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烟雨任“萍”生

来源 :科学中国人·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地下水源污染日益加重,地下水的质量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此外,大量土地被占用,使得在增加企业成本的同时,也严重制约着企业的生存状况,甚至危及当地经济的发展。背后的原因之一与磷石膏有很大关系,其主要成分为caSO4.2H2O,含量一般在70%~90%之间。目前,在磷石膏存放问题上如果选择堆放处理,就意味着会存有诸多弊端。因为除了主要成分caSO4.2H2O外,磷石膏还含有氟化物、游离磷酸等杂质以及砷、铜、锰、铅、镉、汞等放射性元素,因此极易对环境造成污染。
  对此,我国众多专家学者都对磷石膏综合利用的问题给予了很多关注,其中就有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马丽萍。近年来,她在固体废物处置及资源化利用方面取得多项突破,作为昆明理工大学固体废物处置及资源化创新团队及磷煤化工固废资源化利用重点实验室首席教授、云南省再生资源产业协会专家委员,她独挑大梁,在精细化工、化学工程以及环境工程等多个领域里突破自我,主持并参加了原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20多个科研、技术攻关、技术服务项目。透过马丽萍的科研历程,除了能够看到她与团队取得的荣誉与奖励,更能看到固体废物处置及资源化利用未来的无限可能。
  立足化工走向环境科学
  1992年,马丽萍在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化学工程系有机分离工程专业完成了硕士学业后,被分配到云南省化工研究院精细化工研究所工作,期间她一直从事化学工程以及精细化工等相关科研工作。凭借优异的表现,工作期间她曾历任精细化工研究所所长、化工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务。工作之余,马丽萍总想找机会继续深造,完善自我。于是,自1999年起,她开始在四川大学化学工程系进行博士研究,2002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她被分配至昆明理工大学环境工程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随后又于2006年、2016年分别在美国密西根大学化学工程系和英国诺丁汉大学做访问学者。这样“学研两不误”的经历使马丽萍能够一边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又能一边在工作中对所学的理论基础进行验证,并由此积累了丰富的化学工程经验。
  结束了国外的研究工作,重新回到昆明理工大学,马丽萍决定结合当地地域特色与地方需求,针对我国西南地区尤其是云南省的煤磷化工产业展开研究,她将研究重点放在环境工程污染治理、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反应过程分析以及重金属去除吸附催化剂等多方面,并做出了多项突破性成果。
  此前马丽萍长期与化学工程打交道,这两个看似完全不同的研究方向,但在马丽萍看来,二者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研究环境学科的出发点与立足依据,实际上是离不开化学化工的,这是研究环境学科的基础。”
  有了化学工程奠基,马丽萍在环境科学上的研究进展很顺利,目前已经承担了20多个科研项目。其中,在环境污染治理与固废资源化利用上,磷石膏是马丽萍的研究重点。2007年马丽萍针对磷石膏,主持了“循环流化床高硫煤还原磷石膏制取高浓度SO2联产水泥熟料研究”这一项目。“固体废物本身特性分散,成分又复杂,对其资源化利用的处理上有很大困难。”可即便如此,马丽萍还是迎难而上,主要对以小型循环流化床(CFB)中存在的高硫煤分解磷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最佳反应工艺、热能循环利用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
  经过探索高硫煤分解磷石膏反应影响的因素,针对反应热力学、动力学进行研究并建立相关模型,以及在小型循环流化床(10千克/时)上对高硫煤分解磷石膏反应过程最佳反应工艺、热能循环利用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后,马丽萍团队取得了放大设计的关键影响因素及技术参数。该项目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已授权5项: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项,授权3项。与此同时,项目研究还产生了良好的连带效应,由此形成了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研发团队,并被授予昆明理工大学“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创新团队”称号。
  聚焦磷石膏迈向科学新征途
  取得初步胜利后,马丽萍及团队信心大增。2011年,他们决定继续以磷石膏为中心,开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磷石膏低温催化分解及过程物相迁移研究”的研究。据悉,全球新增磷石膏排放量一年大约可以达2.8亿吨,其中中国占据很大比重,约为5000万吨/年。如果任由磷石膏大量堆放,不仅会占用土地资源,浪费极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马丽萍与团队决定接下来以磷石膏的大规模资源化综合利用为研究突破口。
  为此,针对磷石膏分解温度高、能耗大等问题,马丽萍与团队首先确定了Fe-Ni复合催化体系,进而,他们对其催化还原反应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并构建对应的反应模型。此外,马丽萍带领团队从反应热力学、动力学两方面着手,再结合FactSage 6.1、Born-Haber热力学循环、XRD、XRF、XPS等分析表征手段对磷石膏分解出的产物进行了分析,构建了Fe、Ni催化反应体系,并基于Fe氧化物FeO、Fe203、Fe304、FeS等,得到了磷石膏低温催化的5步分解机理,从而最终得出在磷石膏低温催化分解过程中Ca、S的迁移转化路径,并进而提出了相应的缩芯反应模型。
  作为项目的负责人,马丽萍用多年的实际行动,为团队成员做出了最好的表率。她也将这份坚持与勤恳带到了学生心中,她明白,身为一名人民教師,就必须时时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更要时刻以自己的人格、行为去感染学生。马丽萍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去做的,多年来她一直注意提高自身的素养,在努力工作的同时,也为学生传递正确的学术观念。
  平时,她对学生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老老实实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在她看来,科研是一份苦差事,如果一心只想着“名”和“利”,这些是无法从科研中获取的。只有对科研感兴趣,对环境科学抱有热爱,才能在科研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与此同时.除了踏实肯干.科研中自然少不了鼓励的成分。她表示.培养学生不能一味打压,一定要把学生对科研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让学生真正在科研中获得研究乐趣。
  人们常说,五十而知天命。如今,马丽萍也迎来了人生的这个阶段,她未来的科研目标也逐渐变得更加清晰明了。今后,她仍会与团队继续打牢科研基础,力图将研究出的技术与产品实现工程化运用,一直保持“在路上”的研究心态,实现那份悠悠赤子报国心。
其他文献
一九五八年夏天,张天寿和李嘉豪这对邻居,一起被招工进城了,张天寿去了焦作煤矿,李嘉豪进了信阳钢铁厂。   一九五九年,大跃进搞浮夸,河南信阳农村饿死了很多人,李嘉豪的父亲和两个哥哥都饿死了,张天寿的父亲和姐姐也饿死了,李嘉豪和张天寿因为是工人,吃商品粮,双双逃过一劫。   李嘉豪逃过了一劫,没逃过另一劫。一九六O年,李嘉豪因为炼坏了一炉钢,被定了个破坏生产罪,判了三年刑,城里的老婆也离婚了。  
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人类自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与自然灾害共存,人类是在战天斗地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同自然灾害抗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要更加自觉地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防灾减灾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近年来,全球气候极端异常。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这是一个基本国情。201
桑蔓菲不是个安分的女孩,她真的不安分。  的確,桑蔓菲在17岁的时候就开始出来跟社会上那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她放学后总是飞也似的奔到酒吧门口,乜斜着眼睛,修长的手指间夹着香烟,染得红红绿绿的头发已经丧失了该有的营养,像是一堆乱草蓬乱地兀立着,样子根本不像是高中女生,倒像是一个一点也不可爱的歌厅小姐。然而,桑蔓菲对于自己的这种做派依然不满意,她还穿着瘦得紧紧包着腿的裤子,显得腿特别长。天热的时候
作者简介:    倪苡,本名倪瑞美,江苏如皋人。201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有数十篇小说在《作家》《雨花》《小说林》等杂志发表。   盛秋厘远远地看着小虎,小虎坐在那尊石像旁,两条前腿撑着它高高昂起的头,两只铜铃似的眼睛,亮闪闪的,一眨不眨地盯着盛秋厘。   盛秋厘倚靠在银杏树干上,一片银杏叶悠悠地从她的头发滑到她的鼻尖,转了半个圈,悄悄落到地上。老张最喜欢秋天,最喜欢秋天的银杏树。老张说秋天的
我大哥不是亲哥,是曾一块儿下窑的工友。大哥姓张,叫春明。人老实,话不多。你说十句,他说不了一句。找他商量事,要他拿主意。他吭哧半天,说不出青红皂白,反问你咋办。结果没从他嘴里讨出主见,反要他一句你说呢,陷入了另一团纠结。  但大哥五大三粗,身強力壮,干工作一个顶俩。下井抬轨道,别人两个抬一根,他自个儿扛一根。扛截齿,别人最多扛四个,他能扛八个。背塑网,别人背三捆,他非要背六捆。多抬不多挣钱,多扛不
燕郊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以来就是京东重镇。据《三河县志》记载,因春秋战国时地处燕国都城(今北京)的城郊而得名。清康熙年间,在燕郊修建出京首站行宫,有“天子脚下,御驾行宫”的美称。  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92年8月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1999年12月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0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燕郊西与北京城市副中心隔潮白河相望,北与顺义
2014年最后一期的《短篇小说》原创版上,有我一组《戏中人》,其中第一篇《祖师婆》,正是我这一系列的开篇之作。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连写好些年,积有三四十篇的规模,仍觉意犹未尽。它是开放的,并没有结尾。   时隔五六年,不意又在《短篇小说》上有了这一组。   我之所以会写这一系列,乃是因为我是一个戏迷。我从小喜欢听戏看戏,能品出其中三昧,惜乎不是梨园中人,否则,似乎还可写得更多更好些。我在写这一系列
作者简介:  何荣芳,安徽省作协会员,铜陵市作协理事。2014年五月开始中短篇写作,已有作品在《安徽文学》《短篇小说》《小说月刊》《作家天地》《微型小说选刊》《微型小说月报·原创版》《椰城》《金山》《红叶》《湖海》《洮湖》《大地文学》《大森林文学》和《新安晚报》《羊城晚报》《中国教师报》《扬子晚报》等杂志和报纸上发表。  1  山叶子是我的外婆。  外婆的名字本来应该叫春梅、秋香之类,高家大小姐就
1.  我在卫生间抽了一支烟,才发现,和往常不一样的,是梦雅的男友小齐没有在门外心急火燎地等着撒尿。天天这个点,想错开都难。这对1190后”小情侣,在我这里租房半年了,每天哥、哥地叫着。如果我不是他们的房东,在别处,他们会管我们这些“70后”叫大叔,暖昧又嫌弃的称呼。  依稀记得他们刚从各自的老家来到这座城市,梦雅穿着一件故作老成的雪白色仿造皮草短外套,眉目如画,略带着些许古典气质。山东的女孩子,
早在2007年,人体微生物组计划(HMP)就提出以健康人群来描绘人体微生物的全景图,同时也提出了微生物在健康与疾病中扮演了什么角色的关键问题。2016年,美国正式宣布启动“国家微生物组计划”  (NMI),重点关注人体健康、资源、环境和农业相关的生态系统微生物组的功能,开发平台技术,提升公众对微生物组的认识。2019年,人类微生物组整合计划(iHMP)回答了微生物组与早产、炎症性肠病及驱糖尿病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