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间传统工艺发展撑起了保护伞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fa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11日,无锡市人大常委会专程来宜调研《无锡市宜兴紫砂保护条例》的实施情况并召开座谈会。2007年4月1日《无锡市宜兴紫砂保护条例》颁布实施十年来,也是宜兴紫砂快速发展的十年,紫砂经济不断增长,紫砂文化不断繁荣,紫砂人才不断成长,紫砂交流活动频繁,紫砂声誉不断提振,紫砂影响日益扩大。座谈会上,储红飙副市长代表市政府汇报了《条例》实施十周年来市政府所做的工作,丁蜀镇党委书记陈雪峰、市經信委党委书记沈建民、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局长蒋德荣、市市场监管局局长周达祥、市国土局黄朝奎(无锡市国土局副局长)、市科技局副局长张静、市人民法院知识产权保护庭庭长何利萍、市陶协会长史俊棠、紫砂村党总支书记杜其松、西望村党总支书记范泽锋、紫砂界的无锡市人大代表许艳春等先后在座谈会上围绕《条例》的实施及各自的职能发了言。
  《无锡市宜兴紫砂保护条例》共六章32条,涉及到资源开采和利用;制作技艺保护和传承;作品、产品保护和市场管理;奖惩等内容。近十多年来,宜兴紫砂行业机制不断创新,坚持文化引领,狠抓人才培养,领军人物不断涌现,推动了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但在目前的发展中,也遇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资源的保护与开采利用的矛盾;紫砂艺人知识产权保护难度较大的问题;少数从业人员的虚假宣传问题;制假造假及电商、微商的市场监管问题,诚信紫砂的打造任重道远。座谈会的召开,让大家认真分析形势,重温《条例》内容,明确各自职责,从而进一步加强《条例》的贯彻实施。无锡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钱群就与会人员发言中涉及《条例》相关内容是否需要修改作了解释。最后,宜兴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亚民、无锡市人大党委会党组成员王中苏、无锡市人大常委会领导曹锡荣分别围绕十年来《条例》的实施所取得的成绩及条例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了讲话。
其他文献
摘 要 通过对光素器线条之美与花塑器自然之美的分析研究,运用“加一加”创新法进行设计制作,使“三友壶”上的松、竹、梅的形象更为鲜明,显得品貌生动、品性优越、品位高雅。  关键词 三友壶;几何线条特征;自然形态特征;“加一加”创新法  紫砂壶造型的形态设计基本是以线条构勒轮廓,通过线条的曲直和富有韵律的变化,制作形成多姿多彩、丰富生动的面、体结构。紫砂壶的造型精彩纷呈,历代紫砂艺人毕智穷工,运用传统
期刊
邱永斌 1961年12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现任江苏省陶瓷研究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江苏省新型陶瓷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宜兴市政协委员。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首批产业教授,首批科技企业家培育对象。  编者按:邱永斌从学校毕业分配到江苏省陶瓷研究所后就一直从事陶瓷研究、开发工作,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嫣红釉艺术陶瓷、发泡陶瓷、氧化铝基纳米复合陶瓷”等20多项部、省级科研
期刊
摘 要 宜兴紫砂壶因独特的成型技法与自由发挥的创作理念,极大地体现出作品的艺术价值。紫砂壶也因不同的创作理念,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一把好的紫砂壶,在其设计上能够较好地实现泡茶的功能,体现人的审美情趣,还能够引发人们在情感上的共鸣。而陶艺创作者的创作理念,则是缔结紫砂壶和人们审美情趣关系的无形纽带。  关键词 颂壶;创作理念;紫砂  宜兴紫砂壶随着中华茶文化的发展呈现多样化的风格,其内涵也随着茶文化
期刊
宜兴紫砂壶历史悠久,紫砂文化亦是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制壶艺人们以一种开放的视角和心态,在保持壶的实用功能基础上,渗透进各种文化元素,书、画、刻、镂、塑等兼容并蓄,同时更将人们喜闻乐见的人文题材植入其中,博采众长以获得内心共鸣,使之真正升华到艺术的高度。在中国传统文化及风俗习惯中,吉祥文化始终是大众耳熟能详、喜闻乐见的题材,作为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它的内容覆盖范围极为广泛,并且直观预示着人们追求幸福
期刊
宜兴均陶是宋代以后宜兴丁蜀地区生产的一种上釉陶器,它通过泥条盘筑或泥片镶接技法拍打成型,生坯上釉之后在高温氧化焰气氛中一次烧成。作为宜兴“五朵金花”中仅次于紫砂的第二朵奇葩,它以温润醇厚、朦胧静雅的釉色以及神奇独到、妙手生花的拇指堆贴工艺而蜚声中外。  宜兴陶瓷博物馆内藏有一件均陶大缸,名为龙头荷花缸。此缸是明代初期的一件经典作品,缸口直径1.1m,通高0.85m,饱满周正,造型大气。龙头荷花缸历
期刊
宜兴紫砂历史悠久,在北宋时期就已经有了紫砂器皿,到明清两代宜兴紫砂更是有了蓬勃发展。紫砂泥科学上的定义是含铁质粘土类粉砂岩,烧成后的紫砂泥有双层气孔结构,透气性良好又不漏水,自明代饮茶方式由煮茶改为泡茶之后,紫砂壶就以它独特的优势受到了饮茶人士的青睐。紫砂壶造型多变,有“方匪一式,圆不一相”之说,从外观装饰上来看,主要有“花货”和“光货”之分,花货常常为仿生器型,造型栩栩如生;光货则光洁素雅,但壶
期刊
宜兴人杰地灵、山清水秀,得益于这样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悠然自得的生活环境,紫砂壶不断繁荣更新,从当地丰厚的人文元素和雅致的生活方式中汲取養分,融入传统文化精髓而呈现出独特的文人意蕴,历代相传,成为人类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紫砂壶之美,在于“形、神、气、态”,由造型表现出精神气质,一名优秀的紫砂艺人必善于塑造形体,以简练大方之形、纯朴典雅之色、安详恬静之态,赋予作品独一无二的精魂。  1 造型——三
期刊
2017年4月20日,由西安市文物局、宜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西安市大唐西市博物馆、宜兴陶瓷博物馆承办的“运河陶·丝路情——宜兴当代紫砂茶器巡展”在西安市大唐西市博物馆隆重开幕。  本次展览展出紫砂茶具、矿料及制壶工具共52件套,其中包括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汪寅仙的“调色盘”、顾绍培的“天龙鼎珠壶”,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毛国强的“竹露生香壶”、储集泉的“静夜思壶”,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顾治培的“六角培
期刊
李守才  全国劳动模范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均陶)  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  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中国陶协-陶瓷艺术专委会副会长  省工美系列中高级职称评委  省工藝美术名人、大师评委
期刊
李守才从事均陶堆花工作47年,始终以“诚信做人,诚信作品”要求自己。“爱好、勤奋、坚持”,这是李守才对工匠精神的一种自觉践行。  宜兴均陶是陶都艺苑中的一颗明珠,尤以均釉和堆花两项制作技艺蜚声中外,拥有和紫砂一样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因此,均釉、堆花和紫砂并称为“宜兴三绝”。2014年11月,宜兴均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遺产代表性项目。放眼均陶历史,传承、创新铸就了均陶今天的辉煌,一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