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聋生听能的缺失,使他们在信息获取、沟通交流等方面存在较大障碍;在回归社会后,不论生活、学习还是工作,境况堪忧,因此,如何有效提升聋生学会学习和交流沟通能力,越来越需要更多的特殊教育工作者给予关注。
威宁县特殊教育学校是一所年轻的刚刚起步的学校,自2009年招生开学以来,面对高耗低效的课堂教学实际,我们苦苦求索。经过不断探索实践,我们在聋校课堂教学中尝试开展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意在改变一直以来的“育(愚)人”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012年,我们成立了课题组,以《聋校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实践研究——以威宁特校为例》为研究课题,向省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实验领导小组申报并获批为省重点课题,现已经完成研究并结题。通过实践研究,我们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在聋校课堂教学中能有效提升聋生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对于智慧发展来说,儿童之间的合作十分重要。特殊教育教学需要我们着眼于聋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聋生的自主发展;需要我们注重聋生的全面成长,促进聋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更需要我们关注聋生的生活世界和他们特别需求。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合作与竞争中去完成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和竞争意识。通过学生彼此互动,共同完成任务,在合作中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人格健全发展,激励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快乐成长。因此,开展课堂合作学习是特殊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更是聋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学习进步的需要。
一、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升聋生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获得了预期的、应有的进步与发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积极、主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合作,让他们在小组中多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让学生懂得并体验到合作既是个体行为又是集体行为,使他们既有选择角色的意识和能力,又能服从合作的需要。聋生因其自身身体原因和成长环境影响,普遍存在自信心缺失的问题;而充满自信、敢于表达,正是共同合作、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不少聋生尤其是中等生和学困生之所以不参与或被动参与活动,主要原因就是没有自信心。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打消学生的顾虑,鼓励学生大胆思考,踊跃参与,对答错的学生切忌讽刺挖苦,应以委婉的语气有时甚至是赞赏的语调加以评判,让学生从情感上愿意学习,在行动上积极参与。同时,要给性格内向学生较多的表现机会,给学困生营造拥有成功的氛围,从而增强参与的信心,提高合作的积极性。这样,学生饱含热情广泛参与,互动交往,学习效果才会最佳。当学生个体能够为实现共同的集体目标而作为集体的一员努力学习时,不仅集体目标能够顺利实现,学生个体的个性发展及课堂交往需要也将得到较充分的满足。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升聋生交流能力
学会交流是现代人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也是聋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合作与交流是学习过程应当提倡的方式,也是现代社会所必须的能力。培养聋生合作交流能力,要不断的进行训练甚至是磨练,让学生养成细心看同学的手语和口语的习惯,形成尊重别人的良好品质。学会倾听别人发言,既是一种文明礼貌的行为,也是一种好的合作学习方法,从倾听别人的发言中会得到很多启发,从小组其他成员身上收获更多的知识、方法,养成一人发言,组内其他成员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这也是落实学生教学生、学生练学生、学生强学生的基础。教师要提供讨论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敢说、会说、大胆地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和适时补充的好习惯,把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大胆地说出来。
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还要让学生知道合作双方是一个对立统一的关系,不能唯我独尊、只顾自己的需求,要充分考虑他人的需要,要充分考虑他人的感受,同时也要讲究原则守住自己的底线,不无原则迁就,不胡乱附和,平时要让学生多参加一些有利于产生合作关系的活动。
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机会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小组合作学习不能仅局限于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内,还要从聋生生活实际和兴趣爱好出发,充分利用课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延伸课后合作学习实践。
聋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外延等同于生活。教师要以聋生生活世界为教育资源,充分挖掘小组合作学习内涵,加强对学生合作活动指导,提升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聋校教育教学过程中,聋童有着与健听儿童相同的学习需要,因此,聋校的课堂教学与普通学校有许多相同的原则、规律。《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在新课程背景下,素质教育注重开启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发挥学生主体功能,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聋生的培养当然也不例外。要使素质教育在教育教学中得以真正落实,必须要促进聋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能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
合作学习是旨在促进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最终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和社会化进程的一种教学策略体系。实践证明,合作学习在聋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是有效的,它能有效提高聋生学习能力,提高聋生合作沟通能力。但是,针对聋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如何探索、提炼、形成有效的教学策略并形成体系,进一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这是我们在今后工作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威宁县特殊教育学校是一所年轻的刚刚起步的学校,自2009年招生开学以来,面对高耗低效的课堂教学实际,我们苦苦求索。经过不断探索实践,我们在聋校课堂教学中尝试开展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意在改变一直以来的“育(愚)人”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012年,我们成立了课题组,以《聋校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实践研究——以威宁特校为例》为研究课题,向省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实验领导小组申报并获批为省重点课题,现已经完成研究并结题。通过实践研究,我们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在聋校课堂教学中能有效提升聋生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对于智慧发展来说,儿童之间的合作十分重要。特殊教育教学需要我们着眼于聋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聋生的自主发展;需要我们注重聋生的全面成长,促进聋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更需要我们关注聋生的生活世界和他们特别需求。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合作与竞争中去完成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和竞争意识。通过学生彼此互动,共同完成任务,在合作中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人格健全发展,激励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快乐成长。因此,开展课堂合作学习是特殊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更是聋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学习进步的需要。
一、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升聋生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获得了预期的、应有的进步与发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积极、主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合作,让他们在小组中多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让学生懂得并体验到合作既是个体行为又是集体行为,使他们既有选择角色的意识和能力,又能服从合作的需要。聋生因其自身身体原因和成长环境影响,普遍存在自信心缺失的问题;而充满自信、敢于表达,正是共同合作、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不少聋生尤其是中等生和学困生之所以不参与或被动参与活动,主要原因就是没有自信心。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打消学生的顾虑,鼓励学生大胆思考,踊跃参与,对答错的学生切忌讽刺挖苦,应以委婉的语气有时甚至是赞赏的语调加以评判,让学生从情感上愿意学习,在行动上积极参与。同时,要给性格内向学生较多的表现机会,给学困生营造拥有成功的氛围,从而增强参与的信心,提高合作的积极性。这样,学生饱含热情广泛参与,互动交往,学习效果才会最佳。当学生个体能够为实现共同的集体目标而作为集体的一员努力学习时,不仅集体目标能够顺利实现,学生个体的个性发展及课堂交往需要也将得到较充分的满足。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升聋生交流能力
学会交流是现代人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也是聋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合作与交流是学习过程应当提倡的方式,也是现代社会所必须的能力。培养聋生合作交流能力,要不断的进行训练甚至是磨练,让学生养成细心看同学的手语和口语的习惯,形成尊重别人的良好品质。学会倾听别人发言,既是一种文明礼貌的行为,也是一种好的合作学习方法,从倾听别人的发言中会得到很多启发,从小组其他成员身上收获更多的知识、方法,养成一人发言,组内其他成员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这也是落实学生教学生、学生练学生、学生强学生的基础。教师要提供讨论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敢说、会说、大胆地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和适时补充的好习惯,把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大胆地说出来。
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还要让学生知道合作双方是一个对立统一的关系,不能唯我独尊、只顾自己的需求,要充分考虑他人的需要,要充分考虑他人的感受,同时也要讲究原则守住自己的底线,不无原则迁就,不胡乱附和,平时要让学生多参加一些有利于产生合作关系的活动。
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机会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小组合作学习不能仅局限于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内,还要从聋生生活实际和兴趣爱好出发,充分利用课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延伸课后合作学习实践。
聋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外延等同于生活。教师要以聋生生活世界为教育资源,充分挖掘小组合作学习内涵,加强对学生合作活动指导,提升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聋校教育教学过程中,聋童有着与健听儿童相同的学习需要,因此,聋校的课堂教学与普通学校有许多相同的原则、规律。《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在新课程背景下,素质教育注重开启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发挥学生主体功能,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聋生的培养当然也不例外。要使素质教育在教育教学中得以真正落实,必须要促进聋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能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
合作学习是旨在促进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最终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和社会化进程的一种教学策略体系。实践证明,合作学习在聋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是有效的,它能有效提高聋生学习能力,提高聋生合作沟通能力。但是,针对聋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如何探索、提炼、形成有效的教学策略并形成体系,进一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这是我们在今后工作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