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按摩15年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aselhy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5年前人们排斥的崇高、伟大、理想,今天看起来又成了稀缺产品,于是电视屏幕上又开始流行《亮剑》、《士兵突击》这样被英雄主义和清教徒哲学武装起来的电视剧。
  
  1992年的晚上,全国人民都躲在家里看《编辑部的故事》,那时候王朔最火。邓小平早在十几年前就说了;黑猫白猫,逮到老鼠就是好猫。可一直到那几年,王朔才真正成了文艺界第一个逮到老鼠的黑猫,他打着“一点正经也没有”、“玩的就是心跳”、“千万别把我当人”、“我是流氓我怕谁”的招牌,借助电视这个刚刚在中国普及的传播工具,拉开了流行文化取代政治说教和理想主义的大幕。
  1997年,香港回归了,流行文化的落差扯平了,那之后,经济落后的大陆省份湖南电视台拍摄的《还珠格格》照样火遍港澳台,中国人民跟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兄弟一起为《泰坦尼克号》抹眼泪。1998年,互联网开始在中国普及,娱乐无极限,流行再也没有界限。
  2005年的晚上,全国人民都呆在湖南卫视前,拿手机给超级女声发短信,那时候,李宇春最火,跟这个国家一样,她甚至成了世界瞩目的焦点,登上了美国人的杂志封面。
  从1992年开始,当代文化完成了从庄严神圣的崇高走向世俗的喧哗与嬉闹,人们曾经对此欢呼雀跃,可谁也没有想到,仅仅用了15年,当我们学熟了资本主义创造的商业化和工业化模式之后,这种喧哗与嬉闹变得跟以前空洞的政治说教一样恐怖。
  2007年,以超级女声为代表的选秀节目被广电总局变相枪毙了,明天,我们又会创造出什么新花样,来给10多亿中国人搞精神按摩?
  
  中国娱乐,始于王朔
  
  电视机在中国人的娱乐事业中,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1992年则是一个开端。那一年,华艺出版社出版了4卷本的《王朔全集》,首开为青年作家出文集之风,在文艺圈流行了七八年的王朔终于修成正果,借着电视剧,他的风光日子才刚刚开始。
  
  虽然已经有了10多年的铺垫,但是当市场经济的逻辑开始全面统治生活的细节时,1990年代初的中国城市市民仍然猝不及防,焦虑、不安、金钱关系下人情的冷漠,人们疲于应付越来越快的生活速度。
  那些充满理想化、英雄主义的作品已经慰藉不了忙于生存的老百姓了,于是,反映安详、温馨人伦关系的《渴望》成功满足了广大市民群众的世俗心理,暂时缓解了人们的焦虑,一个胡同,两三个人家,几个好人的故事打开了中国肥皂剧的市场。
  王朔一直在“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自觉地顺应着社会转型期的平民浪潮。在电视剧的改编和大力推广下,王朔小说中的人物全成了彻头彻尾的俗人,王朔也成了最大的通俗娱乐制造者。
  他编剧的第一部国产室内轻喜剧《编辑部的故事》,让李冬宝和戈玲式的幽默,笑倒了大半个中国。一代笑星葛优问世。国人头一回发现,鸡毛蒜皮的小事和世面上令人烦恼的不正之风也可挖掘出调剂快乐的元索。那个时候,人们还习惯于用不正之风来形容很多看不过服的事,可现在,这风似乎满世界都在刮。
  一年后,英达与梁左推出了120集《我爱我家》,它是国内第一部情景喜剧,成为国产情景轻喜剧里不可逾越的高峰。直到现在,《武林外传》、《东北一家人》、《家有儿女》这样路数的室内轻喜剧,无论从讽刺力度,还是语言特色上仍然无法望其项背。
  除电视剧之外,《阳光灿烂的日子》、《甲方乙方》等整个1990年代数得着的国产娱乐片几乎都与王朔有关,等到这股世俗化的浪潮消退的时候,王朔也已经由一个码字儿的师傅变成了一个收入颇丰的文化个体户了。
  唯一的例外是1993年的《北京人在纽约》。出国热潮中,这部冗长的电视剧大受欢迎,彻底圆了一把那些出不了国的国人的美国梦,异国风情,美国文化,连中国偏僻山村里的年轻男女,都在电视剧里畅游着遥远的纽约。
  人们通过那部电视剧记住了一句美国人的名言:如果你爱一个人,就把他送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就把他送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今天,中国的上海也快像当年的纽约一样了,高楼大厦,地狱天堂,买张火车票就可以去感受一下,不用再在电视剧里意淫了。
  
  向世界看齐
  
  从1992到1997年,中国的娱乐事业看起来那么利国利民。1993年,北京城里出现了第一份吃喝玩乐的报纸《精品购物指南》、第一本本土时尚杂志《时尚》。1994年,中央电视台开播了一档叫《焦点访谈》的电视节目。1995年,《阳光灿烂的日子》不仅让国人第一次听说戛纳国际电影节,还把初出茅庐的夏雨捧成了影帝。
  商业化了的文化事业,似乎有百利而无一害。演员们出名了,挣钱了,老百姓乐呵了,党中央和国务院也放心了,大家白天忙着挣钱,晚上围着电视机瞎乐去了,也没人闲着没事惹事生非了。
  老百姓们在这场政府推动、商业主导、百姓受益的世俗化大潮中乐了,玩理想的文化工作者们却苦闷起来。成人的世界早已被庸俗的快乐和物欲充斥,只有青春的校园还维持着脆弱的理想主义。高晓松带着他的校园民谣演绎着浪漫主义者最后的感伤,《阳光灿烂的日子》多少还能让人们回味物欲之外的残酷青春。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了n这不仅是一个政治事件,也像是一个文化事件。
  香港的回归使中国的大众流行文化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作为亚洲最活跃的娱乐天堂,香港大批的明星可以更自由地到内地发展,内地庞大的电视、电影和演艺市场变得更加活跃;从香港开始的时尚流行更迅速地渗进内地;香港娱乐圈的狗仔精神和八卦新闻移植到内地娱乐界。
  回归前,内地的流行文化差了香港一截,此后就逐渐扯平了。以前,人们只能从磁带里听听四大天王;现在,他们有事没事就跑到你家门口的城市开演唱会。这个国际自由港带给中国的不仅仅是几首粤语歌、几部武打情色片,它让中国的流行文化迅速跟上了世界的脚步。
  不过,最终消灭流行落差的是网络。1996年,第一家网吧出现在上海,那之后短短几年,网吧开遍了中国哪怕最偏僻的小县城。1998年,3家以娱乐为主的大网站同时诞生:联众、腾讯和新浪,彻底颠覆了一代人沟通、娱乐和获取资讯的方式。
  1999年,最动人和流行的故事不再是电视机讲述的,也不是电影院,而是网络世界的“第一次亲密接触”。“痞子蔡”和“轻舞飞扬”在网络上下的爱情捉迷藏不知道迷倒了多少少男少女,这个台湾成功大学水利博士班的研究生一子成了畅销爱情小说作家。
  还有《流星花园》这样的台湾电视剧,不再需要通过电视台就能疯狂流传。早在大陆广播电视管理部门许可之前,杉菜、道明寺和花泽类就已经通过网路在大陆的大中学生中耳熟能详了。
  资本主义世界创造的工业化娱乐业操作模式很快就被大陆复制。经济落后的大陆 省份湖南电视台照样能拍摄出《还珠格格》这样充满娱乐元素的恶俗电视剧,并且火遍港澳区。随便一部华人电影都可以在随便一个国际电影节上获奖了,谁让别人对咱们中国感兴趣呢。
  
  喧闹过后
  
  到了新世纪,在文化工作者们的不懈努力下,我们的娱乐事业开始从商业化向工业化升级。凭借众多的人口基数,西方世界操作成熟的工业化娱乐方式,转接到中国,就能制造更大规模的效应,操作者能收获更多的经济效益,参与者能获得更大的关注。
  王朔那点小机灵再也无法慰藉老百姓的心灵了,那个时候,讽刺讽刺作家,挖苦挖苦做生意的,就很讨巧。一句“让你们也用粮票吃饭”就能把大家逗乐,现在不行了,得来更刺激的,于是出现了芙蓉姐姐、超级女声。以至于王朔到2007年初嚷嚷着要复出时,自己也成了被嘲弄和反讽的对象。
  资本主义创造的工业化娱乐方式早已被我们玩得纯熟,恶果也被放大了数倍,与此同时,我们的文化工业还在遭受着社会主义方式的管制,不可能为丰富多彩的市民生活提供更为原创的精神产品。
  摇滚乐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摇滚的勃兴曾与深刻的文化反思意识和积极的社会参与意识有关,这是摇滚的生命,可是在中国,许多人心里崔健之后再无像样的摇滚,《一无所有》是中国摇滚的开端,却也几乎成了中国摇滚的绝唱。与其说这是摇滚乐的堕落,不如说是摇滚精神面临缺氧的生存环境。2006年的窦唯,这个最具才华的中国摇滚歌手,终于被这个时代逼成了神经质,一把火烧了北京一家报社的汽车。
  
  这种种状况,都让人们开始相信这个时代就是这样子了,以至于理想主义无处安身,以至于严肃的文化淹没在洪流之中,人们一边哀叹世风日下,一边顺从着成为帮凶。然而,指责大众的浅薄无聊却很容易陷入“政治不正确”之中,因为在任何时代他们总是大多数。他们一人一口唾沫就会把一个坚持独立思想的哲人淹没。尼采不相信,曾站在欧洲文明的假山上,只是亲切地叫了一声:“苍蝇”,就遭到殴打和放逐,最后发了疯。何况这是一个资本主义创造的工业化和商业化模式席卷世界的时代。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拥有一些健康而自由的灵魂?
  1992年,中国刚刚开始搞市场化的时候,人们厌倦了斗争哲学、清教徒哲学,人们太需要放松一下了,所以,有了王朔和他那些小老百姓的故事。可15年后,小老百姓的日子过够了,人们似乎放松够了,15年前人们排斥的崇高、伟大、理想,今天看起来又成了稀缺产品,于是电视屏幕上又开始流行《亮剑》、《士兵突击》这样被英雄主义和清教徒哲学武装起来的电视剧。
  2007年,广电总局终于出手,以“超级女声”为代表的选秀时代终于要被终结了,在任由通俗文化麻醉人民15年之后,这是一件好事吗?当下中国的流行文化是这样一种复杂的怪物: 一方面,受制于言论制约的现实,它很难为丰富多彩的市民生活增添真正原创的精神产品;另一方面,日益发达的商品经济又为无数弱小的生命提供了数不清的诱惑。流行文化就在这一场寻找温情、寻找刺激、寻找适度的欢快与无休止的精神按摩中粉墨登场。
其他文献
《操缦琐记》是广陵派古琴大师张子谦先生(1899~1991)所作的琴学日记,始自1938年8月21日终于1963年8月6日,“凡会琴、抚琴、习琴、访琴诸端,事无大小,咸笔之于册”, 是20世纪古琴史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此书多年来只在张先生门人弟子手中流传,未有公开出版之机会;2005年10月,方由中华书局影印出版。  本刊特请张先生关门弟子、琴家李凤云女士撰写此文,既为分析传统文人音乐最高境界的古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朱熹又云:“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古人还云:“诗者有三偷,浅者偷其字,中者偷其意,高者偷其气。”就高考作文的素材而言,考生要想“为无米之炊”,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从已经熟背的古诗词中摘取。摘取诗词素材同样有三境:“浅者”将与命题主旨相关联的诗词直接嵌引入文,也可作为分论点建构行文支架;“中者”对诗词略作解读,将其诗意与主旨
“海外基金是如何通过曲线布局吞并中国企业的,他们在抢夺控制权时是如何无视中国法律的——这些真相都必须揭示出来。”陈云薇说。    11月19日,上海气温骤降。怀有7个月身孕的日新租赁(中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总经理兼法人代表陈云薇在寒风中搬出了NIS(日新集团)为她在上海租借的寓所。继9月份被逐离公司,这是私人股本公司TPG(德州太平洋集团)人主日新后对她的另一次彻底“放逐”。  “单伟建(TPG
如果仅仅是静态地评判瑞典,甚至用中国的标准来套瑞典,实在是有过于天真之嫌。  在欧洲,经常可以听到一句笑话:“瑞典这个国家会在7月关闭。”每年这个季节,这里的社会好像进入停顿状态。大多数人关上办公室的门,去森林或海滨度假。按规定,当地人_年可以享受5周的带薪休假,因此,瑞典人大多选择天气最好的7月。  如最近国内媒体报道,瑞典人的收入差距小,住房上力求保证人人有房。此外,瑞典还有全免费的教育和近乎
价格战,这件曾经被中国企业用得相当顺手,一度给中国经济带来一丝亮色的利剑,结果被证明在跨国公司强大的技术储备面前不堪一击。而当利剑掉落在地上的时候,刺伤的,是它们中国主人的脚。    转势点上的人们    1992年对于中国商业来说是个“转势点”。  这个从一个名叫康柏华的股民自杀开始的年份,起头颇为凄凉。中国改革已经进行了14年,下一步往哪里走,要看整个气候。在3年的徘徊之后,天边已经出现了一丝
在开放的高度上看“和谐社会”    《南风窗》(以下简称《南》):2006年10月11日,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明确指出“健全社会组织,增强服务社会功能”的方向,鼓励“社会力量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领域兴办民办非企业单位”,并强调要“发挥行业协会、学会、商会等社会团体的社会功能,为经济社
在“世袭”成风的日本当今政坛,小泉纯一郎、安倍晋三、福田康夫、小泽一郎、麻生太郎等都可以归入“二世”政治家之列,而像河野太郎、盐崎恭久、石原伸晃、渡边喜美等则属于“第三世”——这些50岁不到的少壮派议员将成为日本未来的“新统治阶层”。  相比于他们的父辈,这些“三世”议员普遍思想灵活,敢于面对危机作出大刀阔斧的改革。而作为同世代日本政治家中凤毛麟角的“海龟派”,现任自民党国会众议员河野太郎以其开放
据以色列《国土报》9月14日的民调结果显示,以色列第一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齐皮利夫尼将在定于9月17日举行的前进党主席选举中胜出,从而取代深陷受贿案难以脱罪的奥尔默特,继而很可能接任总理一职。利夫尼目前在前进党内的支持率为47%,而其主要竞争对手、副总理兼运输部长沙乌勒莫法兹的支持率仅为28%。而在前进党外,觊觎总理一职的有执政联盟政党工党领袖埃胡德巴拉克和反对党利库德集团主席本雅明内塔尼亚胡。  前
如果外汇投机资金进入中国股市、房市进行投资,收益可能会超过100%。而如果这笔资金不回国,可以继续在中国升值和投资。这就是为什么国外资金和投行助推中国股市、房地产市场泡沫的原因,也是热钱进入中国的主要目的。    张先生在银行工作,每天倒也安逸,虽然有任务压力和业务压力,倒也知足常乐。但最近,张先生却经常有些魂不守舍,仔细寻问,他道出了其中的原因。原来他正经受坐在家中挣美元的诱惑:张先生最近经常收
故事从意大利那不勒斯的雨夜开始,长镜头扫过聚集在工厂门外的意大利工人,他们静静等待着什么。此时,一辆载满中国人的大客车驶来,车上一个男子对他的伙伴说“我想去斗兽场”,对方回答“斗兽场在罗马”,说话的人一脸失望。  在雨夜中等待的意大利工人却无法如此轻松,他们围拢过去齐声喊口号,如果不仔细听,大概不能分辨出这是用极不标准的中文喊出的“吸血鬼!吸血鬼!”中国客人们脸上带着尴尬的笑容,心情并没有被抗议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