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描是绘画的基础,结构素描则是基础的基础。提高结构素描教学的效果,将会大大提高素描教学的效果。但是,相对于中国画、艺术设计、色彩等教学内容来说,结构素描涉及的专业术语比较多,初学者一时难以理解,而且,结构素描对形体比例、结构透视的要求比较高,要经过反复训练才可以提高结构素描的表现能力。如果学生在暂未理解的状态下反复练习而难以进步的话,很快便会觉得枯燥乏味,并且难以长久地保持学习兴趣。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结构素描教学同样可以上得趣味盎然,吸引学生,让他们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提高结构素描教学的效率。
用作品征服学生
山区中小学生对美术知识知之甚少,美术作品也没见过多少,欣赏水平不高,只是以“像与不像”去衡量一个人画画水平的高低。如果你画得像、画得逼真,他便会赞叹并由衷地佩服你,乐于听从你的教导。因此,我把自己业余创作的比较写实的作品拿给学生观赏,结果学生们都赞叹不已。我还发现,科任教师肖像和美术教师自画像的说服力特别强,因为学生可以把画和人作比较,如果画与真人相似,便会对学生产生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迅速把学生征服。(如下图)
仅仅看作品还不够,学生们会想:没亲眼看见,谁知道这是不是你亲手画的?因此我们还要通过现场演示,以作画的速度及美丽新奇的画面冲击学生的视觉,让学生亲眼看看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画出美丽的画,并为之叹服,教学的后续过程会变得容易很多。例如,我在讲透视知识的时候,用了几分钟的时间,随手在黑板上画了一幅室内设计效果草图(如下图)。学生们在平面的黑板上看到了具有纵深感的房间,跟平时的视觉经验相符,都齐声叫好,并鼓起掌来。在接下来的练习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真地作画。
示范要讲求效率
教师的示范可以让学生看清楚并掌握绘画或过程的方法与步骤,感受一些语言难以描述的意境或效果,这样能给学生很大的启发。示范最好能让所有的学生都看到教师的作画过程,可以选用大画面进行示范,尽量在高一点的地方示范,有条件的可以用投影仪放大示范画面,让更多的人看到示范画面。教师最好事先准备好每一步的步骤图,示范时把步骤图贴出来,并用文字说明每一步的要领及要求,这样学生便能清楚看到教师怎样画出每一步的效果。画到关键处,教师要适时提点一下,讲明要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这样画。示范的时候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表现,看看学生的心理,适可而止。并且每画完一个步骤,让学生跟着一起画,适当指导一下。
指导要抓住要点
俗话说:“抓蛇抓七寸,擒拿抓要害。”美术教学中的个别辅导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指导学生要抓住要点,力求使学生一点就通,一学就会,让学生体验进步了一点的喜悦。教师必须准确把握住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深刻的了解,知道学生此时此刻会碰上什么问题,阻碍学生进步的瓶颈在哪里,指导时才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例如指导初学者画正方体的结构透视,学生往往根据自己对正方体的理解去画,而不是根据自己所观察到的形象去画,因此很多人都会画成这样(如下图):
这时,除了要让学生理解透视的基本原理之外,还要改变学生按照“正方体是由六个正方形的面组成”的认识来画的习惯,让学生抛开这个认识,实实在在地根据自己看到的来画。但是如何改变学生的观察习惯呢?《像艺术家一样思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方法:用玻璃按照八开纸的规格做一个取景器,画时把取景器放在物体与画者之间,取景器与画者视线垂直,闭上一只眼睛,把物体透过取景器玻璃的影像直接在取景器上描绘下来,再移植到画纸上,然后让学生把画好的正方体与自己原来画得不正确的进行对比,看看自己错在哪里。一比较,学生往往会哑然失笑,原来画正方体画出直角,看来不像正方体,没画直角的看起来却像正方体!最后让学生抛开取景器,靠自己的观察直接在画纸上重画一遍。这样能有效地使学生养成正确的观察方法。(如下图)
练习内容与方式要多样
练习内容要灵活多样,不要老是画石膏几何体,可以画些接近基本几何形体的物品,如礼品盒、花盆、手电筒……练习方式也要多样,有时候临摹,有时候写生,有时候要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在画面上自己创造复杂几何体,让学生体验创作的乐趣。
例如,讲完透视,进行过立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基本形体写生之后,可以讲练基本形体的组合——切挖、添加、镂空、贯穿。等学生掌握切挖、添加、镂空、贯穿等形体组合画法之后,再让学生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基本形体组合成各种复杂的几何形体,用结构素描的方式表现出来。做这个练习时,我先示范一幅用几何形体组成现实生活用品的范画,然后让学生效仿,再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练习,看谁画得好。许多学生看了教师示范后都恍然大悟:原来生活中的这些东西可以用几何形体来表现!这样不用教师指点,学生就会思考这些基本形体可以组合成现实生活中的哪些事物。这个练习不仅使学生巩固了几何体透视知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耐心以及用几何体概括事物的能力。
以上只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正所谓“教无定法”,只要我们用心去探索,增强结构素描教学趣味性的方法一定还有很多。
责任编辑魏文琦

用作品征服学生
山区中小学生对美术知识知之甚少,美术作品也没见过多少,欣赏水平不高,只是以“像与不像”去衡量一个人画画水平的高低。如果你画得像、画得逼真,他便会赞叹并由衷地佩服你,乐于听从你的教导。因此,我把自己业余创作的比较写实的作品拿给学生观赏,结果学生们都赞叹不已。我还发现,科任教师肖像和美术教师自画像的说服力特别强,因为学生可以把画和人作比较,如果画与真人相似,便会对学生产生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迅速把学生征服。(如下图)
仅仅看作品还不够,学生们会想:没亲眼看见,谁知道这是不是你亲手画的?因此我们还要通过现场演示,以作画的速度及美丽新奇的画面冲击学生的视觉,让学生亲眼看看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画出美丽的画,并为之叹服,教学的后续过程会变得容易很多。例如,我在讲透视知识的时候,用了几分钟的时间,随手在黑板上画了一幅室内设计效果草图(如下图)。学生们在平面的黑板上看到了具有纵深感的房间,跟平时的视觉经验相符,都齐声叫好,并鼓起掌来。在接下来的练习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真地作画。

示范要讲求效率
教师的示范可以让学生看清楚并掌握绘画或过程的方法与步骤,感受一些语言难以描述的意境或效果,这样能给学生很大的启发。示范最好能让所有的学生都看到教师的作画过程,可以选用大画面进行示范,尽量在高一点的地方示范,有条件的可以用投影仪放大示范画面,让更多的人看到示范画面。教师最好事先准备好每一步的步骤图,示范时把步骤图贴出来,并用文字说明每一步的要领及要求,这样学生便能清楚看到教师怎样画出每一步的效果。画到关键处,教师要适时提点一下,讲明要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这样画。示范的时候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表现,看看学生的心理,适可而止。并且每画完一个步骤,让学生跟着一起画,适当指导一下。

指导要抓住要点
俗话说:“抓蛇抓七寸,擒拿抓要害。”美术教学中的个别辅导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指导学生要抓住要点,力求使学生一点就通,一学就会,让学生体验进步了一点的喜悦。教师必须准确把握住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深刻的了解,知道学生此时此刻会碰上什么问题,阻碍学生进步的瓶颈在哪里,指导时才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例如指导初学者画正方体的结构透视,学生往往根据自己对正方体的理解去画,而不是根据自己所观察到的形象去画,因此很多人都会画成这样(如下图):

这时,除了要让学生理解透视的基本原理之外,还要改变学生按照“正方体是由六个正方形的面组成”的认识来画的习惯,让学生抛开这个认识,实实在在地根据自己看到的来画。但是如何改变学生的观察习惯呢?《像艺术家一样思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方法:用玻璃按照八开纸的规格做一个取景器,画时把取景器放在物体与画者之间,取景器与画者视线垂直,闭上一只眼睛,把物体透过取景器玻璃的影像直接在取景器上描绘下来,再移植到画纸上,然后让学生把画好的正方体与自己原来画得不正确的进行对比,看看自己错在哪里。一比较,学生往往会哑然失笑,原来画正方体画出直角,看来不像正方体,没画直角的看起来却像正方体!最后让学生抛开取景器,靠自己的观察直接在画纸上重画一遍。这样能有效地使学生养成正确的观察方法。(如下图)
练习内容与方式要多样

练习内容要灵活多样,不要老是画石膏几何体,可以画些接近基本几何形体的物品,如礼品盒、花盆、手电筒……练习方式也要多样,有时候临摹,有时候写生,有时候要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在画面上自己创造复杂几何体,让学生体验创作的乐趣。
例如,讲完透视,进行过立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基本形体写生之后,可以讲练基本形体的组合——切挖、添加、镂空、贯穿。等学生掌握切挖、添加、镂空、贯穿等形体组合画法之后,再让学生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基本形体组合成各种复杂的几何形体,用结构素描的方式表现出来。做这个练习时,我先示范一幅用几何形体组成现实生活用品的范画,然后让学生效仿,再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练习,看谁画得好。许多学生看了教师示范后都恍然大悟:原来生活中的这些东西可以用几何形体来表现!这样不用教师指点,学生就会思考这些基本形体可以组合成现实生活中的哪些事物。这个练习不仅使学生巩固了几何体透视知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耐心以及用几何体概括事物的能力。
以上只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正所谓“教无定法”,只要我们用心去探索,增强结构素描教学趣味性的方法一定还有很多。
责任编辑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