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温故而知新”,经常复习与回想,则使所学内容的记忆更加巩固,在日常的新授课、练习课、综合课中适当穿插日常复习,可以加强对已学旧知的掌握,并为将学的“新知”做好铺垫,能起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是我结合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我是如何做好日常复习教学的。
关键词:日常复习在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日常复习的意义
日常复习是一种经常性的复习,它不用安排专门的复习课,是结合在新授课,练习题。综合课中进行的,是整个复习体系中(期初复习、单元复习、期末复习、日常复习组成一个完整的复习体系)最重要的一环,因为这种复习能够经常地及时地巩固新知识,从而解决好一个又一个知识点。这样到单元复习时,能够顺利地把这些知识点连成一条知识线,从而到期末复习时水到渠成地把这些知识线组成一个知识面,最终形成一个知识网络,真正地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好知识。
二、日常复习的理论依据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对遗立现象的研究,所以得出的一个著名的遗忘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即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针对遗忘进程不均衡的规律,复习必须在遗忘还没有发生之前进行。这样才能达到初步识记阶段的最大收益,使容易消失的短时记忆转入较为巩固的长时记忆。此后,若经常复习与回想,则使所学内容的记忆更加巩固,如果在遗忘得差不多时再来复习,既费时间,效果又差。因此,注意日常复习是符合记忆规律的。
三、日常复习的几点做法
前面已讲过,日常复习是结合在新授课,练习课、综合课中进行的那么怎样把复习因素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呢?我的做法是:
1.以旧引新。对与新授内容联系紧密的以往所学过的知识,通过复习既可以加强学生对旧知识的记忆痕迹,又为新授打好基础或为新授的难点作为铺垫。例如,两位数除多位数是从一位数除多位数上进行类推的,教学时,抓住法则,突出比较:“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上面。”再如,教学异分母加减法可以先复习同分母加减法,复习三角形面积可以先复习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又如,讲通分母,要先复习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分数的基本性质。通过实例说明如何把异分母的分数化成和原来等值的同分母分数,象这些与新知识联系紧密的内容,在新课开始阶段,采用“以旧引新”的教法,既揭示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又创造了复习旧知识的机会。
2.以新带旧。在新授课练习中,可渗透练习一些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这样,既可防止清一色的单一练习,又能象滚雪球一样地复习旧知识,例如,在计算教学练习中,可安排一些已学过的应用题练习,这些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原来学过,其中计算方法又是运用新知识的。(义务制教材的编排已体现这一点,我们应引起重视),再如,结合百分应用题练习,可渗适一些几何形体面积、周长的练习。例:一个长方形,周长16厘米,它的宽是长的60%,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又如,学习了正比例应用题以后,出这样一道题:“小华读一本书,前3天读了75页,照这样的速度,这本5500页的书几天可以读完?要求学生分别用信比归一,方程,比例来解这里的四种解法体现了学生认识水平的一个体系。从三年级的倍比,到四年级归一、五年级的方程,六年级的比例。通过对以前所学思路的练习,使学生加深了对数量关系的理解,活跃了解题思路。
3.新中插旧。上述两点主要靠新旧知识的联系来进行,一般教师都能自觉运用。但对于与新课联系不大的旧知又作如何处置呢?有些教师常常感叹:当堂作业正确率很高,但隔一段时问后,又错误百出。原因在什么地方呢?就在于所学知识没有及时巩固复习,直至熟练。这就要把旧知有的放失地穿插在新知之中。比如,在学习除法计算时,附带一下练习乘法计算。这样,既复习了旧的知识。通过比较又有助于新知的掌握。再如,学习了梯形面积后,再出一些计算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即使前几课所学知识对当课联系不大时,我们也应该有选择地附带复习一下,穿插少量题目于其中。在印象还没有渐消之前及时进行整理(指新授后的巩固练习)固然必要,但接着在不同的时间内多次加以复习更有必要。也就是说,一定要把每堂课所学的知识,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随时加以复习与巩固,直至达到熟练程度。
四、日常复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及时对后进生适量的辅导练习。日常复习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在平时学习中,有些学生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教师就要通过课堂练习、课外作业等,及时掌握这方面的情况,然后通过精心设计题目及时帮助他们补缺。这样才能使日常复习不至于对他们失去意义。(因为知识还没有学會,谈何巩固知识)。
2.复习内容避免机械重复。复习不同于新课,复习方式若过于单调,学生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和疲劳。因而每次复习应该以新的信息,相同的内容可适当地变换方式,或提出新的理解要求,从而激起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更深入更巩固地掌握知识。例如,四则混合运算的复习,可用直接写得数、判断、说运算顺序,根据算式按要求分别改写新的算式,选择相关的算式列出综合算式,脱式计算,根据文字题列综合算式计算等形式。
3.针对影响遗忘的其他因素合理安排复习。在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一般地说,对于形象具体的对材料保持较长久,对于抽象的概念,枯燥的公式比较容易遗忘。因而在日常复习中应重点抓住哪些容易遗忘的。因为当学生对某一内容达到某种熟练程度,再增加复习次数对记忆帮助并不大,也就是说,对易记的内容复习次数应比难记的内容少些。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
总之,搞好了日常复习,教师在阶段复习、期末复习课中的讲与练才有基础。教师也不至于在期末复习中忙于应付补差补缺,才能实现期末复习的宗旨:使原来分散的学习知识联系起来,融合起来,串成一线,连成一片,理清“脉络”、分清主次、加以概括、以简驭繁,因此日常复习,应作为复习体系中的重点来抓。
关键词:日常复习在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日常复习的意义
日常复习是一种经常性的复习,它不用安排专门的复习课,是结合在新授课,练习题。综合课中进行的,是整个复习体系中(期初复习、单元复习、期末复习、日常复习组成一个完整的复习体系)最重要的一环,因为这种复习能够经常地及时地巩固新知识,从而解决好一个又一个知识点。这样到单元复习时,能够顺利地把这些知识点连成一条知识线,从而到期末复习时水到渠成地把这些知识线组成一个知识面,最终形成一个知识网络,真正地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好知识。
二、日常复习的理论依据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对遗立现象的研究,所以得出的一个著名的遗忘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即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针对遗忘进程不均衡的规律,复习必须在遗忘还没有发生之前进行。这样才能达到初步识记阶段的最大收益,使容易消失的短时记忆转入较为巩固的长时记忆。此后,若经常复习与回想,则使所学内容的记忆更加巩固,如果在遗忘得差不多时再来复习,既费时间,效果又差。因此,注意日常复习是符合记忆规律的。
三、日常复习的几点做法
前面已讲过,日常复习是结合在新授课,练习课、综合课中进行的那么怎样把复习因素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呢?我的做法是:
1.以旧引新。对与新授内容联系紧密的以往所学过的知识,通过复习既可以加强学生对旧知识的记忆痕迹,又为新授打好基础或为新授的难点作为铺垫。例如,两位数除多位数是从一位数除多位数上进行类推的,教学时,抓住法则,突出比较:“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上面。”再如,教学异分母加减法可以先复习同分母加减法,复习三角形面积可以先复习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又如,讲通分母,要先复习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分数的基本性质。通过实例说明如何把异分母的分数化成和原来等值的同分母分数,象这些与新知识联系紧密的内容,在新课开始阶段,采用“以旧引新”的教法,既揭示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又创造了复习旧知识的机会。
2.以新带旧。在新授课练习中,可渗透练习一些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这样,既可防止清一色的单一练习,又能象滚雪球一样地复习旧知识,例如,在计算教学练习中,可安排一些已学过的应用题练习,这些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原来学过,其中计算方法又是运用新知识的。(义务制教材的编排已体现这一点,我们应引起重视),再如,结合百分应用题练习,可渗适一些几何形体面积、周长的练习。例:一个长方形,周长16厘米,它的宽是长的60%,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又如,学习了正比例应用题以后,出这样一道题:“小华读一本书,前3天读了75页,照这样的速度,这本5500页的书几天可以读完?要求学生分别用信比归一,方程,比例来解这里的四种解法体现了学生认识水平的一个体系。从三年级的倍比,到四年级归一、五年级的方程,六年级的比例。通过对以前所学思路的练习,使学生加深了对数量关系的理解,活跃了解题思路。
3.新中插旧。上述两点主要靠新旧知识的联系来进行,一般教师都能自觉运用。但对于与新课联系不大的旧知又作如何处置呢?有些教师常常感叹:当堂作业正确率很高,但隔一段时问后,又错误百出。原因在什么地方呢?就在于所学知识没有及时巩固复习,直至熟练。这就要把旧知有的放失地穿插在新知之中。比如,在学习除法计算时,附带一下练习乘法计算。这样,既复习了旧的知识。通过比较又有助于新知的掌握。再如,学习了梯形面积后,再出一些计算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即使前几课所学知识对当课联系不大时,我们也应该有选择地附带复习一下,穿插少量题目于其中。在印象还没有渐消之前及时进行整理(指新授后的巩固练习)固然必要,但接着在不同的时间内多次加以复习更有必要。也就是说,一定要把每堂课所学的知识,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随时加以复习与巩固,直至达到熟练程度。
四、日常复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及时对后进生适量的辅导练习。日常复习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在平时学习中,有些学生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教师就要通过课堂练习、课外作业等,及时掌握这方面的情况,然后通过精心设计题目及时帮助他们补缺。这样才能使日常复习不至于对他们失去意义。(因为知识还没有学會,谈何巩固知识)。
2.复习内容避免机械重复。复习不同于新课,复习方式若过于单调,学生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和疲劳。因而每次复习应该以新的信息,相同的内容可适当地变换方式,或提出新的理解要求,从而激起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更深入更巩固地掌握知识。例如,四则混合运算的复习,可用直接写得数、判断、说运算顺序,根据算式按要求分别改写新的算式,选择相关的算式列出综合算式,脱式计算,根据文字题列综合算式计算等形式。
3.针对影响遗忘的其他因素合理安排复习。在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一般地说,对于形象具体的对材料保持较长久,对于抽象的概念,枯燥的公式比较容易遗忘。因而在日常复习中应重点抓住哪些容易遗忘的。因为当学生对某一内容达到某种熟练程度,再增加复习次数对记忆帮助并不大,也就是说,对易记的内容复习次数应比难记的内容少些。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
总之,搞好了日常复习,教师在阶段复习、期末复习课中的讲与练才有基础。教师也不至于在期末复习中忙于应付补差补缺,才能实现期末复习的宗旨:使原来分散的学习知识联系起来,融合起来,串成一线,连成一片,理清“脉络”、分清主次、加以概括、以简驭繁,因此日常复习,应作为复习体系中的重点来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