年级上册《雨点儿》是第一次出现人物对话,教学时让学生用横线画一画“大雨点儿”的话,用波浪线画一画“小雨点儿”的话,再让学生分角色读一读。学生在勾画朗读中形成了对话的最初认识。
  2.真情朗读,还原情境
  文字以静态、无声的方式出现,朗读如同赋予文字动态、有声的生命,既会意生情,又表意传情。在品悟之后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对话”,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融入故事情境,释放真实、自然的情感。如《夏夜多美》一文中,小动物的对话较多:“我不小心掉进池塘,上不了岸啦!”“快上来吧!”“谢谢您,睡莲姑姑!”这些是生活化的语言。教学中,教师创设配乐朗读的情境,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进行角色间的表演朗读,在快乐地表演和具体的对话中,体会小动物们的心灵美。角色表演易让学生角色化进入故事的情境,关注说话人的身份,体会说话人的情感。在读中建立人物形象,理清人物关系,了解事情经过,产生情感共鸣,思维碰撞。同时它也是低年级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一种很好的途径。
  3.演演说说,迁移结构
  低段教材以童话、故事、寓言为多,重复的结构刚好与对话的问答往复出现吻合,适合教师适度拓展文本,进行仿演仿说。如《小壁虎借尾巴》,通过小壁虎向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写出动物们的尾巴各有各的用处。教学中,教师在学生表演朗读中拓展到其他动物尾巴的用处时,不妨再深入一层“如果你是断了尾巴的小壁虎,你会怎样向它借尾巴呢?”学生在“小壁虎爬呀爬……”的语言带动下,自然运用课文中积累起来的语言结构来续编故事。又如,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谁和谁好》诗歌中,没有出现人物对话的形式,一问一答,学生易于模仿,迁移生成新的诗歌。例:
  谁和谁好?铅笔和橡皮好。铅笔写错字,橡皮来帮助。
  谁和谁好?老师和同学好。同学有疑问,老师来解答。
  二、第二学段——寻“道”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提出:“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教师应该在文本的精彩“对话” 教学中,让学生感悟“对话”的特点,才能迁移运用“对话”来写具体一件事,展开故事情节。
  1.形式丰富,灵活运用
  对话丰富的表现形式,不仅为了表现说话者的神态、情绪、心理及时间先后等,更是为了让人物语言表达得更精确、更细致、更流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认识对话的不同表现形式,感受其作用才能让学生在习作中运用。例如,在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学习引用人物说的话时,先投影出示,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引语都相同,但是提示语可以置前、置后或置中,标点也发生变化。到课文中找找相应的例子,并迁移让学生变化形式。如在习作课《零食们的花招》中,教师先出示:
  同学们大叫起来:“哇,是好吃的零食耶!”
  让学生将提示语置后,置中说一说,读一读,再创设情景写一写零食们的花招。如:
  “我先说。”火爆鸡筋首先发表想法,“我在身上多涂一些鲜香麻辣的调料。这样远在百米之外的小动物也能闻到香味,被香味牵着鼻子不知不觉地往这里走。”
  “该我了!我在肚子里装了一张魔术卡,上面还有大名鼎鼎的刘谦教他们魔术。小动物一定会买我的。”魔法士干脆面很有把握地说。
  教师还可以利用本组教材《奇怪的石头》认识提示语在对话人物明确时,可以省略分行表达的写法。丰富的对话形式,让文本在变式中显得灵活生动,减少读者审美疲劳,符合语境的需要。
  2.提示用语,丰盈细节
  人教版教材中有许多精彩的人物对话描写片段,我们不妨让孩子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精彩的对话,引导学生留心提示语的运用对表现人物情感和性格起到了什么作用。如《小木偶的故事》对话片段去掉修饰语后成:
  小红狐说:“放开!放开!”
  一只穿警服的熊说:“吵什么!”
  小红狐又说:“报告警官,他抢我的包!”
  ……
  让学生将去掉修饰词的对话与课文比较有哪些不同,师生共同总结出:课文中对话描写的提示语非常精彩。教师强调提示语实际上就是对话情景中的细节,非常重要,它会使对话描写有血有肉,生动可感。再引导学生去发现提示语中描写了人物的动作、神态、语气,声音特点等,在习作中学生也能加以运用。
  3.标点符号,传情达意
  标点符号在文中除了表示停顿之外,还有提示语气、表达情感的作用。有时同样一句话,仅是标点不同,传递的情感就会迥然不同。为此,在学习“对话”中应该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标点符号所传递的情感信息,感悟人物形象。如《巨人的花园》文中写到巨人的话:“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两个叹号传递出巨人的傲慢和自私,如果将第一个叹号改成问号,就柔和了巨人的冷酷。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关注学生不会留意的内容,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标点。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学文字表达,而且要学标点的运用,从中感受文章的情感,领悟人物形象,揭开文本内部朦胧的面纱。   4.言语顺序,突出效果
  为了增强表达效果,作者在写对话时,对语言也是字斟句酌。例如《陶罐和铁罐》的一组对话: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说。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说。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轻蔑的神气。
  文中的铁罐话语“你敢碰我吗?”是挑衅,“陶罐子!”是鄙视,如果将两句调整为“陶罐子你敢碰我吗”,显然削弱了铁罐的骄傲。把重要的“话”置前或置后,就会起到不同的表达效果。
  三、第三学段——得“法”
  苏联作家马卡连科说:“对话——这是文章中最困难的部分之一……我们的青年作家最差的一面也是对话。”到了第三学段,教师不能因为对话的形式而形式,要引领学生感悟对话语言的准确性,体会话中之意,学习语言为表现人物性格特点服务,并在习作中运用得体、精准的人物对话来表达,塑造人物形象。
  1.由表及里,丰富言语
  话语的意义不仅有字面意义,文本中的意义,还有第三个层次的深层意义。话语的多义性使有限的语言包含了尽可能丰富的意义,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咀嚼、回味、思索的广阔空间。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理解鲁迅谈的“碰壁”“四周黑洞洞的”时,必须了解鲁迅先生生活的环境,才能明白“四周黑洞洞的”象征当时的社会一片黑暗,看不到一点光明,人民没有一点自由和民主,“碰壁”指和反动势力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和迫害,体会鲁迅不怕挫折、不惧迫害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师引导学生探寻言语的秘妙,也认识语言的准确丰富性,有意识地锤炼自己的言语。
  2.由言及人,展现性格
  著名作家老舍说:“对话是人物性格的‘声音’,性格各殊,谈吐亦异。”如五年级下册《晏子使楚》中语言简洁生动,通过对话展开情节,刻画人物。人物的语言符合人物身份,描写楚王与晏子的对话,双方辩词的锋芒,都表现得准确而生动,恰当地体现了人物的身份。看楚王的“冷笑一声” “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为什么打发你来了”展示了目空一切、傲慢无礼的楚王形象。而全文重点抓住晏子动作、神态描写,如严肃、拱了拱手、故意笑了笑、面不改色,让我们体会到晏子的冷静、机智和能言善辩。《将相和》中廉颇的话不停地出现“我廉颇”,廉颇居功自傲的形象跃然纸上。
  3.由“场”及“场”,精准语言
  对话中的语言是人物口中直白的话,相对而言,不太会出现长句,语句会更简约,切合人物的身份素养等,更要符合特定的场景需要。如《桥》一文中老汉的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三个句子简短有力,清楚明白,渲染了当时的紧急气氛,也将当时环境下老汉的果断表现出来了。两次“吼”儿子的语言,配合不同的动词“揪”“推”真切写出老汉“党支部书记”“父亲”双重身份的高大。
  4.由“话”及“篇”,直奔中心
  言为心声,作品中人物有时就是作者的传声筒,人物的语言直接点明作者写文章的目的。揣摩人物对话,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直接表明文章的中心思想。如五年级上册《落花生》一文“议花生”的对话片段,品评父亲的话“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必须挖起来才知道”,让学生比较花生和石榴等的区别,感悟花生的可贵,而后联系“我”说的话“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来直接点明中心思想,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微视频为抓手,借助晨会课这个平台,从盘点名人故事,精彩晨会;掇拾身边的七彩故事,出彩晨会;网罗经典影片,丰满晨会;拣选优秀绘本故事,缤纷晨会四个方面,阐述人生价值观如何在晨会中合理体现。  【关键词】晨会课 班级文化 微德育 心灵 微视频 价值观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晨会课是班主任与学生面对面,心对心交流的最佳时间,它是班主任一天中所上的第一堂课,它就像一首乐曲
[摘要]为落实语用,教师常会从阅读教学中寻找出“写点”,加以训练。而本节课则充分落实“用教材教”的觀点,通过“找准写点、辨析词语、唤醒感受、想象练写”等环节,以语教之,以语用之,扎扎实实地从文本阅读活动中探索出一条“写”的路径。  [关键词]阅读教学 辨析词语 唤醒感受 想象练写  《黄果树瀑布》以“移步换景”的手法记叙了作者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时的所见、所闻、所感。纵观全文,结构明晰,动词精妙,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与之齐名的埃及圣书文字及莫索不达米亚的楔形文字今天已不再使用,汉字不仅继续使用,还曾被其他国家借去记录并创造新的文字。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教育部门专门下发了《加强中小学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专门制定了《写字教学指导纲要》、《课改纲要》和课标,其中反复强调写字教学。可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问题令人担忧。  1.不重视写字教学  部分学校老师及家长对写好汉字的认识不
【摘要】仔细翻阅低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整本教材,可以感受到教材插画的连续性。本文把教材插画上这些小学生编成一个班,整本书就好比发生在一个班集体中的故事,通过创建故事课堂三部曲“教师讲故事,创建故事课堂”“学生说故事,锻炼语言能力”“用笔画故事,进行自我教育”这种教学方式,让二年级学生在听故事的情境中接受教育,激发爱心,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习惯,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故事课堂 讲故事 说故
【摘要】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不仅仅是需要在形式上发生改变,最本质的是要从课堂内涵发生变化。本文以《云雀的心愿》一课为例,聚焦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生成资源,引导学生学会理解和批判、联系与建构、迁移与运用,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不断提升学生的思辨力。  【关键词】生成资源 深度学习 技术支持 分享互动  一、深度学习  “趋势、挑戰、进展”,是《2015年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中的三个关键词,它
【关键词】语文要素 说明要点 结构顺序 说明方法  现行的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编排上有个显著的特点,即按照两条线来组织单元课文,一条线是以内容为主题组织单元,如“人与自然”“革命岁月”“艺术之旅”等;另一条线则是以“语文素养”作为训练点组织单元,也就是把“语文要素”涵盖的各种因素,包括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学习策略、写作方法等有机地、系统地体现在每个单元之中,渗透在单元的每篇课文里面。在每一个单元前
【摘要】中国传统节日蕴涵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学校应从传统节日仪式、传统节日故事、传统节日诗文等角度全方位挖掘资源,在生命教育活動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传统节日保原味的同时增添时代气息。教育者要用时代“语言”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让传统节日中的生命教育更具时代强音。  【关键词】传统节日 生命教育 教育资源  在人们生活中,那些值得纪念的、非常重要的日子,被称作为节日。顾名思义,传统节日
[摘要]本期自然拼读承接前两期的单个字母自然拼读的教学,笔者在班级内继续开展字母组合自然拼读的发音训练。针对前两期存在的一学期一考、评价过于滞后、拼读速度较慢、一部分学生跟不上等问题,本学期特别注重及时学及时考查,不断跟进,及时调整。本文主要从学习准备、学习过程与方法以及学习评价与总结三个方面围绕第三期的学习内容谈谈在课内教学过程中是如何开展自然拼读之字母组合的发音训练。  [关键词]元音饱满 辅
摘要:作文教学,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对于教会学生如何修改作文也很重要,“善作”不如“善改”,首先,要让学生“乐作”。通过别样日记“漂流”,让学生爱上表达。通过精选习作题材,让学生有话想说。通过大量阅读,让学生有话可说。还要多给学生展示的平台,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其次,要让学生“会改”。老师改,不如教会学生改,可通过生生互改,师生共评等方式,让学生的作文水平在不断的“改”中提高。  关键
[摘要]新课程强调既要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更要关注能力素养的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离不开数学理性思维,而提问是学生积极思维的反映,是培养学生良好数学素养的第一步。要使学生能够产生问题,学生的亲身体验是前提,创设有价值情境是基础,营造良好的环境是关键。教师更要用心呵护学生提问的天性,唤醒学生对提问情有独钟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素养。  [关键词]小学 数学核心素养 思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