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汉字教育研究的国际桥梁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cwen_ST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已进入炎炎夏季,杭州气候却凉爽怡人。2015年7月8日~10日,浙江外国语学院成功承办了第六届汉字与汉字教育国际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为:汉字与汉字教育的国际视野。重点是汉字教育,包括文言文教育。大会共安排三天日程:其中两天在浙江外国语学院举行,第三天在余姚市东风小学的分会场举行文言文教育专场研讨。大会期间安排全体代表参观考察了小学语文博物馆(位于杭州绿城育华小学内)和小学语文研究院(位于余姚市东风小学内)。来自中国、韩国、日本、新加坡、英国等五个国家以及中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合计18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参会的国内外著名学者、教授主要有:韩国汉字汉文教育学会会长、韩国教员大学汉文教育专业主任金王奎教授;韩国汉文教育学会会长、韩国岭南大学汉文教育系宋秉烈教授;日本东京学艺大学松冈荣志教授;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华文教研中心陈之权院长;香港大学中文教育研究中心总监谢锡金教授;台湾高雄师范大学华语文教学研究所所长钟镇城教授、经学研究所所长蔡根祥教授;文藻外语大学应用华语文系主任向丽频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主任李国英教授、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任翔教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张田若先生、戴汝潜研究员;上海师范大学小学语文研究中心主任吴忠豪教授等。
  为了开好本次研讨会,浙江外国语学院等单位进行了认真的设计和积极的筹备,不仅成功搭建起了一个汉字研究与汉字教育的国际性平台,而且也将本次会议开成了一次汉字研究与汉字教育学术交流的盛会。会议更成为了一座汉字研究与汉字教育成果展示的舞台。研讨会倡导学术平等、自由和互动。大会安排了学术演讲(10位国内外著名专家的学术报告)、专题报告(分三组交流,共有68个学术专题发言)、观点发言(20人次)、课堂观摩(展示、点评2节小学文言文课)、教学点评(5人次)、现场考察(小学语文博物馆和小学语文研究院)、海报宣传(3人次)、书面交流(大会收到学术论文55篇,均收入论文光盘)等环节或形式,全方位展示了汉字研究与汉字教育最前沿的丰富成果。
  汉字与汉文是世界范围除英语之外使用最广泛的语种,特别是在东南亚地区。汉字元素在不同亚洲民族语系中均有其独特的位置为了加强这些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汉字教育研究的联系和交流,从2010年起,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韩国汉字汉文教育学会、韩国汉文教育学会、韩国汉文学会、香港大学教育学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高雄师范大学华语文教学研究所、高雄师范大学经学研究所、台东大学华语文学系、文藻外语大学应用华语文系、金门大学华语文学系等单位发起联合举办汉字与汉字教育国际研讨会。举办国际研讨会旨在提供交流平台,促进亚洲各国学者、研究员和教师,就本土语系的汉字教学及汉字研究进行讨论交流,并促进研究协作,提高该领域专家的研究水平。此外,大会对于青年人才的培养、开拓研究视野、提升研究水平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汉字与汉字教育国际研讨会是目前世界范围研究汉字和汉字教育的高级学术会议。它具有世界唯一性、学术权威性、内容广泛性的特点。从2010年7月开始,汉字与汉字教育国际研讨会已举办过五届,分别由香港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韩国汉字和汉文教育学会等承办。第七届汉字与汉字教育国际研讨会将于2016年7月由台湾高雄师范大学等单位承办。我们期待着同样的精彩!
  (浙江外国语学院
其他文献
【设计理念】  苏教版教材从中年级开始,每一册都是以一首现代诗歌打头,非常有新意,学生们也爱读。五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课文《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也是一首现代诗,它主要描绘了植树活动给荒山带来的巨变,表达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这首诗的意象明确,语言的跳跃性不大,没有使用深奥的修辞手法,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把诗歌读准确、读流畅不是难事,而想象最美的画面,读出最真的情感,正是这篇
编者按  近年来,在科学的课堂教学观观照下,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要摈弃那种 “我讲你听”“我教你学”式的教学方式。如何准确把握课堂本质?在课堂中如何从教师的“教”为主转变为学生的“学”为主?不少有识之士对诸如此类相关问题正努力探索着。浙江省义乌市宾王小学在何小中校长带领下开展的“学本课堂”研究,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2012年10月,本刊编辑部和相关专家走进该校,全程参与了该校组织的《坐井观天》和《
【设计意图】  《 让生活更美好》是一则开放性的习作教学命题。题中的“生活”,指向孩子们身边的真实的情景和事件,这是表达的源泉和基础;“美好”则强调在表达时要“求真、向善、尚美”,在表现生活的同时,抒发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积极情感。  “生活”是源泉,“美好”是主题,“更”字则突出了相关事件对于生活的影响。在这一开放的命题中,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他们想要表达的话题,就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有的是
【摘 要】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是个常数,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追求课堂的有效性,可尝试从“确定核心目标,精简教学内容”“设计主干问题,简明教学环节”“凸现学生主体,简化教师行为”三方面努力,以求在简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获得教学的最优化和效果的最大化。  【关键词】核心目标 主干问题 学生主体  众所周知,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然而,在现实的小学
为了广泛传播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真正让学生在阅读中受益、成长,促进书香校园的营造,“品三国”校本课程应运而生。本课程通过“概述三国演义、观看三国影视、三国人物欣赏、三国知识大比拼、三国故事比赛、漫画中的三国”等一系列的阅读拓展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三国故事,品评三国人物,发掘三国谋略,从故事内容、人物形象、谋略智慧、语言艺术四个方面去欣赏《三国演义》这本经典文学著作。现以“品三
【摘 要】《草原》一文运用了“朴实记录”的表述方式。要让学生理解和认同这一写法,教师就要引领学生探究“朴实”背后的缘由,体会这样写的妙处,通过扩充、联系、罗列、迁移等方式,让学生明白写作手法是为写作意图服务的,使其在语言实践中内化这一表达方法。  【关键词】表达方法;扩充法;联系法;罗列法;迁移法  下午放学后,有学生来到办公室,谈起《草原》(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这篇课文时,咕哝了一句:“《草原》是
自古以来,写江南的诗文不计其数,这首27个字的词作,大概是流传最广的。  宋人惠洪在其《冷斋夜话》里说:  白乐天每作诗,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  的确,明白晓畅是白居易作诗的一贯追求。作这首词时,白居易已67岁了,同样沿袭了“老妪能解”的诗风。这首词27个字,个个好懂,明白如话。这一句最是经典: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真是简洁明快,那明艳的画面,那绚烂的意象,如
在古诗教学中,对诗意的理解是一道绕不过的坎儿。然而长期以来,学界对于小学生究竟该如何解诗颇有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小学阶段是人的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读多背,为他们的一生打下精神的底子,所以提倡“兴趣为先、不求甚解”;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古诗是最精炼的语言,也是最美的语言,学习古诗切忌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应当“沉入语言、力求甚解”。  两种观点一直各据其理、各执一端,至今尚未达成共识
【摘 要】统编教材新增了阅读栏目,倡导学生“和大人一起读”。对其展开评价时,一方面要结合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及该板块特有的教学目标,及时更新评价内容及主体;另一方面要根据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依托教学实践,探索有趣、丰富、有效的评价方式,多元化展示、评价学生的阅读成果,使其养成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  【关键词】和大人一起读;学习评价;评价主体;评价方式  统编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材新增了一个栏目——《和大
《慈母情深》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梁晓声。课文讲述的是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书的故事。课文简洁明了,但字里行间透露着母亲对孩子的深情。这是位平凡的母亲、辛劳的母亲、贫寒的母亲,但她拥有全世界所有母亲的共同品质。课文通过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表现出了深沉的母爱,打动了每一位读者的心。  本文为略读课文,可重点指导学生习得学习方法。课文导语给了我们一些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