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口语表达能力低就无法进行正常的交流,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尤其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表达是让他人了解自己最直接的方式、方法。而且,全面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素质教育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说话训练的系统的指导,搭建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说话活动,鼓励学生勇于说话,乐于说话,使学生在锻炼中轻松地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口语表达能力 提高 语言
《新课程标准》适应时代的要求,明确指出“口语表达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日常生活中,人们也无时不在表达心意,交流情感,传达信息,可见口语表达的重要性。在新课程教科书每单元都增设了口语交际的内容,这对更好的培养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但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却一直是语文老师的一点困惑。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口语表达能力呢?
一、营造愉悦氛围,激发说的欲望
不知您是否发现,一年级的学生在课上很会说,但是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在课上的表达欲却越来越小,上课时基本上是教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偶尔有几个尖子生充当一下配角,多数学生信奉的是“沉默是金”。教学时,教师最喜欢学生安安静静地坐着,认真听讲,让课顺利地上完,以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其实,表面上学生好像是在认真听,但实际上学生成了装知识的容器,只注重听的功能,而说的功能却退化了。听话、说话是口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单单只注重某一个方面。如果只注重培养学生听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已不习惯于说,不会主动说,不愿说,不想说,对主动举手说话不感兴趣,以至于到最后,纵有千言万语也不会说了。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心情愉悦,他的“话匣子”也会自然打开。所以,教学时教师要做个专心的聆听者,不要随意打断学生的表达,注重针对性评价和生成性评价,以鼓励、表扬为主,少批评,少打击。鼓励学生多参与,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始终置身于愉悦的氛围中。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训练
老师要善于运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使学生敢于表达,热爱表达,善于表达,通过外界的相关刺激,激发学生的表达勇气,从而实现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比如在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时,老师可以根据课堂内容设计相应的课堂小游戏或者小活动,将全班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便于老师教学进程的展开。以“复习五传话游戏”为例,老师可以为学生设计相应的传话游戏,让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然后到讲台前面,老师将需要传达的话告诉第一个学生,然后依次向下传达,最终呈现出的语言最接近原话的队伍获胜。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倾听能力和表达表现能力,使学生在具有竞技意味的课堂游戏中将自己的语言迅速组织起来,有利于锻炼学生临场表达时的反应能力。在对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进行锻炼时,可以让学生将熟悉的故事通过书面形式表达。比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篇看图学文的内容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为学生展现“小蝌蚪找妈妈”中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整合自己的语言将这一故事描写下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联想对故事进行合理的拓展,只要语言运用得当,故事情节合乎逻辑即可。通过这种锻炼,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讲故事的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语言锤炼能力及相应的联想能力,可谓教学效果颇丰。
三、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不可急于求成,而应在坚持培养学生口头交际能力的前提下,有阶段、有步骤、系统地去训练。在初始阶段,应设置一些简单题目去训练,诸如采用“自我介绍”、“我的父亲(或其他家人)”、“我的愿望”等“介绍类”“独白类”话题。允许学生在日记本上先“写话”,有准备而说话。训练一个阶段后,可设置一些“表演类”或“交往类”的话题去训练。如设置情景对话“道歉”、“借物”、“回到家后”等话题,有广泛性。在有一定的基础后,可设置一些随机性的话题去训练他们的临场发挥的随机交流能力,达到真正“表达”的目的。在每次训练时,还要适时进行思想教育,如上台的同学会受到其他学生热烈掌声的欢迎,而鼓掌的学生亦会受到上台同学的鞠躬致礼。教师要要求观众以期待的目光对说话者表示鼓励,使他们懂得相互尊重的重要性。
四、让学生无拘无束,真实表达
在口语表达当中,有很多同学表现的并不是很好,但是应该多给孩子们一些鼓励。比如孩子在说话时候可能声音很小,老师和同学根本都听不见。这个时候老师可以给一个善意的谎言,你说的很好,内容也很精彩,如果你的声音再大些,那你表现的就更好了。有的时候孩子表达的和内容根本不是一个路子,这个时候也不要给孩子一些批评,还是让孩子自由的表达,让孩子有成功感,还要说一句,你很棒,再重新的说一下这次口语的内容,你要是说这次的口语表达内容,还会更好的。
总之,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是个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只要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机会,激发其表达的欲望,把握契机,有效开展各种活动,并有步骤地进行指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在其过程中培养了他们想说、敢说的心理素质和语言的适应能力,形成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为今后学生各方面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口语表达能力 提高 语言
《新课程标准》适应时代的要求,明确指出“口语表达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日常生活中,人们也无时不在表达心意,交流情感,传达信息,可见口语表达的重要性。在新课程教科书每单元都增设了口语交际的内容,这对更好的培养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但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却一直是语文老师的一点困惑。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口语表达能力呢?
一、营造愉悦氛围,激发说的欲望
不知您是否发现,一年级的学生在课上很会说,但是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在课上的表达欲却越来越小,上课时基本上是教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偶尔有几个尖子生充当一下配角,多数学生信奉的是“沉默是金”。教学时,教师最喜欢学生安安静静地坐着,认真听讲,让课顺利地上完,以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其实,表面上学生好像是在认真听,但实际上学生成了装知识的容器,只注重听的功能,而说的功能却退化了。听话、说话是口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单单只注重某一个方面。如果只注重培养学生听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已不习惯于说,不会主动说,不愿说,不想说,对主动举手说话不感兴趣,以至于到最后,纵有千言万语也不会说了。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心情愉悦,他的“话匣子”也会自然打开。所以,教学时教师要做个专心的聆听者,不要随意打断学生的表达,注重针对性评价和生成性评价,以鼓励、表扬为主,少批评,少打击。鼓励学生多参与,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始终置身于愉悦的氛围中。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训练
老师要善于运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使学生敢于表达,热爱表达,善于表达,通过外界的相关刺激,激发学生的表达勇气,从而实现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比如在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时,老师可以根据课堂内容设计相应的课堂小游戏或者小活动,将全班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便于老师教学进程的展开。以“复习五传话游戏”为例,老师可以为学生设计相应的传话游戏,让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然后到讲台前面,老师将需要传达的话告诉第一个学生,然后依次向下传达,最终呈现出的语言最接近原话的队伍获胜。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倾听能力和表达表现能力,使学生在具有竞技意味的课堂游戏中将自己的语言迅速组织起来,有利于锻炼学生临场表达时的反应能力。在对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进行锻炼时,可以让学生将熟悉的故事通过书面形式表达。比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篇看图学文的内容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为学生展现“小蝌蚪找妈妈”中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整合自己的语言将这一故事描写下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联想对故事进行合理的拓展,只要语言运用得当,故事情节合乎逻辑即可。通过这种锻炼,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讲故事的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语言锤炼能力及相应的联想能力,可谓教学效果颇丰。
三、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不可急于求成,而应在坚持培养学生口头交际能力的前提下,有阶段、有步骤、系统地去训练。在初始阶段,应设置一些简单题目去训练,诸如采用“自我介绍”、“我的父亲(或其他家人)”、“我的愿望”等“介绍类”“独白类”话题。允许学生在日记本上先“写话”,有准备而说话。训练一个阶段后,可设置一些“表演类”或“交往类”的话题去训练。如设置情景对话“道歉”、“借物”、“回到家后”等话题,有广泛性。在有一定的基础后,可设置一些随机性的话题去训练他们的临场发挥的随机交流能力,达到真正“表达”的目的。在每次训练时,还要适时进行思想教育,如上台的同学会受到其他学生热烈掌声的欢迎,而鼓掌的学生亦会受到上台同学的鞠躬致礼。教师要要求观众以期待的目光对说话者表示鼓励,使他们懂得相互尊重的重要性。
四、让学生无拘无束,真实表达
在口语表达当中,有很多同学表现的并不是很好,但是应该多给孩子们一些鼓励。比如孩子在说话时候可能声音很小,老师和同学根本都听不见。这个时候老师可以给一个善意的谎言,你说的很好,内容也很精彩,如果你的声音再大些,那你表现的就更好了。有的时候孩子表达的和内容根本不是一个路子,这个时候也不要给孩子一些批评,还是让孩子自由的表达,让孩子有成功感,还要说一句,你很棒,再重新的说一下这次口语的内容,你要是说这次的口语表达内容,还会更好的。
总之,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是个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只要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机会,激发其表达的欲望,把握契机,有效开展各种活动,并有步骤地进行指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在其过程中培养了他们想说、敢说的心理素质和语言的适应能力,形成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为今后学生各方面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