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一体”视角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hn75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时期背景下,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为高新科技企业提供了必要的平台,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显著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对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依赖性不断提高。然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发展时间不长,学科本身仍有待完善与改进,具体表现在以校园理论教育模式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难以满足职场需求。因此,贯彻落实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对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已经逐渐发展成高等教育工作的重点与难点。为此,本文将以“五位一体”视角为切入点,重点阐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关键词:“五位一体”视角;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基于全球一體化可持续发展,国内新兴企业、服务咨询性企业以及高新科技企业层出不穷。在这一社会环境中,人们对企业的需求也逐渐由物质型转变成服务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改变。因此,单一技术型的人才很难与现代企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目前,企业对复合型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基于“五位一体”视角深入研究并分析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路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五位一体”概述
  “五位一体”指的就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同步发展,以小康社会为主要目标,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民族复兴,进而形成“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并不是没有依据的理论创造,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过程中深化发展的成果,是一种基于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全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布局。“五位一体”布局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据,才能够实现均衡且可持续性地“以人为本”的发展。
  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必要性
  近年来,高等院校所开设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始终将应试理论作为重点,使得所培养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仅能掌握理论知识,却不具备必要的实践能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复杂性与综合性特征都十分明显的工作,若仅掌握理论方面的知识,将很难与企业实际发展需求相适应。长此以往,绝大多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会面临毕业即失业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高等院校有必要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进行深化改革,积极转变传统且单一化的理论课程内容,并发展成符合社会动态化发展的应用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模式。这样既可有效融合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又能够对实践措施的可行性进行检测并完善,通过实践活动不断强化个人知识应用的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长此以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职场竞争实力也会不断提升,使高等教育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逐渐发展成与社会、企业实际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学科课程。
  三、“五位一体”视角下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目前,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相对传统且单一,甚至很多课程只是对教材理论知识进行讲授,无法保证学生灵活且有效地掌握理论内容,所以也很难实现理解与运用的目标。由此可见,必须要突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约束,而且该专业课程教育应当在实践过程中为学生创设开放性平台,不断鼓励学生进行开放性思考与实践,不应仅局限于教材理论知识层面。同时,还要在理论实践相互结合的情况下,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所以,基于“五位一体”视角,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教育改革应有效融合理论和案例,积极转变课堂形式,强调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基于教学成果的检验与教育观念的变革,可借助“五位一体”模式推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
  1. 有效融合理论知识和案例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模式以理论讲解为主,很难提高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虽然基本定律与理论的权威性明显,但在环境动态性变化的社会背景下,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有必要结合实际,对理论知识教学加以调整。在实践过程中,还应当与新形势相结合,借助与现代发展相适应的案例展开课堂教学与讲解。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更感兴趣并吸引其注意力。
  2. 优化课堂形式
  在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一般会传授枯燥且单一的知识内容,学生接受理论知识的态度十分被动,难以实现师生的共鸣。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很难准确地把握理论的合理性,无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为保证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企业发展相适应,要积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创新课堂形式,将其模拟成小型化企业,而学生则扮演了不同角色。这样一来,课堂教学更具趣味性,实践性特征也十分明显,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 强调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理论始终是为实践应用提供保障的。在现代企业经营与发展的过程中,更需要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因此,高等院校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积极鼓励开放课堂,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实践过程中,并在企业文化中切实感知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的重要作用,积极履行相应的职责。另外,在实践教学中,还能够使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各模块形成系统化的了解,并接触真实的案例,不断优化并增强不同类型业务的处理能力。此外,在长期社会实践中,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自身的环境适应能力以及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也会显著提高。
  4. 检验教学成果
  由理论向实践的过渡,要求教学成果同样由教材文化逐渐转变成社会实践。其中,在检验教学成果的过程中,企业实习评价与学生操作能力都可以被当作是开展检验工作不可或缺的参考标准。选择使用多元化的检验标准,将有效地转变单一角度对学生做出不全面的评价。
  5. 积极转变教育观念
  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所以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思想。社会始终处于变化的状态,人们所处环境也发生了改变。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类型也随之变化。若高等教育仍墨守成规,不采取与时俱进的改进措施,将难以达到教育改革目标。因为传统教学模式所培养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很难适应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所以要求教育机构与指导教师能够积极地转变自身思想,对教育模式优化改革,坚决不能因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而制约课程教学的改革进程。   6. 构建开放教学资源网络
  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开放教学资源网络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在此网站当中,应设置以下三部分内容:
  首先,学习内容与设备。具体指的就是关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材内容思考试题、课件、详细的参考答案与模拟测试题。
  其次,学习资源的获取方法,即获取学习资源的途径与渠道。在实践过程中,应对相关资料进行积极的搜集,构建资料库,同时要构建和其他网站相关的链接。
  最后,构建教师与学生互动学习平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无法解答的问题时,可以利用此平台获得教师的帮助,使自身的能力得以提高,也能够缩短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增进双方情感。
  7. 创建实验室模拟仿真教学平台
  实验室模拟仿真教学方法属于一个过程,所以应当将计算机作为重要基础,创建电子数据操控系统,并且在系统中合理地加入企业生产运行的所有流程,以保证能够强化各模块之间的联系。而系统模块职责会融入其他类型企业内部业务的内容,特别是证券、银行、税收、保险、律师事务所以及会计事務所等方面。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方面,合理地引入实验室模拟仿真教学方法,合理地设计出培训管理、绩效管理、招聘管理与薪酬管理方案,将学生细化成若干小组。要求各小组代表一个企业,充分发挥计算机的重要作用,对企业运行进行模拟。而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融入模拟企业运行的状态时,就不会受到课时限制影响,能够随时在实验室内完成模拟操作的任务。
  8. 转变专业课程教学内容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诸多,所以在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方面,应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
  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教育内容增加设置在人力资源和管理概论课程教学中;将激励管理机制与人才管理机制引入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课程教学内容中;将企业流程再造与工作流程等相关内容融入人力资源规划课程教学中;对劳动关系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中的企业文化建设与形象设计等相关内容进行适当地调整与完善;将案例教学与研究探讨等方面的内容补充到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与应用课程当中。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环境多变的过程中,企业文化也随之改变,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特别是在“五位一体”视角下,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的与时俱进发展十分关键。因此,高等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应当从多个角度出发,贯彻落实改革措施,保证所培养的专业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与现代企业发展的需求,促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
  参考文献:
  [1]杜康.“五位一体”视角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路径[J].现代交际,2017(3):127.
  [2]张霞.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J].石河子科技,2017(4):39-41.
  [3]陈刚.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5(25):110-112.
  [4]王红.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岗位胜任力为视角[J].中国商论,2018(8):186-188.
  [5]吴元民.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探究[J].南方论刊,2017(12):101-103.
  [6]陈良勇.基于慕课和翻转课堂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福建电脑,2018(2):71-72.
  [7]宋雯.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16):18-19.
其他文献
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不少数学教师由于未能真正理解这次课程改革的意图.出现了“以不变应万变”的状况,于是在新教材中很多体现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内容.被老师删去.这不但影
摘 要:地方高师院校承担着培养教师人才的重要任务,师范院校在师范专业培训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但是在非师范专业培训方面却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根据地方高师院校发展的需求,非师范专业成为师范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进一步提高师范院校非师范专业的教学水平,就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加强非师范专业建设,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勇于开展非师范专业课程改革实践活动。  关键词:师范院校;非师范专业;实践教学  随着我国教育
摘 要:供给侧改革不仅对经济领域影响重大,其理念也逐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供给侧改革对教育改革的影响促使我们关注供给侧改革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推动改革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思想政治教育;转型发展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要方向。这更加体现出深化供给侧结构
摘 要:“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提出引起了国内及有关国家、地区乃至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和强烈共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到2020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货物贸易总额将达到19.6万亿美元,占全球贸易总额的38.9%。“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禀赋各异,经济互补性较强,彼此合作潜力与空间很大,对逐步走出国門的中国企业意味着存在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基于此,本文对“一带一路”背景
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效果,会直接影响高校教育的整体水平。本文以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案例为切入点进行分析,论述了高校辅导员作为连接家长、学
摘 要: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每个地域的方言不同,给沟通造成了障碍,因此,应该加强普通话教学的研究。本文以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为指导,分析了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存在的障碍,阐述了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在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中的运用措施。  关键词:行动导向;普通话;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集教育性和职业性为一身,掌握普通话也是高职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