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而知新”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syouwe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温故而知新”,经常复习与回想,则使所学内容的记忆更加巩固,在日常的新授课、练习课、综合课中适当穿插日常复习,可以加强对已学旧知的掌握,并为将学的“新知”做好铺垫,能起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是我结合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我是如何做好日常复习教学的。
  关键词:日常复习在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日常复习的意义
  
  日常复习是一种经常性的复习,它不用安排专门的复习课,是结合在新授课,练习题。综合课中进行的,是整个复习体系中(期初复习、单元复习、期末复习、日常复习组成一个完整的复习体系)最重要的一环,因为这种复习能够经常地及时地巩固新知识,从而解决好一个又一个知识点。这样到单元复习时,能够顺利地把这些知识点连成一条知识线,从而到期末复习时水到渠成地把这些知识线组成一个知识面,最终形成一个知识网络,真正地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好知识。
  
  二、日常复习的理论依据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对遗立现象的研究,所以得出的一个著名的遗忘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即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针对遗忘进程不均衡的规律,复习必须在遗忘还没有发生之前进行。这样才能达到初步识记阶段的最大收益,使容易消失的短时记忆转入较为巩固的长时记忆。此后,若经常复习与回想,则使所学内容的记忆更加巩固,如果在遗忘得差不多时再来复习,既费时间,效果又差。因此,注意日常复习是符合记忆规律的。
  
  三、日常复习的几点做法
  
  前面已讲过,日常复习是结合在新授课,练习课、综合课中进行的那么怎样把复习因素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呢?我的做法是:
  1.以旧引新。对与新授内容联系紧密的以往所学过的知识,通过复习既可以加强学生对旧知识的记忆痕迹,又为新授打好基础或为新授的难点作为铺垫。例如,两位数除多位数是从一位数除多位数上进行类推的,教学时,抓住法则,突出比较:“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上面。”再如,教学异分母加减法可以先复习同分母加减法,复习三角形面积可以先复习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又如,讲通分母,要先复习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分数的基本性质。通过实例说明如何把异分母的分数化成和原来等值的同分母分数,象这些与新知识联系紧密的内容,在新课开始阶段,采用“以旧引新”的教法,既揭示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又创造了复习旧知识的机会。
  2.以新带旧。在新授课练习中,可渗透练习一些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这样,既可防止清一色的单一练习,又能象滚雪球一样地复习旧知识,例如,在计算教学练习中,可安排一些已学过的应用题练习,这些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原来学过,其中计算方法又是运用新知识的。(义务制教材的编排已体现这一点,我们应引起重视),再如,结合百分应用题练习,可渗适一些几何形体面积、周长的练习。例:一个长方形,周长16厘米,它的宽是长的60%,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又如,学习了正比例应用题以后,出这样一道题:“小华读一本书,前3天读了75页,照这样的速度,这本5500页的书几天可以读完?要求学生分别用信比归一,方程,比例来解这里的四种解法体现了学生认识水平的一个体系。从三年级的倍比,到四年级归一、五年级的方程,六年级的比例。通过对以前所学思路的练习,使学生加深了对数量关系的理解,活跃了解题思路。
  3.新中插旧。上述两点主要靠新旧知识的联系来进行,一般教师都能自觉运用。但对于与新课联系不大的旧知又作如何处置呢?有些教师常常感叹:当堂作业正确率很高,但隔一段时问后,又错误百出。原因在什么地方呢?就在于所学知识没有及时巩固复习,直至熟练。这就要把旧知有的放失地穿插在新知之中。比如,在学习除法计算时,附带一下练习乘法计算。这样,既复习了旧的知识。通过比较又有助于新知的掌握。再如,学习了梯形面积后,再出一些计算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即使前几课所学知识对当课联系不大时,我们也应该有选择地附带复习一下,穿插少量题目于其中。在印象还没有渐消之前及时进行整理(指新授后的巩固练习)固然必要,但接着在不同的时间内多次加以复习更有必要。也就是说,一定要把每堂课所学的知识,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随时加以复习与巩固,直至达到熟练程度。
  
  四、日常复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及时对后进生适量的辅导练习。日常复习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在平时学习中,有些学生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教师就要通过课堂练习、课外作业等,及时掌握这方面的情况,然后通过精心设计题目及时帮助他们补缺。这样才能使日常复习不至于对他们失去意义。(因为知识还没有学會,谈何巩固知识)。
  2.复习内容避免机械重复。复习不同于新课,复习方式若过于单调,学生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和疲劳。因而每次复习应该以新的信息,相同的内容可适当地变换方式,或提出新的理解要求,从而激起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更深入更巩固地掌握知识。例如,四则混合运算的复习,可用直接写得数、判断、说运算顺序,根据算式按要求分别改写新的算式,选择相关的算式列出综合算式,脱式计算,根据文字题列综合算式计算等形式。
  3.针对影响遗忘的其他因素合理安排复习。在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一般地说,对于形象具体的对材料保持较长久,对于抽象的概念,枯燥的公式比较容易遗忘。因而在日常复习中应重点抓住哪些容易遗忘的。因为当学生对某一内容达到某种熟练程度,再增加复习次数对记忆帮助并不大,也就是说,对易记的内容复习次数应比难记的内容少些。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
  总之,搞好了日常复习,教师在阶段复习、期末复习课中的讲与练才有基础。教师也不至于在期末复习中忙于应付补差补缺,才能实现期末复习的宗旨:使原来分散的学习知识联系起来,融合起来,串成一线,连成一片,理清“脉络”、分清主次、加以概括、以简驭繁,因此日常复习,应作为复习体系中的重点来抓。
其他文献
新课程提出:学生是学习主体,是发展的主体。数学教材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结合生活实例,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来编写的。新课程重在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在“自主”中求知,在“合作”中获取,在“探究”中发展   一、“自主”中求知  自主学习从横向角度来说,自
【摘 要】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时代和民族发展、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对未来人才素质的需要。学生养成合作探究学习习惯,是科学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培养 学习习惯 观察 探究 动手动脑 反思    一、让学生学会合作交流  小学三年级学生是《科学》课初始阶段,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极为兴奋的事情,学生对科学教材产生非常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学习欲望,愿意主动参与到科学探究
有人说:“读书是精神上的补钙”。是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单凭语文教材那仅有的课文,不足以使学生的阅读知识转化为能力。学好语文光靠学生两耳仅听一人说(老师说),一心只读一本书(语文书)是不够的。要引导学生在会听一人说,会读一本书的基础上走出课堂阅读,走进课外阅读。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就是这个理,只有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才能使学生吸收和储备大量的语汇,拓宽知识面,提高阅读分析理解能力,具备较
【摘 要】如今,全国各地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这是一项春风化雨的工程,这是一项我们基层语文教师都要参与其中的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操作,我对小学生经典诵读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心得。  【关键词】概念 必要性 内容 方法 作用    传统文化蕴藏着巨大的语言宝库。许多名篇,读之字字珠玑,诵之金声玉振。我们应当让小学生在吟咏诵读中,感受传统,感受文化,少一点粗俗的表白,多一点儒雅的谈吐;
【摘要】阅读理解是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绝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耐心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不断扩大词汇量,逐步加快阅读速度,并准确理解所读文章的中心思想,抓住每一句话的关键词,教师要及时肯定和鼓励学生的长处和进步,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乐”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阅读理解 激发兴趣 方法正确 提高能力    英语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也越发重要。语文教师如何把握好新课程改革的契机:发挥好阅读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是本文论述的重点。本文主要从教师。学生、文本三个方面的关系来解读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这个问题。  关键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文本解读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关键,阅读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语文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也日益
对传统体育教学的反思和对体育教学科学化的追求,引发了体育教学的多元化,在这其中,不但有对体育教学的理性思索,还有众多体育工作者对教学实践的探索。现在国内外许多从事体育教学的学者都在通过“基本技术一应用一比赛”的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而随着体育教学科学化的发展,许多学者对此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日本的体育教学研究团体“偶土会”对分解的技术教学到完整的技术,再到比赛的传统的篮球教学法进行了反思。并设计了从
【摘 要】本文主要就初中思想政治课如何运用好多媒体课件及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应注意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 多媒体技术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品质、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法律意识、社会发展常识和基本国情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中涉及到一些深奥抽象的概念、原理等方面的知识,教材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学习起来很吃力,且学习兴趣不浓
不关心广阔的社会生活就很难学好语文。这不仅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真切感受,也是对我国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脱离社会生活现反思。  我在使用语文教材,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时,力戒关起门来教书,注意“开门教学”,眼光不仅看着书本,而且随时关注社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 在课文教学中找切入点联系社会   课文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或总结,总能在其中找到联系生活的切入点。我十分注意把握这些切入点,在教
摘要:中学语文教学存在“少、慢、差、费”的弱点。关键在于忽视学生阅读的主体性,忽视学生对文本主动、自主的阅读。根据整个高中阅读教学内容,并结合高中三年的教学进度来说,从三个阶段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个性化阅读、探究性阅读、目的性阅读  关键词:新课标;主体性;个性化阅读;探究性阅读;目的性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