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课中的应用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yanjing1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课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科学启蒙、创新意识的课程,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课中占据的比例很大,是走向教育探索和科学实践的必经之路。小学科学课中的实验教学摒弃了以教材为主的授课模式,使教学走向实践和探索的道路,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课中的应用,充分迎合了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之路走向突破、创新的发端。
  小学新课标提出:“小学科学是实践类的课程,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和观察。”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课中对于小学生的科学启蒙作用不容忽视,实验教学对于人的科学思维模式的奠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启蒙阶段必不可少的教學模式。小学科学课中的实验教学迎合了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了小学生的对科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实验教学是走向科学实践过程的途径,在完善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科学实验进驻于课堂和生活,从而充实了小学生的课堂生活,丰富了生活底蕴,开发了小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
  一、立足于生活的实验教学
  实验来源于生活,小学阶段科学课中的实验教学应该立足于生活,从生活中取材,贴近生活的实验教学模式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基础实践能力。
  生活中的科学实验随处可见,比如经常见到的金属的热胀冷缩现象,在这节课的教学中,笔者把学生按每4人一组分成若干实验小组,让全班同学都参与到实验中来,研究金属的热胀冷缩现象:每组分别准备金属环、金属球、酒精灯、火柴和一杯凉水,先演示常温下金属球可以正常穿过金属环,然后用酒精灯加热金属球后,金属球不能穿过金属环了,再把烧热后的金属球放入凉水中冷却后又可以穿过金属环。学生通过对这一实验的动手和观察,结合前面所学的水和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得出结论为:金属也会热胀冷缩。这样的热胀冷缩现象很多,生活中俯拾即是。冬天的水管崩裂;高压电线在夏天的时候下垂,在冬天的时候绷紧;鸡蛋煮熟的时候难以剥开,放在冷水中浸片刻,就容易剥开,这是因为鸡蛋遇热膨胀,遇冷收缩;天气的变化导致的热胀冷缩现象的发生等等。引导学生在日常实践中进行观察和实验,使学生感知大自然生生不绝的自然生趣,体验科学实验给生活带来的妙处和乐趣是难以言表的。学生对自然奥秘的感受和探索,就来源于此。因此,立足于生活实践的实验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迎合了小学生的求知欲望,是奠定学生科学启蒙教学的基础。
  二、在实验教学中给学生实践的机会
  传统的教学模式,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独立完成整个教学实验,这就造成了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扼杀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求知欲望。因此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如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把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这就需要不断强化实验教学,在教学中给予学生大量的实践机会。
  小学科教版科学课中《声音与振动》一课,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认知声音和振动之间的关系,教师组织学生以不同的实物进行演示,比如是这些物质:橡皮筋、鼓、锯条、树叶、红豆、绿豆等实物,这些随处可见的事物,可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忽略了它们的存在,它们却在自然课的实验教学中被赋予了很多生趣。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把各自带来的实物通过各种形式使它们发出声音,通过大量的实验,得出这样的结论——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再进一步拓展,振动停止的时候,声音也就停止了,说明声音的产生来源于振动。这些实践机会,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素材,丰富和充实了学生的生活,同时在实践的探索中,发现了自然科学的奥秘,这些立足于实践的实验教学,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奠定学生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为引导学生走向科学研究之路做出了贡献。它的意义,不能抹杀,它是素质教育的起点,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新课标提出:“教师不要把上下课铃声当作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小学生探究科学的活动往往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传统的教育模式,以应试教育为主,考试功利性取代了对生活的体验,考试扼杀了人的创造力。因此,要想改变教学现状,必须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为学生的科学实验寻找广阔的发展空间,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大量充足的课外活动作为实验基地,充实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学生在课外和自然接触的过程中,自然可以为教学提供丰富的实验资源,比如在自然中观察季节的变化和二十四节气的关系,树叶在秋天变黄,学生制作的标本要在大自然中选取,教会学生养蚕等等一系列的实验,这些因素都离不开大自然提供的丰富资源。立足于课外生动活泼的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使学生在课外实践中领略大自然的神秘,为学生科学探究和创造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立足于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课中的应用,展开探索和研究,实验教学是脱离传统应试教育的发端,因此在教育改革中占据的分量很大。小学科学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它的实验基础,是构建学生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是培养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是素质教育的起点。目前,对于小学科学课程的实验教学的研究,得不到高度的重视,没有相关的研究文献出现,这一领域,应该予以重视,提上研究日程。
  [作者单位:安化县柘溪镇中心学校湖南]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与发展,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也渐渐发生着教学改革。逐渐地,小学科学教师不再过分地强求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熟知,而是要求学生在小学科学的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正是学知识打基础的时候,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为以后的学习省下不小的力气,学生不再需要刻意做些什么,就能在学习中跟随自己固有的節拍找到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是小学科学教师重点关注的课题。  培养良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心功能不全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心功能不全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
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学生只要有高度的热情积极地投入学习过程中,高效课堂则实至名归。  一、科学灵活地处理教材内容  《小学科学新课标》指出:设计科学课的教学目标时应注意:“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科学课的目标设计要有“用教材教”的意识,这样,才能把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有机地和科学知识目标结合在一起。《空气占
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诗词教学是广大一线教师思考的重要问题。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围绕“示范-引领-辐射-提升”思路,总结小学语文诗词教学感悟,希望可以为更好的诗词教学抛砖引玉。  “读史书使人明智,读诗书使人灵秀。”诗词是我国文化瑰宝,在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明确诗词教学的地位,并且提出背诵优秀诗词的要求。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的诗词都是优秀的作品,在教学中把握诗词特点,渗透诗
21世纪的少年儿童是活泼聪明、善于想象的一代。笔者从事科学教学几年,在教学中,科学课堂上往往有许多同学“突发奇想”,对问题的探究产生强烈的试一试的愿望,但由于受时间、材料的限制,阻碍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我们必须为学生营造更为宽松的实践空间,根据实践活动搞活课堂。在教学中,有些实验可以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有些实验可以把课堂搬到大自然中,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应在“创新为核心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育观念、方式和方法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挑战,但教育自有其内在规律,如何使用这些现代教育技术,才能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是我们迫切需要研究的一个新课题。微信与其他网络工具相比,具有交互性强、方便快捷等众多优点,引入语文教学中,为参与教学的教师、学生等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微信为师生之间的教学活动搭建新平台  1.微信可以成为教
学生经常参与身临其境的思维过程,对教学活动会产生直接、强烈的兴趣,而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动力。因此,创设一个“现实”的情境,是让学生体验和理解数学的有效途径之一。  实践证明:学生经常参与身临其境的思维过程,对教学活动会产生直接、强烈的兴趣,而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动力。因此,创设一个“现实”的情境,不但能拉近数学与现实的距离,为学生寻找到学习新知的基石,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让学生体验
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学生学习生活中最为重要的学习科目,通过思想品德教育的学习,可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和道德观念。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生活化的思想品德教育应成为新的教学目标,让小学生在生活中去感知教育的力量,体现思想品德教育现实的教育意义。本文通过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的研究,以促进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学生接受
目的观察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B型尿钠钛(BNP)和心电图的影响,探讨盐酸替罗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符合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