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改革是教育界永恒的话题,因为课程改革给我国基础教育带来了比较大的变化.教师的教学模式在发生着变化,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在不断转变,教学方法在不断创新.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循环诱导”.因此,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把自身的角色转化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担负着引导作用.那么,对于教学活动来说,最有效、最直接的引导方式就是问题.教师提出问题,能够直接引导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去探究新知识.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问题化教学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初中化学课堂提问现状
在初中教学中对问题化教学法的重视度虽然在逐渐提高,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应用方式不够正确,应用力度严重不足,导致了问题化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尚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首先,初中化学教师的问题化教学方式还存在着“主导”性,而不是“引导”性.也就是说,教师并没有做到用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问题的提出总是以惩罚学生或者是吸引学生注意力为主要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化学课堂中的问题化教学法应用效果自然不会理想,同时,问题质量有待提升.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问题都是随着课程内容的进行随意提出来的,教师并没有考虑到问题的难易程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等,所以,问题过难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问题过于简单则会失去实际意义.
最后,问题化教学单向性.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中要做好师生互动,以便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但是,在化学课堂中进行问题化教学时,提问的总是教师,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回答的状态,学生缺少必要的提问,因此,问题化教学法的实际意义并不明显.
二、问题化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的运用
面对问题化教学法在初中化学课堂运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了切实保证问题化教学法该有的作用,我们要积极改善化学教师问题化教学法应用的方式方法.
1.引导学生提问
学生提问的前提在于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气氛,因此,化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提问,对于提出问题的学生要给予积极的评价以及鼓励方式的回答,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同时还让学生认识到了化学课堂的民主氛围.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学生生活中会接触到的化学知识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导他们提出问题.
例如,我们生活中接触到的铁总容易生锈,那么,我国古代的金银物品为什么会完好的保存到今天呢?这些问题都是我们生活中总会接触到的,但是学生都不曾主动去思考过这些问题;这样教师把问题提出引导学生去思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就掌握了相关的化学知识.这种轻松愉快并接触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方式就能够为问题化教学法的高效运用提供有利保障.
2.有针对性提问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以学生为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心理素质、基础知识、接受能力等开展问题化教学法.中学化学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知识掌握能力提出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并把这些问题分层次布置在不同的探究活动中,这样学生在化学知识探究活动中会随着探究活动的逐步深入逐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会被调动起来,同时还会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如果出现的是简单问题,教师要引导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来回答,并根据其回答的答案给予一定的鼓励,让学生再接再厉,如果出现的是较难的问题,就应该把问题指向基础较好的学生,以此来拓展这部分学生的发散思维.
3.联系学生实际提问
问题化教学法的主要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兴趣,从而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注意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而非教师的生活实际,只有问题处在学生了解并掌握的环境中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思考.
例如,在讲授气体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以学生常食用的薯片包装为例,为什么薯片的包装袋是鼓的?里面的空气性质是什么?作用是什么?等等,这样学生就会想办法去了解这些问题,进而利用学生这种好奇的心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总之,问题化教学法的实施是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和不同学生特点而进行的.在初中化学课堂中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充分发挥问题化教学法的作用,教师就要从不同的方面去设计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提问,有针对性提问,联系学生实际提问,这样效果会更好.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循环诱导”.因此,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把自身的角色转化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担负着引导作用.那么,对于教学活动来说,最有效、最直接的引导方式就是问题.教师提出问题,能够直接引导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去探究新知识.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问题化教学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初中化学课堂提问现状
在初中教学中对问题化教学法的重视度虽然在逐渐提高,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应用方式不够正确,应用力度严重不足,导致了问题化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尚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首先,初中化学教师的问题化教学方式还存在着“主导”性,而不是“引导”性.也就是说,教师并没有做到用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问题的提出总是以惩罚学生或者是吸引学生注意力为主要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化学课堂中的问题化教学法应用效果自然不会理想,同时,问题质量有待提升.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问题都是随着课程内容的进行随意提出来的,教师并没有考虑到问题的难易程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等,所以,问题过难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问题过于简单则会失去实际意义.
最后,问题化教学单向性.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中要做好师生互动,以便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但是,在化学课堂中进行问题化教学时,提问的总是教师,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回答的状态,学生缺少必要的提问,因此,问题化教学法的实际意义并不明显.
二、问题化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的运用
面对问题化教学法在初中化学课堂运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了切实保证问题化教学法该有的作用,我们要积极改善化学教师问题化教学法应用的方式方法.
1.引导学生提问
学生提问的前提在于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气氛,因此,化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提问,对于提出问题的学生要给予积极的评价以及鼓励方式的回答,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同时还让学生认识到了化学课堂的民主氛围.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学生生活中会接触到的化学知识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导他们提出问题.
例如,我们生活中接触到的铁总容易生锈,那么,我国古代的金银物品为什么会完好的保存到今天呢?这些问题都是我们生活中总会接触到的,但是学生都不曾主动去思考过这些问题;这样教师把问题提出引导学生去思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就掌握了相关的化学知识.这种轻松愉快并接触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方式就能够为问题化教学法的高效运用提供有利保障.
2.有针对性提问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以学生为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心理素质、基础知识、接受能力等开展问题化教学法.中学化学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知识掌握能力提出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并把这些问题分层次布置在不同的探究活动中,这样学生在化学知识探究活动中会随着探究活动的逐步深入逐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会被调动起来,同时还会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如果出现的是简单问题,教师要引导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来回答,并根据其回答的答案给予一定的鼓励,让学生再接再厉,如果出现的是较难的问题,就应该把问题指向基础较好的学生,以此来拓展这部分学生的发散思维.
3.联系学生实际提问
问题化教学法的主要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兴趣,从而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注意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而非教师的生活实际,只有问题处在学生了解并掌握的环境中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思考.
例如,在讲授气体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以学生常食用的薯片包装为例,为什么薯片的包装袋是鼓的?里面的空气性质是什么?作用是什么?等等,这样学生就会想办法去了解这些问题,进而利用学生这种好奇的心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总之,问题化教学法的实施是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和不同学生特点而进行的.在初中化学课堂中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充分发挥问题化教学法的作用,教师就要从不同的方面去设计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提问,有针对性提问,联系学生实际提问,这样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