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

来源 :作文周刊·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yo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绛先生的后半生,一直在守望着。
   先生写了些什么?说来也平平无奇,不过是个人的一些经历。里面有先生如何和她的“先生”在国外上大学、生了孩子,回国后又如何生活下去,就是如此简单。但一部作品能流传下来,必定有它非一般的精妙之处。我认为,《我们仨》的精妙,正来源于先生后半生的孤独,哪怕这是一部一听名字就知道是团圆的温暖作品。
   1998年,随着钱钟书先生的逝世,杨绛先生彻底变成了孤零零的一个人。之后,她静静地在人间守望了十八年时光。人人都说先生很乐观很开朗,但《我们仨》的出现,恰恰透露了先生的悲伤。先生悔恨吗?没有。过去的时光太美好了。
   人生在世,每一个时刻都将成为过去。我们会渐渐老去,眼前的时光会一点点消逝,最后只存留在我们的脑海里,再由我们带入坟墓,永远消失,至此时光也就完成了它的使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总时不时地回忆过去,回忆过去的一件事,回忆过去的一个人,甚至是回忆过去的一棵树、一丝气味。年龄渐长,我们越来越喜欢站在新的世界回望过去。我们或许不小心蹉跎了岁月,留下了悔恨;或许不像杨绛先生那般乐观,总是偷偷哭泣;或许只是一味地前行,试图掩盖悲伤的痕迹。守望是痛苦的,一想到回忆那些逝去的、永不再来的少年时光,我就不禁发抖,产生火烧眉毛一样的感觉。可我们什么也做不了,只能好好珍惜现在。
   现在,将你埋下的头抬起来,你看到了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实在太多了,但只要它是美好的,就请从今天开始好好感受吧。好好地爱一回你可爱的亲人,好好地把握住少年的时光,好好地珍惜年代的回响,因为它们都将一去不复返。我们只有如此,才会在守望时,少一分痛苦的眼泪,多一分会心的微笑。到老时,我們就可以说“真高兴我以前那样做了”,而不是“我好后悔!为什么我没有那样做”。就让我们为灵魂好好地收拾行囊,坦然无畏地前行。
   我们这些人的后半生,也将守望着,守望着我们各式各样的过去。但愿我们现在所做的,能让我们在晚年时,也像杨绛先生一样:“目光炯炯,精神矍铄”。
   (作者系福建龙岩市第二中学高一1班学生,指导教师:陈香瑶)
  点评
   这篇文章的出发点很动人。《我们仨》是一本很温暖的书,讲述了杨绛先生回忆中的那些美好。作者反其道而行之,没有大写特写温情,而是反向出发,抓住了被人忽视的“孤独”,角度新颖有趣,写出了珍惜当下、敢想敢做的感怀。这样的立意值得我们借鉴。
   此外,在语言上,作者并没有采取复杂的句式或是华丽的辞藻行文,而是整体呈现出了朴实无华的风格,语言简洁有力,娓娓道来个中道理。结尾,作者意蕴深厚地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希冀和对时光的展望,打动人心。
其他文献
星空璀璨,繁星点缀,我们在闪耀的征程上前行。   寒窗苦读的书生,席地而寐的工人,日理万机的领导,无不在自己的岗位上恪尽职守,点亮自己的一方天地,为国之昌盛尽一份奉献之力。   从下至上,皆是如此。黄大发,一位普通的农民,带领村民耗费将近36年的时间,手持铁器铁具,打造了“生命之渠”,改变了村里的缺水困状;林俊德,一位科学家,终日与黄沙为伴,埋名研究,从首颗原子弹爆发到最后一次地下核发射成功,一直
期刊
主持人语   “虚实结合”指的是在写实(叙述、描写现实生活的现象、场景等)的基础上展开联想、想象、思考等,来表现感受和抒发情感(抒情、议论等),即写虚。或者先表达感受和抒情,再联想、思考现实生活的现象等加以深层地印证强调。体现在全文的谋篇布局上,就是整体结构上写实(记叙事件、描写情景等)与写虚(抒发情感、议论思索等)的比例要实现一定的平衡,不能走两个极端。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恰当地使用虚实结合
期刊
主持人语   所谓“一线串珠”,也叫“冰糖葫芦式”。冰糖葫芦,本指小生意人把一些小的果实用一根小棍串起来。在构思时,我们可以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将与中心有关的材料看成果实,用一根如同小棍的线索(语言标志)将它们串起来,组成一篇思路清晰、中心突出的好文章。   记叙类文章的行文,除了以具体事物为线索外,还可以考虑以人物为线索,以感情为线索,以中心事件为线索,以时空转移为线索,以主题为线索等。在具体写
期刊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民间有这样一个故事,三个入门的和尚向住持求取法号,住持没说什么,只是给他们每人一石米让他们数清有多少米粒。在当天夜里,老大要求老二老三一起干,然而老二“独行侠”的性格使他拒绝了提议,三日后,三人一同来到大殿,住持问米数,三人皆答160,住持问老二如何得到的,他说:“我取他们的平均数。”住持点点头,说:“老大老三知道如何合作,也就掌握了生存的守则;老二
期刊
作家名片   维克多·雨果(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国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运动领袖,人道主义者,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内容简介   《巴黎圣母院》(发表于1831年)是雨果的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它以曲折离奇的故事情
期刊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坎,有时是一个障碍,挡你的路;有时是一个台子,可以让你站得更高。坎可以是有形的山坎、土坎、田坎……也可以是无形的困惑、磨炼人的途径……   请以“我与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思路引擎   同学们在阅读材料时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坎的两面性,“坎”可以是阻挡我们前进的障碍,也可以是我们完成华丽转身向更高处奋进的跳板;二是“坎”的寓意性
期刊
课文解析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这篇文章讲述了平凡岗位却有着不平凡成就的张秉贵的故事。2009年他入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文章通过记叙张秉贵的许多事迹,展现了他热情体贴、细致周到、诚恳耐心的优秀老售货员的形象。如:用糖哄哭闹的小孩,表现了他耐心细致、周到体贴的品质;给要赶火车的顾客提前称糖并悉心指路,表现了他体贴入微、急人所急、解人所难的品质;接待了气呼呼的女顾
期刊
初闻佳人,源于《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当时,总是憧憬那位少年郎这般“冒失局促”却又潇洒肆意的忘情意境。知晓此佳句出自一位芳龄少女笔下时,细细品味,似乎能感受到青春年少时的满满娇憨之味和怡然自得之情,不禁在心中默念三声:“妙!妙!妙!”   再续前缘,应该是她在《宋词》中的多篇词话了。无论是在《如梦令》中对历经夜雨后的满地残花“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感叹,还是
期刊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都是通过劳动实现的;发展中的各种难题,都是通过劳动破解的;生命里的一切辉煌,都是通过劳动铸就的。“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在自强不息的奋斗中,铸就了改天换地的人间奇迹。  记一辆纺车  吴伯箫   我曾经使用过一辆纺车,离开延安那年,把它跟一些
期刊
青春,是一个永恒的話题。每个人都有过青春,也都怀念青春。青春时候的阳光明媚,风也喧嚣,花也开得艳丽。鲜衣怒马、年少桀骜的青春,是我们热爱却再也回不去的金色年华。我们渴望时间倒流,回到那段热血的岁月,让理想的光照亮余生。  青春是一首  永不言败的歌  青春是一条  永不停息的河流  青春是一本  读不厌的书  青春是一杯  品不尽的茶  青春是一座  屹立在民族之林的高峰  刻印千千万万青年的足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