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业快速发展,建筑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作为建筑企业的工程预算造价是整个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关键核心,因它直接影响的工程项目建设投资效益及工程质量。本文笔者根据多年的工程造价管理经验,对当前建筑工程预算造价出现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提出了针对可行性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措施对策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1我国建筑企业工程预算造价的现状:一般是建筑工程预算造价数额比较大,且工程项目总量多和建筑施工周期长等,及建筑工程的预算造价的复杂性、多样性。如不同的建筑工程就有不同的预算造价编制。另外,还有是对于具体的建筑工程来说的,由于其结构、造型以及内外装饰要求的差别,从而导致建筑工程的内容和实物形态都会发生变化,造成同类型的建筑工程造价也会千差万别。再者工程造价预算具有动态性。由于具体到每一项建筑工程都会有一个相对较长的建设期间,在计划的建设期间内工程预算造价会被的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影响,比如原材料、人力资源、建筑设备价格会随着市场波动等。我国目前的建筑工程预算造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建设项目总造价、单项工程造价和单位工程造价。
2目前我国建筑工程预算造价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在建筑工程预算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已经严重影响到整体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管理,影响了建筑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阻碍了我国建筑行业的良好发展。总而言之,我国对建筑工程预算造价没有做到有效的控制,具体来说我国建筑工程造价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建筑工程预算造价控制是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进行全面的、全过程的系统控制,而不是建筑工程管理中某一环节、某一部分,但在多数建筑企业在实践中都比较注重主体部分的工程造价控制,又忽视了其他部分的工程造价预算控制。 2.2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编制不够完善,缺乏专业的造价人员,对建筑工程所涉及的造价内容考虑的不够全面,从而易发生在工程造价预算中的漏项现象非常严重。再者,在建筑工程造价中的预算管理中存在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的问题。在我国,工程造价预算的确定方法多为滞后、静态的,由于材料、人工、机械设备的价格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具有动态性,而工程造价使用的定额单价没有及时性,在此基础上的工程量计算,出现取费差错难以避免。另外,工程监理单位管理局限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以及施工阶段的质量,对投资决策、设计的分析几乎没有参加。设计单位在设计阶段完成了工程概算,常常細化到预算,但是由于缺乏对建筑工程设计方案造价指标的控制管理,而投资偏高。
2.3因在投资决策、设计阶段的前期工作中没有充分的做好概预算造价管理工作,存在的预算管理中投资失控的问题。还有就是存在的一些建筑工程量虚报、虚设工程量或工程项目问题,如在在总工程的分项单位工程中,多重复的工程项、多计算工程量。比如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图纸标注的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而在造价预算中却报到8000平方米。还有比如在计算墙体工程量时,不扣除门窗洞口面积以及嵌入墙身的钢筋混凝土柱梁等所占的体积,不同分项工程重复计算围蔽工程等。此类似情况都会影响整个工程造价预算管理质量。
2.4由于我国的建筑市场目前还缺乏统一的规范的法制管理,存在一些建设单位在工程发包中不是从整体的工程质量角度出发,而是将整个工程肢解多方发包。还存在一些行业依靠特权垄断发包造成施工中的浪费。建筑工程肢解发包分包现象以及行业垄断现象的严重增加了建筑工程的中间环节,从而抬高了建筑工程预算造价,不利于建筑市场的公平竞争。
2.5建筑材料价格与实际不符情况问题也会造成工程造价预算偏差,如在使用建筑材料时以次充好,让质量差的材料仍按质量好的材料高价格算,使材料价格调整时调涨不调跌,有些材料的市场价高于定额价,施工方在调整材料价格时,只调整高于定额价的材料而不调整低于定额价的材料,从而虚增造价,还有就是偷工减料,采用与设计不相同型号的材料。
2.6建筑工程的设计阶段是工程预算造价控制管理的难点、重点,一般来说,我国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建筑设计单位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技术、经济要素分析的不彻底和考虑不全面,并在设计中更多的是注重设计样式、缺乏技术指标、缺少造价指标及忽视经济效益,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设计上的浪费,直接导致了工程量项目的增加,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的经济投资成本,最终导致整个建筑工程预算造价无法有效控制。
2.7工程竣工结算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是整个工程造价控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实践中大多数的工程项目在工程竣工决算时,施工承包方往往会弄虚作假在竣工结算书中增加造价,承包方与发包方互相推诿、扯皮,造成工程结算拖很长实践,极大的影响到了工程建设项目的验收、也直接影响的工程预算造价工作是否顺利进行。
3建筑工程预算造价的相关对策与措施3.1完善我国建筑工程预算造价的控制体系建设完善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体系建设就是实现工程造价管理的科学化和体系化建设,改变以往的只重视技术而忽视经济效益,只重视建筑工程的部分工程造价控制忽视另外一些部分的控制管理,提高工程造价预算的确定方法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对工程建设项目造价管理的全过程实施进行有效控制和动态管理,包括完善工程造价咨询、统一工程量计算规则、定期发布市场价格信息、编制建设标准和造价指标等等。工程造价管理机构调整控制体系的建设应加强如下方面的建设:建立工程造价信息库、构建立体的多方位的市场价格体系,进一步发展工程造价管理咨询服务业,加强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等。
3.2完善工程造价市场竞争机制,使工程预算造价管理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进行。我国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满足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平等竞争的的具体政策,实现政企分开,培育建筑业的信用体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规范建筑工程招投标过程。建设工程招投标制度是控制建设工程造价预算的一种有效的手段。首先在招标阶段严格的掌握工程投招标条件,认真的编制建筑工程项目的标底和标书,做好评标定标工作。在中标价的基础上以谈判、协商的方式确定合同内容和建筑施工期间。其次工程招标要采用公开招标或者邀请招标的方式,招标书的条款要严谨、全面、准确,对于工程的预算造价及相关费用应最大限度的准确严谨不留漏洞。最后要编制好预算标底,要保证工程标底的质量,最后就要尽量将工程标底控制在合理造价的下限。
3.完善建筑工程预算造价的法制法规建设要在建筑企业内部建立符合本公司的工程造价预算制度,并健全完善工程造价预算编制,在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管理中要做到具有合理性的、科学性的、经济性的。同时,也要大力提高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管理水平,继续完善建筑施工企业资质管理办法、招投标法、施工合同法、质量管理法等法规制度;要明确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必须坚持政府的宏观调控,法制法规建设要结合实际,便于操作,对并对建筑工程建设的各个造价预算阶段都要有相应的约束机制。
结束语:
总而言之,应首先明确建筑工程预算造价是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这就要求造价工作人员,要采用科学的计价方法和切合实际的计价依据,合理确定投资预算,并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项目情况,合理的采用设计方案、施工工艺及建筑材料、设备;合理确定建设项目标准与经济规模。积极推行限额设计与标准设计。 并加强对每个建筑工程环节的造价控制、预算、审查,并根据存在的造价预算问题,制定相应对策和措施来解决、分析。使建筑工程项目造价控制在批准的概算范围内,最大限度的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1] 王振鸿.工程造价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的基本要素[1].基建管化.2006.(1).[2] 安平.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对策与应用[J].建筑设计管理,2010.[3] 查利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探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措施对策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1我国建筑企业工程预算造价的现状:一般是建筑工程预算造价数额比较大,且工程项目总量多和建筑施工周期长等,及建筑工程的预算造价的复杂性、多样性。如不同的建筑工程就有不同的预算造价编制。另外,还有是对于具体的建筑工程来说的,由于其结构、造型以及内外装饰要求的差别,从而导致建筑工程的内容和实物形态都会发生变化,造成同类型的建筑工程造价也会千差万别。再者工程造价预算具有动态性。由于具体到每一项建筑工程都会有一个相对较长的建设期间,在计划的建设期间内工程预算造价会被的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影响,比如原材料、人力资源、建筑设备价格会随着市场波动等。我国目前的建筑工程预算造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建设项目总造价、单项工程造价和单位工程造价。
2目前我国建筑工程预算造价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在建筑工程预算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已经严重影响到整体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管理,影响了建筑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阻碍了我国建筑行业的良好发展。总而言之,我国对建筑工程预算造价没有做到有效的控制,具体来说我国建筑工程造价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建筑工程预算造价控制是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进行全面的、全过程的系统控制,而不是建筑工程管理中某一环节、某一部分,但在多数建筑企业在实践中都比较注重主体部分的工程造价控制,又忽视了其他部分的工程造价预算控制。 2.2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编制不够完善,缺乏专业的造价人员,对建筑工程所涉及的造价内容考虑的不够全面,从而易发生在工程造价预算中的漏项现象非常严重。再者,在建筑工程造价中的预算管理中存在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的问题。在我国,工程造价预算的确定方法多为滞后、静态的,由于材料、人工、机械设备的价格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具有动态性,而工程造价使用的定额单价没有及时性,在此基础上的工程量计算,出现取费差错难以避免。另外,工程监理单位管理局限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以及施工阶段的质量,对投资决策、设计的分析几乎没有参加。设计单位在设计阶段完成了工程概算,常常細化到预算,但是由于缺乏对建筑工程设计方案造价指标的控制管理,而投资偏高。
2.3因在投资决策、设计阶段的前期工作中没有充分的做好概预算造价管理工作,存在的预算管理中投资失控的问题。还有就是存在的一些建筑工程量虚报、虚设工程量或工程项目问题,如在在总工程的分项单位工程中,多重复的工程项、多计算工程量。比如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图纸标注的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而在造价预算中却报到8000平方米。还有比如在计算墙体工程量时,不扣除门窗洞口面积以及嵌入墙身的钢筋混凝土柱梁等所占的体积,不同分项工程重复计算围蔽工程等。此类似情况都会影响整个工程造价预算管理质量。
2.4由于我国的建筑市场目前还缺乏统一的规范的法制管理,存在一些建设单位在工程发包中不是从整体的工程质量角度出发,而是将整个工程肢解多方发包。还存在一些行业依靠特权垄断发包造成施工中的浪费。建筑工程肢解发包分包现象以及行业垄断现象的严重增加了建筑工程的中间环节,从而抬高了建筑工程预算造价,不利于建筑市场的公平竞争。
2.5建筑材料价格与实际不符情况问题也会造成工程造价预算偏差,如在使用建筑材料时以次充好,让质量差的材料仍按质量好的材料高价格算,使材料价格调整时调涨不调跌,有些材料的市场价高于定额价,施工方在调整材料价格时,只调整高于定额价的材料而不调整低于定额价的材料,从而虚增造价,还有就是偷工减料,采用与设计不相同型号的材料。
2.6建筑工程的设计阶段是工程预算造价控制管理的难点、重点,一般来说,我国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建筑设计单位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技术、经济要素分析的不彻底和考虑不全面,并在设计中更多的是注重设计样式、缺乏技术指标、缺少造价指标及忽视经济效益,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设计上的浪费,直接导致了工程量项目的增加,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的经济投资成本,最终导致整个建筑工程预算造价无法有效控制。
2.7工程竣工结算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是整个工程造价控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实践中大多数的工程项目在工程竣工决算时,施工承包方往往会弄虚作假在竣工结算书中增加造价,承包方与发包方互相推诿、扯皮,造成工程结算拖很长实践,极大的影响到了工程建设项目的验收、也直接影响的工程预算造价工作是否顺利进行。
3建筑工程预算造价的相关对策与措施3.1完善我国建筑工程预算造价的控制体系建设完善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体系建设就是实现工程造价管理的科学化和体系化建设,改变以往的只重视技术而忽视经济效益,只重视建筑工程的部分工程造价控制忽视另外一些部分的控制管理,提高工程造价预算的确定方法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对工程建设项目造价管理的全过程实施进行有效控制和动态管理,包括完善工程造价咨询、统一工程量计算规则、定期发布市场价格信息、编制建设标准和造价指标等等。工程造价管理机构调整控制体系的建设应加强如下方面的建设:建立工程造价信息库、构建立体的多方位的市场价格体系,进一步发展工程造价管理咨询服务业,加强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等。
3.2完善工程造价市场竞争机制,使工程预算造价管理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进行。我国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满足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平等竞争的的具体政策,实现政企分开,培育建筑业的信用体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规范建筑工程招投标过程。建设工程招投标制度是控制建设工程造价预算的一种有效的手段。首先在招标阶段严格的掌握工程投招标条件,认真的编制建筑工程项目的标底和标书,做好评标定标工作。在中标价的基础上以谈判、协商的方式确定合同内容和建筑施工期间。其次工程招标要采用公开招标或者邀请招标的方式,招标书的条款要严谨、全面、准确,对于工程的预算造价及相关费用应最大限度的准确严谨不留漏洞。最后要编制好预算标底,要保证工程标底的质量,最后就要尽量将工程标底控制在合理造价的下限。
3.完善建筑工程预算造价的法制法规建设要在建筑企业内部建立符合本公司的工程造价预算制度,并健全完善工程造价预算编制,在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管理中要做到具有合理性的、科学性的、经济性的。同时,也要大力提高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管理水平,继续完善建筑施工企业资质管理办法、招投标法、施工合同法、质量管理法等法规制度;要明确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必须坚持政府的宏观调控,法制法规建设要结合实际,便于操作,对并对建筑工程建设的各个造价预算阶段都要有相应的约束机制。
结束语:
总而言之,应首先明确建筑工程预算造价是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这就要求造价工作人员,要采用科学的计价方法和切合实际的计价依据,合理确定投资预算,并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项目情况,合理的采用设计方案、施工工艺及建筑材料、设备;合理确定建设项目标准与经济规模。积极推行限额设计与标准设计。 并加强对每个建筑工程环节的造价控制、预算、审查,并根据存在的造价预算问题,制定相应对策和措施来解决、分析。使建筑工程项目造价控制在批准的概算范围内,最大限度的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1] 王振鸿.工程造价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的基本要素[1].基建管化.2006.(1).[2] 安平.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对策与应用[J].建筑设计管理,2010.[3] 查利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探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