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应抓住三个“回归”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zujnr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需要重新审视学科、教材、学生,回归到语文的原点,学习的原点,儿童的原点,抓住学科回归——夯实自己的“功夫”,抓住教材回归——品足文本的“味道”,抓住儿童回归——贴近学生的“内心”,才能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抓住;回归
  一、抓住学科回归——夯实自己的“功夫”
  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是语文学科的主要任务。坚守“学科本位”,即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坚守语文阵地,一切的教学工作应基于语文、为了语文。因此,要想坚守“学科回归”,就一定要“华丽转身”,跳出内容讲读的误区,将语用作为教学的目标。
  从表达的角度研究阅读教学。
  以《天游峰的扫路人》为例,以“作者是怎样刻画扫路人的”的问题引领学生品味课文第3~12自然段;以“观其貌,听其言”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品读扫路人的外貌描写、老人的三次语言描写。在外貌描写的教学中,注意到年级不同,训练的要求不同。
  采用“一找、二比、三悟”的方法,回归语文课堂。
  “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一找:找出课文中描写扫路人外貌的句子。文中共两处。
  二比:第一句是从哪个方面来写的?(衣着)第二句呢?(面部)
  三悟:可以看出扫路人是个怎样的人?第一句(生活俭朴),第二句(精神矍铄)
  哪一次更细致?(第二次,写脸部)
  为什么第二次要特写?(感情发生了变化)
  这样的教学,将两次外貌描写对比着教,把外貌描写教细致了。
  二、抓住教材回归——品足文本的“味道”
  于永正老师说过,这法那法,钻研教材是根本大法。
  (1)尊重教材。要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了解不同课型的核心教学目标,体现教材的特色。
  口语交际课(“交际”是核心,体现情境性、互动性、对象性)
  (2)研究教材。把握教材写什么和怎么写,特别关注怎么写,将着力点放在语言表达上,从而达成课标要求的“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
  阅读的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而形式對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个秘密。”——德·歌德
  《莫高窟》一文介绍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教师在教材处理时,往往会以莫高窟为核心,在莫高窟的介绍上大做文章——选用大量的图片、视频展示,辅助学生对文本语言的理解,也能为教学添彩。这样的教学能满足五年级的学生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了解祖国古代灿烂的历史文化。
  语文教学不能只是满足于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或最高目标,是对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
  “人文原在语文中”——离开语文来谈人文的现象,出现了语文教学中非语文,泛语文的现象。但语文教材的研讀是具有不唯一性的。不同的人研读后,确定的教学内容可能完全不同。这也是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最大的困难及挑战。
  三、抓住儿童回归——贴近学生的“内心”
  美国教师雷夫说:“一个教师的工作是为学生打开一扇门,并且让学生自己走进来,我不会使劲地把学生推进这扇门,也不会拉他们进来,走进来的必须是学生自己的事情。”
  1.择选的学习内容要贴近学生
  一是从学生学的起点来设计教。
  二是教学生能够掌握的。(不为难学生)
  俗语的教学:
  俗语:通俗而含义深刻或诙谐幽默的定型语句。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典故出自宋·范成大《吴郡志》:“谚曰:‘天上天堂,地下苏杭。’”意思是指天上天堂是最美的,人间的苏杭是最美的,形容苏州、杭州的美丽、繁荣与富庶。
  三是教学内容情趣化。
  学习写留言条。留言条的格式是重点。但怎么让学生记住格式呢?一个教师将格式编成了儿歌:“称呼顶格写,正文空两格,姓名、日期在右下。握笔姿势,编成口诀。老大老二对对齐,中间还要留缝隙。老三下面顶笔杆,老四老五往里藏。”
  2.采取的学习形式应贴近学生
  小学生是脖子以上的学习。但孩子先是用手去感知,进而用脑去想,再而用心去感悟。每个学段都要找到自己合适的教育载体,如果说游戏是幼儿教育的载体,那么,活动则是小学教育的载体。活动就是身体感知。所以在小学,我们倡导活动化的教学方式。通过活动的形式,让学生手、头、心一起活动。
  3.将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
  语文课是容易的,也是困难的。有时候总是完不成任务的。比如课堂中的书写,经过几天的随机听课,发现情况如下:
  第一天统计6节课中,有1节课未动笔,有3节课在5分钟之内。60%的课均未达到课标要求的十分钟左右的练习时间。
  第二天统计6节课中,有3节课几乎未动笔。(50%)
  后两天统计10节课中,有5节课是5~10分钟,有5节课未动笔。(50%)
  总之,语文教学需要重新审视学科、教材、学生,回归到语文的原点,学习的原点,儿童的原点,才能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佐藤学.教师的挑战[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5.
其他文献
自2008年建校以来,千山路小学坚持“千山勤行·学海乐知”的体验教育办学理念,以“让每个生命因体验而精彩”为办学宗旨,围绕“勤行·乐知”的育人目标,提出“实践出真知,体验乐成长”的课程建设思路,构建了“体验教育”三级课程体系,走出了一条以课程推动特色发展的创新之路。  一、课程体验建构  国家课程方面,探索了与体验教育整合的特色化实施,如:语文学科的“读写结合课”,数学学科的“交流让位课”,英语学
常见的复习课中,整理环节一般由教师主导,以师生一问一答“挤牙膏”的方式逐一梳理各个知识点。然后,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板书或课件呈现,逐步将知识间的联系整理出来。这样的整理,看似学生在做,其实是教师越俎代庖。知识之间的联系与网络结构,看似十分清楚,却往往是教师“清楚”学生“糊涂”。因为对学生而言,他们其实没有经历主动建构知識网络的过程,整理的结果是教师简单地告知给他们的。  【我的思考】  整理已学知
摘 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从“阅读”“联系”“巧学”三个方面,结合在打造高效课堂过程中,有关学生学习方法方面的几点尝试,说说想法。  关键词:高效课堂;授之以渔;学力发展;初中历史  高效课堂是一个教师引领下学生自致的、长效的活动课堂、文化课堂、生命课堂,并具有四个鲜明特征:(1)突出目标的整合;(2)催生过程的灵动;(3)实现“四基”的扎
一、“虚晃一枪”——当前阅读课自主提问现状  近年来,笔者在平时的教学调研听课和外出观摩听课近几百节,发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鼓励学生提问的现象逐渐增多,但情形如出一辙,都有“虚晃一枪”之嫌,现撷取几个环节实录如下:  例一:《大瀑布的葬礼》一课,揭示课题后,  师:如果你第一次看到这样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生1:为什么要给大瀑布举行葬礼呢?  生2:葬礼一般是给人举行的,为什么这次是给
摘 要:只要严格按照四部曲的模式来指导和要求学生,他们就会逐渐在描写人物(或其他)对话中形成这种追求极致的文字风格,不会再镜中取月、空有言谈,进而真正树立起有血有肉,生动有性格的人物形象,引发读者深层次地思考和感悟,达到修改课文对话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对话;四部曲;创造;跌宕  对话,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屡见不鲜,但由于篇幅和倾向的原因,选入课文的经典作品总要做大量的删减,删去的往往正是需要学习的
摘 要:这个世界上有一种职业,从事这个职业的人把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全部传授个他所面对的对象,奉献也好,卖弄也罢,他都毫无保留。这个人就是你们的老师。不论你的老师外表美不美,温柔不温柔,他对你们都是绝对的真诚。不论你喜不喜欢你的老师,我希望你理解你的老师。  关键词:老师;外表;爱  孩子们,请你们原谅老师的大发雷霆。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你们就像一群小老鼠。其中一部分很不老实,贼头贼脑,如搞小动作、
我曾听过一个这样的故事:有人问爱因斯坦,“您可谓物理学界空前绝后的人才了,何必还要孜孜不倦地学习?为何不舒舒服服地休息呢?”爱因斯坦将自己比作纸上的圆,他认为画的圆越大与未知领域接触面也越大,想要探究未知世界的欲望也越大,需要自己更加努力探索。同样,在教育这片广袤的天地里,还有许多未知需要我们探究。“慕课”(MOOCs),来自英文乃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英文首字
摘 要:分层导学是基于多元智力理论而产生的一种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实现整体教学水平提升的一种教学模式,将其运用到幼儿美术的教学实践中,有利于促进幼儿美术的个性发展,也有助于推动整体幼儿美术表现力的提高。主要针对分层导学对于幼儿美术个性发展的具体运用进行了相关探讨,希望能够在理论层面为分层导学教学实践提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差异;幼儿美术;分层导学;个性化  美术作为艺术的一类,讲究个性化和特立独行
“施教之功,贵在导学。”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基于这一点,美术教师务必要先声夺人,打好“第一枪”,让美轮美奂的艺术课堂锦上添花。导入新课的方式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归纳起来,用得比较多的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音乐律动式、表演式导入  充分运用音乐手段,让开篇有声有色,这种手段在低年级使用频率较高。以二年级《
摘 要:英文课外阅读是英语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在英语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从英语风采大赛的赛况着手,分析当前小学生英文课外阅读的现状,旨在扫清学生英文课外阅读的障碍,进一步激发其对英文课外阅读的兴趣,更有效地提升学生英文阅读的能力,使英文课外阅读形成一种习惯。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外阅读;学习习惯  随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实施和小学英语教科书的改革,英文课外阅读在小学英语学習中的地位节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