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于数学的创造思维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xs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要求。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必须顺应时代潮流,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一、要有培养创造思维的教学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就应该有与之相适应的、能促进创造思维发展的教学方式。当前数学创新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开放式教学。这种教学在通常情况下都是由教师通过开放题的引进,在学生参与下解决,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本质,品尝进行创造性数学活动的乐趣。开放式教学中的开放题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结果开放,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结果;二是方法开放,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三是思路开放,强调学生解决问题时的不同思路。
  2、活动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让学生进行适合自己的数学活动,包括模型制作、游戏、行动、调查研究等,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数学、理解数学、热爱数学。
  3、探索式教学。采用“发现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形成、规律的发现、问题的解决等过程。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1、培养观察力。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器。那么,在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首先,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其次,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比如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第三,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第四,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2、培养想象力。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数学想象一般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第一,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支持。第二,要有能迅速摆脱表象干扰的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第三,要有执著追求的情感。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其次要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另外,还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想象的方法,像类比、归纳等。
  3、培养发散思维。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比如训练学生针对同一条件,联想多种结论;改变思维角度,进行变式训练;培养学生个性,鼓励创优创新;加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等。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开放性问题的出现,不仅弥补了以往习题发散训练的不足,同时也为发散思维注入了新的活力。
  4、诱发学生的灵感。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同时,还应当应用数形结合、变换角度、类比形式等方法去诱导学生的数学直觉和灵感,促使学生能直接越过逻辑推理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其他文献
初中数学总复习是完成初中三年数学教学任务之后的一个系统、完善、深化所学内容的关键环节。重视并认真完成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有利于学生巩固、归纳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是使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查缺补漏、掌握教材内容的再学习。因此,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实施总复习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师的基本功之一。    一、紧扣大纲,精心编制复习计划  初中数学内容多而杂,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盖在
期刊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和第三单元是古代诗词,共选古诗词二十五首,外加上二、三单元增补的要求背诵的古诗词十三首,占全册三分之一的篇幅,是第三册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旨在加强文学教育,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呢?根据他人的经验和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就此问题谈几点肤浅的见解。    一、了解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宏观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及情感倾向    了解了
期刊
曾经以为,语文课就是教学生读好课本中的一篇篇文章;语文课就是围绕课文读读、议议、写写、练练;语文课就是训练学生会听、会说、会读、会写。但新一轮课程改革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落实语文课程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转变师生角色,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氛围,在平等自主、探究的情景中去学习,给学生一个充满情感、自主对话、体味思维快乐的课堂,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和谐天地。  学生是课堂主角,要让学生
期刊
一、“读改”  学生在完成作文后,教师应提倡学生进行“读改”。一般可采用以下两种形式:1、自读自改。学生利用自己形成的语感,针对在写作过程中“过失性语病”,(如漏字、错字、语句不通顺等问题)进行修改。2、互读互改。读给同桌或要好的同学听,边听边提出修改意见,针对语句不连贯、用词不准确等进行修改。    二、“共评”  教师在阅读全班学生的习作后,找出主要的问题罗列出来,形成本次作文评改的标准。再选
期刊
所谓的应用题是根据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文字或语言表示数量关系的题目。应用题通常分为简单应用题和复合应用题两类,用两步或两步以上的运算解答的应用题就是复合应用题。复合应用题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一步计算应用题组合而成的,所以它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解题思路和解题办法也就比较复杂,因此重视和掌握复合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是解复合应用题的关键。  下面,笔者就用“综合法”和“分析法”解答复合应用题谈谈自己
期刊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所以,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一种智力活动,需要一定的知识;同时它更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趋向,是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是一种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创设条件以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综合素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着重强调了朗读实践,强调在朗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感悟。可是纵观我们初中语文课堂,我们发现,大多数已拥有自主阅读和自主感受等能力的学生朗读水平并不高。也有专家就学生的朗读水平能力做过调查,结论是年级越高,学生越不爱朗读、不会朗读。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了学生在朗读中存在金字塔现象,又如何加强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提高其朗读的水平呢?    一、初中朗读水平发展的现状  
期刊
众所周知,以下两个观点已经形成定论:1、数学概念和理论的拓宽和发展与日俱增,数学的实用性越来越广泛地受到重视;2、在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充满竞争的时代,数学素养已成为人类的基本素养。具体一点说,每个人都必须学习数学,但是客观上又不可能全面学习,这就给数学教育提出了一个紧迫的研究课题。  在我国,教育部门及时地推出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正是适应新的形势要求,现在人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
期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方法必须改革,要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通过说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气氛,培养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有计划地对学生加强说话训练好处很多,主要归纳为以下四点: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目的和要求”中明确规定,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
期刊
在我国教育改革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发展不平衡。学生个体之间为什么会存在差异,现在学生的学习心理又是怎样的?带着这些疑问,我调查了部分学生,了解到学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除了感到数学难学外,还有如下几种情况:  1、来自外面世界的诱惑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现在的中学生对一切充满好奇,对新鲜事物总想了解。可是由于年龄因素,他们在接受新事物的同时,无法不受不利因素的干扰,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