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发挥国家精品课程的示范和辐射效应,本文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商务现场口译》课程为例,指出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习兴趣;组建专业师资,树立学习榜样;设计特色课堂,模拟工作情景;形成“以赛促学”和“课证一体”教学机制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激发和保持高职外语专业学生的口译学习动机。
【关键词】动机激发;口译学习;高职外语;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How to Foster and Maintain Vocational Students’ Motivation for Interpretation Learning
——A Case Study of Business Interpreting Program of Shenzhen Polytechnic
【Abstract】In order to bring the effect of national quality course into its full play, this article makes a case study of Business Interpreting Program of Shenzhen Polytechnic and points out that English-majors’ interpretation learning motivation can be fostered and maintained by situational question creation, professional teaching staff, working plus learning course design, interpreting contests and certification.
【Ke ywords】: Motivation Fostering; Interpretation Learning; Vocational English; Shenzhen Polytechnic
【中图分类号】G25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095-03
1 前言
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教育部于2000年组织专家修订了《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将口译课确定为本科英语专业的必修技能课之一,明确要求英语专业学生在毕业后能担任一般外事活动的口译任务[1]。口译的职业性和实践性也引起了高职院校外语专业的关注,部分高职院校开始尝试将口译课程纳入常规外语教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徐小贞教授就是高职口译教学的先行者。早在2004年,她便分别在该校商务英语专业和应用英语专业中开设了《商务现场口译》和《外事英语口译》课程,填补了在国内高职院校口译课程的空白。如今,《商务现场口译》已经发展成为该校国家高水平示范专业商务英语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并荣获教育部颁发的2006年度国家级精品课程称号,成为学院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
《商务现场口译》的成功在我国高职高专外语教学界引发了一股口译热,不少高职院校纷纷选派专业老师和学生前来学习和交流,争先恐后地开设了各种形式的口译课程,并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口译课程组编写的《商务现场口译》作为指定教材[2]。事实证明,口译课程的开设有效地增强了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英语综合技能。为了发挥国家精品课程的示范和辐射效应,本文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商务现场口译》为例,从创设问题情境,组建专业师资,设计“工学结合”特色课堂,形成“以赛促学”和“课证一体”教学机制等方面探讨高职外语专业学生口译学习动机的机激发与保持。
2 口译学习动机的激发与保持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根据美国学者凯勒(Keller)的ARCS动机模型,为了激发一个人的学习和工作动机,首先要引起他对一项学习或工作任务的注意(Attention);再使他理解完成这项任务与他密切相关(Relevance);接着要使他觉得自己有能力做好此事,从而产生信心(Confidence);最后让他体验完成学习或工作任务后的成就感,感到满意(Satisfaction)[3]。ARCS动机模型对于高职外语专业的口译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1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习兴趣
引起学生对一项学习或工作任务注意的过程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的过程。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学生学习动机的奠基石。只要能把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和激发出来,他们便会有兴趣去注意所学的内容,主动地去学习和发现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培养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的方法。问题情境能引出学生的好奇点,引起他们的疑惑、惊讶,从而产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因此,无论是在开展口译技能训练还是在进行口译项目模拟都可以从创设问题情景出发,通过设计一些跟学生生活和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比如,在第一堂口译概述课上,不妨从设立这样一个问题情景入手:21世纪第一紧缺人才是哪个行业?为什么口译被称为4 Nices 职业?带着这些问题,让学生上网浏览相关口译网站,了解目前国内的口译市场,让他们知道在21世纪中国紧缺人才排行榜上,同声传译位列榜首,口译是高薪、自由、高贵的“金领”职业,口译员能享用美味佳肴,结交达官显耀,参观风景名胜,赚取丰厚报酬(即nice food to eat;nice people to meet;nice places to visit;nice money to make)[4]。这样,学生对口译员的工作和生活便会产生好奇心,梦想自己成为口译员。学习动机就自然被激发出来了。
2.2 组建专业师资,树立学习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言行是每一个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Comenius)曾说过:“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榜样教育学生。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论、行动,为人处事的态度,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5]大量的观察、调查研究证明:教师在学生学习动机形成中是一个十分强有力的因素。当学生在某一学科领域以老师为偶像,当学生崇拜起老师时,那么学习动机自然就产生了。对于口译这样一门充满挑战、职业性和实践性极强的课程而言,面对语言基础不够扎实、学习自主性不强的高职学生,专业师资的指导和帮助是学生学习动机得以激发和保持的关键。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徐小贞教授深知教师的榜样作用,因此在创立口译课程之初便组建了一支高水平专业口译教学团队。他们个个都是科班出身,毕业于国内重点高校,有国外学习或进修经历,获得全国翻译专业资格证书,既有扎实的口译理论功底,又有丰富的口译实战经验,是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学团队。这样一支教学队伍既能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问题解决策略,又能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口译示范,使其深深感受到口译的魅力和学习的乐趣。中国大部分学生,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对于老师的依赖程度依然很高。一旦学生认可了老师,学生的信心也会大大增加。当老师充分赢取了学生的崇拜和信任后,学习动机的形成也就水到渠成了。事实上,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商务现场口译》的主讲教师个个都拥有一大批学生“粉丝”。口译课成了该专业最受学生喜爱的课程之一。
2.3 设计特色课堂,模拟工作情景
除了专业的师资外,科学系统的课程设置和别具一格的教学组织同样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利用课程设置和教学设计的特点和优势可以帮助学生在心理上形成一种需要学习的内驱力和能够学好的心理暗示。科学的课程设置和独特的课堂设计,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集中学生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唤起求知欲,能增强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6]。因此,国家各级教育部门在设置一门课程时,应充分考虑到课程的具体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规律。课任老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也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科学合理又别具一格地设计课堂。
基于以上关于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的认识,依照口译训练的技能性、实践性以及阶段性原则,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商务现场口译》课程组将工学结合、多元评估、项目教学等教育理念和方法引入口译训练,创立了包括“3P”口译课程设计模式、“3P”口译技能训练模式、“3P”口译项目实训模式、“3P”口译顶岗实习模式在内的“3P”系列口译训练模式[7]。该模式的最大特点是依据口译的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设置课程和安排教学,借助仿真的商务口译实训中心和科学的评估体系,结合真实的商务口译工作岗位,模拟常见的商务口译工作情景,让学生参与体验口译实践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通过亲自参与和完成一项口译任务,学生觉得自己有能力做好此事,从而体验完成学习或工作任务后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这无疑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当学生顺利完成一个工作任务后,他们会期待下一个任务,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保持。
2.4 “以赛促学”,成就激发动机
成就动机是学习动机的核心组成部分。美国学者麦克利兰(McClelland)认为,具有强烈的成就需求的人渴望将事情做得更为完美,提高工作效率,获得更大的成功,他们追求的是在争取成功的过程中克服困难、解决难题、努力奋斗的乐趣,以及成功之后的个人的成就感。除了通过项目模拟体验激发学生成就动机外,竞赛也是激发学生成就动机的有效手段。关于学习竞赛的作用问题,国外许多心理学家都进行了竞赛组和无竞赛组对比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竞赛对激发学习动机,提高成绩有积极作用。在竞赛过程中,学生的好胜动机和成就动机会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增强,多数人在竞赛情况下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会有很大的提高。
事实上,全国各院校已经充分认识竞赛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增强学生职业技能的作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和“以赛促训”已经形成一种教学机制。五年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国语学院启动了学生“培优计划”,组建专业的学生竞赛指导团队,探索科学的竞赛人才选拔方法,建立系统的竞赛项目参与网络,制定合理的师生竞赛激励机制,开发特色的高职外语竞赛项目。其中就包括口译竞赛项目。学院每年定期举办商务口译大赛,选拔优秀人才参加全市翻译形象大使大赛、全省英语综合技能大赛、全国口译大赛和海峡两岸口译大赛,并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口译竞赛不但为学院赢得了荣誉,也激发了外语专业学生的外语学习积极性,浓郁了整个学院的外语学习氛围。
2.5 “课证一体”,证书激发动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总则第八条,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8]。根据这一要求,我国职业教育实行学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制度,要求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完成规定的学分课程学习外,还必须获得与所学专业配套的职业资格证书,获得“双证”的同学方可毕业。因此,获取证书构成了高职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获取证书不仅是证书持有者能力的直接体现,也是高职学生毕业前必须跨越的一道坎。根据国内学者对高校学生对外语学习动机的调查,80%的学生有证书动机[9]。职业资格证书能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学生发展个性、感受自身价值和社会认可的重要前提。证书的导向性引导学生不断向更高层次进取,为他们提供学习的动力和奋斗目标[10]。
当学生认识到证书的经济和社会效应后,学习动机自然就激发出来了。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将全国翻译专业资格考试(CATTI)和全国外语翻译证书考试(NAETI)纳入该专业学生毕业资格证书体系中[11],并在《商务现场口译》教学和测试中采用这两项证书考试的内容和形式,形成“课证一体化”的教学设计,这无疑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口译学习积极性。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CATTI口译证书以及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NAETI口译证书显然具有很高的含金量。该类证书获得者不但可以顺利毕业,而且还能作为跨入翻译职场的敲门砖。为了获得翻译证书,每年都有不少学生主动地进行针对性训练。有的学生甚至还投入重金报名参加各种口译培训班。这是口译学习动机得以激发和保持的最好证明。
3 结语
口译是一门充满艰辛和挑战的职业。口译行业虽然被称为是日进斗金的“金饭碗”,但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口译译员却并非易事,非下苦工夫不可。学员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面对各种挑战、克服重重困难。国内很多学员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没有选择坚持到底,而是知难而退,中途放弃。这也是造成我国口译人才紧缺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职学生外语基础比较薄弱,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在口译学习过程中更容易因为困难而放弃。因此,在高职口译人才培养过程中,老师需要结合高职学生的具体特点以及口译员的职业要求,开动脑筋,采取适当的措施去激发并保持学员的学习动机,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转入活动状态,产生源源不断的强烈学习愿望。
参考文献
[1]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2000
[2] 赵敏懿,刘建珠 主编. 商务现场口译[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3] 张祖忻. 如何将动机原理整合于教学设计过程[J]. 开放教育研究,2003(2):9
[4] 李健. 高级口译员李健北大演讲,http://bbs.kouyi.org/thread-143-1-1.html,2008
[5] 陆军. 提高教师职业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动机[J]. http://lj2000010.eduol.cn
[6] 曹钦琦,李凤萍. 动机理论对大学英语课堂任务设计的启示[J].钦州学院学报,2008(2)
[7] 刘建珠. 基于工学结合的口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职业教育研究, 2009(11):139
[8]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1996
[9] 谭云杰. 外语学习的证书动机及相应的教学策略[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1(4):69
[10]付俭. 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J].安顺师专学报,2002(2):45
[11]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09
【关键词】动机激发;口译学习;高职外语;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How to Foster and Maintain Vocational Students’ Motivation for Interpretation Learning
——A Case Study of Business Interpreting Program of Shenzhen Polytechnic
【Abstract】In order to bring the effect of national quality course into its full play, this article makes a case study of Business Interpreting Program of Shenzhen Polytechnic and points out that English-majors’ interpretation learning motivation can be fostered and maintained by situational question creation, professional teaching staff, working plus learning course design, interpreting contests and certification.
【Ke ywords】: Motivation Fostering; Interpretation Learning; Vocational English; Shenzhen Polytechnic
【中图分类号】G25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095-03
1 前言
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教育部于2000年组织专家修订了《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将口译课确定为本科英语专业的必修技能课之一,明确要求英语专业学生在毕业后能担任一般外事活动的口译任务[1]。口译的职业性和实践性也引起了高职院校外语专业的关注,部分高职院校开始尝试将口译课程纳入常规外语教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徐小贞教授就是高职口译教学的先行者。早在2004年,她便分别在该校商务英语专业和应用英语专业中开设了《商务现场口译》和《外事英语口译》课程,填补了在国内高职院校口译课程的空白。如今,《商务现场口译》已经发展成为该校国家高水平示范专业商务英语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并荣获教育部颁发的2006年度国家级精品课程称号,成为学院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
《商务现场口译》的成功在我国高职高专外语教学界引发了一股口译热,不少高职院校纷纷选派专业老师和学生前来学习和交流,争先恐后地开设了各种形式的口译课程,并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口译课程组编写的《商务现场口译》作为指定教材[2]。事实证明,口译课程的开设有效地增强了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英语综合技能。为了发挥国家精品课程的示范和辐射效应,本文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商务现场口译》为例,从创设问题情境,组建专业师资,设计“工学结合”特色课堂,形成“以赛促学”和“课证一体”教学机制等方面探讨高职外语专业学生口译学习动机的机激发与保持。
2 口译学习动机的激发与保持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根据美国学者凯勒(Keller)的ARCS动机模型,为了激发一个人的学习和工作动机,首先要引起他对一项学习或工作任务的注意(Attention);再使他理解完成这项任务与他密切相关(Relevance);接着要使他觉得自己有能力做好此事,从而产生信心(Confidence);最后让他体验完成学习或工作任务后的成就感,感到满意(Satisfaction)[3]。ARCS动机模型对于高职外语专业的口译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1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习兴趣
引起学生对一项学习或工作任务注意的过程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的过程。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学生学习动机的奠基石。只要能把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和激发出来,他们便会有兴趣去注意所学的内容,主动地去学习和发现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培养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的方法。问题情境能引出学生的好奇点,引起他们的疑惑、惊讶,从而产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因此,无论是在开展口译技能训练还是在进行口译项目模拟都可以从创设问题情景出发,通过设计一些跟学生生活和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比如,在第一堂口译概述课上,不妨从设立这样一个问题情景入手:21世纪第一紧缺人才是哪个行业?为什么口译被称为4 Nices 职业?带着这些问题,让学生上网浏览相关口译网站,了解目前国内的口译市场,让他们知道在21世纪中国紧缺人才排行榜上,同声传译位列榜首,口译是高薪、自由、高贵的“金领”职业,口译员能享用美味佳肴,结交达官显耀,参观风景名胜,赚取丰厚报酬(即nice food to eat;nice people to meet;nice places to visit;nice money to make)[4]。这样,学生对口译员的工作和生活便会产生好奇心,梦想自己成为口译员。学习动机就自然被激发出来了。
2.2 组建专业师资,树立学习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言行是每一个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Comenius)曾说过:“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榜样教育学生。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论、行动,为人处事的态度,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5]大量的观察、调查研究证明:教师在学生学习动机形成中是一个十分强有力的因素。当学生在某一学科领域以老师为偶像,当学生崇拜起老师时,那么学习动机自然就产生了。对于口译这样一门充满挑战、职业性和实践性极强的课程而言,面对语言基础不够扎实、学习自主性不强的高职学生,专业师资的指导和帮助是学生学习动机得以激发和保持的关键。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徐小贞教授深知教师的榜样作用,因此在创立口译课程之初便组建了一支高水平专业口译教学团队。他们个个都是科班出身,毕业于国内重点高校,有国外学习或进修经历,获得全国翻译专业资格证书,既有扎实的口译理论功底,又有丰富的口译实战经验,是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学团队。这样一支教学队伍既能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问题解决策略,又能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口译示范,使其深深感受到口译的魅力和学习的乐趣。中国大部分学生,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对于老师的依赖程度依然很高。一旦学生认可了老师,学生的信心也会大大增加。当老师充分赢取了学生的崇拜和信任后,学习动机的形成也就水到渠成了。事实上,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商务现场口译》的主讲教师个个都拥有一大批学生“粉丝”。口译课成了该专业最受学生喜爱的课程之一。
2.3 设计特色课堂,模拟工作情景
除了专业的师资外,科学系统的课程设置和别具一格的教学组织同样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利用课程设置和教学设计的特点和优势可以帮助学生在心理上形成一种需要学习的内驱力和能够学好的心理暗示。科学的课程设置和独特的课堂设计,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集中学生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唤起求知欲,能增强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6]。因此,国家各级教育部门在设置一门课程时,应充分考虑到课程的具体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规律。课任老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也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科学合理又别具一格地设计课堂。
基于以上关于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的认识,依照口译训练的技能性、实践性以及阶段性原则,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商务现场口译》课程组将工学结合、多元评估、项目教学等教育理念和方法引入口译训练,创立了包括“3P”口译课程设计模式、“3P”口译技能训练模式、“3P”口译项目实训模式、“3P”口译顶岗实习模式在内的“3P”系列口译训练模式[7]。该模式的最大特点是依据口译的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设置课程和安排教学,借助仿真的商务口译实训中心和科学的评估体系,结合真实的商务口译工作岗位,模拟常见的商务口译工作情景,让学生参与体验口译实践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通过亲自参与和完成一项口译任务,学生觉得自己有能力做好此事,从而体验完成学习或工作任务后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这无疑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当学生顺利完成一个工作任务后,他们会期待下一个任务,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保持。
2.4 “以赛促学”,成就激发动机
成就动机是学习动机的核心组成部分。美国学者麦克利兰(McClelland)认为,具有强烈的成就需求的人渴望将事情做得更为完美,提高工作效率,获得更大的成功,他们追求的是在争取成功的过程中克服困难、解决难题、努力奋斗的乐趣,以及成功之后的个人的成就感。除了通过项目模拟体验激发学生成就动机外,竞赛也是激发学生成就动机的有效手段。关于学习竞赛的作用问题,国外许多心理学家都进行了竞赛组和无竞赛组对比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竞赛对激发学习动机,提高成绩有积极作用。在竞赛过程中,学生的好胜动机和成就动机会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增强,多数人在竞赛情况下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会有很大的提高。
事实上,全国各院校已经充分认识竞赛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增强学生职业技能的作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和“以赛促训”已经形成一种教学机制。五年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国语学院启动了学生“培优计划”,组建专业的学生竞赛指导团队,探索科学的竞赛人才选拔方法,建立系统的竞赛项目参与网络,制定合理的师生竞赛激励机制,开发特色的高职外语竞赛项目。其中就包括口译竞赛项目。学院每年定期举办商务口译大赛,选拔优秀人才参加全市翻译形象大使大赛、全省英语综合技能大赛、全国口译大赛和海峡两岸口译大赛,并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口译竞赛不但为学院赢得了荣誉,也激发了外语专业学生的外语学习积极性,浓郁了整个学院的外语学习氛围。
2.5 “课证一体”,证书激发动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总则第八条,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8]。根据这一要求,我国职业教育实行学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制度,要求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完成规定的学分课程学习外,还必须获得与所学专业配套的职业资格证书,获得“双证”的同学方可毕业。因此,获取证书构成了高职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获取证书不仅是证书持有者能力的直接体现,也是高职学生毕业前必须跨越的一道坎。根据国内学者对高校学生对外语学习动机的调查,80%的学生有证书动机[9]。职业资格证书能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学生发展个性、感受自身价值和社会认可的重要前提。证书的导向性引导学生不断向更高层次进取,为他们提供学习的动力和奋斗目标[10]。
当学生认识到证书的经济和社会效应后,学习动机自然就激发出来了。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将全国翻译专业资格考试(CATTI)和全国外语翻译证书考试(NAETI)纳入该专业学生毕业资格证书体系中[11],并在《商务现场口译》教学和测试中采用这两项证书考试的内容和形式,形成“课证一体化”的教学设计,这无疑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口译学习积极性。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CATTI口译证书以及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NAETI口译证书显然具有很高的含金量。该类证书获得者不但可以顺利毕业,而且还能作为跨入翻译职场的敲门砖。为了获得翻译证书,每年都有不少学生主动地进行针对性训练。有的学生甚至还投入重金报名参加各种口译培训班。这是口译学习动机得以激发和保持的最好证明。
3 结语
口译是一门充满艰辛和挑战的职业。口译行业虽然被称为是日进斗金的“金饭碗”,但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口译译员却并非易事,非下苦工夫不可。学员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面对各种挑战、克服重重困难。国内很多学员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没有选择坚持到底,而是知难而退,中途放弃。这也是造成我国口译人才紧缺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职学生外语基础比较薄弱,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在口译学习过程中更容易因为困难而放弃。因此,在高职口译人才培养过程中,老师需要结合高职学生的具体特点以及口译员的职业要求,开动脑筋,采取适当的措施去激发并保持学员的学习动机,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转入活动状态,产生源源不断的强烈学习愿望。
参考文献
[1]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2000
[2] 赵敏懿,刘建珠 主编. 商务现场口译[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3] 张祖忻. 如何将动机原理整合于教学设计过程[J]. 开放教育研究,2003(2):9
[4] 李健. 高级口译员李健北大演讲,http://bbs.kouyi.org/thread-143-1-1.html,2008
[5] 陆军. 提高教师职业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动机[J]. http://lj2000010.eduol.cn
[6] 曹钦琦,李凤萍. 动机理论对大学英语课堂任务设计的启示[J].钦州学院学报,2008(2)
[7] 刘建珠. 基于工学结合的口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职业教育研究, 2009(11):139
[8]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1996
[9] 谭云杰. 外语学习的证书动机及相应的教学策略[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1(4):69
[10]付俭. 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J].安顺师专学报,2002(2):45
[11]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