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验材料是很多科学课中不可缺少的,而且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们科学老师都会经常性地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些相关的实验材料。然而,学生准备材料的情况并不叫人乐观,学生忘带、漏带实验材料的现象非常普遍。而这种不良习惯一经养成,对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学生为什么不带材料?如何培养学生准备科学课材料的习惯?这是我们每一位科学教师所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科学课;材料;习惯;培养
一、学生准备科学课材料的现状
很多科学实验课,我们科学老师都会让学生自己去准备一些相关的实验材料。这样做的好处很多,如:可以减轻教师自己的负担;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度;准备的材料更加丰富、具体、生活化等等。然而,学生准备科学课材料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每次总有那么一部分同学不带材料来上课,不是说忘记准备了,就是准备好了忘带来了。
科学实验课没有实验材料,那是非常可笑的!就像拍电视没有演员一样,自己想想是拍不出节目来的。科学课非常注重亲身经历的探究过程,准备材料的过程本身就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课堂上没有材料,其他学生进行活动时,他就只好傻傻地坐着看看,可能他还能乐他人所乐,但对学生自己来说,他何来亲身经历,更谈不上探究了!
二、学生不带科学课材料的原因分析
学生为什么不带材料来上课?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难道学生甘心自己在课堂上被孤立?他这样看着别人活动会快乐吗?显然不是这样的!哪个孩子不喜欢自己动手去做?哪个孩子会不想去参与?为此我询问了很多学生,也询问了很多的科学教师,我想可能下面这些方面的原因在影响着我们的孩子。
1、学生的学习兴趣未被激发
兴趣是最大的动力,如果学生的兴趣很高涨,那么他去准备的可能性就会很大。在上教科版五年级上册保护鸡蛋的内容前,我在三个班布置了同样的任务,一班和三班我是这样说的:下节课我们要学习保护鸡蛋这课,请大家带好相关的材料。二班刚好由于课堂时间较宽松,我多说了几句:下节课我们要学习保护鸡蛋这课,我们要来比一比,谁制作的鸡蛋保护器效果更好?章老师有一个鸡蛋保护器,把鸡蛋放在里面,从二楼摔下来也不会破,看看谁的能比我的更厉害?请大家回去准备好你需要的材料。学生们顿时讨论开了,结果第二天上课,一班、三班带的材料少而且单调,二班几乎人人都带了材料,而且种类丰富,有的甚至早就做好了鸡蛋保护器。课堂教学的效果当然也是大不一样。
同样是准备材料制作鸡蛋保护器,唯一的不同是二班的学习兴趣完全被激发了,所以他们准备的材料才会比其他两个班好。
2.材料准备的难度太大
有时我们的孩子没带材料并不是他们不想准备,而是他们去准备了,但是由于找不到,实在没办法。材料准备的难度太大了,这不是在为难学生吗?同样是五年级的三个班,在上第一单元栖息地的时候,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结果带材料的同学并不多。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三年级,让孩子们准备蜗牛、蝗虫,孩子们很感兴趣!但结果很少有同学带来,都说:“老师我去找了,可是找不到!”眼神中充满了遗憾和无奈。由此可见,我们老师在布置带材料的任务时,一定要事先去考虑我们的孩子是否能够轻松地准备,这样,学生才可能带来合适的材料。
3.家长的忽视
现在的家长当中到底有几位了解科学这门学科?又有几位真正重视它?在家长的心目中,语文、数学、英语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学科他们基本不会去管,除非孩子在某方面特别出色!如果孩子忘记带有关语、数、外的工具或材料,家长知道了肯定会非常重视。有的家长还会提前督促孩子带好相应的材料。然而对待科学这样的学科,家长们会这样吗?假如家长们能像对待语、数、外那样对待科学课,假如家长们能够重视科学课,假如家长们能够在前一天提醒自己的孩子,那么我们的孩子还会忘记带材料吗?
4.学生自身个性心理特征
哪些孩子经常不带材料来上课?留心一下就会发现,其实总是那么几张老面孔。深入了解这些孩子,其实并不是他们真的不想带材料,不想融人大家的活动,他们也很向往有自己的材料能够动手活动,当别的同学有自己的材料进行活动时,你不难发现他们那无助、羡慕的眼神。其实没有材料的孩子他们并不快乐,这个时候他们都在后悔自己为什么就不带材料,有的还可能就在跟自己说:我下次一定要带来,可真到了下次,这些孩子还是和原来一样。这是因为孩子自身的个性心理特征存在缺陷:其一是好玩记不住事情,你反复强调的事情,他一转眼就忘掉了;其二是意志力不强,准备材料时一遇到困难就放弃了;其三是学习意识薄弱,对待学习持无所谓的态度。如果我们的孩子具备了这些不良的个性心理特征,那经常忘带材料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如何培养学生准备科学课材料的习惯
1.激发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如何激发学生兴趣,调动积极性?这是我们科学老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我们的学生毕竟还是孩子,兴趣才是他们做事情的最大动力。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那么,怎样让我们的孩子对准备材料这件麻烦事产生兴趣呢?反思自己的教学经历,发现以下几种方法效果不错。
(1)利用孩子们的好胜心理。就像在布置鸡蛋保护器的准备任务时,我出示了自己的一个鸡蛋保护器,并说:下节课老师想看看谁准备的鸡蛋保护器能够比我的更厉害?孩子们一听要比赛,还是跟老师比,积极性马上被调动了,结果孩子们准备的确实相当充分。还如:在布置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的准备任务时,我说:下节课我们就要来设计一个太阳能热水器,我们要来比一比,到底哪个小组设计制作的太阳能热水器效果是最好的,能够让水温上升得更快、更高!结果当然也让我非常满意。
(2)用“神秘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在布置造一张纸的准备任务时,我神秘地告诉大家:下节课,我们要来搞一件伟大的创造,我们—起要来造一张纸。孩子们顿时沸腾开了。“我们还能造纸?”“老师,是真的吗?”然后我就布置了:请大家带好以下必备的材料……
(3)用奖励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觉得这是最普通的方法,也是最实用的方法,然而也是我们老师经常会忘记的方法;有时一个班只有几个同学准备了令你满意的材料,这时你可能会很不开心,往往只想着怎样教育他们。其实,这个时候你可以好好奖励那几个准备好的同学,效果肯定不会比板着脸批评教育差。
2.合理布置准备材料,不挫伤孩子积极性
布置准备材料的任务并不是一件可以随意的事,我们的随口一说,可能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很重的负担。作为老师,我们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一下。想一想我们布置的准备任务是否合理?是否能够让学生轻松地完成?假如不去好好考虑这些问题,随意布置准备 任务,那学生不带材料或带的材料不适合是必然的。如果这样的次数多了,学生准备材料的积极性也将受到很大的打击。假如事先老师能够好好考虑,有针对性地想一些办法,那情况就会完全不同了。比如在准备蜗牛和蝗虫时,如果只是随口一说:下节课请大家准备好蜗牛,下节课请大家准备好蝗虫。那孩子们很有可能就找不到,又怎么能带来?如果老师能做—些引导,和孩子们一同商讨在什么样的地方容易找到蜗牛;如果老师能结合实际提要求,让孩子们准备蚱蜢。(因为当地确实很少有蝗虫)那么,我想孩子们也就不会让老师失望了。
3.发挥小组力量,建立材料准备常规机制
小组是科学课堂里的一个重要元素,那么,为什么不发挥它在准备材料时的作用呢?让我们在班级、小组里建立一套科学的材料准备机制,充分发挥小组的力量,来帮助我们的孩子们养成认真准备科学课材料的良好习惯吧。首先,教师要提前进行通知,最好能够有样本,让学生清楚该准备什么样的材料;其次,发挥课代表的作用,在上课的前一天放学前再进行通知落实,减少忘记的可能性;最后,由各小组长做好检查、督促工作。如果老师还能结合奖励措施,对准备材料认真、积极的同学或小组进行适当奖励,那孩子们准备材料的劲头肯定会更足。这样的材料准备机制,对那些因个性心理特征而经常不带材料的学生,也会起到很大的监督、督促作用,长期坚持,定将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准备材料习惯。
4.寻求家长支持,让孩子们更重视科学
家长的帮助是很有效的,如果能够得到家长的支持,那我们的工作必将事半功倍。对那些经常忘带材料的学生,我们更需要家长的帮助,密切与家长的联系。这里的密切家长联系当然不是指告状,而是让家长理解科学课在培养孩子思维、能力方面的重要性,能够更重视孩子的科学学习,能够经常询问孩子学习科学、准备材料的情况。这样,我们的孩子也就会更重视科学课了。我们的孩子原来就喜欢科学课,再加上心里的重视,材料准备还会是问题吗?
学生准备科学课材料的问题,可能已经是我们很多科学老师司空见惯、见怪不怪的事情了,但我们绝不能对此“习以为常”。因为你对这个问题的轻视,可能会让更多孩子放任自流,从而成为你科学课的所谓“差生”。而如果有了你的重视,你的帮助,我们的孩子就能养成良好的材料准备习惯,他们将更快乐地沉醉在科学课堂,他们的科学探究将更加丰富多彩而又充满活力。这是我们每一位科学教师都迫切希望看到的事情。参考文献:[1]陈华彬.小学科学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龙失传,李秀云.从师生一起准备探究材料谈起[I].科学课,2005,5.[3]刘业俭.准备实验材料的过程也是一个科学探究过程m.科学课,2005,8.
(责任编辑:李雪虹)
关键词:科学课;材料;习惯;培养
一、学生准备科学课材料的现状
很多科学实验课,我们科学老师都会让学生自己去准备一些相关的实验材料。这样做的好处很多,如:可以减轻教师自己的负担;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度;准备的材料更加丰富、具体、生活化等等。然而,学生准备科学课材料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每次总有那么一部分同学不带材料来上课,不是说忘记准备了,就是准备好了忘带来了。
科学实验课没有实验材料,那是非常可笑的!就像拍电视没有演员一样,自己想想是拍不出节目来的。科学课非常注重亲身经历的探究过程,准备材料的过程本身就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课堂上没有材料,其他学生进行活动时,他就只好傻傻地坐着看看,可能他还能乐他人所乐,但对学生自己来说,他何来亲身经历,更谈不上探究了!
二、学生不带科学课材料的原因分析
学生为什么不带材料来上课?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难道学生甘心自己在课堂上被孤立?他这样看着别人活动会快乐吗?显然不是这样的!哪个孩子不喜欢自己动手去做?哪个孩子会不想去参与?为此我询问了很多学生,也询问了很多的科学教师,我想可能下面这些方面的原因在影响着我们的孩子。
1、学生的学习兴趣未被激发
兴趣是最大的动力,如果学生的兴趣很高涨,那么他去准备的可能性就会很大。在上教科版五年级上册保护鸡蛋的内容前,我在三个班布置了同样的任务,一班和三班我是这样说的:下节课我们要学习保护鸡蛋这课,请大家带好相关的材料。二班刚好由于课堂时间较宽松,我多说了几句:下节课我们要学习保护鸡蛋这课,我们要来比一比,谁制作的鸡蛋保护器效果更好?章老师有一个鸡蛋保护器,把鸡蛋放在里面,从二楼摔下来也不会破,看看谁的能比我的更厉害?请大家回去准备好你需要的材料。学生们顿时讨论开了,结果第二天上课,一班、三班带的材料少而且单调,二班几乎人人都带了材料,而且种类丰富,有的甚至早就做好了鸡蛋保护器。课堂教学的效果当然也是大不一样。
同样是准备材料制作鸡蛋保护器,唯一的不同是二班的学习兴趣完全被激发了,所以他们准备的材料才会比其他两个班好。
2.材料准备的难度太大
有时我们的孩子没带材料并不是他们不想准备,而是他们去准备了,但是由于找不到,实在没办法。材料准备的难度太大了,这不是在为难学生吗?同样是五年级的三个班,在上第一单元栖息地的时候,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结果带材料的同学并不多。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三年级,让孩子们准备蜗牛、蝗虫,孩子们很感兴趣!但结果很少有同学带来,都说:“老师我去找了,可是找不到!”眼神中充满了遗憾和无奈。由此可见,我们老师在布置带材料的任务时,一定要事先去考虑我们的孩子是否能够轻松地准备,这样,学生才可能带来合适的材料。
3.家长的忽视
现在的家长当中到底有几位了解科学这门学科?又有几位真正重视它?在家长的心目中,语文、数学、英语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学科他们基本不会去管,除非孩子在某方面特别出色!如果孩子忘记带有关语、数、外的工具或材料,家长知道了肯定会非常重视。有的家长还会提前督促孩子带好相应的材料。然而对待科学这样的学科,家长们会这样吗?假如家长们能像对待语、数、外那样对待科学课,假如家长们能够重视科学课,假如家长们能够在前一天提醒自己的孩子,那么我们的孩子还会忘记带材料吗?
4.学生自身个性心理特征
哪些孩子经常不带材料来上课?留心一下就会发现,其实总是那么几张老面孔。深入了解这些孩子,其实并不是他们真的不想带材料,不想融人大家的活动,他们也很向往有自己的材料能够动手活动,当别的同学有自己的材料进行活动时,你不难发现他们那无助、羡慕的眼神。其实没有材料的孩子他们并不快乐,这个时候他们都在后悔自己为什么就不带材料,有的还可能就在跟自己说:我下次一定要带来,可真到了下次,这些孩子还是和原来一样。这是因为孩子自身的个性心理特征存在缺陷:其一是好玩记不住事情,你反复强调的事情,他一转眼就忘掉了;其二是意志力不强,准备材料时一遇到困难就放弃了;其三是学习意识薄弱,对待学习持无所谓的态度。如果我们的孩子具备了这些不良的个性心理特征,那经常忘带材料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如何培养学生准备科学课材料的习惯
1.激发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如何激发学生兴趣,调动积极性?这是我们科学老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我们的学生毕竟还是孩子,兴趣才是他们做事情的最大动力。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那么,怎样让我们的孩子对准备材料这件麻烦事产生兴趣呢?反思自己的教学经历,发现以下几种方法效果不错。
(1)利用孩子们的好胜心理。就像在布置鸡蛋保护器的准备任务时,我出示了自己的一个鸡蛋保护器,并说:下节课老师想看看谁准备的鸡蛋保护器能够比我的更厉害?孩子们一听要比赛,还是跟老师比,积极性马上被调动了,结果孩子们准备的确实相当充分。还如:在布置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的准备任务时,我说:下节课我们就要来设计一个太阳能热水器,我们要来比一比,到底哪个小组设计制作的太阳能热水器效果是最好的,能够让水温上升得更快、更高!结果当然也让我非常满意。
(2)用“神秘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在布置造一张纸的准备任务时,我神秘地告诉大家:下节课,我们要来搞一件伟大的创造,我们—起要来造一张纸。孩子们顿时沸腾开了。“我们还能造纸?”“老师,是真的吗?”然后我就布置了:请大家带好以下必备的材料……
(3)用奖励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觉得这是最普通的方法,也是最实用的方法,然而也是我们老师经常会忘记的方法;有时一个班只有几个同学准备了令你满意的材料,这时你可能会很不开心,往往只想着怎样教育他们。其实,这个时候你可以好好奖励那几个准备好的同学,效果肯定不会比板着脸批评教育差。
2.合理布置准备材料,不挫伤孩子积极性
布置准备材料的任务并不是一件可以随意的事,我们的随口一说,可能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很重的负担。作为老师,我们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一下。想一想我们布置的准备任务是否合理?是否能够让学生轻松地完成?假如不去好好考虑这些问题,随意布置准备 任务,那学生不带材料或带的材料不适合是必然的。如果这样的次数多了,学生准备材料的积极性也将受到很大的打击。假如事先老师能够好好考虑,有针对性地想一些办法,那情况就会完全不同了。比如在准备蜗牛和蝗虫时,如果只是随口一说:下节课请大家准备好蜗牛,下节课请大家准备好蝗虫。那孩子们很有可能就找不到,又怎么能带来?如果老师能做—些引导,和孩子们一同商讨在什么样的地方容易找到蜗牛;如果老师能结合实际提要求,让孩子们准备蚱蜢。(因为当地确实很少有蝗虫)那么,我想孩子们也就不会让老师失望了。
3.发挥小组力量,建立材料准备常规机制
小组是科学课堂里的一个重要元素,那么,为什么不发挥它在准备材料时的作用呢?让我们在班级、小组里建立一套科学的材料准备机制,充分发挥小组的力量,来帮助我们的孩子们养成认真准备科学课材料的良好习惯吧。首先,教师要提前进行通知,最好能够有样本,让学生清楚该准备什么样的材料;其次,发挥课代表的作用,在上课的前一天放学前再进行通知落实,减少忘记的可能性;最后,由各小组长做好检查、督促工作。如果老师还能结合奖励措施,对准备材料认真、积极的同学或小组进行适当奖励,那孩子们准备材料的劲头肯定会更足。这样的材料准备机制,对那些因个性心理特征而经常不带材料的学生,也会起到很大的监督、督促作用,长期坚持,定将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准备材料习惯。
4.寻求家长支持,让孩子们更重视科学
家长的帮助是很有效的,如果能够得到家长的支持,那我们的工作必将事半功倍。对那些经常忘带材料的学生,我们更需要家长的帮助,密切与家长的联系。这里的密切家长联系当然不是指告状,而是让家长理解科学课在培养孩子思维、能力方面的重要性,能够更重视孩子的科学学习,能够经常询问孩子学习科学、准备材料的情况。这样,我们的孩子也就会更重视科学课了。我们的孩子原来就喜欢科学课,再加上心里的重视,材料准备还会是问题吗?
学生准备科学课材料的问题,可能已经是我们很多科学老师司空见惯、见怪不怪的事情了,但我们绝不能对此“习以为常”。因为你对这个问题的轻视,可能会让更多孩子放任自流,从而成为你科学课的所谓“差生”。而如果有了你的重视,你的帮助,我们的孩子就能养成良好的材料准备习惯,他们将更快乐地沉醉在科学课堂,他们的科学探究将更加丰富多彩而又充满活力。这是我们每一位科学教师都迫切希望看到的事情。参考文献:[1]陈华彬.小学科学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龙失传,李秀云.从师生一起准备探究材料谈起[I].科学课,2005,5.[3]刘业俭.准备实验材料的过程也是一个科学探究过程m.科学课,2005,8.
(责任编辑:李雪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