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课堂充满创新活力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s520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认为:“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让课堂充满创新活力。”这就要求数学的课堂教学不能只注重问题结果而忽视过程,不能只是单纯地回答现成的问题,而是要求学生融入课堂,沿着老师的点拔,多个方向而一定规则的思维,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使课堂的气氛活跃,从而形成统一正确的思维,并把这种行为升华为一种习惯,逐步形成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终生受益。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主课堂充满活力,使学生形成创新思维的习惯,下面谈谈我个人在多年工作实践中的几点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鼓励思考,激发探究欲望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产生探究的动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主要通过课堂氛围来营造,激发学生产生悬念,进入欲罢不能的状态,集中全部注意力,进入非我莫属的境界,从而深入思索,对问题穷追不舍,或者在问题中融入一些趣味,促进学生产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
  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教学时,我设计了情景问题:“下面我们做一下游戏,请同学们写出一道一元二次方程并解出两个根,把两个根告诉老师,让老师猜出你们的方程。老师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很快说出原方程。”学生因此感到惊讶,就想弄清楚老师秘密在哪里,从而调动了学生的情绪,激发了兴趣。为了揭开这个秘密,学生就要根据游戏中透出的信息:“已知两根就能确定原方程”,故会猜想,两个根确定方程的三个系数,从而在情景中发现了要解决的问题。为了找出确定的规律,就会对两根作加、减、乘、除等运算,把运算结果与系数对照,发现出一些规律,再根据这些规律猜想一个结论即根与系数的关系理论,再运用公式进行验证,从而得到根与系数的关系的定理。
  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们也和我一起体味成功的喜悦,从而喜欢上了探究。他们不再似以前那般沉寂。数学课中有了更多的争论,更多的问题,更多的答案,更多的欢笑。学生们从中探究出问题,探究出了门道,探究出了学数学的乐趣,探究的热情空前高涨!
  二、利用一题多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一位数学家指出:“好的数学习题好比磨刀石,使学生的思维越磨越锋利。”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抓住学生求知欲强烈的心理,我常常采用一题多变来刺激学生的探究兴趣,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启发学生进入探究之路。比如下面的一道习题:如图(1)所示ΔABC内接于⊙Ο,AE为ΔABC外接圆的直径。
  (1)求证:AB·AC=AE·AD;
  (2)若AD=6,BD=3,CD=8,求⊙Ο的直径AE的长。
  (3)若AE与AD重合,AE不再是ΔABC外接圆的直径,AD也不再是ΔABC的高,如图(2)那么(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不成立,添加一个条件_______________,便可使(1)中的结论成立。
  (4)你利用(1)中的图形,稍作变化,还能改编出其它的题目吗?
  这一的变题、改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其中(2)和(3)是在(1)题的基础上,利用(1)题的结论加以灵活运用。既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又提高了学生们探究的积极性。(4)更是从很大限度上吊起了学生的胃口,让很多的学生都按捺不住激情,好好的试上一番,并且得出了许多出乎我意料的方法、结论。
  三、动手实践,让学生沉浸于探究
  受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的影响,有的教师仍然根据已有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习惯地采用填鸭式的满堂灌教法。课堂上学生高度紧张,但没有思考的余地,又是听又是抄又是记,满得不亦乐乎,只能机械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使用时只会生搬硬套,效果极低微。其症结在于方式和方法都不对。古人云:“受之鱼,不如授之以渔。”问题的结论固然重要,但得出结论过程更为重要。所以,在教学中必须摒弃没有消化没有思考的被动接受,使教和学互动,且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在学中掌握灵活的学习方法,这才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标。欲达于此,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中多动手,给他们广阔的自主探究空间。例如在教学“一次函数和二元一次方程”内容时,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
  师:x-y=0这个二元一次方程有多少个解?你能把他们的这些解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表示出来吗?(提出问题,激发探究欲望)
  生:全体同学认真地在练习簿上画坐标和描点,(教师巡视进行指导)不一会儿,就有不少学生举手了。
  生A:我先写出了方程的三个解,然后把x的值作为横坐标,把y的值作为纵坐标,就能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相应的点了,这样就可以用平面直角从标系中的点来表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了。
  师:你的想法很好,其他同学还有别的想法吗?
  生B:我有一个疑问,按照A同学的作法,只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有限个点而二元一次方程有无数个解,怎样才能把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全部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表示出来呢?
  师:你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这正是我们这节课首先在研究的问题。请同学们多写出几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再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它们相应的点,观察你的描点,你有什么发现?
  生:学生都很仔细地动手描点,有几个小组的学生在彼此交流自己的想法。
  师:(鼓励大但猜想,引导发现结论)根据大家都已经画出的相关图形,现在请你们把自己发现的规律说一说。
  生C:我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了方程x-y=0的一部分解,并且过其中的两个点画一条直线,我发现我描出的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这条线经过原点。
  生D:我觉得这条直线上所有点的坐标都是二元一次方程x-y=0的解。
  师:何以见得?
  生D:我在这条直线上找了一个点(6,6),然后把x=6,y=6代入方程中,方程x-y=0左右两边的值相等。
  师:除了坐标为整数以外,还有吗?
  生E:有,例如点(5.5,5.5)的坐标也满足方程x-y=0。
  师:你们还有其他的发现吗?
  生F:我还发现以方程x-y=0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我画的这条直线上,例如,我取x=4.5,y=4.5,然后描出点(4.5,4.5),这个点恰好在所画的直线上。
  师:好!大家通过自己(加重语气)动手描点、画直线、观察,探究出了一些规律,哪位同学能够把同学们的发现给予归纳?
  生G:我认为以二元一次方程的 解为坐标的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而且这条直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都是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经过学生们的动手操作,师生共同探究,有计划地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思维,并通过动手、动口中、動脑来完成探究学习的过程,从而掌握学习中获得真知的乐趣。并获得了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发展的探究空间。从而强化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数学的计算具有基础性和工具性,重视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师的职责。为此,我采用的教学策略是:注重基本方法的教导、抓好计算必备基础、重视数理语言的渗透。  【关键词】计算能力;计算策略  “万丈高楼平地起”,建构数学王国体系,从一砖一瓦添起,这砖与瓦指的是学生计算能力。《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提出:小学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达到答案准确,计算迅速、方式灵活和运用合理
区域认知是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之一,它是指人们具备的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特点、问题进行分析、解释、预测的方法和能力。在区域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立足时间和空间的两个维度来引领学生分析、思考地理问题,以提升学生区域认知水平。  一、立足时空维度,教会学生运用“时空信息解读法”  所谓“时空信息解读法”是指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关注不同尺度的时间和空间信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的时空信息进行解题的方法。
教师培訓心得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的学习,是孩子对汉语言文化产生兴趣的重要阶段,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高速发展的开放型社会里,我们应该有意识地进行教学方法改革,让生活与教学紧密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本文从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背景、目的和实际运用三个层面进行论述,以期为逐渐改进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为语文教学进一步生活化提供新的灵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  “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是近年来教育界
[摘 要] 基于服务质量理论,以保险业和银行业为研究对象,验证服务质量的五个维度对这两个行业的重要性及其在两个行业间的差异性。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了320名保险公司顾客和210名银行顾客的研究数据,实证检验了两个行业顾客感知服务质量的差异。研究结果发现:有形性对保险业顾客决策是最重要的因素,而对银行业顾客决策最重要的是可靠性。本研究进一步丰富了服务质量理论,同时为保险业和银行业企业增强竞争力提供
[摘 要] 基于江苏省制造业“走出去”现状,运用综合评价法,从国家治理能力、社会公众意识、创新能力、营商环境四方面对一国专利执法水平进行量化,测度36个江苏省主要出口贸易国的专利保护强度。根据测度结果,从企业自身、专利保护强国、专利保护弱国三个角度分析江苏省制造业企业“走出去”面临的专利风险,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知识产权风险;“走出去”;知識产权保护;防范  doi : 10 . 3
【摘要】高考试题的研究成为了教师每年高考后的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一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好的成绩 ,同时也是自身教学能力提升的一种方式。更多的在研究中我们关注试题如何体现地理核心素养,从而为教学本身服务。本文主要以2017年一道地理综合题为例来分析地理试题的呈现形式及教学中如何将素养的培养与课堂融合。  【关键词】高考试题;核心素养;综合思维  每年高考后,试题的研究就是教师及教学研究工作者的热点
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表述了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何意义?如何在青少年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是当前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和积极探索的课题。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的
【摘要】我是一名驻守在边远山区任教有十年之久的小学教师。教师曾被人称为“蜡烛”“蚕桑”“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源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学子们人生路途中可靠的指明灯。因此,作为教师的我时刻“以德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大字来提醒自己以德立教,以身示教,甘守三尺讲台,不计较个人得失。用高尚的人格帮助每一位芊芊学子筑梦、追梦、圆梦。  【关键词】真诚;无私;信任;责
通过市级立项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的课题研究,我们都由了不同的收获,达成共识: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古人曾经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了问题,思維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禁止不恰当的提问,研究提问的类型、表达、候答、理答等策略及技巧,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们能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