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聋校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cpysw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聋校数学 教学 生活化
  数学概念是客观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它是用数学语言和符号提示事物共同属性的思维形式。数学主要分为算术和简单几何两个部分,按照学习认知的程序来讲,数学学习的过程包括了以下三个基本的方面:记忆﹑理解﹑应用. 对于聋哑儿童而言,不论是上述三个阶段的哪个阶段,学习起来都存在着特定的困难,因此,需要一些特殊的教学和引导手段。
  2011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要反映社會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同时由于受聋生认知特点的限制,多偏重于对数学知识的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很少进入到综合运用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层面。大部分聋生学习的数学知识不会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数学学科的理解比较肤浅,“数学无用论”的思想在聋生中普遍流传。那么,作为一名聋校数学教师,如何培养聋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何把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使聋生在生活实际中体会到数学的用途呢? 笔者在以下方面做出了一些探索:
  一、结合聋生的生活实际引出数学知识
  让数学知识走进聋生的生活世界,作为一名聋校数学教师,要更新课程观念和教学策略,要有开发整合教材的意识,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灵活挖掘教材资源,寻找适合聋生的教学内容。教科书中的例题是编者精心挑选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学生和老师必须掌握,但这并不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它照本宣科搬上黑板,而要进行进一步地加工挖掘。如,聋校一年级的数学教材中,有一部分内容是“比高矮、比大小、认位置”。根据聋生直观、形象的认知特点,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我完全抛开教材中编制的画面和图形,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进行教学。我先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教室里“什么比什么高”“什么比什么矮”“什么比什么大”“什么比什么小”“什么在前”“什么在后”“什么在上”“什么在下”,然后再引导学生到室外去找一找,比一比然后说一说。学生们热情高涨,他们不但互相比,和老师比,还和校园里的松树、柳树比等。这样,学生既掌握了高矮大小等相关数学知识,还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在学习“分一分”这部分内容时,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我让学生从整理文具与学具人手,提出问题:“哪些东西放在文具盒里,哪些东西放在文具盒外?”刚入学的学生对这些东西好奇,愿意动手摆弄,进行整理分类。就这样,分类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学生在不知不觉的动手操作中被其感悟理解了,较之以往的机械记忆,学生不仅经历了分类活动,而且感受了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更培养了整理学习用品的良好习惯。在认识10以内的数后,我引导学生根据校园里熟悉的事物,先数一数,然后再用1~10几个数字各说几句话,还要求学生以自我介绍的形式说说自己今年几岁了,家里有几口人,养了几头猪,几只鸡等,学生乐此不疲,明白万物皆有数;在认识图形后,引导学生观察门窗、黑板是长方形,教室、粉笔盒是长方体,日光灯、水桶、喝水杯是圆柱体,明白万物皆有形。通过以上观察验证,学生可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可望又可即,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自觉地用数形的眼光观察世界。学生们也懂得原来自己就生活在数学的世界中。
  二、根据数学中蕴含的生活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数学在大多数聋生的眼里是神秘的,不可接近的。在教学中,我常常根据数学中蕴含的生活创设情境,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学背景,让学生在具体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从而热爱数学。例如“认识年、月、日”这节课下课时,教师指出:“能被4整除的年份是闰年,但遇到年份是整百的,必须能被400整除的才是闰年,为什么?”请聋生回家研究......这样学生不但能联系生活实际,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去解决重点和难点,而且还深深地体会到“原来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问题”。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我设计了一个“超市”购物的情景,在教室里摆上学生喜欢的各种小吃和学习用品,老师当售货员,学生当顾客,让学生在买东西的过程中,认识了“元、角、分”,有个别聪明的学生还学会了怎样算账找零钱。通过情景教学,学生不但掌握了所学内容,而且还懂得了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空间,并能自觉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培养“数学——生活”意识。
  三、引导聋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以致用,这是数学教学的归宿。生活中常常都要用到估算,学完这部分内容以后,可以让学生估算一下自己的身高大约是多少厘米,体重大约是多少千克,步测估算一下校园塑胶跑道的周长大约是多少米。学完储蓄后,可以让学生每人出几元钱,凑成100元,然后带领学生去银行学习填写存款单并存款,等三四个月后再带领学生去到银行取款,让学生在分享得本金外利息喜悦的同时,感受数学的用途,感悟数学学习的乐趣,真正理解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就会产生亲切感,有利于学生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也有利于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普遍学习兴趣浓厚,参与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良好。
  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数学即生活,尤其是聋校数学教学,更应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在数学中认识生活,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既要从生活人手,又要将数学应用于生活实际。
其他文献
病例资料患者,男,56岁.因发热、头痛伴抽搐2天入院.查体:体温41℃,浅昏迷状态.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皮肤粘膜无出血,巩膜无黄染.双眼右侧凝视.颈有抵抗,听诊心肺无异常.肝脾未
摘 要:闡述高等院校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关系;论述实践教学内涵;优化设计高分子专业实践教学方案与课程体系;分析高分子专业光电线缆生产实习基地的共建原则,生产实习基地和内容的设置,总结实习效果。讨论实践教学方案和课程体系实施后学生的成长。  关键词:光电线缆;高分子材料;实践教学;人才培养;高教改革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7-0008-
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对数学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今后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紧密结合,将是数学教育的一大发展趋势。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中,应结合数学本身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及信息技术自身的特点,信息技术所提供的不仅仅是演示功能,而且是要利用信息技术来做“数学实验”。要把信息技术当作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和建构知识的认知工具。从而不仅使传统的课堂教学得以优化,并且有助于提高学生
作为一名在西藏工作多年的教育领导工作者,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是至关重要,主要是看校长的课程意识、校长的课程素养、学校的课程计划、学校的课程管理和教师团队实施课程的能力等方面。  一、强化课程意识关注学生成长  校长的课程意识是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核心,正确的课程意识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是“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对于学科教师而言你这门学科是重要的是学生智能发展的一个方面但不是你这门学科就是
1问题t谢佳[北京师范大学株洲附属中学(412000)]植物细胞壁中的纤维素和果胶质是在哪里合成的?有的认为是光面型内质网,有的认为是高尔基体,还有的认为是粗面型内质网。那么,
近年来,中国许多高校对学期进行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影响着小学期制优势的发挥。文章以合肥市A高校“卓越工程师”计划为例对小学期存在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