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方法

来源 :南北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12199819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也推陈出新,旨在促进学生阅读综合素养的提升,全面培育具有较高语文素质的小学生。鉴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简要论述三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希望对其他教师有所启示。
  【关键词】阅读教学 情境教学法 情感陶冶法 兴趣激发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6.003
  小学语文教学在新课改中受到高度的关注,语文阅读直接影响学生的语言感受力、词汇积累、情感体悟能力等之发展。阅读教学开展顺利与否关系到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正确的认知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审美感受能力。因此,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阅读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阅读学习的兴趣,逐步提升其语言感受力和情感体会能力,在熏陶感染中促进小学生形成积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或价值观。
  一、采取情境教学方法,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情境教学方法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阅读情境的设计上。以往应试教育机制下,课堂阅读教学就是围绕教材文本进行讲述,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找出答案,虽然也能对学生的阅读速度有所提高,但是过于功利化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阅读效果的增强。这种教学方式下,阅读也不是出于学生的自愿,而是作为一种必须执行的客观任务,难以真正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因此,教师采取情境教学方法,在学生阅读之前和阅读的过程中,都设计有趣的情境来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充分活跃阅读氛围,吸引更多的学生自主参与阅读进程,强化学生阅读的自觉性。
  (一)精心设计导入环节,以形象逼真的导入创设真实的情境
  情境的设计有诸多途径,但是最有效、最容易达到的就是对导入的利用。导入就是在正式进入阅读学习之前,教师为学生展示的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教学准备。可以是一则寓言故事;可以是和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例;可以是一首歌曲;还可以是一件物品;甚至可以是一种情感,等等。教师要想使情境的设计更加成熟深入,就必须在课前做好教学准备。例如,结合学生的阅读内容,尽可能结合现实生活,选择典型的、符合学生接受范围的导入素材,以多媒体创设形象的图片、视频,或者以生动的语言为学生展示出来,尽可能逼真具体,以此调动他们学习探究的好奇心,为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二)运用多种手段,不断转变教学情境,符合阅读内容的变化
  情境的设计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阅读内容需要不一样的情境安排,甚至同一节课都会需要多种情境的参与。阅读内容的情感、语气会变化,教师也要结合学生的思想情感转变态势随机应变,组建灵活的情境,以此维持学生的注意力,促进情境教学的成功开展。例如,小学阅读教学中经常会遇到欲扬先抑的创作手法。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这一手法,并通过对这一艺术手段的理解,正确评价叙事阅读中人物的性格。这都是需要教师借助于情境的转变来引导学生自主找到答案。例如,在对正面人物进行负面描绘时,教师可以设计情境激发学生的是非善恶判断之情绪,对人物产生初步的情感体验;接着在人物形象出现逆转时,教师要设计符合人物行为、心理的恰当情境,使学生顺利理解和体会人物之思想变化,准确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二、采取情感陶冶教学法,激发学生情感体验,提高阅读感受力
  情感陶冶教学法实际上就是通过情感融入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内心对阅读内容产生强烈的情感变化,用心体会阅读思想与情感,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阅读的主旨,进一步提升阅读感受的基本素质。情感陶冶教学法手段多样,方法也不一,没有固定的模板,更没有单一的教学套路,而是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现有经历、接受水平、情感积淀以及阅读内容的深奥程度进行启发引导,选取有效的教学材料和方式陶冶学生的内在情感,使其易于自主产生阅读情愫。
  (一)启发学生换位思考,养成良好的角色带入阅读习惯
  小学阅读多蕴含感性情感,或者抒发对人物的钦佩敬仰之情,或者托物言志,表述内心的志向追求,又或者通过对某种现象的描述,表达自己的某种观点等。学生要产生准确的情感,在阅读中达到情感陶冶的效果,进一步提高情感质量,就离不开其换位思考,置身于阅读角色或者背景环境中,从主观与客观两种角度对阅读进行体会,增强对文本的感受理解能力,同时也逐渐培养良好的阅读方法。
  (二)多鼓励学生表述自己的情感,教师善于倾听和引导
  实际上,很多学生对阅读内容往往会产生自己的感受,形成独特的审视视角,产生独一无二的想法。但是,由于多数教师过于关注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只注重答案,忽略学生产生想法的过程,导致学生自身情感陶冶的历程逐渐消退,使阅读学习成为一种负担。因此,教师要陶冶学生的情感,就要鼓励他们大胆表达,勇于质疑。教师要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有机会自由表达个体思想。与此同时,教师要扮演好倾听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对学生的情感加以有效组织重建,与学生一同对有价值、有意义的情感进行深度揣摩领悟,提升他们的情感发展水平。
  三、采取兴趣激发法,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活跃课堂教学环境
  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自制力较差,目标性不强,学习毅力不够坚定,总是容易受到多種内在或外在因素的影响。但是,经过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只要对阅读产生兴趣,就会主动自觉参与课堂互动,积极思考问题,甚至还会主动提出新的问题,推动阅读教学的深入进行。而经过总结发现,学生的阅读兴趣最容易受到其他学生的影响,情绪的传染力使小学生课堂互动成为重要的激发兴趣之方式。一方面,组织学生进行互动学习,就要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提供宽敞的学习平台。因此,对设计开放性的阅读题目,使他们能够畅所欲言,在每种观点中都看到新的思想闪光点。另一方面,增强学生的互动效果,就要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有序地制定学习任务和互动目的,并尽量展开小组内部合作与组间竞争,调动他们互动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的互动活动能够提质增效。互动学习不仅符合小学生阅读学习的习惯,而且能够有效带动课堂学习氛围的高度活跃。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方法,要仅仅围绕学生的学习阶段特征和现实水平,无论是在情境设计、情感陶冶还是兴趣激发方面,必须从现实着眼,实事求是,以带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为出发点,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阅读质量的提升。
其他文献
从基本建成小康到全面小康,成人教育的社会学功能凸现出来:从服务经济转型,转向服务社会转型,打破教育壁垒,增加教育准入功能,服务大多数社会成员,培育橄榄型社会结构,在成人
加强音乐学习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也能够环缓解、调节生活学习中的种种压力,在培养拓展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方面也发挥着积极影响。因此,为了让中职生接收到更全面的音乐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其自身学习能力的提升和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都有着重大意义。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地预习、制定不同阶段的计划;引导其进行及时复习和错题归纳;以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其认真听讲的习惯;培养其善于思考和发问的习惯。  【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习习惯 教学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
汉钢公司基于其所处的汉中地区钒钛磁铁矿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的情况,将在球团中配加钒钛磁铁矿作为公司降本增效及含钛护炉的主要手段并展开工业实践。通过实践表明,在合理搭
【摘 要】多元智能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是理论本土化的有益尝试,具体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它强调差异性存在的前提。本文针对初中英语教学中亟待解决的相关问题,结合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从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等方面入手,探索初中英语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多元智能,初中,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0.204 
【摘 要】大学英语教育一直是大学教育中的一个重点。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培养出适应能力更强、层次更高的英语人才,大力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力度势在必行。本文论述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大学英语 存在问题 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
陈西滢是第一个提出形意神三似的论者,这一划分对后世影响颇大.但是陈氏对神似的神秘、不可知态度使得他基本上否定了这一层,他的重心下落到意似.然而有别于他初衰的形意神三
【摘 要】要教好初中数学的几何部分,数学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的目的,根据初中数学的教学大纲,可知初中几何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使得学生初步掌握初中几何知识,并能灵活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几何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 平面几何 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6.002  初
本文介绍一种新型的基于多数据源的电网设备信号智能分析系统,它采用基于D—S理论的多数据源信号融合方法,当电网发生故障时,系统能从SCADA数据库中提取相关信号,对电网故障
阐述数控车床用G指令车削普通三角形螺纹的两种方法——低速车削和高速车削。在比较两种车削螺纹方法的优缺点的同时,探索在数控车床上用G指令车削普通三角形螺纹的程序和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