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发“红包”啦

来源 :奇妙博物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zc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元日》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它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诗中所描绘的场景,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过年。过年可以与亲人团聚,有美食吃、有新衣服穿、有压岁钱拿,同学们都喜爱这个节日。那你知道住在紫禁城里的皇帝和他的家人是怎样过年的吗?
  古代的“元旦”是指正月初一這一天,和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的含义不一样哟!我们今天的元旦指的是公历的1月1日,这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逐渐开始推行的。

皇帝爱吃素馅饺子吗?


  过年吃饺子,对很多同学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年俗了。在紫禁城中,饺子同样是过年时不可或缺的美食。这其中,饺子馅可是大有讲究。从历史资料中我们得知:在清代前期和中期,皇帝们过年时,都吃素馅饺子。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有相同的喜好,而是和清代宫廷中不成文的规矩有关。
  相传,清太祖努尔哈赤起兵后连年浴血奋战,在战斗中杀生过多,死者无数。为了对无辜死者进行祭奠,努尔哈赤约定每年除夕都只吃素馅饺子。因此,后代的几位皇帝也都严格遵从这条祖训,过年只吃素馅饺子。
  而到了清代晚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条不成文的规矩也逐渐被淡忘,饺子馅从素馅变成了肉馅。比如《清宫廷食档》中就有记录:“万岁爷在养心殿进煮饺子。第一次进猪肉长寿菜馅十二只。第二次进猪肉菠菜馅十二只。”

皇帝要发“红包”吗?


  过年时,长辈一般会给晚辈发红包,代表对晚辈的祝福和希望,相信这一定是同学们都喜欢的一项节日活动啦!要知道,发红包这件事,对皇家来说同样重要。作为当时国家最大的 “大家长”,清代皇帝在过年期间要给很多人发 “红包”。除了自家妃嫔、皇子皇孙外,紫禁城中的宫女太监、身边的亲信大臣、前来朝拜的藩王使臣,甚至前来宫中表演的戏班都会收到皇帝发的“红包”。
  皇帝的“红包”中并不只有银钱,“红包”的内容包罗万象,这当中会有皇帝在“开笔书福”典礼上亲笔书写的福字,会有文玩书籍、绫罗绸缎等比较精致贵重的礼物,这些礼物被统称为“馈岁”。收到皇帝“红包”的人,在得到祝福的同时也会特别感念天子的恩赐。
  清代 “岁岁平安”荷包及内装金、银、玉等
  除了给其他人发“红包”,皇帝本人也有机会收到红包。你看下图中这个精致的荷包,荷包内装有金银钱、金银锞(kè)、金银八宝等,精美的荷包上还绣有吉祥语句,这就是皇帝的母亲为皇帝准备的“红包”!

“明窗开笔”是什么?


  正月初一这一天零点前后,皇帝要动身前往养心殿的东暖阁,在一个叫“明窗”的小房间中写下新年第一笔, “明窗开笔”因此得名。这个仪式始于雍正皇帝,是每年元旦时紫禁城中必不可少的一个仪式,也是新的一年中皇帝要参与的第一个重要仪式。
清代 “岁岁平安”荷包及内装金、银、玉等
明窗场景还原
清代 青玉寿字勾云夔(kuí)龙纹烛台

  在“明窗开笔”仪式上,皇帝会亲手点燃蜡烛,然后将早已准备好的屠苏酒倒入金瓯(ōu)永固杯中,再用万年青笔书写下“天下太平”“风调雨顺”“福寿长春”等吉祥话,希望新的一年中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为什么皇帝要使用金瓯永固杯来盛屠苏酒呢?这里面有着特别的寓意。“金瓯”是金色的杯子,代表着国家疆土,“永固”是永远稳固的意思,所以,用金瓯永固杯来饮屠苏酒,是皇帝在祈求平安健康的同时,希望自己统治的江山永远稳固。

皇家也要祭祀祖先吗?

清代 金瓯永固杯

  祭祀祖先始终是过年期间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许多地区也还保留着这样的习俗。在过年期间,各家各户会将族谱、祖先像、祖先牌位等供奉在家中事先准备好的供桌上,并摆放上香炉、贡品。家族中威望较高的长辈会主持仪式,其他人要烧香叩拜,给家中的祖先拜年。
  在紫禁城中的皇家也遵循这些礼俗,过年期间,祭祀祖先是一项重要的皇家节庆活动,皇帝也会虔诚地向祖先祈福,希望能保佑子孙。但是,与寻常人家相比,皇家的祭祀活动规模更大、规矩也更多。
  在元旦这一天,皇帝会亲临专门供奉祖先的奉先殿中祭拜。不仅如此,在祭祀前三天,皇帝就要开始斋戒,这期间不能处理刑事案件,同时还要沐浴更衣。在祭祀前一天,主持活动的官员要亲自检查各类祭祀用具和贡品。在祭祀当天,皇上要按流程进行祭祀,其间要献酒三次、行三跪九叩大礼五次,可谓隆重非凡。
其他文献
在你的印象中,紫禁城是不是高墙深宫,隔绝了外界的烟火气息呢?其实呀,生活在其中的皇帝和他的家人,也和普通人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一套他们自己的、规律的起居流程。那么,皇帝家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呢?他们是不是和我们一样偶尔睡个懒觉呢?住在紫禁城的皇帝也会搬家吗?  紫禁城是明清两个朝代皇帝们的家。但你知道吗?皇帝和他的家庭成员是分别住在不同宫殿中的。而且,他们也会偶尔搬个家哟!  明代的皇帝住在乾
期刊
谁在管理明清宫廷的饮食?  明代管理宫廷饮食的机构可以分為两个系统。一个是光禄寺和太常寺,负责准备宴会、典礼上的美食;另一个是尚膳监、尚食局、甜食房等,主管皇帝的御膳、宫内的日常餐饮。  至于大家熟知的御膳房,则是在清代才出现的,是御茶膳房的一部分。御茶膳房是内务府的分支机构,掌管宫廷的日常饮食,由膳房、茶房、档案房等部分组成。其中,膳房又分为五局。  因为紫禁城太大了,所以膳房也不止一座。比如位
期刊
宮廷宴会是我们在古装电视剧中经常能够看到的场景。其实,历史上真实的宫廷宴会,比我们在电视中看到的还要花样繁多。古时候,节日有宴会,婚嫁有宴会,遇到国家大事,就更要举办宴会啦!虽然宴会这么多,但每一个都不是随便举办的,古时候的宴会不仅有固定的菜单,专用的音乐和舞蹈,就连不同级别的官员享用的酒食都不一样。明清宫廷宴会上所有人吃的都一样吗?  明清时期的宫廷宴会种类繁多。在元旦、立春、端午、七夕、中秋、
期刊
数学课代表:康熙皇帝  从明代开始,就有传教士带来了西方数学方面的著作,将西方数学引入了中国。到了清代,西方数学进一步传播开来。要说紫禁城中最爱学数学的人,非康熙皇帝莫属。他不仅自己努力学习数学,还设立了“算学馆”,挑选优秀的贵族子弟来学数学。  你看这些教科书和教具,是不是跟我们数学课上使用的很像呢?钟表课代表与音乐课代表:乾隆皇帝  从明代开始,西洋钟表传入了中国,它们以精美的外观,精巧的机械
期刊
“很多”是多少呢?  据说明代的第一个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一天要看四五百道奏章,比小学生六年要学的语文课的篇目还要多,这也太累了吧!  后来的皇帝就好多了,他们办公有了固定的程序,并且会在不同的场所召集不同的官员,在官员的协助下处理政务。明代的皇帝是怎样工作的?  明代皇帝的主要工作方式有两种:一是以朝会的形式处理日常政务;二是通过召见的方式,与大臣商讨国家大事。  万历五年(1577)到七年,徐
期刊
“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大家多少都听说过一些吧?明成祖朱棣登基之后,想要在与各国的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所以派郑和组织起了庞大的船队七次下西洋。  郑和的船队声势浩大,船只按用途分为宝船、马船、粮船、座船和战船五类。其中最大的船叫宝船,负责运输珍贵货物。一艘宝船有100多米长,非常庞大,能适应海上多变的环境,进行安全的长途航行。据记载,当时中国的造船技术比国外领先了一两百年呢。船队中的宝船通常有好几十艘
期刊
鹰形陶鼎  同学们,谢谢你来看我!让我猜猜你有多大了。6岁还是9岁?不对?那我还是别猜了。我可把握不好你们人类的年龄。  你问我多大了?那我可太自豪了,我至少有6000岁啦!你问我为什么来到人世间,为什么走进博物馆?听我慢慢告诉你。  我们苍鹰在数百万年前就是天空之王,高高地飞翔在万米的高空。我们可不仅仅是在兜风,也是在捕捉猎物。别看我们飞得这么高,地面上任何一点儿风吹草动都逃不过我们的眼睛。  
期刊
康熙皇帝为什么要学数学?  在古代中国,数学最重要的作用是演算历法,制作历书。古代中国以农业为本,历书能够指导人们的耕种节奏,对国家、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  本来中国的历法是用中国的算术方法演算出来的,主要依据的是“天圆地方”的思想,结果就有错误。康熙时期有两位传教士——汤若望、南怀仁,他们用西方数学方法算出来的历法结合了“地圆说”,所以推算出来的历法更准确。康熙皇帝发现了这一点,所以决定采用他们
期刊
我们都知道,现代人要想成为有用的人才,就必须要经过小学、中学和大学教育,认真学习才行。那么,古代住在紫禁城里的人也需要学习吗?他们是怎样学习的?让我们以明代皇室为例来了解一下吧。皇帝长大了,还需要学习吗?  没错,皇帝即使成年了,也得“活到老、学到老”,和我们现在是一样的!明代的成年皇帝主要通过“经筵”和“日讲”两种方式来接受“继续教育”。  经筵,是汉代以后帝王用来讨论儒家经典和治国得失的“继续
期刊
出入紫禁城需要通行证吗?  当你去故宫游玩的时候,一定会发现那里有许多道门。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帝居住的地方,戒备森严。这些门当年都由专门的侍卫把守,每天晚上各处的侍卫都要把门锁好。  紫禁城分为外廷与内廷。外廷也叫外朝,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和仪式的重要场所。在紫禁城里,以乾清门为界,往南代表“国”,往北代表“家”。  外廷有一个官职名叫“司钥长”,他的工作就是统一管理所有外廷大门的钥匙。每天晚上各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