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生作文批改策略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m020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训练,教师有三个基本的环节要做,那就是作前指导、作后批改和讲评。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作文教学得失的关键环节,那么,语文教师应该怎样处理这一关键环节呢?
  一、以欣赏的眼光,寻找学生习作中的美
  语文教师要把学生作文看作是他们的劳动成果,必须抱着尊重、理解、欣赏的态度去看待学生的作文。有人说中学生的作文水平就那么回事,有什么好欣赏的?这样的心理是要不得的。中学生的习作当然不能与“大家”的文章相媲美,但倘若以中学生的年龄、学识水平去看他们的习作,就会发现其中不乏“美”。所以,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具体特点和学生现有的语文能力来确定“好作文”的标准。教师要时时记得:中学生知识储备不是很丰富,缺少人生阅历和情感体验,当然和那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成人会有所不同,他们的作文是利用有限的学识和情感体验在进行“粗放”式的创作。这样,就能从学生作文中找到“美”了。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在中学生的作文批改中也需要语文教师炼就一双火眼金睛,明眸善睐地把学生习作中的“美”找到。当然,不指出学生作文中的不足也不利于学生作文水平地提高,但我们可以换一种更“美”的方式来说。也就是说,文批改要热情鼓励,委婉揭短。语文教师在评价每一篇作文时,都要去发现文章中的闪光点,真诚地激励学生,对于优秀作文要极力赞扬,使他们获得成就感。优美的描写、贴切的修辞自然会被美丽的波浪线衬托;学生有意无意的一处铺垫,一处真情的流露,一处生活哲理的感悟,教师都要找出来以相应的符号和文字加以肯定。这样一寻找,你就会觉得一篇篇文章就此变得优美了。
  二、真诚对话,让学生感受人文关怀之美
  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表扬要不吝溢美之辞,但必须注意批语中与学生交流的角度,注意这种鼓励赞扬是发自内心的,让学生既感受到教师对他作文的关注,更能感受到对他本人的关爱。简单来说,作文是人写的。作文的灵动是因为写的人的灵气,作文的细腻感人源自于作者的丰富情感。所以,批改作文其实是在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感受学生的人格和文学修养之“美”。也就是说,作文批改要针对学生,而不是针对眼前的这一篇习作。
  “作文中心明确”,“作文语句不够通顺”等评语让学生感觉与己无关,所以漠不关心。而如果把它改成“你能把事情说清楚了”,“你感受到了父母的良苦用心,真是个懂事的孩子”等直指学生本人的评语,会产生一种视觉冲击力和巨大震撼力,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仔细读这个评语,去关注自己作文的成败得失。每个人都渴望自己的付出能得到大家的重视和赞同。
  为了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教师可以利用晨读、鉴赏课前几分钟的时间随时将批改中发现的优秀作文进行朗诵。朗读时,着力营造一种隆重的氛围,动情地赞扬文章的佳妙之处。然后,迎着全班学生敬佩的眼神,报出作者的姓名,或让学生猜一猜,再请作者在掌声中领回自己的作文本。也可以把学生的优秀习作发给学生传阅,做到“奇文共欣赏”。这样做不仅能提供同学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机会,而且让学生在作文写作中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感受到写作的快乐。另外,对学生作文的赏识,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水平,培养学生欣赏他人、相信自我、积极向上的品格,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作文这样一件“苦事”,原来可以变成学生期盼的“美事”。
  三、因人而异,让每个学生都向往美
  因为知识结构、生活体验的不同,学生的作文层次也不同,如果我们以每个人都一样的统一目标或一成不变的固定目标来衡量,有一部分学生恐怕永远不会被关注。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让人人都能体验到成功,并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个性的张扬,语文教师要满怀爱心地注视学生的成长。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预期目标。因为对一个语文知识运用能力强、语文感悟创新能力强的学生和一个语文底子比较薄弱的学生而言,一篇成功作文的含义是不同的。
  教师还要以发展的眼光,有连续性地来评价学生的作文。在他们作文的字里行间寻找这次较上一次在构思立意、遣词造句等方面的进步,一旦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立即给予热情的鼓励。如“这个词用在这里真准确”,“你尝试着运用修辞了,这令你的作文增色不少”等,让学生意识到教师在时时关注着他细微的进步,并和他一起分享这种进步所带来的快乐。这足以使学生对自己将来能写出“美文”心生向往,使学生有兴趣、有信心在写作上越走越远,创作出一篇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来。
  总之,语文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不仅要以平等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的作品,还要以发展的眼光、关怀的热情对待每一个学生,从而让学生在温暖中感受写作的愉悦,进而写好作文。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长泾中学(214411)
其他文献
在新课改背景下,阅读教学作为语文学习的基础受到语文教师的关注和重视。阅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我素养,而且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思想得到提高,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语文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引领学生进入文学作品的情境之中,感受文学作品带来的无限魅力,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价值观。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趣味阅读  学习最重要的是有兴趣,
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高中生在进行作文写作时,存在着严重的素材空洞和语句不顺等问题,还有的高中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的流露,导致其写作水平较低。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学生的语言积累不足,加上学生的写作经验不足,导致其写出来的文章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古语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能够大大提高一个人的语言积累和写作水平。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课外阅读对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作用,有意识、有
城市照明是城市功能照明和景观照明的总称,包含城市的道路、街巷、住宅区、广场、公园、公共绿地和建筑物等功能照明和景观照明。它是城市环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营造优美舒
语文知识中蕴藏着“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等丰富元素。教师应善于从品词析句入手,引导学生讲说评论、内化语言,并借助语言文字这一桥梁与文本、与作者互动共鸣,使得情感和谐共生,以切实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特点。下面笔者就结合高中语文教学实际,就“品评式”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谈谈拙见。  语文知识就像一杯酽茶,让人越品越醇香;它又如一捧怪味豆,让人越吃越有味。就语文阅读课来说,教师通过各类途径和
中国古书画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重要的艺术价值和深厚的文化传统,其内涵涉及美学、哲学、自然、历史等众多学科,是中华民族世代生存流传下来的民族文化遗产和人类共同的
由于时间的鸿沟,文言文常常被我们这些后来人解读得贻笑大方。在讲授李密的《陈情表》时,有一句“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翻译这句话时,学生无一例外直接保留了“秀才”一词,
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与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并充分激发出其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新课标要求学生能有创意、有个性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根据个人兴趣与爱好进行写作,这就使高中阶段作文个性化教学成为必然。  一、注重个体阅读体验与情感的真实表达  若说一篇作品是作者个人对生活与人生的体验,那么,阅读则是读者对这种体验的一种体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阅读是相对重要的一个语文学习板块,而它对于技巧性方面的要求同样是比较高的,这种技巧要求的存在,需要教师重点关注阅读这个问题。除此以外,高中生经过十多年的专业训练,应当说已经拥有了一定程度的语文素质,同时,独立学习的需求也很明确,教师正应以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指向为基础,确保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实现自主化,并由此走向拓展延伸之路,开辟出全新的学习状态。  一、自主化心理指向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