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爸爸刘墉,让孩子自己去成功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ck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墉,台湾著名作家,由造成轰动的《萤窗小语》开始,到近年《爱就注定了一生的漂泊》,总共出版了30多本书。
  除了拥有一份成功的事业,刘墉还有一对让他骄傲和自豪的儿女,儿子刘轩如今已是哈佛大学的博士,小女儿刘倚帆更是多才多艺,刚刚才15岁的她,就夺得了美国总统奖。
  刘墉把对孩子的教育全部写进了书中,其中《当习惯成了自然》、《恨老师》、《谁不希望睡到自然醒》、《有赢有输才是人生》等文章饱含着深刻的教育哲理。尤其是他提出的不要让孩子苦读,要乐读,不要等成功去敲门等观点,给家长带来很大的启示。
  
  亦正亦邪,
  塑造孩子坚强自信的性格
  
  刘轩5岁的时候,刘墉应邀赴美推展中华文化,经常往返于美国和台湾两地,和妻儿聚少离多。直到两年后,刘墉被聘为纽约圣若望大学的专任驻校艺术家,一家人定居美国,才结束两地分居的日子。由于刘轩这两年间一直跟着母亲生活,和父亲接触较少,胆子变得特别小。刘墉发现后,经常带刘轩到野外玩,利用大自然培养他勇敢、开朗的性格。刚开始,刘轩特别惧怕一些小虫子、小蝴蝶,刘墉认为这是他对动物不了解造成的,就给他讲解有关动物的常识,告诉他哪些动物是不伤人的,哪些是有害的,甚至还亲自为他捉蝗虫吃。渐渐地,刘轩不再畏惧小昆虫,竟和爸爸一起捉蝗虫吃。回家后,刘墉让刘轩把这些经历写进作文里。因为有了亲身体验,刘轩的作文变得妙趣横生,得到老师的好评,渐渐地,刘轩变得自信起来了。
  刚到美国,由于语言不通,刘轩很怕和同学打交道,整天郁郁寡欢。刘墉看在眼里,就经常带刘轩去看电影。在路上,刘墉总爱让刘轩问警察、路人、卖爆米花的“现在几点了?”每当听到爸爸的“吩咐”,刘轩就特别紧张,舌头直打结。他怎么也不明白,“爸爸为什么总是忘带表?”听到问为什么,刘墉笑笑说,我是在训练你说话呀,如果口都开不了,怎么与人打交道,怎么能成功?
  在家里,刘墉还常常和刘轩玩比丢飞盘、投球、三级跳远等男孩子玩的游戏。每次刘墉都当仁不让,而刘轩则十有八九都输。刘轩输了之后,刘墉不许他生气、耍娇、哭喊,不仅如此,还要立正向爸爸敬礼,高声大喊:“您是真功夫!”一开始刘轩不了解爸爸的用意,后来才明白,爸爸是在教育自己遇到困难时不要气馁,要有永不服输的精神。在刘墉的引导下,刘轩很快就融入到学校集体生活中,和同学打成了一片。
  
  亦紧亦松,
  让孩子在品尝生活中成长
  
  在刘墉看来,父母对孩子的爱不是为他包办一切,而是要放手让他自己去做,亲身体会各种滋味。在刘轩很小的时候,刘墉就规定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衣服脏了,自己动手;父母不在家,饭要自己做。因此,刘轩很早就能够自己做饭,甚至烧得一手好菜,这让很多自诩独立的美国孩子都自愧不如。
  不仅如此,刘墉还让刘轩利用假期去外面打工挣钱。有一年暑假,本想在家享受的刘轩,硬在爸爸的严格要求下,找了份擦车的工作。冒着酷暑,穿着宽大的工作服,汗流浃背地清洗车子,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疼,才挣了25美元。纂着薄薄的几张票子,刘轩真切感觉到,钱是如此来之不易,而在平常,这些钱仅仅够他吃两支冰淇淋。暑期工作不仅让刘轩彻底理解了爸爸的良苦用心,也带给了他深刻的人生体验,使他开始懂得珍惜生活。
  渐渐地,刘轩长大了。但是,和以往提倡孩子“自立”不同的是,刘墉开始对儿子“横加干涉”了,比如,在朋友的交往上,刘墉会严格监督。一次,一个穿着奇形怪状、举止另类的女孩到家里找刘轩玩。刘墉看着极不顺眼,一番盘问,把那个女孩吓得落荒而逃。然后,刘墉走到儿子面前说,“18岁之前,你的事情我可都要过问的,比如这个女孩,绝对不可以交往……”
  刚开始刘轩对爸爸的这些说法不太认同,但事实证明爸爸是对的,那个女孩后来因表现不好,被学校开除,成了社会上的“太妹”。从此,刘轩越来越认同爸爸的观点和判断力了。
  
  亦父亦友,读懂孩子的心灵
  
  在孩子眼中,刘墉不仅是一位严父,更是一位亲密的朋友。
  一次,听刘轩弹钢琴,刘墉感觉弹错了个音,随即要求刘轩改正,但刘轩却坚持说没错,刘墉气得重重地拍了刘轩的头,说;“你小子弹错了,还狡辩,真是错上加错。”刘轩委屈地哭了起来。事后,刘墉才发现是琴谱印错了。于是,他内疚地掏出5元钱给刘轩,说:“这是给你的精神补偿费。”刘轩收下钱后退回2元给刘墉,说;“爸爸,你打得不够痛,应该物有所值。”刘墉很受感动,为自己的专制和蛮横感到羞愧,并为儿子的真诚和善良感到高兴。
  从此以后,刘墉体会到只有放下家长的身份,融入到孩子的世界中,才能接近孩子的心灵,了解孩子的世界。为了和孩子更好地沟通,刘墉学会了上网聊天、滑旱冰,甚至如何扮酷,比如染绿头发,穿破牛仔裤等。
  后来,刘轩考上了哈佛大学,在谈到爸爸对自己的教育时,他总是十分赞同和感激。他说自己就像只风筝,爸爸就是放风筝的人,是爸爸的正确牵引,才使自己能够乘着风势,飞得越来越高。
其他文献
兴趣爱好不仅能够陶冶情操,而且能够启迪心灵,扩大视野,丰富闲暇生活。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如果能发展一项或几项兴趣爱好,对于身心健康是极为有益的。孩子兴趣爱好的形成并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还需要父母适时的发掘和悉心引导。    建议一:父母要积极关注孩子感兴趣的事物,从中发现孩子的兴趣倾向。  儿子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对绘画的喜爱,经常拿起画笔在墙上、纸上肆意涂鸦,我从不禁止他的这些行为。儿子画画的时候非
乐乐今年刚满4岁,是一个脾气比较温和的孩子。可是最近一段时间,爸爸妈妈却发现乐乐一反常态,常常说狠话。比如,吃晚饭前,乐乐提出要吃零食,妈妈拒绝了他。乐乐因此很不高兴,发狠地说:“哼,不让我吃糖,我就把你吃掉!我一口一口地把你咬碎,吞下去!”那天,爸爸用电脑工作,乐乐也去凑热闹,要玩爸爸的电脑,爸爸阻拦,乐乐就气急败坏地说:“我打死你!我踢死你!”爸爸妈妈纳闷极了,实在不明白自己温和的儿子为什么突
在促进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中,“劳”同其它几项素养一样,不可或缺。研究表明,其实孩子并非天生懒惰。但为什么其劳动意识会越来越差,甚至出现诸如上述镜头中的“超级小懒虫”呢?  究其原因,这跟当前父母的家教误区密切相关。一方面,在应试教育条件下,父母过分注重孩子的智力开发,只关心孩子识得几个字、会背几首诗歌,觉得让孩子参加劳动会耽搁了学习;另一方面,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汇集了
自从丈夫从外地调回来和我们一起生活后,儿子就变得不再像以前那样规矩了。叫他把积木收起来准备吃饭,他却说不,并理直气壮地说:“爸爸说做事要有头有尾,我这个‘超级宝塔’还没搭完呢。”叫他把剩下的一点奶喝完,他也说不,可气的是丈夫竟然帮他偷偷地把奶倒了!儿子以前可不是这样的,他以前对我是言听计从。“都是你让儿子越来越不听话。”“儿子事事听你的有什么好处?管得太多、管得太死会束缚他的发展。”丈夫辩解道。 
早期教育,一般来说没有一个非常严格的定义,不过被许多学者公认的定义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从年龄段上来说,是从0岁开始到学龄前的教育;从内容上来说,是通过游戏、良好的生活安排、亲子交流等方式促进孩子的身心全面、和谐、均衡地发展的教育。可见,早期教育和学习并非一回事,也不是“超早期的行为能力训练”。当早期教育进入家庭时,我们不能急功近利,片面地强调智力开发,并用简单的硬性标准去衡量早期教育,而要以一
口角炎是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生在冬令季节。其基本症状为口角常起小泡,唇周出现细小的裂口,上面还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痂皮,同时伴有轻度的糜烂水肿以及少量出血。患病时孩子会感到口角疼痛,并有烧灼感,裂口往往不易愈合。如果并发有口唇炎时,下唇还会有轻微的肿胀、脱屑和色素沉着等现象。  口角炎的发生是因为冬天天气寒冷,孩子常常疏于洗脸,使小脸积垢灰尘和细菌。同时由于季节交替,皮脂腺分泌减少,使得口唇及周围皮肤容
比較教育也是一种教育方法,比的方法对了,可以扬长避短,学习先进,改正不足;只有不当的比较才会把孩子和家长比得越来越没有信心,越来越没法沟通。所以,关键的问题不是讨论要不要比,而是怎么比、比什么。  肯定他人时也要肯定孩子  人都有被别人肯定的心理需要。当孩子需要进行教育时,我们不妨先肯定孩子的优点,比如:“你的字写得真工整,很少孩子能把字写得这么好。”让孩子有成就感和满足感,然后再委婉地提出自己对
常常听家长埋怨孩子没有时间观念,写作业时总是拖拖拉拉,经常写到很晚。怎样才能增强孩子的时间观念,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让孩子不再抗拒写作业呢?  时间观念,有自然时间和心理时间之分。自然时间的参照物是钟表,是客观的;心理时间的参照物则是感受,是主观的。爱因斯坦那个著名的笑话——如果你在一个漂亮的姑娘身旁坐一个小时,你只觉得坐了片刻;反之,你如果坐在一个热火炉上,片刻就像一个小时——正说明了自然时间与心
  
期刊
br
演讲,不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美国成功学专家卡耐基曾说:“演讲能力是成名的快捷方式,这种能力使一个人备受瞩目,鹤立鸡群。”几乎所有的美国学生都相信这样一句话:“未来的美国,让不会演说的人走开!”所以,美国从幼儿园开始就会安排很多活动,让孩子站在众人前,以演讲的形式锻炼孩子的演讲能力。如过生日时站在台前,介绍自己的父母,说出自己的心愿;拍卖会上向大家介绍自己拍卖的物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