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南宋著名诗人陆游、范成大都在中年先后入巴蜀,并创作了大量反映巴渝地区雄壮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情风俗及丰富的人文精神之诗篇,本文主要对两人创作的这些巴渝诗作进行比较,对其在内容、情感及艺术特色上的异同之处略作探讨。
关键词:陆游 范成大 巴渝诗 异同比较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陆游(1125-1210)、范成大(1126-1193)是南宋时期齐名的诗人,两人都与巴渝地区有着深厚的缘分。乾道六年(1170),四十六岁的陆游入巴蜀任夔州(现重庆奉节)通判,在夔州生活了近一年半时间,直到乾道八年(1172)春季才离夔赴南郑(今陕西汉中)任职;淳熙五年(1178),陆游去蜀东归时又沿长江而行,再次途经三峡,前后共在巴渝地区创作了一百多首诗,或凭吊怀古,或记游抒怀,或写民情风俗,或记梦寄志。淳熙元年(1174),四十八岁的范成大被任命为四川管内制置使到成都赴任,淳熙四年(1177)他因病离蜀东归,两次皆取道巴渝地区,沿途饱览了巴渝特别的山川风貌、民情风土,前后创作了四十多首诗,或录民情,或记农事,或写景记游,或怀古考证。细察两人的这些作品,内容和情感上不乏有着共同倾向,诗的风格却是迥然相异。
一 诗歌内容和情感的共同点
从陆游和范成大两人巴渝诗的内容和情感上来看,相同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描绘和赞美了巴渝雄奇壮观的自然景观,甚至主题都一致。如都以《瞿唐行》为诗题,都写到了瞿唐峡的险峻:陆诗云“浪花高飞暑路雪,滩石怒转晴天雷。千艘万舸不敢过,篙工师心胆破。人人阴拱待势衰,谁敢轻行犯奇祸”;范诗中则详细记叙遇到滟“撒发”后行船过瞿唐的亲身历险,说到“中流击楫汹作气,夹岸簸旗呀失声”,感觉到“凿峡疏川狠石破,号山索饮飞泉惊。白盐赤甲转头失,黑石黄嵌拼命轻”。不同的是,陆游是赴夔途中所写,范成大则是出蜀途中所记。两人诗作都写到滟堆的险恶,描写中都化用了“滟大如马”的民谣:陆诗“滟浮波真一马”,范诗“但见匹马浮黄湍“;都谈到蟠龙瀑布的奇观:陆诗“远望纷珠缨,近观转雷霆”,范诗“银汉来从左界天,天风吹浪落苍巅”。
第二,瞻仰和缅怀了巴渝丰富深厚的人文景观,也有相同创作。如都谈到禹治水的丰功伟绩:陆诗“禹功何巍巍,尚睹镌凿痕”,范诗“伟哉神禹迹,疏凿此山川”;说到巫山神女助禹治水的功绩:陆诗“那因治水欲论功”,范诗“西真功高佐禹迹”。都谈到高唐之事,只是见解不一样,陆游没有否定宋玉的《高唐赋》,认为神女也有平常女子的丰富情感,无可厚非,那些对宋玉的批判是“绝倒”,那些激烈争论是没有太大意义的;而范成大认为宋玉二赋主旨是“讽襄王”为高唐之事辩解,说是“玉色颜不可干,人间错说高唐梦”。两人诗作都说到万州岑公洞,但连闲情逸致都一样:陆诗是“试问岑公迎我不?鹤飞忽下青松杪”,范诗是“隔江招岑仙,共擘双莲房”。
第三,记录和反映了巴渝地区独特的风土人情、气候特征、艰苦生活。如都有描述巴渝地区节日热闹情景的:陆诗“蹋碛千家万家出”,范诗“南门竞船争看来”;都说到气候的炎热:陆诗“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范诗“我来秋暑如炊蒸,汗流呀气扶枯藤”;都说到瘴气的厉害:陆诗“瘴疠侵人病过秋”,范诗“瘴风如火”;都谈到百姓的艰苦生活:陆诗“峒民无地习耕稼,射麋捕虎连昼夜”,范诗“东屯平田粳米软,不到贫人饭甑中”等等。
第四,从情感取向上来说,俱体现了羁旅的艰辛孤寂,抒发了悲老、思归之情。如说到羁旅的艰辛与孤寂:陆诗 “少年亦慕宦游乐,投老方知行路难”,范诗“穷乡谁与话悲酸,驻马看云强自宽”;感叹岁月老去、欲归故里的:陆诗“皂貂破弊归心切,白发凄凉老境催”,范诗“朱颜有酒且留住,白发无方能扫除。未得归田先作赋,专攻种树已成书”等等。
二 内容与情感的不同点
从内容与情感上来说,两人诗作主要表现在题材侧重点不一样,陆诗突出的是爱国、收复,范诗突出的是民生疾苦。陆游巴渝诗除了大量记游抒怀诗外,还有二十多首凭吊怀古诗和零星几首民情风俗诗,其中怀古诗尤能体现诗人的情感,涉及到了众多历史名人和传说人物。陆游以和自己类似遭遇的异代爱国诗人屈原、杜甫为知已,创作了十多首怀古诗,缅怀两位先贤又悲叹自己抗金复国壮志难酬,如登上白帝城,抒写下《夜登白帝城楼怀少陵先生》,慨叹“拾遗白发有谁怜,零落歌诗遍两川”,感怀杜甫报国之志难酬,引发了知音共鸣;去蜀东归时专往拜谒屈原庙,作《屈平庙》,感慨“恨公无寿如金石,不见秦婴系颈时”,相信自己抗金复国之理想必会实现的坚韧不拔的信念,坚信“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直到晚年诗人还念着“云迷江岸屈原塔”,仍想着“工部十诗韶音”,杜甫那艰苦执着的爱国精神激励着陆游以后虽经历数度仕宦沉浮,仍然是“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的意志。诗人登上白帝庙,激情高歌“上陈跃马壮,下斥乘骡昏”,称赞公孙述是英雄,痛斥刘禅的投降,实是对抗战派的歌颂与坚持积极抗金作战的自励;凭吊寇莱公,喟叹自己流落天涯,羡慕其得朝廷重用,冀望自己抗金壮志得酬;咏怀巫山神女,对高唐之事提出与众不同的旷达之见。这些怀古诗体现了诗人追求的人格理想和卓越的史识,宣泄了其报国壮志难酬的激情,在逆境中充分展现了诗人那深沉悲壮的爱国之情。总的来说,陆游巴渝诗虽有悲老、思归的情绪,多次谈到病痛的折磨,但是惆怅、郁闷中仍然存在着远大理想,诗中看到的是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如“衰发病来无复绿,寸心老去尚如丹”、“低昂未免闻鸡舞,慷慨犹能击筑歌”等,表明对抗金志向的始终如一。正如金性尧先生所说:
“南渡诗人中,对强敌犯境,权奸误国的局面虽有所反映和抒发,但幅度如此广阔,感情如此炽烈,而且贯彻始终的却是陆游。”
范成大巴渝诗除了一半是记游咏物诗外,还有十几首民情风俗诗和几首怀古诗,其中民情风俗诗是体现其特色的重要作品。如关注巴渝地区的农业生产,同情巴渝农民的辛苦劳作和艰难生活的诗作《劳耕》,通过“我知吴农事,请为峡农言”,“食者定游手,种者长流涎”的两相对比,反映了“晶晶云子饭,生世不下咽”、“东屯平田粳米软,不到贫人饭甑中”的社会现实,深刻揭露了农民遭受的残酷剥削和社会的不公;《夔州竹枝歌》描绘了诗人所经州县的社会面貌,用峡区流行的竹枝歌形式描摹了夔州的风貌,记录了端午节赛龙舟、游乐豪饮的热闹情景,老媪插红花、少妇梳三髻丫、佩银钗的特色装扮,大昌盐船、万里桥边商船的忙碌景况,也写到了与夔州热闹场景相反的万州瘠薄萧条之景和寒窭陋俗;《夔门即事》表现了诗人对百姓身体健康的关注,数次提到峡区妇女多患瘿、瘤和瘴气的危害。这些民情风俗诗具有充实的社会内涵,体现了诗人强烈的爱民思想和“省徭役、薄赋敛”的政治主张,展现了诗人一颗爱民之心,其情感的抒发多是含蓄的,不像陆游那样的激昂,透过看似平实的话语表达了诗人对苦难人民的深切同情。
三 艺术特色的异同比较
陆游、范成大的巴渝诗歌在艺术特色上各展风采,这里仅对相同题材内容的巴渝诗略加分析比较,相异之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在风格上,两人相同题材的巴渝诗,艺术风格也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采,陆诗沉郁悲壮兼雄健宏大,范诗以平实婉峭、清新自然为主。如两人都描写了滟堆水涨时过瞿唐峡的情景,陆诗《醉中下瞿唐峡中流观石壁飞泉》写道:
“吾舟十丈如青蛟,乘风翔舞从天下。江流触地白盐动,滟浮波真一马。主人满酌白玉杯,旗下画鼓如春雷。回头已失西市,奇哉,一削千仞之苍崖。”
范诗《瞿唐行》写道:
“中流击楫汹作气,夹岸簸旗呀失声。不知滟在船底,但觉瞿唐如镜平。凿峡疏川狠石破,号山索饮飞泉惊。白盐赤甲转头失,黑石黄嵌拼命轻。草齐增肥无泊处,竹枝凝咽空余情。人间险路此奇绝,客裹惊心吾饱更。剑阁翻成蜀道易,请歌范子瞿唐行。”
两诗中都谈到了瞿唐峡的险峻和过时的紧张,陆诗用夸张的比喻,把涨水中冒险行船比作是青蛟翔舞,船速极快,感觉白盐山都在动,“画鼓如春雷”说明船夫们在紧张地行船,从气势上看是那样的奔放雄壮;而范诗则用白描仔细摹写了船夫们的小心谨慎行船的场景,用周围景物的变化说明船速的快,表现出其平实记录中的婉峭风格,并用蜀道与之相比更突显了瞿唐峡的险峻。
第二,从总体表现手法来看,范诗以写实为主,情感较平和内敛,主要是现实主义;而陆诗写景亦寓浓情,可说无一诗不寄情,在现实基础上富有浪漫主义特色。如两人都写了蟠龙瀑布的壮观,范诗《蟠龙瀑布自山顶漫汗淋漓,分数道而下,望之宛从天降,当为城中布水第一》,未见任何情感的流露,只说“人间只见秧田润,唤作蟠龙洞里泉”,说明瀑布对农业生产的实用;而陆诗《蟠龙瀑布》由瀑布的壮观,引来作者的思考“古来贤达士,初亦愿躬耕。意气或感激,邂逅成功名”,虽也有躬耕之愿,但因报国理想的驱动,期望不期而遇成就功名,连写瀑布也一吐心中的报国壮志。又如两人都写到夔州的佳节,范诗《夔州竹枝歌九首》其一写端午节,“五月五日气开,南门竞船争看。云安酒侬麴米贱,家家扶得醉人回。”描写的都是过节的热闹情景,用的仍是白描手法,未见作者丝毫情感,只是对民情风俗的如实记录;而陆诗《蹋碛》虽也写到节日的热闹,却更是感慨“人生未死信难知,憔悴夔州生鬓丝。何日画船摇桂楫,西湖却赋探春诗”,表达的是壮志未酬的愁闷和思乡之情的交集,其诗《夔州重阳》更是一字未提佳节的热闹,想到的是“敢希朝士赐萸枝”,心中仍念着的是抗金复国之理想。陆诗的浪漫主义特色在其记梦诗中更是集中体现,其在巴渝写下的第一首以“记梦”为题的诗歌,既然在现实中不能实现,那就弥漫到梦里去,在梦中“纵横草疏论迁都”,表达了其抗金报国理想不会改变的志向。激情与理想,正是陆诗浪漫主义精神的主要特征。
当然,陆、范二人的巴渝诗异中也有同,主要有下两点:一是两人都讲究炼字、炼句,如陆诗《醉中下瞿塘峡中流观石壁飞泉》中“苍崖中裂银河飞,空里万斛倾珠玑”,用“飞”、“倾”两字将瀑布从高峻的石壁间飞泻而下溅起无数水花的情景描绘得形象生动;《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的“中原草草失承平”,以“草草”一语双关,正如《唐宋诗醇》中所评“‘草草’二字,状尽衰世景象,谓之咏少陵可,谓之自咏亦可”;《饮罢寺门独立有感》中“凄凉远嫁妇,憔悴独醒翁”,用短短两句话既表现了对昭君远嫁和屈原壮志未酬的同情与敬意,更是概括了自己同样远迁夔州任职和报国无路的凄凉,同时还反映了诗人在投降政策下“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愤懑之情。范诗《初入巫峡》云“束江崖欲合,漱石水多漩”,一个“束”字说明峡口的窄小,“漱”字说明峡石长年被水冲刷着,十分形象贴切;《劳耕》“食者定游手,种者长流涎”,“定”、“长”把农民受到的残酷压榨和统治阶级不劳而逸的阶级差别揭露得极为深刻;《巫山县》中的“门对高唐起,江从滟堆”,对仗工整,并点明滟堆的险要位置,好比经过瞿唐峡的大门;二是两人的写景诗中都有雄壮的一面,陆诗本就有雄壮的风格,范诗个别诗句中也表现出雄壮的气势和飘逸的一面来。如范诗《巴东峡口》中的“舟危神女峡,马瘦鬼门关”,把神女峡、鬼门关的险峻写得气势磅礴,让人心惊胆颤;《蟠龙岭》中的“安得长剑挥,尽铲叠嶂断”,把蟠龙的险峻也变得雄壮起来;《滟堆》中“我从巫山飞一棹,欢喜偶脱蛟龙涎。是非信否未暇诘,且上高齐清昼眠”,是那样的豪放洒脱,使人忘记了羁旅的艰辛与滟的险恶,表现出其诗飘逸的一面来。
参考文献:
[1] 陆游:《陆放翁全集》,北京市中国书店,1986年。
[2] 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3] 范成大:《范石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4] 熊宪光等:《巴渝诗词歌赋》,重庆出版社,2004年。
作者简介:余霞,女,1978—,四川会理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影视文学,工作单位: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关键词:陆游 范成大 巴渝诗 异同比较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陆游(1125-1210)、范成大(1126-1193)是南宋时期齐名的诗人,两人都与巴渝地区有着深厚的缘分。乾道六年(1170),四十六岁的陆游入巴蜀任夔州(现重庆奉节)通判,在夔州生活了近一年半时间,直到乾道八年(1172)春季才离夔赴南郑(今陕西汉中)任职;淳熙五年(1178),陆游去蜀东归时又沿长江而行,再次途经三峡,前后共在巴渝地区创作了一百多首诗,或凭吊怀古,或记游抒怀,或写民情风俗,或记梦寄志。淳熙元年(1174),四十八岁的范成大被任命为四川管内制置使到成都赴任,淳熙四年(1177)他因病离蜀东归,两次皆取道巴渝地区,沿途饱览了巴渝特别的山川风貌、民情风土,前后创作了四十多首诗,或录民情,或记农事,或写景记游,或怀古考证。细察两人的这些作品,内容和情感上不乏有着共同倾向,诗的风格却是迥然相异。
一 诗歌内容和情感的共同点
从陆游和范成大两人巴渝诗的内容和情感上来看,相同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描绘和赞美了巴渝雄奇壮观的自然景观,甚至主题都一致。如都以《瞿唐行》为诗题,都写到了瞿唐峡的险峻:陆诗云“浪花高飞暑路雪,滩石怒转晴天雷。千艘万舸不敢过,篙工师心胆破。人人阴拱待势衰,谁敢轻行犯奇祸”;范诗中则详细记叙遇到滟“撒发”后行船过瞿唐的亲身历险,说到“中流击楫汹作气,夹岸簸旗呀失声”,感觉到“凿峡疏川狠石破,号山索饮飞泉惊。白盐赤甲转头失,黑石黄嵌拼命轻”。不同的是,陆游是赴夔途中所写,范成大则是出蜀途中所记。两人诗作都写到滟堆的险恶,描写中都化用了“滟大如马”的民谣:陆诗“滟浮波真一马”,范诗“但见匹马浮黄湍“;都谈到蟠龙瀑布的奇观:陆诗“远望纷珠缨,近观转雷霆”,范诗“银汉来从左界天,天风吹浪落苍巅”。
第二,瞻仰和缅怀了巴渝丰富深厚的人文景观,也有相同创作。如都谈到禹治水的丰功伟绩:陆诗“禹功何巍巍,尚睹镌凿痕”,范诗“伟哉神禹迹,疏凿此山川”;说到巫山神女助禹治水的功绩:陆诗“那因治水欲论功”,范诗“西真功高佐禹迹”。都谈到高唐之事,只是见解不一样,陆游没有否定宋玉的《高唐赋》,认为神女也有平常女子的丰富情感,无可厚非,那些对宋玉的批判是“绝倒”,那些激烈争论是没有太大意义的;而范成大认为宋玉二赋主旨是“讽襄王”为高唐之事辩解,说是“玉色颜不可干,人间错说高唐梦”。两人诗作都说到万州岑公洞,但连闲情逸致都一样:陆诗是“试问岑公迎我不?鹤飞忽下青松杪”,范诗是“隔江招岑仙,共擘双莲房”。
第三,记录和反映了巴渝地区独特的风土人情、气候特征、艰苦生活。如都有描述巴渝地区节日热闹情景的:陆诗“蹋碛千家万家出”,范诗“南门竞船争看来”;都说到气候的炎热:陆诗“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范诗“我来秋暑如炊蒸,汗流呀气扶枯藤”;都说到瘴气的厉害:陆诗“瘴疠侵人病过秋”,范诗“瘴风如火”;都谈到百姓的艰苦生活:陆诗“峒民无地习耕稼,射麋捕虎连昼夜”,范诗“东屯平田粳米软,不到贫人饭甑中”等等。
第四,从情感取向上来说,俱体现了羁旅的艰辛孤寂,抒发了悲老、思归之情。如说到羁旅的艰辛与孤寂:陆诗 “少年亦慕宦游乐,投老方知行路难”,范诗“穷乡谁与话悲酸,驻马看云强自宽”;感叹岁月老去、欲归故里的:陆诗“皂貂破弊归心切,白发凄凉老境催”,范诗“朱颜有酒且留住,白发无方能扫除。未得归田先作赋,专攻种树已成书”等等。
二 内容与情感的不同点
从内容与情感上来说,两人诗作主要表现在题材侧重点不一样,陆诗突出的是爱国、收复,范诗突出的是民生疾苦。陆游巴渝诗除了大量记游抒怀诗外,还有二十多首凭吊怀古诗和零星几首民情风俗诗,其中怀古诗尤能体现诗人的情感,涉及到了众多历史名人和传说人物。陆游以和自己类似遭遇的异代爱国诗人屈原、杜甫为知已,创作了十多首怀古诗,缅怀两位先贤又悲叹自己抗金复国壮志难酬,如登上白帝城,抒写下《夜登白帝城楼怀少陵先生》,慨叹“拾遗白发有谁怜,零落歌诗遍两川”,感怀杜甫报国之志难酬,引发了知音共鸣;去蜀东归时专往拜谒屈原庙,作《屈平庙》,感慨“恨公无寿如金石,不见秦婴系颈时”,相信自己抗金复国之理想必会实现的坚韧不拔的信念,坚信“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直到晚年诗人还念着“云迷江岸屈原塔”,仍想着“工部十诗韶音”,杜甫那艰苦执着的爱国精神激励着陆游以后虽经历数度仕宦沉浮,仍然是“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的意志。诗人登上白帝庙,激情高歌“上陈跃马壮,下斥乘骡昏”,称赞公孙述是英雄,痛斥刘禅的投降,实是对抗战派的歌颂与坚持积极抗金作战的自励;凭吊寇莱公,喟叹自己流落天涯,羡慕其得朝廷重用,冀望自己抗金壮志得酬;咏怀巫山神女,对高唐之事提出与众不同的旷达之见。这些怀古诗体现了诗人追求的人格理想和卓越的史识,宣泄了其报国壮志难酬的激情,在逆境中充分展现了诗人那深沉悲壮的爱国之情。总的来说,陆游巴渝诗虽有悲老、思归的情绪,多次谈到病痛的折磨,但是惆怅、郁闷中仍然存在着远大理想,诗中看到的是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如“衰发病来无复绿,寸心老去尚如丹”、“低昂未免闻鸡舞,慷慨犹能击筑歌”等,表明对抗金志向的始终如一。正如金性尧先生所说:
“南渡诗人中,对强敌犯境,权奸误国的局面虽有所反映和抒发,但幅度如此广阔,感情如此炽烈,而且贯彻始终的却是陆游。”
范成大巴渝诗除了一半是记游咏物诗外,还有十几首民情风俗诗和几首怀古诗,其中民情风俗诗是体现其特色的重要作品。如关注巴渝地区的农业生产,同情巴渝农民的辛苦劳作和艰难生活的诗作《劳耕》,通过“我知吴农事,请为峡农言”,“食者定游手,种者长流涎”的两相对比,反映了“晶晶云子饭,生世不下咽”、“东屯平田粳米软,不到贫人饭甑中”的社会现实,深刻揭露了农民遭受的残酷剥削和社会的不公;《夔州竹枝歌》描绘了诗人所经州县的社会面貌,用峡区流行的竹枝歌形式描摹了夔州的风貌,记录了端午节赛龙舟、游乐豪饮的热闹情景,老媪插红花、少妇梳三髻丫、佩银钗的特色装扮,大昌盐船、万里桥边商船的忙碌景况,也写到了与夔州热闹场景相反的万州瘠薄萧条之景和寒窭陋俗;《夔门即事》表现了诗人对百姓身体健康的关注,数次提到峡区妇女多患瘿、瘤和瘴气的危害。这些民情风俗诗具有充实的社会内涵,体现了诗人强烈的爱民思想和“省徭役、薄赋敛”的政治主张,展现了诗人一颗爱民之心,其情感的抒发多是含蓄的,不像陆游那样的激昂,透过看似平实的话语表达了诗人对苦难人民的深切同情。
三 艺术特色的异同比较
陆游、范成大的巴渝诗歌在艺术特色上各展风采,这里仅对相同题材内容的巴渝诗略加分析比较,相异之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在风格上,两人相同题材的巴渝诗,艺术风格也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采,陆诗沉郁悲壮兼雄健宏大,范诗以平实婉峭、清新自然为主。如两人都描写了滟堆水涨时过瞿唐峡的情景,陆诗《醉中下瞿唐峡中流观石壁飞泉》写道:
“吾舟十丈如青蛟,乘风翔舞从天下。江流触地白盐动,滟浮波真一马。主人满酌白玉杯,旗下画鼓如春雷。回头已失西市,奇哉,一削千仞之苍崖。”
范诗《瞿唐行》写道:
“中流击楫汹作气,夹岸簸旗呀失声。不知滟在船底,但觉瞿唐如镜平。凿峡疏川狠石破,号山索饮飞泉惊。白盐赤甲转头失,黑石黄嵌拼命轻。草齐增肥无泊处,竹枝凝咽空余情。人间险路此奇绝,客裹惊心吾饱更。剑阁翻成蜀道易,请歌范子瞿唐行。”
两诗中都谈到了瞿唐峡的险峻和过时的紧张,陆诗用夸张的比喻,把涨水中冒险行船比作是青蛟翔舞,船速极快,感觉白盐山都在动,“画鼓如春雷”说明船夫们在紧张地行船,从气势上看是那样的奔放雄壮;而范诗则用白描仔细摹写了船夫们的小心谨慎行船的场景,用周围景物的变化说明船速的快,表现出其平实记录中的婉峭风格,并用蜀道与之相比更突显了瞿唐峡的险峻。
第二,从总体表现手法来看,范诗以写实为主,情感较平和内敛,主要是现实主义;而陆诗写景亦寓浓情,可说无一诗不寄情,在现实基础上富有浪漫主义特色。如两人都写了蟠龙瀑布的壮观,范诗《蟠龙瀑布自山顶漫汗淋漓,分数道而下,望之宛从天降,当为城中布水第一》,未见任何情感的流露,只说“人间只见秧田润,唤作蟠龙洞里泉”,说明瀑布对农业生产的实用;而陆诗《蟠龙瀑布》由瀑布的壮观,引来作者的思考“古来贤达士,初亦愿躬耕。意气或感激,邂逅成功名”,虽也有躬耕之愿,但因报国理想的驱动,期望不期而遇成就功名,连写瀑布也一吐心中的报国壮志。又如两人都写到夔州的佳节,范诗《夔州竹枝歌九首》其一写端午节,“五月五日气开,南门竞船争看。云安酒侬麴米贱,家家扶得醉人回。”描写的都是过节的热闹情景,用的仍是白描手法,未见作者丝毫情感,只是对民情风俗的如实记录;而陆诗《蹋碛》虽也写到节日的热闹,却更是感慨“人生未死信难知,憔悴夔州生鬓丝。何日画船摇桂楫,西湖却赋探春诗”,表达的是壮志未酬的愁闷和思乡之情的交集,其诗《夔州重阳》更是一字未提佳节的热闹,想到的是“敢希朝士赐萸枝”,心中仍念着的是抗金复国之理想。陆诗的浪漫主义特色在其记梦诗中更是集中体现,其在巴渝写下的第一首以“记梦”为题的诗歌,既然在现实中不能实现,那就弥漫到梦里去,在梦中“纵横草疏论迁都”,表达了其抗金报国理想不会改变的志向。激情与理想,正是陆诗浪漫主义精神的主要特征。
当然,陆、范二人的巴渝诗异中也有同,主要有下两点:一是两人都讲究炼字、炼句,如陆诗《醉中下瞿塘峡中流观石壁飞泉》中“苍崖中裂银河飞,空里万斛倾珠玑”,用“飞”、“倾”两字将瀑布从高峻的石壁间飞泻而下溅起无数水花的情景描绘得形象生动;《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的“中原草草失承平”,以“草草”一语双关,正如《唐宋诗醇》中所评“‘草草’二字,状尽衰世景象,谓之咏少陵可,谓之自咏亦可”;《饮罢寺门独立有感》中“凄凉远嫁妇,憔悴独醒翁”,用短短两句话既表现了对昭君远嫁和屈原壮志未酬的同情与敬意,更是概括了自己同样远迁夔州任职和报国无路的凄凉,同时还反映了诗人在投降政策下“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愤懑之情。范诗《初入巫峡》云“束江崖欲合,漱石水多漩”,一个“束”字说明峡口的窄小,“漱”字说明峡石长年被水冲刷着,十分形象贴切;《劳耕》“食者定游手,种者长流涎”,“定”、“长”把农民受到的残酷压榨和统治阶级不劳而逸的阶级差别揭露得极为深刻;《巫山县》中的“门对高唐起,江从滟堆”,对仗工整,并点明滟堆的险要位置,好比经过瞿唐峡的大门;二是两人的写景诗中都有雄壮的一面,陆诗本就有雄壮的风格,范诗个别诗句中也表现出雄壮的气势和飘逸的一面来。如范诗《巴东峡口》中的“舟危神女峡,马瘦鬼门关”,把神女峡、鬼门关的险峻写得气势磅礴,让人心惊胆颤;《蟠龙岭》中的“安得长剑挥,尽铲叠嶂断”,把蟠龙的险峻也变得雄壮起来;《滟堆》中“我从巫山飞一棹,欢喜偶脱蛟龙涎。是非信否未暇诘,且上高齐清昼眠”,是那样的豪放洒脱,使人忘记了羁旅的艰辛与滟的险恶,表现出其诗飘逸的一面来。
参考文献:
[1] 陆游:《陆放翁全集》,北京市中国书店,1986年。
[2] 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3] 范成大:《范石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4] 熊宪光等:《巴渝诗词歌赋》,重庆出版社,2004年。
作者简介:余霞,女,1978—,四川会理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影视文学,工作单位: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