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贯穿历史教学始终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im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一线的历史教师,对历史教学改革和历史教学模式的探究与思考,一直是我不懈的追求。几年来,我对“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进行了课题研究。经过实践探索和对学生深入了解研究,我认识到要提高学生兴趣绝不能只做表面文章,让提高学生兴趣只停留在口头上。要靠一贯而终的努力,要靠点点滴滴的积累,更要靠踏踏实实的教科研工作,只有真心付出教师的汗水和智慧,实实在在的在提高历史学习的兴趣上做文章,才能确实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达到促进教学的目的。以兴趣促提高,以兴趣求发展,把提高学生的兴趣作为拉动历史教学的引擎,真正实现历史教学的突破性发展。
  一、开展以“创设情境”为主题的历史教科研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对事物进一步了解,同化为自己内在知识的最积极、最有效的潜在内驱力。所以教学中我坚持长期从如何创设情境入手,以情境激发学生的共鸣,引导学生的兴趣。通过创设情境,是学生对所学的历史教材内容产生兴趣;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产生兴趣;通过情创设境,使学生对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手段产生兴趣;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对历史学习的丰富多彩产生兴趣。在具有浓厚兴趣的情境中激发新的兴趣点,从而获得更大的动力、获得成功的体验,不断享受兴趣的激发,不断体验由兴趣引导的成功体验。不断的强化,持续的兴趣刺激,完成整个中学历史学习体验,从而形成人文化的历史学习情境。变被动的传授知识为主动的探究知识和发现知识,在情境中体验历史知识的乐趣。这一切都要在精心的准备和教师与学生互动情境中完成。
  在教学中,我们根据教材的特点,针对七、八、九年级不同的教学内容,逐课的对情境创设进行了探究。把历史课分为难点突破型、科学认知型、是非观点型、情景再现型、情感共鸣型。根据不同的类型创设不同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求知。
  例如: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一课时,教师就依据情感共鸣型的特点,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展示海战的激烈,体现爱国将领邓世昌舍生取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展示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事件,提出甲午中日战争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它爆发的原因及影响和造成的后果。这样很快就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发现求知的自然情境中。
  这样的情境创设目的最终是为了实现兴趣的激发,无论怎样的情境的创设都严格遵守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出发,把握学生年龄特点,形成愉快的学习历史的氛围。
  二、注重上好历史学习的第一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李大钊曾说:“历史是有生命的、活动的、进步的。”学习历史的目的不单单只是掌握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鲜活的生命历史中,感受人民的伟大,感受科学技术的巨力,感受圣贤先烈的大智和大勇,锤炼自己,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继承那些历经千年而不朽的精华。这就给历史教师的第一堂历史课提出更高的要求。让学生对历史课的希望中播撒下一颗能长成参天大树的种子。激发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发现历史,探究历史,感受历史最大力,会给学生学习历史创造良好的开端。
  三、通过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水平,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中的学生又是存在着差异的,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差异,了解了学生学习发展的特点,才能根据他们的需要,寻找不同层次群体的兴趣增长点,才能在更大层次上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兴趣。
  (1)在不断的深入探究中强化兴趣
  兴趣是一种心理需求,这种需求要求在不断强化和提高的基础上才能形成。一但这种需求已无法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那么兴趣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所以在教学中每一个知识点甚至每一次作业布置都要努力寻找兴趣的增长点,让那些具有天赋和努力求知的学生,在兴趣的激励下体验到成功感和获得知识的喜悦。例如在讲解《太平天国运动》中,天王洪秀全是一个传奇性人物,他从一名多年不得志的秀才成长为执掌半壁江山的领袖人物,这本身对学生来说就是一本值得读的人生,活教科书。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我们就积极准备洪秀全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其人。课下让学生查找洪秀全的故事,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认知历史人物,通过人物的成长,激励学生自己的人生追求,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上培养正确的成长观。通过这样的一次次充满活力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有了更深的认识,对历史事件的背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历史知识,同时,还是使他们形成了正确的历史观,培养了他们唯物的辨证分析能力,提高了历史学习水平,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成绩。
  (2)兴趣是在不断的成功中提高
  历史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历史学习不感兴趣,导致学习成绩差,对于这些学生兴趣的培养尤其重要。
  首先,我们建立了每一个历史学习困难学生的档案,分析基本情况,了解丧失兴趣的原因,寻找提高兴趣的增长点,初步建立培养学生兴趣的计划,循序渐进的进行,实行可控下的兴趣培养。
  其次,对历史学习困难的每一位学生,教师都给与特别关注,注重发挥学生的优点和长处,找好切入点,培养兴趣,逐步提高。在几年的实践中,一个又一个的历史学习的后进生得到了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历史成绩的及格率始终保持98%以上。
  四、通过建立历史兴趣小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几年的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兴趣小组对培养学生兴趣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建立兴趣小组时突出“兴趣”二字,以培养和提高兴趣为出发点,以形成历史学习兴趣为归宿,把兴趣提高贯穿整个小组的活动中,组建小组的活动中,特别注重组件小组的全面性和全体性。为达到提高每个同学兴趣的目的,我坚持兴趣小组由七年级到九年级的一贯制。历史兴趣小组在每年级都不是一个,而是几个,每个小组的成员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时间安排选择不同方面兴趣小组,达到兴趣小组确实提高兴趣的作用。
  在几年的兴趣小组活动中,有许多同学组编了历史剧,并在学校的艺术节上获得优异成绩。另外许多同学通过参加兴趣小组活动,增加了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存在许许多多的难点,但在刻服难题的过程中也大大提高了我对历史教学的兴趣,也正是在这种不断探索中不断提高的兴趣伴我走过教学生涯的每一天。
  
其他文献
小学作文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利用掌握的语文知识运词造句,布段成章来表达他们对学习,生活的感受和理解。通过作文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组织能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搞好作文教学,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将会发生重大作用。作文源于生活,但又对生活起了升华作用。那么如何进行作文教学,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根据自己的教学时间,谈一点肤浅的体会。  一、注重平时积累,为作文做好铺垫。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
古典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瑰宝之一。诵读古典诗词,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可以提高我们的想象能力,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锻炼我们的口才,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古典诗词学习是一个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第一册中“学生实验一”是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我按照教学进度计划,在第一章课程结束后,安排学生进实验室完成本节学生实验课。课前在实验准备,学生分组(两人一组)做了精心准备,并要求学生对实验内容做了预习。考虑到第一次实验要讲实验纪律要求及注意事项,时间可能不够用,本节只做制取氧化铜的实验。两个平行班由于老师指导方式不同,在课堂和课后学生的表现大不相同,使我陷入哪个更好的思考。下面就两个
摘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立足于“做中学”和“学中做” 。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合适的项目来进行设计制作的实践。如何因陋就简、有效地开展设计制作实践活动,是每位通用技术教师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 设计 制作 自主 合作  我们要用培养和提高学生技术素养这一目标指导通用技术设计教学。不要局限于技术方面,诚然学生关于技术方面的探究能够培养他们的能力,但是那不是根本。如果从学
近年来,随着养羊业的集约化养殖模式逐渐代替传统放牧模式,羊生态环境、生活方式及饲草结构发生很大变化。现代化的养羊业提高了肉羊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性能,但由于生产过程中大量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碧河山。关注学生的生命体验,关注学生的心路成长历程,让学生通过自主写作充实学生的精神,提升学生的认识能力和人生境界,是新课程写作教学的应达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的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由于初中生思想认识还流于肤浅,社会阅历少,生活感悟略显不足,写作体会还需积累等多种因素,其写作水平还处在一个较低档次
为探明驯鹿狂蝇蛆病的发病规律并进行有效防治。对829只驯鹿进行了感染率、感染强度、寄生部位、致病作用及危害的详细调查。结果表明:其感染率为92.0%,平均感染强度为16.26条/
摘要: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地学习,并去研究和探求真理;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让学生多问“为什么”。本文主要阐述高中历史教学中怎样开展课堂讨论,不足之处望大家指正。  关键词:高中历史 课堂讨论  一、精心命题是保证课堂讨论质量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