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川藏铁路(雅安-昌都段)沿线外来入侵植物种类及分布特征

来源 :生物多样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ob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横断山区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也是全国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建川藏铁路雅安至昌都段横跨横断山核心地区,铁路建设形成的交通网络将沿线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与外界相连,导致生物入侵风险陡增.为获得区域内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及分布特征信息,为即将开始的铁路工程建设、生态保护及生态修复等工作提供参考,我们在雅安-昌都段内选择43个位点各进行长度1 km、宽度20 m的样线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雅安-昌都段共发现外来入侵植物58种,隶属于18科42属,其中出现频度最高的种类依次是牛膝菊(Galinsoga parviflora)、秋英(Cosmos bipinnatus)和鬼针草(Bidens pilosa).从危害等级来看,其中10种为恶性入侵种,16种为严重入侵种,8种为局部入侵种,15种为一般入侵种,9种为有待观察种,超过半数种类具有明显入侵性.原产地分析结果显示美洲是该区域外来入侵植物的主要原产地.基于海拔及主要河流区段的比较研究发现:入侵植物的种类数量呈现出明显的由东向西、由低海拔向高海拔逐渐递减的趋势,该分布格局是环境因子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结合铁路沿线入侵现状和生境特征,本文分析了铁路建设可能造成的外来植物入侵风险,并针对入侵的防范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其他文献
以成都云顶山5种人工林(Ⅰ:柏木枫杨林;Ⅱ:银杏楠木林;Ⅲ:光皮梾木香樟林;Ⅳ:枫杨桤木林;Ⅴ:柏木林)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不同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差异以及二者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人工林灌草层重要值最高的物种不同,光皮梾木香樟林林下植物组成最丰富,而银杏楠木林最贫乏。各人工林灌木层多样性指数H、优势度指数H′、丰富度指数D均以光皮梾木香樟林最大,而均匀度指数J_(sw)无显著差异
调整时间分配和空间利用是有蹄类应对食物资源和环境胁迫周期性波动的常见生存策略。为探索高山有蹄类对这种波动的行为响应和策略,于2018年6月—2019年8月利用红外相机对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岩羊(Pseudois nayaur)种群进行了调查,并利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初步分析了它们的昼夜活动时空动态(所涉及分析的数据监测时间为2018年7月底至2019年8月初)。基于前人的研究结论和观
深度学习教会了人们一种新的和计算机打交道的方式:将一些可微分的计算单元组合形成一段程序,再通过梯度优化的方法调整程序参数,使其达成期望的目标.这就是微分编程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