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高中古代散文课堂充满灵气与活力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chao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古代散文,因其远离当今时代生活,句意难解,加之篇幅略长,而让学生们产生畏惧之情。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迫于时间紧张,往往缩短了学生熟悉文本和思考文本的过程,致使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不能主动而轻松的完成学习任务。那么如何让课堂充满灵气和活力呢,笔者有三点看法:(1)多读竞读,以读带思;(2)提炼写法,学以作文;(3)古为今用,提升思维。
  【关键词】古代散文 灵气 活力
  学生进入高中以后,对语文尤其是对文言文逐渐产生倦怠之感,甚至产生畏惧心理,因而文言文课堂常常出现疲软的现象。校园里流行这么一句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而古代散文就包含在文言文里,它当然也是学生怕的对象。那么如何让学生不再怕它,又如何让学生喜欢上它,并能让古代散文课堂充满灵气与活力,作为一线教师,我做了以下努力,课堂效果得到很大的改善。
  一、多读竞读,以读带思
  多读竞读,增加好感,增强语感。“三分文章七分读”,朗读通过外在的文字幻化成内在的感情,还原作品本来的面目,使得文章的美感得以出现。所以要多读。第一遍全体同学小声慢慢朗读,遇到读错的地方,教师击掌鸣停,纠正读错的字音,并指出为什么错。第二遍,按照“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和“青春期爱面子”的特殊心理,让男女生按段轮流读,遇到读错的地方仍然击掌鸣停纠正读错的字音,并从读音准确、声音响亮、节奏感强、情感投入等方面来评点男女生朗读情况。第三遍:先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准备,然后再让单个男生和女生按段落对读,表扬读得更好的一方。
  古人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这样的反复朗读和竞读,学生既能体验获得荣誉的成就感,又能养成良好的语感,有效的帮助了对语音难题的攻克,同时又克服了对文本的陌生感和畏惧感,更可喜的是又增加了对文本的理解,真是一箭多雕。
  二、提炼写法,学以作文
  高中语文课本所选的散文,全部是自名家名篇,不光其思想内容深远,其艺术手法也都十分高妙。我们在继承古人思想的硕果的同时,也要学习其高妙的写作方法。如必修3中贾谊的《过秦论》,被清代著名学者金圣叹收入《天下才子必读书》中,它就因其独步天下的写法,而受到无数读者的击赏。其行文有两大特点:
  (一)行文上的先扬后抑
  《过秦论》旨在言秦之过,但作者却欲擒故纵,文章开篇就以磅礴的气势、豪放的语言,洋洋洒洒地写出了秦之得天下。但言在此意在彼,所有的铺垫和蓄势,都是为下文的主题“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埋下伏笔,这种先扬后抑的写法,水到渠成,对比鲜明,使人易于接受,在鲜明的对比中表现了主题。
  (二)层层递进的对比论证
  为了更深刻地揭示主题,文章采用了层层递进的论证方法。开篇依次交代了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与秦昭襄王的功业,并与九国对比展开。山东九国动用百万之师而“戮力攻秦”,秦人却“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进而至于“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以九国的地广人众来衬托秦国的兵强马壮。从而为下文陈涉与六国之师对比和揭示主题埋下伏笔。
  作者接下来用酣畅的笔墨叙写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功业和巩固天下的措施。这一主要内容也通过“攻”与“守”的对比来揭示。守的力量比攻的力量强大,结果却走向了反面,为下文“仁义不施”又埋下了伏笔。
  这种大气磅礴,一气呵成,卒章显志的写法,又被七百年后晚唐的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运用的出神入化。古人尚能吸取先人精华,我们难道不更应该吗?所以在高二选修课《阿房宫赋》的教学时,我带学生回顾了《过秦论》,并设计了一个小练笔:以“高中生竞穿品牌服装”为话题,写一篇小论文。结果同学们写得就非常好。竟然有个同学还写出了这样好的有警醒性和趣味性的结尾:
  哎!华衣美服人皆爱之,奈何自己从头到脚,一身名牌,而家中父母却寒衣粗食,双手满茧?试问此等着装,到底美在何方?美也?丑也?非常“7 1”(丑)也!
  我在班里当即朗读了此文,激起了学生一阵热烈的掌声!同学们也在这样的小练笔中提高了思想认识,锻炼了写作能力。
  三、古为今用,提升思维
  如《庖丁解牛》(选修课本)一文中,文惠君从中得养生之道,而今天的我们,尤其处在极度紧张的高中学习生活之中的同学们,他们能得到什么启示呢?为此,我在班里设计了一个讨论会,请同学们尽情发言。同学们思维很活跃,班长首先发言:“学习要遵循规律讲究方法,不能盲目蛮干,否则就像拿刀割牛骨,事倍功半”。学生们哈哈大笑。政治科代表紧接发言:“当今国际关系纷繁复杂,中国如何在这种错综复杂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呢?我觉得要学庖丁解牛的方法,在空隙中求生存求发展,保持实力,增强实力,要冷静地保持和平稳定的大局,不能被某些国家的挑衅冲昏了头脑,我们要文斗,不要武斗,要斗智,不要斗勇,这样才能既不失我们中华大国的尊严,又能保护来之不易的改革成果,大家说对吗?”“对!”全班同学一致回答,教室里掌声轰鸣,同学们争相发言,气氛相当热烈!我深深地被同学们智慧的灵光震撼了,作为一名教師,能看到自己的学生有这般的见识,还有什么不欣慰的呢?
  (作者单位:安徽省阜阳市颍上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文学教育,指利用文学的特有优势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当今,文学教育的缺失,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效果,所以教师应当对中学生进行文学知识的教育,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以期优化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语文 课堂教学 文学性 教学方式  常听到一些教师反映,目前中学生语文基本功普遍下滑,在这种情况之下,教师加强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训练是正确的,但练得过头了,就容易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对立起来。语文教学
在越来越发达的现代化社会中,竞争自然产生,交流也日益频繁,交际成了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教材中安排的口语交际在过去乃至现在仍被教师忽视,特别是我们乡村教师,口语交际课常成了空头课,于是出现了“越不说越不会说,越不会说越不说”的恶性循环。从教以来,我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眼见乡村教学的这一弊端,忧心忡忡。2003年,国家颁布了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我努力遵循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应具有日常口语
【关键词】整合学习 建构知识 自我发展 教学模式  思想政治本应是最具灵性、最有活力、最能反应现实生活、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科,然而长期以来,那种抽象的理论、空洞的说教,乏味的讲解,沉闷的课堂,使政治课教学始终处于一种高投入、高消费、低效率的尴尬境地。当前,伴随新课改的春潮涌动,各种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也“井喷”而出,其中,引用材料进行课堂教学是广大政治教师喜爱和常用的方法。它有着深厚的理论和实
【内容摘要】在中学阶段,由于各种原因,有一部分学生在思想品质、学习成绩等方面都落后于其他学生,形成了一个学困生群体,这部分学生整体素质较差,大多形成了不良的品德习惯,学习上有较严重的厌学情绪。作为教师,应要认真分析学困生成因,树立正确的观念,既严格要求,更要讲究方法,做好转化工作。  【关键词】学困生 教师 教育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学困生的工作是‘
得作文者得“天下”,作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是由于各种原因,作文这一最富个性的学习和创新活动,变成了折磨心灵的苦差事。其实,学生的写作行为不是孤立的,每一次的写作训练都应该在他们心里留下痕迹。鉴于此,笔者认为,我们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写作实际,努力探索学生作文的规律,采取以下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不再害怕写作,愿意写、喜欢写的
烈山区教育局教研室根据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有关要求和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求真务实,强化素质教育。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关注课堂,提高效率;以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为重心,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探索新思路、新办法、新机制;以调动教研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突破口,切实做好“研究、指导、服务、管理”工作。近几年,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全面提
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实现创新教育是当前的一个热门话题。为了更好的贯彻这一教育精神,创新教育、研究型学习都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也形成了一些共识:如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和学生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创新能力的提高;强调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学生发展的全面性,鼓励、引导和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观念和创新精神。
在当今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和研究中,有过于强调理性、逻辑、分析的科学主义倾向,而少直觉、感悟、综合的人文主义因素。众所周知,逻辑思维是按照逻辑规律,逐步分析推导,最后获得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或合理结论的思维,又称“线型思维”,它适用于一切自然科学。文学作品阅读却似乎更需要灵活、直接、模糊、整合的“直觉思维”。所谓直觉思维是指人们在思考问题时,不经历明确的逻辑步骤,没有明确的过程意识,凭直觉获得结论。它不
什么是一堂有效率的课?我觉得真正的有效课堂是精致而丰满的课堂,是简约而不简单的课堂。  一、有效率的课堂教学应当有强烈的“主问题”意识  课堂教学中设计的问题太多,面面俱到,会让学生感到疲劳,还会使文本被解读的支离破碎,使阅读面目全非,课堂容量变小。就像学《紫藤萝瀑布》这课时,第一次设计的问题没有层次感,像烧糊了的一锅粥,自己不清楚,学生也迷糊。而第二次设计时我吸取教训,以“看到一树怎样的紫藤萝,
【内容摘要】什么是健康?也许有人会马上回答:“只要能吃能睡,没病就是健康。”实际上,这是对健康的一种片面的理解。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的缺陷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心理因素对人健康的影响比生理因素更大。  【关键词】民主 公正 心理换位  一位奥运会十项全能金牌得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奥林匹克水平的比赛,对运动员来说,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