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封神榜:小鲜肉VS老司机

来源 :商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lz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偷袭珍珠港”


  有潜质的公司总诞生于战争的硝烟中。
  2014年,可谓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的关键年份。这一年市场交易规模达到59 924.7亿元,较2013年增长391.3%,并继续呈较高的增长状态。
  2014年春节打响的第一枪尤为精彩。
  微信在春晚推出抢红包互动游戏,短短几天就吸引了上千万用户绑定银行卡,红包收发超10亿次。有评论说这样迅速且庞大的用户量积累,相当于支付宝此前8年的努力。
  微信“偷袭珍珠港”,措手不及的支付宝必要还以颜色。
  距离2016年春节10天,支付宝联合45家品牌商,推出集齐5张福卡便可平分2亿元现金红包的“集福卡”活动。宣传广告铺天盖地,甚至刷屏到了微信支付的大本营——微信朋友圈。
  微信毫不手软,封杀。这种技术类屏蔽难不倒支付宝。在“集福卡”推出的72小时中,支付宝变更了20多个微信分享版本,连拼音版、繁体版、错别字版都用上了,微信则最快时仅20分钟就更新了屏蔽技术。
  这不是双方要斗气,而是要获得更多移动线下支付份额,首先需要聚合大量用户。在争夺用户上,双方不是第一次爆发冲突了。
  早在此前,微信把商家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开设的店铺,全面切断了支付宝收付款接口,并借助腾讯应用宝将支付宝下载端口从首页推荐榜中移除。
  作为商战的标配之“口水战”也一直没有消停过。时任阿里小微金服国内事业群总裁的樊治铭曾炮轰微信无安全保障,微信则推出“你敢付,我敢赔!”的全赔服务予以回应……
  微信死磕支付宝,是上位必经之路。支付宝回击微信,是无法坐视不理这位后来者的崛起。
  作为社交平台,微信的使用频率高,在用户导流上优势明显。短短两年时间,微信支付系已经估值达300亿美元(数据来自瑞士信贷),虽然不及以支付宝为主要构成的蚂蚁金服600亿美元估值,但仍相当于大概30个独角兽企业总和。
  2016年春节,支付宝终于没有让微信以红包的方式独领风骚。“集福卡”活动成功地让11亿对好友成为支付宝好友,这被视为支付宝补上“社交”功能的重要战役。不过“集福卡”活动热闹之后,仍然少有用户用支付宝进行社交。
  正是在双方你来我往的拉锯战中,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用户规模都双双上升。可以说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已经完成了基础用户量的积累,正式升级成了一个全民参与的社会现象。
  市场蛋糕已经做大,市场教育初步完成,落地战争随即打响。战线开始向着商户争夺、用户消费支付频次争夺延伸。

杀死钱包


  “你好,我是支付宝的代理商……”“你好,我是微信支付的渠道商……”去年,绝大多数成规模的商业街商户,都被这两家的渠道代理商拜访过。而像家乐福这种用户高频消费支付的商超,更是双方必争之地。补贴与新闻不断刷新:
  “单笔满50元减5元”——上海、杭州地区的家乐福门店接入支付宝。
  “付款满减,最高20元”——微信支付进驻家乐福旗下237家超市。
  支付宝曾借着“双十一”的余波,发力“双十二”。全国线下近100个品牌、约2万家门店参与支付宝“5折支付”活动,共产生了400万笔线下移动支付交易。
  微信跟进了新一轮补贴计划,推出“周二微信支付日”。优惠力度达到支付10元以上立送10元代金券的程度。
  支付宝立马投入1亿元,启动100天的“天天立减”活动——使用支付宝在线下商家付款,可享受999元以内的随机立减优惠。
  同时,支付宝和微信都在短时间内简化商家接入流程。商家入驻之后,支付宝会提供一系列营销管理方案,比如通过支付宝付款后,用户会默认关注该商家的服务号;通过服务号,商家可以在后端实现会员管理、发放优惠券等。微信则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提供服务。
  而在商家最敏感的账期和收单费率上,支付宝和微信实际上也相差不大,收单费率大致在0.6%左右。
  最后,众多线下门店都选择同时接入二者。由此,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都斩获了百万级的商家量。但战事仍在胶着。
  大力度的折扣难以持续,时不时的“小恩小惠”吸引消费者却不能停。如今在各个商家店中,体积不大的收银机上,往往都同时贴着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活动优惠。
  为什么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愿意如此烧钱抢夺线下支付环节?
  支付其实主要有几个盈利点:一是交易手续费(扣点)和广告费,这需要不断扩展用户基数;二是拓展商户合作获得返佣,这需要在用户基数之上深度挖掘用户数据;三是让支付成为后端投资理财、信贷消费等金融活动的入口,以利用巨额资金沉淀。
  由此可见,不断增长的支付市场已经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何况“支付后市场”还拥有更多的想象空间。
  所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对手还不止于彼此。
  背靠百度的百度钱包,号称用户规模达到6 000多万;还有互联网第二梯队的美团。作为团购、外卖市场的领头羊,美团天然连接着商家、物流等众多优质资源,在拓展商户合作获得返佣上一直希望有更多作为,也一直希望开发自己的支付体系。岂料因为缺少第三方支付牌照,美团钱包上线不久即被举报。但美团应该不会放弃,可能会通过收购拥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公司,补齐自己的移动支付。
  其实,支付宝、微信形成的第一梯队,百度、美团等形成的第二梯队,都是用扫码的方式完成支付。“扫码派”在互斗中崛起。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出门付钱只带手机不带钱包或银行卡了,这直接威胁到在此领域经营多年的银联。

“闪付派”的王炸?


  银联传统的移动支付,需要消费者刷卡签字。为了提高移动支付的速度,银联开发出具备闪付功能的金融IC卡。在支持银联闪付的非接触式支付终端上,单笔金额不超过1 000元,消费者就无需输入密码和签名。
  便捷之余,银联更擅长安全牌——支付标计代替银行卡号、数据加密……可谓使用了最前沿的安全技术。
  不过就实际效果来看,对比“扫码派”隔三差五的支付立减活动,银联的“便捷”比不过“便宜”。加之用户在日常支付中多为小额支付,对安全并不太“感冒”。
  闪付没能一战成名,银联还有后手—联合22家商业银行将闪付升级为云闪付,支持NFC(近场无线电通信)。用户只需要用一台支持NFC功能的智能手机,绑定带有闪付标志的银行卡,点亮屏幕靠近POS机即可完成支付。其中加入联盟的Apple Pay,首日就吸引用户绑卡超过3 000万张。
  扩大用户规模只是基础,打造一个能吸引用户支付的消费环境才是关键。
  今年儿童节期间,“闪付派”联合近万家品牌商,开展“银联62儿童日”促销活动。活动投入3亿元,范围涵盖了“吃住行游购”。
  依靠银联强大的影响力,商业银行、品牌商纷纷响应。其中就有不少让“扫码派”眼红的商品单价商的中高端购物中心。
  “扫码派”也随即跟进,但多选择联合商超、零售店等小额交易频繁的消费场景,用数量和消费频次来抗衡“闪付派”。
  经过多轮“势力范围”的划分后,“扫码派”已经在小额支付领域占据优势;而“闪付派”也让银联在大型购物中心、其他大额付款领域占据绝大多数市场份额。
  不过,随着央行放行“扫码支付”,用户对“扫码派”的信任度不断增加,银联在自己的优势领域并不能高枕无忧。
  根据易观智库2015年末的统计数据显示,银联商务、支付宝和以微信支付为主的财付通分别以35.87%、33.18%和9.62%的市场份额位居前三位。
  “扫码派”与“闪付派”的战争,重头战役属于巨头间的较量,似乎中小玩家难有立足之地。但即使在争夺最为激烈的餐饮商超门店,以及垂直细分领域,仍有一些创业公司,在巨头们的眼皮下另辟蹊径地成长起来。

蚂蚁与大象


  靠智能POS机这种移动支付硬件终端切入竞争,是小玩家们的一个选择。
  通过这类智能POS机,商家可以对接到微信、支付宝、银联云闪付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省去安装多家支付终端的麻烦。
  众多小玩家中,掌贝智能POS机目前已与绿茵阁、赛百味、外婆家等近1 500个品牌、数万家店铺客户建立了合作,号称是全国最大的智能POS机运营服务商,有效商户占市场份额近80%;同类型的微智全景也宣称自己的旺POS机占据互联网POS机绝大多数市场份额,并聚合了数百个知名餐饮品牌。
  微妙的是,掌贝POS机硬件定价2 800元,微智全景则压着定价2 000元。
  最近,微智全景和掌贝先后宣布完成B轮融资,融资额分别为1亿元和3亿元,为新一轮的争夺储备“弹药”。
  当然,更多的争夺,仍将发生在“支付后市场”。在服务餐饮商家收单后,微智全景和掌贝还会为商家提供在线预约、团购核销、数据统计等服务——当平台的交易数据积累到一定量之后,平台就可以为商家统计出顾客的年龄层次、品类的销售情况等,为商户提供针对性的营销方案。
  在跨境支付领域,小玩家也还大有机会。在这个近25万亿元的市场,20多家移动支付公司获得了跨境支付业务许可。跨境电商、商务旅游服务已经成为银联、支付宝、微信等巨头抢夺的“红海”,中小公司们便在B端大宗原料跨国采购、留学教育等领域,寻找着自己的精准打击角度。
  比如对接大宗跨境贸易的钱宝。为了适应区域性市场的商户使用习惯,钱宝专门研究小语种国家支付方案,支持海外本地小语种支付方式,针对巴西市场开发了Beleto支付,针对俄罗斯市场有专门的Qiwi支付。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钱宝支持的海外本地收款产品已经超过20种,覆盖超过40个国家。
  易思汇、贝付抓住的是留学生通过银行跨国缴纳学费时,流程繁琐、花费时间长的痛点。它们直接对接了海外超1 000所高校的教务收费系统,留学生家长只需要通过其App就能完成学费支付,其盈利则来自为留学生家长提供金融理财等衍生服务。
  虽然中小玩家们目前还面临一些问题,比如需要一定程度上借助巨头们的支付接口。但随着政策上网络版银联方案的出炉,中小玩家将可以通过对接“网联”,实现连接各大银行,打通自己的支付结算系统。
  如果微智全景、钱宝、易思汇们能如愿发展到下个阶段,不管是收取基础的手续费,还是走“支付+”营销路线,或是切入后续金融服务,都将不可避免与巨头们直接交锋。或许下一次震惊业界的“偷袭珍珠港”会再次上演。
  是战是和?是被巨头灭掉、收编,还是成长为第三方移动支付领域的另一极?这将是商战的下一季了。
其他文献
凭良心说,你有没有羡慕嫉妒恨过微信运动里那些常年占领封面的万恶的第一名?  好吧,所谓健康也好,所谓温饱之后更好的生活方式也好,甚至单单作为一种时尚娱乐方式也好,运动正成为典型消费升级需求。  以最平民化的跑步为例,据咕咚统计,目前全中国有超过6 000个跑团,几乎每个县市都有咕咚的跑团。其中大爷大妈甚至占到了线下的35%以上——“你说你五点起床,大爷大妈四点就开始跑,五点都跑完了,那是真爱啊。”
期刊
去年,48岁的“万通六君子”之一的王启富成立了名叫蓝天绿野的体育公司,10分钟就吸引了28个股东,募集到了1 200万元的起步资金。这笔钱用来举办对标环法的京杭大运河自行车赛。半年后,这家公司又设立了第一支自行车专项产业基金。  蓝天绿野试图通过打造骑行赛事IP,进行相关商业开发,如旅游、社群。在王启富看来,在中国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他曾享受过地产红利,那么如今要在消费升级的过程中投奔到体育运动产
期刊
2004年,我跟几个企业家好友探讨过一个问题:在未来20年,华为能否凭借对产品的严苛和专注,走到世界第一?阿里巴巴是否能通过电子商务和物流的垂直整合,成长为互联网时代的寡头?  12年以后的今天,华为和阿里差不多都实现了这个目标。很巧的是,我目前所带领的企业,刚刚被华为供应系统评定为“A级供应商”,在其木作系统中排名第一。而在2015年阿里巴巴的双十一大促上,我们在天猫的“美心家美木门旗舰店”也同
期刊
在广东,有些方言很传神,比如“口水多过茶”和“扮猪吃老虎”。长隆集团创始人苏志刚显然属于后者。  即便带领长隆成功跻身世界主题公园集团前十强,苏志刚依然自称是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农民”。面对媒体的镜头,留下的也总是一个溜之大吉的背影。  与掌门人的低调形成强烈反差,长隆近几年可谓风光无限。在火爆荧屏的《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奇妙的朋友》等综艺节目里,长隆野生动物园、长隆欢乐世界、长隆海洋王国
期刊
傍晚时分,是重庆璧山大江龙餐馆每日最热闹的时候。  “老板,给我们上一盘红烧娃娃鱼。”“好的!”龙大江爽朗地回答。是的,娃娃鱼也上餐桌了。龙大江的店今年因新增了这道神秘菜,专门前来尝鲜的食客络绎不绝。  在店内,记者看到待销售的娃娃鱼躲在店里的玻璃水箱中,几条体长约70厘米的娃娃鱼正在水中缓缓游动。  老板龙大江告诉记者,这个店一个月要卖出三十余条娃娃鱼,烹饪方法花样百出,包括红烧、清炖、爆炒、煲
期刊
—为什么跑步减肥?  —因为买完装备后,你就没钱买肉吃了。  这当然是句玩笑话,但运动的确是一件“费钱”的事情。麦克达菲价值500元的护膝、耐克跑鞋和腕表NIKE+ Sports Watch GPS、腰包、水壶、汗带、袜子、涤纶材料的基本款压缩裤和紧身衣——这些是一个普通跑步爱好者的装备清单,大概需要花费5 000元左右。如果是一个资深跑友,那么其装备的价格大概会突破10 000元。这些钱还没有算
期刊
堪称最严的网贷新政已经正式落地,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开始全面收紧。那么,后监管时代的互联网金融,尤其是P2P网贷平台,该往何处走?行业又会发生一些怎样的变化?  金融是一场很难停下来的游戏。绝大部分的P2P也好,在线理财也好,其实都很难完成转型。  这次的监管执行意见,不管好与不好,总归是来得太晚了。因为很多代价是不必要的。  风停了  这次的监管执行意见,基本代表了过去四年轰轰烈烈的互联网金融大潮
期刊
在今年的欧洲杯转播上,法国M6电视台让全球球迷眼前一亮:主持人可以从球场直接“走”进演播室,又从演播室“走”进球场;接受采访的球员、教练可以瞬间“出现”在演播室,又能瞬间“消失”……M6电视台使用的正是炙手可热的AR技术。  世界上唯一能够同时吸引数十亿人关注的事情,只有体育、运动。所以,包括AR技术,诸多在其他领域尚处于摸索阶段的前沿技术,因市场偏好性不但首先应用于体育运动产业,还率先实现了商业
期刊
踏上旅途,很多人都有预订酒店的习惯。随后便像系了线的风筝,走到哪都要回到原点。对于那些习惯了走到哪住到哪的旅行者来说,这种束缚难以忍受。然而若不预订,又常常遇到酒店房间已满或者高房价的窘境。  美国创业公司Overnight,针对这一场景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他们向用户提供基于LBS(位置服务)的即时住宿服务,用手机叫车的方式,灵活匹配房客和房主。  如果你此刻需要房间,打开Overnight Ap
期刊
技术驱动生产力的浪潮下,一边是互联网公司苦于招不到合适的程序员,另一边是,缺乏面试经验的程序员极易被pass掉。针对供需两端的痛点,牛客网正试图帮他们找到对症良药。  在牛客网创始人叶向宇看来,像应届毕业生这类初级程序员群体,他们往往由于找不到相应试题练习,无法正确判断自己的实力,最后在面试时很容易碰壁。于是,叶向宇试图通过打造程序员的面试细分题库,从在线试题库这一突破口深挖市场。  牛客网通过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