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管不住那迈向稻田的腿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tsmar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事件背景


  2019年8月9日,90岁高龄的袁隆平尽管身体大不如从前,却依然“管不住”他那迈向稻田的腿,“收不住”那颗向着水稻的心。被称为火炉城市的长沙,夏季太阳毒辣,酷热难耐。可不管多炎热,袁隆平起床后的第一件事,不是洗脸、刷牙、吃早饭,而是下田。每天的第二次“问诊”,是大家都只愿躲在空调房里的“烈焰”中午。第三次、第四次下田,则在晚饭前和晚饭后。
  90岁高龄还要不停奋斗,只因为袁隆平有两个著名的梦想:“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话题延伸


  1.心怀梦想。袁隆平院士一直有两个梦想:一是禾下乘凉梦,一是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为了实现这个梦想,袁隆平一次次失败、一次次爬起。即使是90岁的高龄,依然“管不住”他那迈向稻田的腿。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次汗流浃背,多少回痛定思痛,已无人说得清楚,只有他自己清醒地知道。“心怀梦想,脚踏实地”,实践再次证明:“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终于,一个个难题被他攻破,一项项纪录被他刷新,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当之无愧。
  2.不断超越。袁隆平被国人尊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研究发明的杂交水稻解决了中国乃至世界粮食不足的问题,促进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试想:袁隆平如果当初只是安于做一个平凡的大学教师,现在只是安于做一个功成名就的院士,那他还能成功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还能实现梦想么?由此,我们不难发现,那些在自己工作领域有突出成就的人,无不是敢于超越自我、挑战自我的强者,他们不安于现状,努力寻找突破口,把自己置身于整个社会之中,在奋进中升华了自己。
  3.淡泊名利。袁隆平是中国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为人类的生存作出了巨大贡献,可他却始终坚持做一位躬耕陇亩的农夫。在中国,以袁隆平为代表的知识分子,他们年高德劭,充满赤子之心,有着学者的良知,敏锐的思想,他们把一生献给了祖国,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淡泊名利,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相关评论

其他文献
当“葛优躺”成为一种时尚,当佛系青年成为一种方式,当王者荣耀成为一种炫耀的资本,当“小确幸”等成为网络流行语……“垮掉的一代”“颓废的一代”等标签便随之而来。事实上,放眼今日之中国,不仅只存在这些,还有千千万万的年轻人在新时代拼搏奋斗的精氣神!他们追求个性,也寻找共性;特立独行,也求其友声;有激情昂扬的奋进力量,也有力透纸背的人性思考。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应“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我们应年青有为!
一坛米酒,酿三年与酿三十年,哪一坛更能让人记住它的醇美?  王鼎钧先生写道:“方便面、速溶咖啡、人造钻石、速成来航鸡……这是一个速成的时代。速成的另一面是速毁,这也是一个速朽的时代。”  相比鸿雁传音鱼传尺素的从前,我们身处一个无比方便快捷的时代,各种信息信手拈来仿佛万方来朝,我们俨然成为了知识的主人。只不过,在我们享受着知识速成的同时,也同样经历着知识的速朽。  我们在网络上阅读的文章,最后能像
深不绝泉涓,稚子浴其渊。  ——北齐·刘昼《刘子新论·逸文》  小溪流一边奔流,一边玩耍。他一会儿拍拍岸边五颜六色的卵石,一会儿摸摸沙地上才伸出脑袋来的小草。  ——严文井《小溪流的歌》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胡宏伟《长江之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赤壁怀古》
1952年,我从哈佛大学毕业。在毕业典礼的前一天,教授告诉我们,他要对我们做最后一场考试。  我们明天就要毕业了,而且深信我们有能力解决任何问题,所以完全没有将考试放在心上。等试卷发到我们手上的时候,我们才发现这张试卷上居然只有一个问题:一只蚂蚁以正常速度爬上金字塔大概需要多久?“这是一次认真的考试,答案中不能出现‘大概’或‘可能’这类描述,无论你们用什么办法,我只要你们算出答案。”教授对我们说。
《论语》中的金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某种程度揭示了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先正面肯定这一流传已久的名言,欲抑先扬。)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的是从自己的心理推及他人,自己认为那样做会不妥,就不应该要求别人做;自己不希望别人那么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总之,孔子所言是告诫人们从自己的内心出发,去理解尊重他人、友好对待他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
言之有物,让人感到充实;物取精华,方称得上明智。积累素材,应该精挑细选;佳材选就,更需精雕细琢;这样的选材、用材,方能成就考场佳作。  一、优中选优,积累精华  按理,素材本身没有优劣之别,但是从备考现实出发,还是要有所侧重。而具有较强时代感、社会反响强烈的素材,应该成为选材的首要对象。信息时代,时有让整个社会沸腾的现象或事件,这些能够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影响的素材,集中体现了时代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
2018年11月11日,22岁的女大学生张某携带一把长约10厘米的水果刀欲乘坐北京地铁8号线,被拒后与安检人员和现场处理的民警发生冲突。乘民警不备,张某突然用脚踢踹、用手抽打民警,后被制服。据报道,在派出所,在被问到其行为将会面临何种后果时,张某露出微笑:“最多拘留15天,其次罚款,其次警告”,并称“人生总要有第一次的尝试,好的坏的都要尝试,微笑面对生活。”  如果那么想、那么做的是一个未成年人,
《天下》杂志给美下了一个有趣的定义:“美,是看不见的竞争力。”因为“看不见”,导致人们一生中错过了多少美好,也导致这世间多姿多彩的美没能够完美呈现。但是,许多人常常忽略了美这个固有的“缺陷”,人们总是想方设法去寻找完美。  一位生物学家在研究蛹变蝶的过程中,发现毛虫被厚厚的一层包围着,如同孩子迷路一般动弹不得。它艰难地使劲地挣扎着,试图冲破束缚,可无奈,它的力气太小了。  生物学家的妻子不忍心看毛
日本作家谷崎润一郎曾言,历史是一堆灰烬,但灰烬深处有余温。的确,历史是民族发展的记录者,也必将用她不竭的余温点亮我们未来的路。  我们应以史为鉴,不断奋斗,让历史的光辉永泽未来。  以史为鉴,敢于拼搏。孙中山先生写到:“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日。”不断奋斗,不竭拼搏,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都是社会的主旋律。从孙中山创立同盟会并领导辛亥革命到毛主席建立新中国,从晚清状元张骞的实业救国到
2018年8月4日,北京音乐厅,1024个座位坐得满满当当。以往这些观众都是来欣赏大师的,但这一天,台上站着的“无声合唱团”却是一群最小9岁、最大也不过16岁的孩子们。  这群孩子们穿着白色T恤,看上去没有专业合唱团的样子。但当指挥李博的手勢讯号一发出来,练了千百次的孩子们瞬间读懂。“嗯、啊、哦……”他们如约地一个接一个,发出自己的声音,是给每天习惯了各种杂音的我们一声“砰”的撞击。12分钟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