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习热情 培养学习情趣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6r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而且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育人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等)。
  初中生普遍对语文不感兴趣,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可行的、有效的方法来逐渐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这样在课堂上就能够充分发挥教师、学生的潜能,教师在把握学生、把握自己时就能够得心应手,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受益匪浅,可说是一举多得。我在课堂上采取的具体措施如下:
  
  一、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1.学生在学习小说、古文时,教师根据课文重点内容让多数学生进入文章角色,进行表演或分角色朗读。这样可以使文中的人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学生参与其中,其乐无穷,印象深刻。
  2.学生在学习诗词时,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进行学习和巩固。在开始学习时,可根据诗词内容先放一段录音,或放一首歌,或展示和诗词内容相关的画面,或讲个小故事来使学生入情入境,然后在教师引导下来共同学习。还可以采取各种竞赛形式来朗读、背诵,加以巩固。如,全班分两组,男生、女生各一组,进行龙争虎斗,决一雌雄;又如,按行分组,进行激烈竞争,各显神通;再如,双人组合,交错进行,各显风采。课堂形式还有很多,如一条龙的形式、个体式、群体式等。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宽松、愉悦、富有情调的氛围中学习,让他们感到学习是一件快乐无比的事情。
  3.学生在学习作文时,教师要采取多种途径,培养写作情趣,提高写作水平。(1)利用分数激励法,培养学生作文兴趣。大多数学生对作文都有一种畏难情绪,教师可把握好分数这个着眼点,逐步提高学生的分数,使学生觉得自己在不断进步,从而达到提高作文兴趣的目的。(2)利用评语鼓励,提高学生作文兴趣。学生的作文,各有其优缺点,要尽量给学生以鼓励。尤其是差生,他们会从中找到生长的土壤,对作文的兴趣会不断提高。(3)利用下水作文,诱导学生产生作文兴趣。为了扩大学生的作文视野,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一些范文,让学生找到习作突破口,引导学生下水,教师本人也下水,并形成竞争。这样既能开阔学生作文视野,又能提高作文兴趣。(4)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是青少年的天性,也是兴趣产生的源泉。要把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到作文上来,在探求知识奥秘、观察事物规律、体验观察生活中产生浓厚的作文兴趣。(5)利用各种形式,坚持习作,培养学生自觉习作的习惯。通过如讲演、作文竞赛、采访、辩论赛、学校小记者、刊栏小编辑等多种形式进行习作,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到自己知识的欠缺,产生进一步学习写作的要求和兴趣。
  
  二、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习成绩差、自尊心强的学生,教师可对他们提出一些较浅显的问题,抓住他们的闪光之处给予表扬,激发他们的学习情趣;针对学习好的学生,可向他们提出难题,进行考验,使他们再接再厉;针对热情、大方、活泼的学生,教师可让他们上讲台进行表演、讲故事、讲演等,给他们创造施展才华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给心理素质差、胆怯的同学做出表率;针对胆小的同学,教师要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如到黑板上做题、进行对话练习等,逐渐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激发学习热情。
  
  三、针对学习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前面讲到的教法方法应用于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阶段;在学生学习的复习阶段,可分单元进行复习。具体做法是:采取分组竞赛、抢答、做游戏的形式完成复习内容。先按照课文中出现的作者、主人公(人物、动物、植物)的名字给组命名,公布答题规则和抢答规则,然后师生共同参与,在有趣、紧张、激烈的氛围中进行活动,最后分出胜负。这样,使学生能够牢固掌握课本中涉及的各个重要的知识点,并且能够使学生查漏补缺,与此同时,还能提高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的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
  
  四、针对学习特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实践
  
  1.兴趣引导。我们常说:“好戏看开头。”一堂好课的开头就好似高手对弈,第一着就为全局的胜利作了铺垫,有一石激起千层浪之妙。因人、因时、因文潜心设计与精心选择导语,能唤起学生的无限情趣,引起学生的充分注意,启迪学生思维,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收到“先声夺人”的良好效果。如《分马》一文,在学生预习的前提下,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请闭上眼睛,让我们的思绪随着歌曲《解放区的天》飞向解放初期,体会一下当时翻身农民的喜悦心情。”歌曲一放,我发现学生全身为之一动,脸上都洋溢着胜利的喜悦,情不自禁小声地跟着哼了起来。歌曲结束,我顺此引导学生由歌曲的中心自然过渡到《分马》的中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另外,同一篇文章可以从不同角度导入新课。如《岳阳楼记》一文既可由画有岳阳楼全影的投影片导入,也可以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个名言警句入手,还可以从简单介绍时代背景、作者遭遇、理想抱负入手等等。值得研究的课堂导入法还有许许多多,平时,只要我们注意学习和研究,一定会找出更多、更好的导入方法。
  2.整体感知。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基础学科,每一篇文质兼美的范文都是一个有机整体,它综合运用各种语文手段,表达某个完整的思想内容。因此,语文教学应当首先着眼于对文章整体的把握,遵循“整体——局部——整体”的程序,充分调动学生的悟性,全面快速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由此可见,整体感知可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或者是“离开森林,只见树木”的现象。如学习《我的老师》一文时,我先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凭借听的印象,完成理解分析一的1、2小题,写出所要表现的主要人物及所记叙的七件事。然后再打开书,默读一遍课文,体会作者怀念老师的真挚感情。就这样在整体感知之下,《我的老师》一文中的人物、事件、结构、中心等便一目了然了,从而为细节分析作了基础。总而言之,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对于准确理解课文内容、篇章结构、揣摩写作方法和技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于养成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有深远意义。
  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成为课堂的主人。要让学生发挥潜能,乐在其中;要让他们感觉到上课是一种很好的享受,既获得了知识,又培养了情趣,激发了热情,提高了素质。这也就是我从事语文教学所追求的目标。我将为这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目标奋斗不息,努力不止!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自主思维、合作探究的能力,而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既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需要,更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现代公民意识的需要。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注意的问题例说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一、批判性思维的含义及提出的依据    批判性思维(Criticalthinking)又被称为评论性思维,是一种思维能力。它是指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用来表达思想,进行交流的工具,是知识、情感和心理相互交织、相互促进的一种综合交流。一堂好课除了要有好的设计思路、好的教学方法之外,还需要有好的课堂语言,音乐课堂亦是如此。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准确生动、优美和谐的课堂语言,不仅能够营造好的课堂氛围,而且还能深深地吸引和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用语还存
一节有效的课堂,必须有好的导入。这是一个通过教师的“行动”激发学生“心动”的环节,它既是对文本的积极导向,也决定着整堂课的基调和最终走向。  一、披情入文,创设氛围  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作品是作者感情的载体,教学是师生双边情感的交流。可以说,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语文课堂应该成为调动学生情感的磁场。教者倾注感情,披情以入文,情动而辞发,学生方能情动于衷,热情澎湃,整个课堂才能情味浓郁。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