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与童诗的美丽邂逅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7235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情分析】
  绘本以简练的文字,构筑出跌宕起伏的故事;绘本以图画的方式讲故事,符合孩子们的欣赏习惯;绘本以风趣活泼的风格,表现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事物。《逃家小兔》绘本“读写一体”的教学对象定位于二年级下册的孩子。这一阶段的孩子识字量已近1500字,基本跨越了文字障碍。因此,从绘本入手,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和欲望,并在阅读指导的过程中,学习运用绘本语言表达,就显得大有可为了。
  【绘本解读】
  《逃家小兔》这部绘本讲述了一个小兔子和兔妈妈之间玩语言捉迷藏游戏的故事。小兔子天马行空的想象,兔妈妈不离不弃的追随,让这个情节简单的小故事,温馨而充满情趣,被誉为图画书中的经典之作。
  《逃家小兔》的语言别具特色——妈妈与小兔之间的对话以“如果你变成……我就变成……”的句式贯穿整个故事,想象奇妙,诗意盎然,极富韵味。
  因此,本设计旨在通过对小兔与妈妈之间对话的品读与剖析,发现对话形式上的秘妙,并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这一特色句式创作儿童诗。
  【教学目标】
  1.阅读绘本,想象说话,感受小兔想象的丰富奇特和妈妈母爱的温馨执著。
  2.学习运用绘本语言——“如果你变成……我就变成……”句式创作儿童诗。
  3.通过品读一部绘本,推荐一组绘本,激发学生走进绘本世界的兴趣和欲望。
  【课前准备】
  《逃家小兔》绘本;PPT;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听片段,猜题目,激发阅读兴趣
  1.讲述片段,竞猜题目。
  教师讲述《逃家小兔》故事片段,让小朋友猜故事题目,引出课题;请学生跟老师一起写一写这个有意思的题目。【板书:逃家小兔】
  2.激活记忆,重温故事。
  (1)请小朋友说说故事主人公是谁。
  让我们一起把小兔和兔妈妈请到黑板上来吧!【板书:小兔
其他文献
關键词:2016年度;河南省;校园足球; 颁奖典礼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2-0077-01  2016年1月13日下午,由河南省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郑州师范学院、河南省中原一校一品研究指导中心协办,由河南省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宣传部)承办的“2016年度河南省校园足球颁奖典礼暨校园足球校长论坛”在郑州师范学院盛
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开发和利用学习资源,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结合,发挥各种学习资源的有效性和潜在作用。特别是在多媒体课件流行的今天,一些传统的东西渐渐被替代和遗忘。笔者想以最简单易得的学习资源——一张长方形纸为例,谈谈教师如何对学习材料进行有效使用,发挥它们不可替代的作用。  你能折出一些分数吗?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师:拿一张长方形纸,先折一折,把它的1/2涂上颜色。(学
作文教学流派纷呈,每位教师对作文教学都有  各自不同的教学策略、价值取向等,但从人本主义的  角度出发,作文教学要让学生从“愿写”到“会写”似  乎已成为公认的教学规律。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  了一系列尝试与改革,摸索出一些具体的教学策略。    一、寻源挖泉    一个人说话或写文章必然要有一定言语表述动  机的支持,即要有话愿说,有言可表。如何在实践中  有效激发学生的表达愿望,并帮助学生寻找
[教学目标]  1 准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  2 品味揣摩重点词句,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蕴含的复杂的思母与念国之情,从而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3 在体悟情感的过程中,初步领会文章“触景生情”的写作手法。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初步领会文章“触景生情”的写作手法。    [教学设计]    一、揭题导
童话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民间文学体现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民俗风俗和语言特点,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知识、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美德。民间童话、童谣、神话、寓言、戏剧等民间文学融知识性、趣味性、审美性于一体,是小学生乐于阅读的书籍,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最佳精神食粮。细细品味何夏寿老师执教的《草桥结拜》一课,为我们呈现了四大亮点。  一、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程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
年终岁末,揖别即将逝去的一年,那种回望与盘点,必将有着一种不同寻常的深层思考。  一、评说2015年语文教育研究的新气象、新进展  本年度语文教育研究的各个层面,专家学者的理论研究和一线教师的实践探索不断向纵深发展,使语文课程改革更加稳健、更加踏实地向前推进。  在理论研究方面,给我们总的印象是更加接地气,更加触及语文本体。笔者根据所获信息,梳理出以下四点:一是语文课程改革如何立足新常态、适应新常
【设计背景】  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是表达情感、锤炼语言、激荡脑力的最佳载体。从小对孩子加强诗歌教学,能够熏陶孩子的审美情趣,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拓展孩子的创造思维,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孩子是天生的诗人,他们天真、质朴、富于幻想,与儿童诗有着天然的机缘。他们与诗亲近,不仅仅因为儿童诗的悦耳音律,更在于儿童诗超凡的想象力。小学低年级学生常常以直观表象的形式进行思维,他们往往只能运用只言片
徐良英:齐白石先生有句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不瞒您说,在教学生涯的某个阶段,为了模仿名师,我常常到了欲罢不能之境地,用心地观看名师的课堂录像或品读名师的课堂实录,然后再移花接木,嫁接到自己的课堂上。结果呢,事与愿违,收效甚微。我们只偏向于学习名师的一招一式的“形似”,而忽视了万变不离其宗的“神似”。请您谈谈模仿名师的利与弊。  赖正清:模仿本身是无所谓利弊的。因为,任何技术技能的学习无不从
“翻转课堂”由原来的“教师主导信息传递,学生自主吸收内化”,变为“学生自主信息传递,教师主导吸收内化”,这是一种教学内在逻辑的颠倒。其实质是教学理念的转变,从关注教师“怎么教”到注重学生“怎么学”,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正契合当下倡导的“以学论教”“以学定教”和“先学后教”。如果不拘泥于网上学习与微视频呈现,“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变“教—学”为“学—教”的教学模式,在我国已有多年的实践。例如,
《语文课程标准》对每个学段的写字教学都有明确的规定,尤其是第一学段。可是,小学低段写字教学存在的“识练分离,导练不一,练评脱节,练用相悖”四大问题,使得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汉字书写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只有把低段学生的写字教学落到实处,做到“练”与“导,评,用”同步进行、整体推进,学生的写字能力才能有所提高。  一、导、练同步  但凡技能,就得训练,写字也不例外。叶圣陶先生有言,“训练训练,分开来说,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