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的定位与大学英语课程改革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hahabookb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球化时代对大学英语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对大学英语的定位和课程设置需要重新审视。最新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北京林业大学近年开展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符合这一定位,在课程设置上构建了三个模块的教学模式——“综合英语模块”、“西方文化模块”、“中国文化模块”,三个模块相辅相成,帮助学生在语言技能、语言应用能力与文化素养三方面共同提高。课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大学英语定位 课程设置 工具性 人文性
  一、前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各个领域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英语作为全球使用最多的国际语言,在国际交往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大学英语作为大学里一门公共必修课,比起其他课程,受众面广,影响更大,其教学改革也备受关注。近年来传统大学英语教学因费时低效而广受指责,围绕大学英语的定位、课程设置、甚至大学英语的存留问题争议不断。新的形势下,“大学英语应该教什么”摆在了教育者面前。本文根据最新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南》)的指导方针,详细阐述了北京林业大学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面的实践,希望能为其他院校的改革提供借鉴。
  二、大学英语的定位
  1.对大学英语定位的争论。对大学英语的定位,大学英语教学界争论激烈,专家学者意见分歧很大。蔡基刚(2012)认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版)提出的“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实际上是把大学英语培养目标定位于基础英语教学,在全球化背景下具有方向性的错误,直接导致了大学英语的费时低效,最终走向消亡。为适应教育国际化挑战,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方向只有一个:学术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简称EAP) 和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不可能是基础英语或通识英语。大学英语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的学术交流能力。
  王守仁 (2011)认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教育资源极不平衡的大国来说,不能轻易地提出取消大学英语教学。大部分大学新生的英语能力欠缺,如果没有基础阶段的英语学习,专门用途英语难以有效实施。因此,大学英语课程可兼顾三类,即普通英语/通用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简称EGP)、专门用途英语和通识教育类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Education简称EGE)。
  束定芳(2014)提出了建立通用与专用英语并存的新大学英语教学体系。通过通用英语学习拓宽国际视野,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综合素养;通过专门用途英语学习增加专业知识,培养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的能力,提高学术素养。
  胡开宝等(2014)指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应侧重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素养。培养外语能力强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只靠学术英语教学很难做到,必须有通用英语和通识英语教学的介入。
  尽管所用术语略有差异,我们可以从以上争论中看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即专门用途英语和通识英语之争。不同的教育理念决定了不同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2.《指南》對大学英语的定位。《指南》指出,大学英语课程在高校的人文通识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新时期的大学英语教学应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以适应国际化社会的需求。
  (1)工具性。《指南》明确指出,大学英语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提升和拓展”,课程的目标之一是促进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的进一步提高。陈琳(2012)指出,语言的“工具性”指掌握语言这一工具,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蔡基刚(2012)认为,在大学里,外语教育的工具性是指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用外语来汲取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包括专业信息和文化信息。外语工具性的实现是以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提高为前提的,只有打下扎实的英语基础,学生才能以英语为工具,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才能增加专业知识,提高学术和专业的交流能力。
  (2)人文性。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过于偏重于语言的工具性,而忽略了其人文性的教育作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南》明确指出了“大学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进行跨文化教育”。大学生既要了解西方文化,熟悉其核心价值观、思维方式和风俗习惯等,又能熟练应用英语这一交流工具,弘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
  三、北京林业大学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实践
  大学英语教学应以科学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大学英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定位,为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根据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英语水平、学习需求和师资特点,从2012年起我校开始了新一轮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构建了新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课程设计涵盖3个大的模块,即“综合英语模块”、“西方文化模块”和“中国文化模块”,将学术英语写作教学列为选修内容,实现了基础英语学习与文化课通识教育的结合,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结合,在提高综合语言技能的同时,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1.综合英语模块。我校虽然是211全国重点校,但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很大一部分学生来自于教育欠发达地区,语言基础很薄弱。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生需要有扎实的语言基础,才能以此作为工具,阅读人文学科和科技文献,了解先进科技动态。鉴于大部分学生语言基础还不扎实,大学英语课程继续保留以培养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的《新编大学英语综合教程》。这套教材取材广泛,内容涉及校园生活、人际交往、婚恋、就业、环境、社会热点等方方面面的话题。课堂的重点以提高语言技能为目标,强化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同时针对不同话题开展输出型的主题活动,鼓励学生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引导学生了解文化内涵,寓文化素养的熏陶于语言能力训练之中。   2.西方文化模块。英语不仅是一种语言工具,还是一种文化和思想载体,具有人文性特点。我们在第一学年加入了《西方文化读本》。该教材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作为西方文化基础和文明摇篮的两希文化,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宗教改革运动,黑暗的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直至启蒙运动、民主大革命和现代主义思潮。这些知识有助于学生对西方的价值观、政治制度、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历史典故、民主自由的含义等有更深的理解,更好地欣赏西方的影视文学作品,解读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在跨文化交际中能以包容的心态接纳西方文化,培养多元文化意识,减少因文化差异而引起的冲突。
  3.中国文化模块。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多采用英文原版阅读材料,对西方文化介绍较多,对以英语为载体的中国文化传播较少,造成了跨文化交际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2014年教育部颁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纲要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英语第二学年引入《中国古代社会与文化》和《中国当代社会与文化》两本教材。该教材是以英语为媒介传播和弘扬中华文化的文化素质类通识课教材,旨在通过对中国古代和当代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介绍以及相关英语表达方式的训练,增加语言输出的机会,提高学生用英语向世界说明中国的能力。
  4.学术英语写作。作为理工类综合院校,在全球化背景下,我校很多学生在专业课学习和未来就业中都要面临用英语进行学术研究、学术交流、论文写作的问题,英语作为工具的重要性愈显突出。针对这部分学生的需求我们开设了学术英语写作课程,以提高学生的通用学术英语写作能力。但 “学术英语的应用领域相对狭窄,对于我国广大高校大学生来说,学习学术英语的需求是存在的,但不应以偏概全,使学术英语成为大学英语的全部教学内容。”胡开宝(2014)也认为,“学术英语教学重点培养的是学术语言能力,而这种能力只是外语综合应用能力中很小的组成部分”。因此,我校的学术英语写作只是作为大学英语选修课程设置,以满足少数学生提高学术英语能力的需要。而很多學者所倡导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即把语言作为工具进行学科专业学习,笔者认为更适合作为后大学英语教学的一部分,由专业老师在学生高年级时开展。
  四、结论
  大学英语教育是以英语为媒介的通识教育,在建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时,应兼顾学生语言知识的习得、文化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形成语言 文化 多学科知识的三套车课程设置。北京林业大学课程改革的3个模块各成一体,各有侧重,又相辅相成,融会贯通,形成统一的教学体系。“综合英语模块”侧重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为英语成为实用工具打下基础,当然也兼顾人文性;“西方文化模块”和“中国文化模块”侧重人文性,旨在拓宽视野,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同时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文化素养。学术英语写作侧重专业性,体现了英语作为国际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工具的特点。开设的不同选修课是三大模块的有益补充。经过四年的教学改革实践,我们发现,对于水平较低的学生来说,基础英语的学习还是很有必要的。在学生掌握了基础的语言技能后,可以把英语作为学习新知识新内容的工具,开展以文化内容、专业内容为依托的旨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文化修养和科学素养的教学,并以此促进英语语言水平的提高。新形势下我们要坚持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要认识大学英语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性质,只有正确定位,才能确保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顺利进行,培育出具有人文情怀、国际视野、价值观正确、专业技术一流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守仁.坚持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J].Foreign Language World No.6 2013 General Serial No.156 9-13.
  [2]丁研,蒋学清.大学英语的人文性与工具性之辩[J].学术探索,2015(4):148-151.
  [3]袁平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以学科内容为依托的语言教学模式[J].外语界,2010(3):7-13.
  [4]蔡基刚.CBI理论框架下的分科英语教学[J].外语教学,2011 (9):35-38.
  [5]蔡基刚.中国大学英语教学路在何方[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6]蔡基刚.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定位研究[J].外 国 语,2012(1):69-76.
  [7]王守仁,王海啸.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向[J].中国外语,2011(9):4-11.
  [8]束定芳.大学英语教学中通用英语与专用英语之争:问题与对策[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1):1-8.
  [9]胡开宝,谢丽欣.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研究[J].外语界,2014(3):12-19.
  [10]陈琳.英语新课标准的“变”与“不变”[J].21世纪英语教育,2012.5.1.
  [11]邵华.通识教育视野下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4(1):5-9.
  【基金项目】北京林业大学2017年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项目编号:BJFU2017JY046)。
  作者简介:由华,女,讲师,主要从事外语教学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外语教学法。
其他文献
【摘要】成功的一节课,需要一个好的开始,也就是好的导入。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课堂实际,设计着一个好的课堂导入方式,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习之苦转化为追求成功的乐趣。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课堂导入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实现成功的一半”。因此,我们教师要认真设计课堂的导入方式,争取让新颖的课堂导入方式如同磁石一样,牢牢的将学生的目光吸引住。在本文中,作者结合着教学中的一些实例,从问题
【摘要】在新课改下,高效课堂的构建不只是口号,更多的是教师要从理念上进行革新,以新的理念为指导,在课堂教学中树立学生本位意识,通过对学生兴趣的激发,课堂的优化和技能的培养等方式来进行方可有效。我就“如何进行英语的好像课堂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几点见解:1.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构建师生之间的融洽关系;鼓励学生课上勇敢发问;2.设置合适、有趣的课堂环节——多样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课堂设问要有梯度性
【摘要】近年来,我国对小学英语教育的重视日益提高.在小学阶段,故事教学法被引入到小学英语的教学中.故事教学法是在故事情境中教授英语。通过听、说、读、演、再次创编故事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本文首先介绍了故事教学法的含义, 然后指出故事教学法的原则, 最后论述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 故事教学法 应用  一、
【摘要】社会经济发展对中职人才的英语能力要求不断提升。中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学是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职业人才的重要保障。认真研究当前我国中职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是推动中职英语教育健康发展及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通过研究,本文认为萧山区的四所中职学校英语教学存在“社会大环境不利于中职英语教学,中职学生英语厌学情绪比较明显,教学目标
【摘要】当下,随着当代科研技术和经济的不断进步,有关于环境保护以及对于世界能源可持续与发展的观念逐渐应用到当前的各行各业当中。尤其是对于生态学的原理和概念,在很多方面的学科和领域都对其有所涉及和推广。  【关键词】教育 生态化 高职英语教育  引言  在上个世纪的70年代后期,美国哥伦比亚学院的院长就曾专门就此问题提出过关于教育生态学的理论和想法。对此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正是在这一想法和概念的基础
【摘要】在21世纪的今天,教育全球化已然成为了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根据中国教育部的相关数据,近年来中国赴海外求学学生的数量一直保持增长趋势。诸多学生在备考语言考试即雅思(IELTS)的过程中尤其在写作板块问题较为突出。本文将重点讲解针对雅思写作中的大作文较为有效的“TEER”四步法。  【关键词】雅思写作 “TEER”四步法  一、雅思大作文题型分析  (1)议论文(argumentation) 
【摘要】本文分析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指出应用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必要性,结合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阐述了英语口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模型的构建过程,最后,得出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应用任务型教学模式应当注意的问题,希望能够进一步的提升英语口语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 英语口语 任务型教学模式  一、前言  现阶段,高职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很多情况下是采取传统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主要侧重于讲解语法知识
【摘要】英语是全世界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在英语教学中,教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为了选择适用的英语教材来提高英语教学水平,有必要对高中英语教材进行评价。本文就高中人教版英语教材(简称NSEC教材)进行综合评析基本要求系统性地分析和评价,从而找出有效使用该套教材的建议,以促进教育教学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人教版 高中英语教学 教材分析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一个信息为主导地位的时代,英语教育已经成
【摘要】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学习若仅局限于必修的课本教材,就会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并使思维变得迟钝”,而要跳出这一弊端最好的方法便是扩大我们的课外阅读范围,使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互相促进,以帮助我们不断增加语言知识,有效提升英语阅读能力和学习能力。那么我们高中生该如何去选择课外读物,如何在阅读过程中积累方法,以达到提升学习能力和提高素质的目的呢?鉴于此,我将结合自身阅读经历,浅谈英语课外读物的选
【摘要】旅游英语课程在高职旅游人才培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跨境旅游的增多,旅游从业人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旅游英语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以保证学生能够顺利进行跨文化交流,从而推动当地乃至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  【关键词】高职 旅游英语 跨文化交际 培养  高职教育要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随着武威市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旅游环境的大力改善,来武威旅游的各地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