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异客

来源 :小溪流(成长校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iel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这部电影是在八月末的上海。散场时间是下午六点半,夕阳西下,华灯初上。我骑着共享单车回两公里外的住处,胃里空空如也,心里却揣着一个故事。路口红灯还剩20秒,临街小店的音响里飘出歌声:“我在他乡,望着月亮……”
  与威廉·肯尼迪的名作《紫苑草》一样,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同样关于无心之过以及痛苦、出走与试图回归。
  主角李·钱德勒半夜出门买啤酒时忘了给壁炉加防火屏,归来时房屋已成火海,三个年幼可爱的儿女葬身于此。妻子悲伤过度,离他而去,他在警局里试图拔枪自尽而被制止。李从此搬离故乡曼彻斯特,成为波士顿一名拿最低工资、住狭窄地下室、在酒吧买醉打架的公寓管理员。多年之后,哥哥乔因心脏问题猝然离世,将李再度召回曼彻斯特。
  并非所有人都有办法与过去和解。
  本来打算待一个礼拜就离开,谁料乔在遗嘱上将自己16岁的儿子帕特里克托付给了李。叔侄俩分别得太久,早就找不回当年乘小船出海垂钓、一路上开玩笑时的默契,他们的重逢成了一個重新认识彼此的过程。
  当故乡已成他乡,李便成了游走在他乡与故乡之间的异客。在曼彻斯特的街道上,李与前妻兰迪不期而遇。面对她的泪水与道歉,他一句完整的话也说不出来,匆匆拒绝了“一起吃午饭”的邀约,然后颤抖着逃开。
  其实他们都在以各自的方式赎罪:兰迪自责于当初对丈夫的过度责怪,她沉浸在悲伤里,忘了李也承受着丧子之痛与更深的悔恨;李甘愿逃亡,将自己彻底放逐于没有故知的异乡,对新的爱情毫无兴趣更毫无打算……
  电影的镜头运用非常隐忍。远景、全景用得最多,中景其次,表现强烈感情的近景和特写几乎没有。剪辑方面则毫无时下流行的快速凌厉之感,就连闪回也有几分不经意的迟缓。大景别与平静的镜头切换营造出个体渺小、世事无常的氛围,辅以大片空白的雪地、海水,使之更富有生活气息。音乐亦参与了叙事,如葬礼上高亢的圣歌配合纷乱的人群,一方面暗示乔为人的严谨细致,另一方面突出李归来后的孤寂和无所适从。再如,开头三人有说有笑出海钓鱼时哼唱的歌曲在电影接近结尾时再次成为背景音乐,这时从男孩儿长成少年的帕特里克一个人走在初春冰雪即将融化的街道上,用树枝戳戳土壤看是否足够松软、能不能让他那在冰柜里呆了一个冬天的父亲入土为安。
  观看这部电影,流泪几乎成了观众的本能,正如影评人所说:“不刻意煽情,也不矫揉造作,你会觉得自己和讲故事的人有着同样的脉搏。”
  最后,逝者葬矣,生者终于深情相拥,可是那有什么用呢?帕特里克的船有了新的发动机,他本人也不必远离熟悉的生活环境和朋友。李去另一个异乡生活,依旧住小房子、拿低工资,做着公寓管理员的工作。故乡啊故乡,终究只是一个让他想起来就会颤抖和悲伤的地方。一切几乎不变,因为一切再度归零。
  异客如李,自然会选择再度流浪。毕竟,“他乡遇故知”当然幸运,而没有触底也没有反弹的“他乡无故知”,或许才是真正的生活。
其他文献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明末著名将领卢象升出生于一个秀才之家。受父亲的影响,卢象升从小就酷爱经史,常常手不释卷,年仅22岁就高中进士,被任命为户部主事,几年时间又升迁至大名(今属河北邯郸)知府。只是,此时的大名府已是流寇四窜,地方治安和稳定受到了严峻挑战。  面对流寇不时的骚扰,卢象升毫无惧色,率领官兵与流寇打了起来。打着打着,卢象升发现流寇越来越多,官兵严重不足,很多時候官兵甚至根本追不上流
儒家经典从来都是需要人来阐释的,阐释经典,爰有经学。到了两汉,随着儒学的繁盛,说经家百花齐放,无论是《尚书》《周易》《春秋》,还是《礼记》《诗经》,都有各种门派,各自传承,相互竞争。  但是,经学的竞争,是在皇权下的角逐,说经人说得好不好,最终得看皇帝的脸色,皇帝让哪家的说经人当博士,哪家就算胜出。  东汉是经学的天下,这样的辩论经常会有,皇帝每每在正旦朝贺,百官毕集之际,让说经的官僚在朝堂之上互
读《三国演义》者,常津津乐道于诸葛亮之“空城计”,殊不知,司马懿与诸葛亮在空城之上的博弈别有精彩,那是一场关乎唇亡齿寒的较量。  书中,诸葛亮摇扇抚琴,轻易地以空城计骗过了司马懿,真是如此吗?司马懿亲自到城下观看,然后下令撤军,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会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如果我军进去正好中计。”  而他的次子司马昭却怀疑:莫非是诸葛亮無兵,所以故弄玄虚?连司马昭都已心生疑窦,“兵动
公元903年,朱温“护送”长期流亡的唐昭宗返回长安。为彻底掌控皇帝,他一口气杀掉了七百多名宦官,甚至将陪皇帝打马球、端茶倒水的小太监也全部杀死,换成自己人,“护送”变成了“挟持”。  沦为光杆司令的唐昭宗很懂事,主动晋爵朱温为梁王,颁发了荣誉证书,上写“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十个大字,还绞尽脑汁亲手填写了五首《杨柳词》,肉麻地拍朱温的马屁。但朱温不吃这套,他有自己既定的人生“小目标”。  朱温的老
朋友圈  丁玲  我跟你真是一见如故,我会记得你@萧红  萧红:你跟我老公也一见如故吧?  丁玲回复萧红:不懂你什么意思。  萧红回复丁玲:你看萧军的日记:“她睡在床上是很年轻和美丽的!还像一个少妇。立起来,就苍老得像一个老婆婆了。”“下午同T到河里去洗衣,她像一个渔婆。”  丁玲回复萧红:你怎么偷看他的日记呢?而且,他的话明显是在说我老啊。  萧红回复丁玲:你否认也没用,他在日记里骂这个骂那个的
三国时期,吕布勇则勇矣,却早早地被曹操绞死在白门楼下。而同为三国武将的吕岱弥补了吕布短命的遗憾:吕岱从公元161年,也就是刘备出生那一年,一直活到公元256年,也就是蜀国大将姜维第一次被邓艾击败的那一年,是有史料记载的三国武将中最长寿的一个。  不过,二吕之间没有任何亲戚关系:吕布生在苦寒的塞北、驰骋在纷乱的中原,吕岱则活动在秀丽的江南和荒凉的广州。  想来吕岱的出身不会太高,早年也不出类拔萃,在
晋惠帝的皇后贾南风上位后,很快就和专权的杨骏、杨太后父女产生激烈矛盾。贾南风手里虽然没有军队,但她善于利用晋惠帝软弱无能、自己可以代行皇帝权力的优势地位,运用各种政治手段调动、操纵各方势力,用作她打击对手的工具。  贾南风首先想到的可以利用的工具是出镇许昌的汝南王司马亮(司马懿第四子)。毕竟,就在不到一年前,司马亮曾与杨骏在洛阳暗中对峙,要不是他主动放弃,现在在台上辅政的人是谁还真不好说。于是,贾
张鸣,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平时喜欢写点不伦不类的文字,历史随笔等,著有《北洋裂变》《直截了当的独白》《历史的底稿》《历史的坏脾气》等作品。  秦统一之后,秦始皇给自己找了顶大帽子:皇帝。做皇帝,就要有做皇帝的派头,这就用得着儒生了。于是,进了宫的儒生们奉命给他制礼作乐。但这个茬儿在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儒生们自己就不提了。其实,就算焚书坑儒,宫里做博士的儒生都没事,而皇家图书馆里的儒家典籍也保存
制造“垃圾大合唱”场面的大神,您一定很寂寞吧。  希望用這组神兽来镇宅的人,是什么上古傻白甜?
唐朝时,河南有一个土豪,家大业大,破烂也多,锅碗瓢盆统统拿出来修补。庭院中,钉铰匠(指洗镜、补锅、锔碗等杂役)敲敲打打,一只玉碗便完美如初。土豪暗暗赞叹钉铰匠手艺高超,同时也有些不满——土豪的妻妾们正在描画绣花,而年轻的钉铰匠歇息之余,总要瞄上几眼。  土豪很不爽,阴阳怪气地问钉铰匠:“心若有瑕疵,该如何修补呀?”钉铰匠很认真地答: “心有瑕疵,以诗补之。”  “什么?太不靠谱了,花痴也就罢了,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