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rdflylove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将表现得越来越明显。数学是现实的、有用的趣味性很强的学科,但是数学更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严密逻辑性和应用广泛性的学科。它给学生的印象是枯燥无味的数字、符号,抽象的概念、公式,复杂的应用题等,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为了使学生能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中,时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使学到的知识用得活、记得牢,笔者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才会入迷,入了迷才钻得深,钻得深才有创造,才能减轻心理负担,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变“苦”学为“乐”学。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一些做法。
  一、表扬鼓励,促进创造
  学生天生爱表扬,适度的赞扬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善于给学生鼓励,时时以信任的目光和期待进步的眼神鼓励学生去思考、去钻研。当学生回答问题中肯时,就用“对!”“对极了!”“好极了!”“真聪明!”“真棒!”等语句;当学生想回答问题又怕答错正在犹豫不决时,便鼓励他们“看谁勇敢点……”当一些基础差的学生偶尔答对了,立即用赞许的语气“有进步、表扬他……”通过师生间真情的交流,学生感到学习不是一种负担了,而是一种心理满足和快感。
  创造是人的特征,是人的智慧和意识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是自我表现的需要,小学生也不例外。于是,笔者在教学中总是设法燃起学生的求知欲望,鼓励他们去思考、去创新,使学生学习的兴趣浪花一溅千丈。
  如,学习有关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后,笔者出了下面一道求组合图形面积的选择题,形状如左上图的一块菜地,面积是(
其他文献
【摘要】花蕾需要园丁给予阳光雨露的浇灌,在成长路上老师正确引导孩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乐享劳动教育渗透在学校一日生活中,从小养成爱劳动的习惯,促进孩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劳动品德,为社会造就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劳动意识;劳动品德  古文有云:一枝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需要各类人才的百花齐放,方能与时俱
【摘要】数学课程中的抽象概念,小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微课直观形象、短小精悍,有利于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通过形象记忆理解和感知事物。调查小学数学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利用小学数学微课资源进行精准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微课制作;精准教学;教学资源  一、前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翻转课堂、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的新型学习形式更多地进入我们的生活,改变人们的学习形式。在
7月28日下午,由梅州市教育局主办的梅州市首届名教师、名校(园)长工作室启动暨授牌仪式在嘉应学院举行。梅州市副市长张晨参加并讲话。   在启动仪式上,主办方向50位工作室主持人授予梅州市名教师、名校(园)长工作室牌匾。随后,全体工作室主持人进行集体宣誓,并与网络学员现场连线,了解名教师、名校(园)长网络研修平台应用。   张晨指出,近年来,梅州市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方面做了大量
新课改也在倡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老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要把课堂教学作为师生互动、积极沟通、共同发展的主阵地。为此,老师们正在思考如何让自己的课堂 “活起来”,让学生积极投人到学习中去。但往往事与愿违,真的课堂“活”起来了,混乱的课堂陷入热议而失去控制,看似热闹学习效果却不如人意。因此如何做到尊重儿童天性又能构建一个 “活”而不乱的高效课堂成为了现在很多老师的困惑。  课
【摘要】小学高年级数学的学习难度大于低年级,学生在进行学习时较难理解高年级数学的知识。为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高年级数学知识,教师应创新数学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巧妙运用激励手段,大加赏识,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结合学生认知水平,设计贴近生活的练习,更好巩固知识;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提高教学效率;注重学习反思,提升学习水平,以此构建更有效的教学课堂。  【关键词】高年级;数学;小学
突然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多变化,也引发大家的思考。开学第一周,学校开启了以“自然生命”为主题的防疫情项目式学习课程,以此次疫情为学习契机,链接孩子的生活,通过多学科融合,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数学科组结合各年级学生的知识起点,开展了“疫情数据知多少”为主题的数学项目式学习。一年级的学生可以参与到哪些和数据有关的活动中去探究学习呢?  前期酝酿  人们每天都在密切关注各种疫情数据
【摘要】所谓“教学无痕”,笔者认为就是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自然地、水到渠成般地学到知识,让他们觉得学习是一种享受和追求。那么,如何能达到这种境界呢?通过研究,我们发现采取“以重整单元内容为前提、以真情实景为铺垫、以生活话题为主线”出发来组织我们的教学,比较容易达到无痕的效果。  【关键词】单元备课;创设情境;知识叠加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都是为了不教。”温家宝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文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采访中,记者置身环境优美、竹诗浓郁的良口二小校园,漫步在“三馆两厅一讲堂,四景三苑两长廊”校园景观中,依次感受科技阅读馆、红色革命馆、开放校史馆、气节厅、竹韵厅、绿竹讲堂、竹苑、悠然苑、耘梦苑、科技劳动长廊、党建文化长廊等人文景观与学校“竹文化·气节教育”有机融合,加上学校四个自然景观:钟楼辉映、诗书校道、水墨广场、古榕叠翠的相互辉映,对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有了更
【摘要】本文基于Halliday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要求,灌输式和绝对化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这种毫无生机可言的课堂既阻碍了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也会让学生越来越疏离语文。而要想改变这一教学现状,就必须弘扬语文学科、语文教师及学生的个性,渗透人文,关注生活,落实育人观念,在语文课堂上践行个性化教学,实现师生与文本的真正对话,从而激活语文课堂生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个性化;教学;课堂生机;语文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