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因关注学生的需要而美丽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weif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堂教学从热闹花哨回归真实自然之后,“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的理念已被广大教师所接受。这里的“教什么”就是要我们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设计教学过程,以期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案例:
  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小数加减法”一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堂中教师频繁地强调“小数点对齐”,很难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著名特级教师刘德武说过:“只有在对比的情况下,学生才能深刻经历、感受。”
  (1)5.73-1.6。
  屏幕出示: 5.73
  -
  (卡车载着“1.6”,从右边开出)
  师:你想让1.6停在什么位置,只要喊声“停”,司机叔叔马上把车停下。(学生热情空前高涨)
  (卡车载着“1.6”开至“73”的下面时停下)
  生(惊呼):不,不!
  师(故作惊讶状):谁喊停了?这里能不能停?为什么?(引导学生感受小数加减法中的小数点要对齐,并与整数加减法作比较)
  (2)12 0.43。
  屏幕出示: 1 2
  
  (卡车载着0.43从右边开出,开至“12”的下面时,学生喊“停”,卡车却一路开下去,学生焦急万分)
  师(故作焦急状):怎么喊停,却没有停下?让我们听听司机叔叔是怎么说的。
  课件播放司机叔叔的话语:“12没有小数点,让我怎么对齐呀?”(师还没有来得及说话,教室像炸开了锅,学生个个都要发言,这时什么都不需要教师讲解了)
  ……
  “小小卡车”的设计,既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意识,课堂是轻松的、愉悦的。
  分析:
  美国詹姆斯·瑟伯写了一个极具想象力的童话故事——“给我一个月亮”:“7岁的小公主得了一种怪病——‘月光嗜’,只有摘下天上的月亮才能治好她的病。在全国聪明人的一筹莫展中,宫中小丑说:‘何不听听公主的想法?’于是大家在公主的话语中明白了意思,打造了一轮金色的小月亮挂在公主的胸前,治好了公主的病。”摘月亮的难题虽然是虚构的,但解决难题的办法却是真实可行的,那就是只有倾听对方的心声,才能明白对方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生活如此,我们的课堂教学何尝不是这样?与其喋喋不休、反反复复地强调,教师不如好好思考:“学生需要什么?学生在想什么?”上述教学案例之所以精彩,正是因为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需求设计教学过程,将抽象的数学算理寓于丰富的动态情境之中,使学生走向成功。
  反思:
  根据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认知需求,我觉得学生喜欢的数学课堂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1.必须是高效的
  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因此,要课堂教学高效,教师就必须备好每一节课,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并精心预设教学过程,设计课堂练习。同时,教师还要注意把课堂时间尽可能多地还给学生,让学生体验课堂、感悟课堂、享受课堂,获得不同的发展。
  2.应该是快乐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状态。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因此,我们的数学课堂必须是快乐的场所。无论是情境的创设还是学生的动手实践,无论是思维的碰撞还是繁琐的练习,都必须融入快乐的因子,带给学生鲜活的情感体验,才能使学生获得生动活泼的、积极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发展。如上述案例中“小小卡车”的设计,满足了学生的情感需求,使学生在快乐学习中达成教学目标。
  3.更应该是美丽的
  每每得知下一节课是美术课时,学生总是高兴万分,细问之下,才知道每个孩子都是爱美的,都喜欢用水彩笔描绘自己喜欢的那一片蓝。如果说美术课带给学生的是一种色彩美,那我们的数学课完全能给学生带来另一种美丽。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在科学化的基础上不断向民主化、平等化、人性化方向发展。精心锤炼的数学课堂教学语言,以其独特的魅力给学生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如特级教师张齐华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亲切而充满诗意;对学生的巧妙点拨,将他们的学习一步步引向深入;对学生个性化的评价,准确而充满智慧。正是因为张齐华老师的“勾引”“撩拨”,才“勾”住学生的求知欲,“引”出学生的探究欲,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快乐的学习情境之中。
  高效、快乐、美丽是相互交融的。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为学生的需要而教的课堂一定活力非凡。
  (责编 杜 华)
其他文献
孙睿佳生活照  保送研究生至上海复旦大学,两次荣获国家奖学金,既是竞赛达人,又是绘画能手……说的正是中南大学湘雅公共卫生学院的孙睿佳。在大学期间,孙睿佳不断挖掘着自己的潜能,丰富自己,已经足够优秀的她还在乘风破浪,迎接新的挑战!严于律己 全面发展  谈到大学学习,孙睿佳认为自律是最不可或缺的,她也一直把“自律即自由”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偷懒拖延的念头,重要的是能否克服。孙睿佳认为,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说过:“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在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中,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作为教师,如果能在“意外通道”出现时敏锐地意识到它的存在,并由这“通道”智慧地引领学生欣赏“美丽的风景”,一定会使课堂绽放更多的精彩。  一、“发现问题”,升华认知  案例:“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片断  让学生拿11根小棒,大概
[摘 要]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是教材,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沟通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媒介。因此,教师必须对教材深入解读与钻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使课堂教学精彩纷呈。  [关键词]数学教材 理解 使用 精彩纷呈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3-040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授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老师
小学数学教学在数学教学中起着基础构建、方法启蒙、兴趣激发的作用,其教学目标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更多地着眼于基础搭建。低年级数学教学更是基础中的基础,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这些客观现实的“生态环境”,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找准着力点,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为了让课堂更加原生态,我做了以下三点尝试。  一、素材“生动性”  低年级学生的童心童趣是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很好地利用的一点
[摘 要]课前预习既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合理看待预习,对预习要有准确的定位,更应该结合教学实践,在探索中提高预习的价值,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数学教学 预习 构建 前思 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0-046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数学教学中,教师
数学小论文是什么?就是对学习、生活、现象等进行观察和分析,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自己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以小论文的形式把这一过程体现出来。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习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迁移到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留心生活、培养数感、用数学眼光看世界也是很有必要的。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得到了拓展,还获得了解决问题后的成就感。下面谈谈我在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撰
儿童获得知识是一个自主建构的过程,需要依赖于个体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但个体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并不都是积极的、正面的,会在知识建构的初期产生错误的认知,这种错误认知如果没有及时察觉、纠正,就会给后继学习带来严重的干扰。所以,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学情有充分的预估,引导学生在新知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及时反馈,而不能留待练习巩固的后期反馈,打响“先入为主”的第一枪。  一、从细节入手,让认知更准确  一些错误的先期印
基本信息  书名:《你一直与众不同:毕淑敏散文精选(青少版)》  作者:毕淑敏  ISBN:9-787-5387-6365-2  装订:平装  语种:简体中文  页数:331页  定价:48元  开本:16开  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8月  秋风送爽,瓜果飘香。不知不觉,学生们背起书包,已在书声琅琅的校园里度过两个月的时间了。此时,作为老师和家长,都希望能有一本励志读物帮助
古人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是简朴的真理。在数学课堂上引导学生对学具进行操作,旨在促使学生通过对学习对象的主动操作,亲历探索知识的过程,从而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变被动的学为积极主动的学、富于创新的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具,指导学生充分发挥学具的功能探究知识,推动学习活动的有效进行。下面,简要阐述一下自己在教学中的做法。  一、利用学具棒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学具棒是低、
苏教版小学数学“找规律”这一板块内容以分散渗透的方式进行编排,在四、五年级教材中共安排了四个教学单元,主要引导学生探寻数、式、形的变化规律。“找规律”的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更要着眼于学生思维和能力的提升。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思考与尝试,探寻“找规律”板块中最适合学生的教学,力争使学生得到最大化的收获和更大的发展。  一、由表及里——用表述让规律更明晰  学生只有真正弄懂规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