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英语起始年级学生积极情感态度的培养策略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van_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情感态度与语言的学习密切相关,它会影响学习的效果,而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助于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英语学习,并提高学习效果。初中起始年级,学生积极情感态度形成的可塑性大,在此阶段帮助学生培养和发展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能促进学生未来主动学习和持续发展。
  【关键词】起始年级;积极情感态度;培养策略
  《新课标》中指出:情感态度是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课标所列出的这些情感都是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持续发展的积极情感。可是对比小学的英语课堂和初中的英语课堂,老师们会发现:小学的英语课堂上,学生表现积极主动,回答问题的热情很高;而初中的英语课堂上,学生举手的现象慢慢变少。中小学英语在学习方法、学习内容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而初中起始年级正是承上启下的阶段,如何保护并激发学生英语学习中的积极情感态度,对学生未来的英语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从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并结合教学实践来阐释在初中起始年级如何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以期找到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积极情感态度的策略。
   一、教学环境情境化
  教学环境分为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两类。在课堂上,构成物理环境的主要指教室的环境,心理环境主要指师生关系和教学氛围。积极向上的教室环境,轻松愉悦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氛围能有效降低学生的焦虑和抑制,调动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合适的教室环境可以衬托和渲染主题,最终为教学主题服务。在教室内开辟英语学习专栏,展示学生的优秀作业和作品,不失为一种好的做法。开始主要展示书写工整的优秀作业,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展示的作业逐渐过渡到语言知识运用的类型。如学生的优秀英语作文、主题手抄报和课外知识小报等。为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学习专栏中尽可能多提供一些学生作品。
  教师的教态、语言也会感染到学生,并影响教学的心理环境。教师的教态包括眼神、面部表情和手势语等。教师的眼神应周到而公平,温和而亲切,并兼顾到每位学生。合适的眼神能向学生传递积极的信息, 而微笑也能向学生传递正能量。教师的微笑向学生传递赞许、表扬和肯定的信息,同时也能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在教师微笑的鼓励下,学生会信心倍增,更敢于表达自己。手势语的合适使用也能起到很好的沟通作用,它能表达情感,增加感染力。如,表达“Very good”时,竖起大拇指;表示“Quiet”时,将食指放唇前; 提醒“Attention”时,手指轻敲学生的桌子等。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在教学中,将所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可以让学生习得生活化的语言,从而切实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1.语音语调渗透,增强自信心
  初中起始年级的学生模仿能力强,敢于开口,乐于实践。在此阶段对学生强化语音语调的学习,并注入生活气息的内容,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增强自信心,并带动英语其他部分的学习。
  例如,在《牛津英语》7A Unit2 Period 1中,有一段Eddie 与Hobo谈论sports的对话。学生听磁带跟读时,遇到 “Oh,really?”这样的句子,学生的语调很平缓,并没有读出怀疑和不确定的口气。于是提问学生“Does Hobo think Eddie really like sports?”学生回答“No”。接着提醒学生“When we are not sure about something, we can read like this …”学生跟读几遍后,又示范几个例子,告诉学生“Yesterday,I had three bowls of rice for supper。”“My friend, Jack, just comes back from the moon。”学生很自然地用正确的语调回应“Oh, really?”
  2.教学难点分解,保护学习动机
  课堂上,如果学生觉得学习内容很困难,又没有来自教师的专业指导和情感依靠,那么,学生课后的学习更多的会是不情愿和不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难点处,不妨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循序渐进,分解难点,帮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消化教学难点。例如,时态一直以来是英语语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时态,会逐渐失去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并有可能成为学困生。教师需要适时地分解教学难点,设置学习坡度,运用贴近生活的例子,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从而保护他们的学习动机。
  3. 优化练习和作业,强化自信意志
  练习和作业的布置看似简单,然而日积月累下来,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却至关重要。作业的布置如果只是单纯操练性的作业,会让学生产生厌倦、抵抗的情绪。而结合生活实际,补充一些思索性的作业,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更能拓展思维。兼顾到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在作业的布置中也应考虑适当的分层。
  以7A Unit2 Reading为例,课文的结尾是“Li Hua wants to play in the next World Cup。 I hope his dream comes true。”根据话题dream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如下:
  (1)谈谈你的dream, 以及如何去实现这个dream。
  (2)上网找找自己偶像的dream,以及他实现自己dream过程中经历的失败与成功。
  学生从作业(1)或(2)中任选一项完成,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选作业⑴的居多,而能力弱的学生往往会选作业(2)。学生选择不同难度的作业去做,然后课堂交流作业。教师的任务只是提问与总结,课堂的大多数时间交给了学生,学生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相互学习,得到自我肯定。   三、教学组织多样化
  教学组织与教学内容一样对学生积极情感态度的培养有着积极作用。由于当前课堂教学重认知轻情感,日常的教
  学组织形式常常为学生的认知学习服务,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单一。这样的英语课堂貌似严谨规范,实际上却有悖于语言教学的基本规律。语言的教学应当在一个宽松、互动的环境中进行,关注学生的积极情感态度,教学的效果才能卓有成效。因此,精心组织,合理调控的教学才能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态度,从而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
  1.课堂导入形式多样,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的导入,如同一场演讲的开场白。扣人心弦的开场白能引导学生步入意境,激发并加深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新课导入形式的恰当与否,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形式如果千篇一律,学生往往会产生厌倦情绪。根据主题紧扣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导入形式可以快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学习“Introduction”话题时,采用Free talk法,教师与学生相互介绍、打招呼,然后导入话题;学习“School Life” 话题时,用图片来呈现并导入东西方的节日;学习“Fashion”话题时,用“真人秀”法,请学生来做模特,导入关于服饰的生词和话题。
  2.小组合作,培养合作精神
  小组合作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使小组学生之间构建一个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之间,以及小组与小组之间能够互相激励,互相促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以《牛津英语》7A Unit7 Task的学习为例,本课的任务是写一篇文章介绍一个购物中心。在开始写作之前,先将班级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各自设计一个有特色的购物中心。然后,组长安排组员分工设计一个楼层,并写一段文字进行描述。接着,组员将各段整合,修改并誊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最后,小组展示“作品”,大家评出“最具创意奖”、“最佳团队奖”、“最佳语言奖”等奖项。在小组合作的形式下,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加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被激发出来。
  3.开展课外活动,拓宽国际视野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有时不能够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一些拓展性的练习。如果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把这些拓展性的练习布置为课外活动。这样既可以通过课外学习,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又可以在活动中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
  以 《牛津英语》7A为例,根据话题“school, school life, food and lifestyle, shopping”,分别为学生设计了以下的课外活动项目:了解并介绍一所世界著名的大学;通过因特网或采访身边的人, 了解并对比中学和大学学校生活的不同之处;制定一份详尽的春节购物清单,清单要求包含所购物品、价格和用途。
  四、教学评价合理化
  教学评价是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重要手段。公正、客观、合理的评价对学生积极情感态度的形成有正面、积极的引导作用,同时,积极、正面的情感态度又会推动教学目的的实现。然而由于考试的目的主要还是选拔人才,这使得教师、学生和家长过分关注结果,终结性评价方式占主导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积极情感态度的培养。在初中的起始年级,中考带给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压力相对较小,在此阶段,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可行并有助于学生积极情感态度的培养。
  1.学生参与评价,增强自主意识
  学习动机是学习的动力,如果学生认为学习让他们愉快,有成就感,那么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就会更强烈。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能主动反思和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学生参与评价的方式主要有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
  《牛津英语》七年级每个单元后都有一份自我评价表,内容涵盖三个方面,即本单元学习内容,举例和学习结果。很多教师都把这个自我评价表视为“鸡肋”或无视它的存在,而笔者认为利用好这份自我评价表,能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态度。对初中起始年级的学生而言,每单元进行一次自我评价是合适并且有必要的,而且评价方式简单,不会给学生、教师带来过多负担。教师所要做的是鼓励学生自己思考,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经常肯定学生的成功,并且帮助学生看到自己需要提高的地方,为下一步学习制定目标。
  同伴评价是学生参与评价的另一种形式,需要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来完成。评价方式有口头的和书面的。口头评价的方式主要用于daily report, pair work和role play的教学活动中。在这些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对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的建议。而书面评价可以结合每单元的自我评价表,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并互相为小组成员写评语。评语主要参考:课堂发言情况、与同学合作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
  2.教师全面评价,激发学生潜能
  对初中起始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的评价往往是权威的,因而教师的正面评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教师对学生的口头评价主要以鼓励为主,并且评价要有针对性,强化良好行为,否则会给学生敷衍的感觉,反而适得其反。口头评价以鼓励为主,辅以惩罚。惩罚的原则是适度,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其的重视和关注。
  书面的评价主要包含作业评价和学习能力评价。作业评价的方式可以有分数、等级、符号和评语等。多种的作业评价方式可避免学生对教师作业评价的不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体现在学生素质报告书上的平时、期中、期末和总评这四项成绩,这往往是学生和家长最看重的。在初中起始阶段,如果评价不当,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他们积极情感态度的培养。因此,学习能力评价应参考多方面因素,例如,课堂参与度、作业情况、默写成绩、单元测验成绩、期末测验成绩等。 根据班级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情况,来调整每部分在总评成绩中所占的百分比,确保评价的公正、客观和合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五、结语
  《新课标》中关于英语课程目标,形成一个以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核心的圆形结构图。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这五个方面共同促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并构成英语课程的总目标。其中,情感态度是学习的心理和思想基础,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利于促进主动学习和持续发展。与其他学科领域相比,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与情感态度的关系更为密切。情感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和传递。因此,英语课程在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初中起始年级,学生积极情感态度的形成可塑性大,在此阶段,教师通过日常教学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获得良好的自我感觉,能给学生未来的英语学习带来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1]孟春国.英语课程目标中的情感态度:界定及理据[J].基础英语教育.2005.6
  [2]王初明.影响外语学习的两大因素与外语教学[J].外语界.2001.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周玲.新课标下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培养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作者单位:南京市雨花台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初中生物教学现状不容乐观。那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生物教师如何提高生物课堂的生命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生物课的科学价值,培养学生探究生物科学的意识,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生物课堂;生命力;教学方案;实验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个性的主阵地。不论是从科学发展,还是从实际需要看,我们都必须加强对学生的生物科学教育,尤其是必须加强中学生物科学教育。中学生物
导致学生学业不良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家庭氛围和教育方式,不健康非正式群体等外因和学生自身的智力、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基础等内因,为此教师应当根据民主平等、鼓励性、合理
【摘 要】 儿童对语言是天生敏感的。让学生在朗读中“得他滋味”,将静态的语言变成动态的语言,将课本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形成个性体验和多元解读能力,读出“意境”“情趣”“文气”,让学生充分地读,不断丰满和滋润学生的心灵。  【关键词】朗读;诵读;美读;创造力;丰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读是四大语言技能之一,它既是学习内容,又是学习手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能加深学生对语
做好教师的科研工作是高职院校开展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文章在分析高职技术教师科研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探讨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的对策,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
随着矿山建设的快速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家对煤炭行业环保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减少污染、合理用地和节约资金,落地式储煤仓的直径逐渐呈增大趋势。论述了超大直径筒仓施工
教师侵犯学生权利主要表现为语言暴力,侵犯学生人格权和名誉权;行为暴力,侵犯学生身体健康权;驱逐学生、侵犯学生受教育;随意承诺,侵犯学生接受良好教育的权利;过度干预,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