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辣

来源 :作文通讯·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d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秋冬季往老家田地一看,绿油油的一片。其中点缀着一根根红色的“小牛角”,格外醒目。那就是小米辣。
  清晨,一轮橘红色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给笼罩在迷雾里的大地涂抹上一层霞光。此时,爷爷和我正在田地里一根一根地采摘优质的小米辣,准备拿到小镇上卖。清晨的辣椒沾上露水更惹人喜爱,走在辣椒地里,两条腿都沾满了水,凉飕飕的。倘若在半梦半醒中,睡眼惺忪地咬一口,纯粹的辣味立马会把人惊醒。它的辣味虽不算惊人,但对广东人来说也是很上头的。
  小米辣别名牛角椒、长辣椒,属于一年生或多年生的低矮灌木,一般每株高40—80厘米;茎近无毛或微生柔毛,分枝稍呈“之”字形折曲;叶互生,枝顶端节不伸长而呈双生或簇生状,矩圆状卵形、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13厘米,宽1.5—4厘米,全缘,顶端短渐尖或急尖,基部狭楔形;叶柄长4—7厘米。小米辣未成熟时是绿色,成熟后呈红色、橙色或紫红色,味辣。辣椒花有两种,一种是白的,一种是紫的。两种花都有四瓣花瓣至六瓣花瓣三种。
  刚摘下的小米辣水分多、色香味俱佳,是卖给小镇上商家的最好时机。摘好后,爷爷将车速提到最快,带着我尽快赶到镇上将小米辣卖掉,25元一斤。此时爷爷会赏给我几块钱让我买糖吃。所以在我眼里,小米辣不仅辣,还有甜。
  倘若平日炒菜没有酱料时,家人就会叫姐姐或我去摘几根小米辣回来当作料。无聊时,我们便会用小米辣做成各种食物。因小米辣含水量较少,除鲜食和干制外,也可作糟辣椒,腌渍成泡菜或拌凉菜,制成辣椒酱、辣椒糊、辣椒粉等。那段时间我家的饭桌上离不开小米辣。
  可由于某些原因,我家的菜園重新翻修了,又种上了其他菜蔬。以后在街上遇到小米辣,我的家人都会买一些。
  小米辣,承载着我的童年时光,承载着我的故乡记忆,它会成为我一生的钟爱。
  教师点评
  小作者首先描述了自己和爷爷在田地里采摘小米辣、到镇上售卖的情景;然后重点介绍了小米辣的颜色、形状、味道;最后借对小米辣的惦念,表达对家乡的怀念,对爷爷的敬重。小米辣和故乡情,是本文重要的明暗两条线索,作者以朴实无华的文字凸显对小米辣的喜爱之情,字里行间洋溢着对故乡的思念,读来亲切又感动。小作者善于刻画细节、寓情于物,说小米辣“不仅辣,还有甜”,侧面烘托出甘甜如饴的祖孙情和故乡情。
  (甄妮)
其他文献
看孩子们忙活着过“六一”,忽然想起了我小时候在乡村经常玩的儿戏。那种自己寻找快乐的儿戏,现在已经很少见了。  先说跳绳吧。现在的孩子也玩跳绳,我们那时的不同在于绳子需要自己用嘎巴草编。嘎巴草生命力极强,耐旱,叶子少而小,茎细而长,伏地生长,很短时间就生出些根须,扎到土里吸取养分。在路边或地头,随手拽些,分三股,像小姑娘编麻花辫那样编起来。绳子编成,可一两个人一起跳,亦可三五个人一起玩。跳法很多,印
夕阳渐渐西沉,远远地,一缕炊烟袅袅升起。淡淡的白雾蒸腾缥缈。很快,如同收到统一命令似的,炊烟陆陆续续地在一家家屋顶升起,在半空中逐渐融合、交汇,燃烧柴火时的质朴味道弥漫开来。  晚饭时间到了。盈溢鼻腔的饭菜香味来自家家户户,最终汇在一起,又随着炊烟飘向各处,融着柴火的“香”,聚成了每个人心中最纯粹的家乡味道。附近的景物笼罩在这或浓或淡的薄雾中,模糊了棱角,在夕陽下染上了岁月的柔光。炊烟也染上了火红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们常说:要有危机意识。什么是危机呢?《现代汉语词典》中说危机是“潜伏的危险”“严重困难的关头”。而危机还可以这样理解:危 机———危险往往与机会并存,困难常常与希望相伴。所以,遇到危机时,要捕捉、创造机会化解危险,要怀抱希望克服困难。  现实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危机。你经历过怎样的危机?你对危机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  请以“我的危机故事”为
为促进学前教育普惠、安全、优质发展,天津市红桥区结合區情、师情、学情实际,坚持软硬件并重,一手抓资源建设补齐学位缺口,一手抓园所管理提升保教质量。  一、多措并举,补足资源缺口  我区高度重视学前教育资源建设工作,利用两年时间下大力量补足学前教育资源学位缺口,解决幼儿入园难的问题。经过反复研究论证,我区制订了攻坚方案,计划利用四种方式补齐学位缺口:一是利用既有建筑改扩建幼儿园。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
“老小孩儿”是我的外公,他有点儿胖,个子高高的,听力不是很好,说话声音总是很大,以为别人也和他一样耳背,还总爱耍小孩子脾气,所以我叫他“老小孩儿”。  我小时候很挑食,不爱吃肉,也不爱喝牛奶,对蔬菜水果却情有独钟。老妈很着急,觉得我会营养不良,也长不高,总是逼着我多喝牛奶多吃肉。每次吃饭,我和老妈都要打一场恶仗———哭闹与斥责齐飞,牛奶共饭菜一地。  “来,宝宝,吃块肉肉。”老妈夹了一块肉放到我嘴
我还记得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男孩认为自己家里很穷,觉得自己一无所有,便问妈妈:“妈妈,我们家是不是什么也没有?”妈妈很惊讶他为什么有这个想法,她郑重地说:“当然不是。我们拥有一双眼睛,能够辨别善恶,看透人心;我们拥有一对耳朵,能够听到大自然发出的奇妙声音;我们拥有一双手,能够自力更生,不向别人伸手。现在,你还觉得我们什么都没有吗?”小男孩使劲儿摇了摇头,开心地笑了,说:“原来我们拥有这么多!”  
打开零食包装,我们常常因为里面的零食太少而感到被商家“欺骗”。然而,南京的一家便利店的零食袋里什么零食也不放,人们却争相购买。原来这是一款“电费零食包”,袋子上有个二维码,扫码就可以为偏远地区生活不方便的老人们交两三块钱的电费。而零食包中有一张卡片,上面写了一句老人家的“人生忠告”。比如:“如果此刻你身边有人陪你,幫我抱抱她,因为我想抱的人,已经抱不到了。”一对母女拆开零食包装,看到这句话,相视一
星期六上午,妈妈带我去商场买东西。商场很大,摊位一个紧挨着一个,商品琳琅满目。我和妈妈穿梭在各个摊位之间,选购商品。不一会儿,我被一个放满杂志的货架吸引住了。我拿起放在最上面供人试读的一本杂志,津津有味地读起来。我看完一篇文章后抬起头,妈媽已不见踪影。糟糕,我和妈妈走散了!不过,保险起见,我打算在原地等等看,也许她会来这里找我。可我看完了一本杂志了,仍不见妈妈的踪影。我着急了,打算在附近找找。  
1935年8月,季羡林来到德国哥廷根大学留学。  初到学校,季羡林没有明确的专业方向。当时,哥廷根大学有不少中国留学生,他们私下告诉季羡林一个取巧的方法:若想在两到三年时间取得学位,最好的办法是研究老子、庄子,因为这些古代圣贤中国人最熟悉,论文也最容易通过。  犹豫再三,季羡林最终拒绝了这个方法,他说:“我决不取巧!”为了取得高含金量的学位,季羡林选择了难度最大的梵文专业。当时,因为学生普遍觉得梵
以笔为友,与书为伴,初中生活中,除了教室,我去得最频繁的地方就是食堂了。  第四节课的下课铃声响起,无数人冲进食堂。和所有的食堂一样,学校的食堂并无特殊之处———干净、明亮,仅此而已。排队的人很多,都在與身旁的同学聊天儿,食堂里有种喧闹又不失愉快的气氛。一上午的紧张学习,买饭的时候能和朋友们聊上几句,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放松。  排队的人群中也有我,“同学,要什么?”窗口内的打菜阿姨看着眼熟,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