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如何实现师生和谐互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baowang1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师生共同参与互相配合的一个双边脑力劳动过程,应力求和谐互动。只有师生和谐互动,才可提高教学效率,获取最佳教学效益。可以说,施教者与受教者的和谐互动,是教学的最佳境界。师生互动是一种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师生互动不是教师对学生或学生对教师的单向、线性的影响,而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交互的影响。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师生互动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不仅仅要让他们“在思维”,更要让他们“会思维”。师生互动并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其实质是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的体现。凡是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来完成认识上两个飞跃的各种教学活动和措施都可以看成是师生互动。教学欲求师生和谐互动,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就必须充分了解教学对象,明了学生的实际“学情”,把握学生的“固有频率”,因人善诱,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使教与学双方的思路都为了教学目的,向着教学目标,同步进行,和谐互动变化。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探讨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和谐互动如何实现的问题。
  一、学会“换位思考”是师生和谐互动的前提
  所谓“换位思考”,是指人们在思考问题时,有意识地把自己的位置换到对方的位置,或把对方的位置换到自己的位置来思考,即“将心比心”。教学双方,由于生活阅历、思想认识、文化水平及所处角色位置不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较大差异,因而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接受程度也有较大的悬殊,这就常常成了教学过程中师生正常交流的障碍,影响到教师策动行为的“有的放矢”。教学欲和谐互动,必须消解交流障碍;而要消解交流障碍,就应学会“换位思考”。换位思考,也就等于对自己工作的一种反思;换位思考,也就等于对自己行为的一种反省。反思自己的行为需要勇气,反省自己的形态需要胆气。换位思考,就是不用异样的眼光看待学生,歧视学生;换位思考,才有情与情的交流,心与心的沟通。换位思考,带来的是理解万岁,赢得的是师生和谐,收获的是教学共赢。
  教师教学中的“换位思考”应该伴随教学的推进而不断进行,因为随着教学时间的推移和学生学习内容的增加及学习情境的改变,学生学习心理也在不断变化。只有及时把握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的具体情况,教师在实施教学时才能做到互动。
  二、巧用“思维暴露”是师生和谐互动的条件
  了解“学情”,不应是肤浅的、片面的,而应是深入的、全面的。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需有意地采用适当的方式、方法,诱导学生暴露思维,表现真实的自我。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也应有意地进行“思维暴露”,使学生不仅了解教师的教学动机和教学重点,而且清晰地把握教师教学的思维轨迹和清楚地掌握教师攻克教学难点时的思维方法。有目的地暴露思维和有意地使学生思维暴露,有助于教学双方的相互了解和默契配合,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师生和谐互动的必要条件。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讲课,只是展示自己的思维结果,展示完了,就似乎万事大吉了;提问学生,也只满足于了解答案,只要答案正确,就认为大功告成。这种忽略暴露思维过程的作法,是十分错误的。教师只重思维结果的讲授,常常使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掌握不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不了实践能力。
  就教学而言,思维暴露包括:一是暴露教师思维,让学生了解教师钻研教材、分析疑难、解决问题的实际过程,消减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神秘感,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能力;二是暴露学生思维。教师应运用启发、诱导方式,使学生大胆地暴露自己真实的思维过程,寻找学习中的困难、干扰和创见,从而不断进行反馈和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是一个辩证关系,结果正确往往包含着正确的思维过程,但是正确的结果并不一定等于正确思维,而结果错了,思维过程不一定会错。那种只重思维结果不重思维过程的教学,很难达到互动的最佳效益,即使表面上师生“心满意足”,实际上也是一种“虚假繁荣”现象,因为它掩盖和隐藏着潜在的教学问题。
  三、追求“合力效应”是师生和谐互动的关键
  教师作为“主导”,其主要任务就是想方设法地把教学行为统一在教学目标这个共点力上,把掌握方法、训练思维、培养能力、开发智慧、提高素质作为教与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教师与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基础、思维方法,又有着相异的生活阅历、思想意识,因而在实施教学中,即使双方“换位思考”“暴露思维”以求和谐互动,也难免会出现矛盾分歧。如果矛盾得不到及时的解决或解决得不好,就可能激化,从而使教学双方的力量产生内耗,这样形成的合力就有可能等于或小于教与学各自的分力,形不成教学的和谐互动。为了实现“合力效应”,促成和谐互动,教师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第一,不断提高教学目标的效度和期望值。教师应当不断发掘并向学生展示学科特有的魅力,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和学习价值的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能力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集中表现,它和个人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教师应使学生自觉地将教学目标内化为学习目标,将群体目标内化为个体目标。
  第二,强化自身魅力,形成“晶核”效应。教师应以高尚的思想品格、渊博的文化知识、独到的教学方法和杰出的教学才能吸引学生。为此,教师应通过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只有这样,才会受到学生的敬佩,赢得学生的信赖,让学生自觉地配合自己,形成教学合力。
  第三,强化师生间的沟通、反馈和协调。教师需学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服务于教学,并及时消除教学隔阂,化解教学矛盾,使消极因素化为积极因素。
  第四,创设和谐互动民主的教学情境,创造积极向上的教学气氛,达到教学双方和谐互动的最佳教学境界。
  教学的和谐互动,实际上是教师思路、教材思路、作者思路和学生思路的同步运行,相互激发,和谐互动。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即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同学间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我之所以只谈及师生双方,是因为教材的思路也好,作者的思路也罢,最终要通过教与学双方才能得以认识和把握。对师生和谐互动的实现问题,我主要从教师的角度加以探讨,因为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导”,使师生和谐互动的策动力的主体也是教师。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首先提出了“心理孤儿”已经成为当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分析了“心理孤儿”现象产生的原因,对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从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过程和方法、研究结果四个方面进行了设计。  关键词: “心理孤儿”现象 产生原因 改变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交通更为便捷,地球成了一个“村庄”,人与人之间外在的物质的交往更加频繁密切。但与此相对应,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和社会竞争加剧,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为了更好地了解我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水平,我们对全校部分年级的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抽样调查,从而找出我校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借此推进我县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发展。  一、问卷调查分析  对我校学生调查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共由60个项目组成,由10个分量表组成。这10个分量表分别为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以下简称DPN)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以及本病各证型与神经电生理的相关性,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辨证施治提供基本参考证型与客观参考指标。
摘 要: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获得知识和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文章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小组合作学习”法在高职院校电类课程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性教学 电类课程 教学实践    一、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性教学  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无疑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的。但
本文研究了脑脉通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组织病理损伤明显,以14d损伤最重;脑脉通、MSCs移植及联合应
教学主要是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仅是知识的教学。教师的任务不单纯是教,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学,掌握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而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渠道有很多,反思是其中重要的途径之一。反思不是一般意义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探究的性质。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教学观念,提升教学理念;反思思想方法的渗透,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反思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水
摘 要: 药品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难于驾驭,案例教学法以其独特的价值成为其主要的教学方法,本文作者对案例教学法在药品市场营销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药品市场营销学 应用    案例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与要求,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进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摘 要: 课堂教学的“高效”如何胜出是许多教师苦苦思索的问题。本文主要从规范办学行为、备课、明确教学目标、角色转换、和谐生成几个方面阐述这个问题。  关键词: 高效课堂 备课 明确目标 角色转换 和谐生成    一些教师认为省规范办学行为使授课之路变“窄”了,不能加班加点了。教学时间的捉襟见肘,教师的急躁情绪导致其教学活动的无理、无序、无节,最终结果肯定是“无效”。我认为,教所当教,千方百计地激发
摘 要: 形式分析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美学研究与实践方法,无论是在美学研究、创作实践还是在教学实践中都有其不可替代的功能。然而相关理论学说及教学实务对于该方法却给予了不应有的漠视,该方法在中学美术教学中面临着一定程度的危机。本文意在呼唤对形式分析方法的复归,对于该种方法进行应有的角色定位,同时还重点论述了该方法在中学美术教育中对提高中学生对美的把握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形式分析法 中学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