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高中美术案例教学法的实践研究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vm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当前社会对高中美术特长生的综合素养及创意实践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案例教学法是目前学校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它对教学改革起着积极作用,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对于高中美术特长生来说,在培养他们美术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时候,还要不断地加强他们的美术核心素养创意实践能力。因此,在高中美术课上引入案例教学法,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将案例与生活衔接起来,鼓励学生从案例着手,展开想象、联想,发现生活中的美,找到学习的方向。本文对案例教学法在高中美术课堂中的实践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高中美术;案例教学法;美术案例;核心素养;教学实践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通过创新课堂案例教学法,培育学生的鉴赏能力;构建不同的情境案例教学,启发学生理解美术作品;开展主题化案例教学,提升学生绘画创新能力;开展创意实践活动案例教学,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等。在高中美术课堂中,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要把美术课程的教学资源充分地发掘出来,创新现有的课堂教学活动,用新颖的案例教学方法,激发美术特长生的学习欲望,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美术课堂中来,从而提高他们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创意实践”能力。
  一、创新课堂案例教学法,培育学生的鉴赏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的教学方法。在以往的课堂中,教师更多的是一个讲授者的身份,而学生更多的是一个倾听者,大多数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讲,学生听”。但是实际上,这种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模式,忽略了学生对课堂真实的感受,大部分学生只是被动地去听,完全没有自己的思考。新课改以来,教师更注重自己在课堂上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去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思考。在美术课中,每个学生欣赏画作的美的方法都是不一样的,就好像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学生对于画作,对于美术的见解是不同的。比如,美术教师过分强调自己的观念,对于一个美术作品,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单纯地把自己的观念“灌输”给学生的这种方法是错误的。在美术鉴赏课时,教师可以让多个学生发表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看法。教师还可以举办一些美术鉴赏课,让学生拿出自己的作品让其他学生去欣赏、鉴赏,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术学习中。教师创新课堂案例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自己的教学,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美术的理解。
  以高中美术鉴赏中“战争与和平”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提前看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自主通过画家在绘画中应用的色彩,分析画家的心理特征以及画面中人物的姿势动作和面部表情,再结合网上查阅相关的资料,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同学进行交流讨论,得出作品的画面充满了律动感和生命力,色彩的对比也非常强烈的结论。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应该从哪一种角度去分析、鉴赏作品?通过美术鉴赏你能够得到哪些信息?如何对一幅油画进行鉴赏?你更加关注油画作品的哪方面品质?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这样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不断提高他们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创意实践能力。在案例教学分析过程中,美术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分析这幅作品,分析画面中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分析画家创作这个人物时的心理活动,增强学生对美术鉴赏的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构建不同的情境案例教学,启发学生理解美术作品
  在高中美术课中实施案例教学,教师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通过不同的方式创设不同的情境,不断地启发学生理解相应的美术作品。比如,在上美术鉴赏课程时,教師可以让学生鉴赏《捣练图》的宋代摹本。这幅画作是张萱的作品,属于人文景观作品,描述的是宫女“捣练”的场景,图画栩栩如生,画中人物的细节刻画得十分到位,能够直接体现出唐代人们的审美情趣。教师在让学生去鉴赏这幅画时,可以利用现代的科技,把当时盛唐时期长安的景色用高科技重现出来。同时,也可以配上唐朝时期的音乐,以恢弘的建筑、鲜明的色彩对比、精美的人物服饰吸引学生的视线,对学生造成视觉刺激,同时辅以唐朝时期“霓裳羽衣曲”的音乐,刺激学生的听觉感知,全面构建沉浸式的“唐代空间”情境,启发学生的审美思维。教师可以让学生们看完这个画面之后,结合他们自身对于大唐盛世的理解,让他们思考:唐代为什么要穿这样的服装呢?你又能够从这幅画中得到什么信息呢?这幅画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问题环环相扣,让学生深入地思考,说出自己对这幅画的理解,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捣练图》,准确体会对《捣练图》的美术理念及其情感思想,形成一定的人文美术素养,实现对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培育。
  三、开展主题化案例教学,提升学生的绘画创新能力
  案例教学使学生可以更加容易地理解美术知识,美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美术和我们的的生活密不可分,很多绘画作品都是从我们的生活中产生的。所以,教师在教学怎么进行绘画创作时,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更贴切地说,要与个人经验相结合,尤其注重与视觉经验相关联;尽量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美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绘画手段,通过想象、联想等形式,围绕特定主题教学,在构图、色彩等方面创新发展,从而提升学生绘画创作的创新能力。在这个数字化、网络化以及影像化高度发达的社会,可以说我们身边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创新绘画作品。在《风景写生中的色调》案例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面积、纯度、冷暖对整体画面感觉的影响,教师可以“我的学校”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户外写生活动,引导学生通过绘画实践把握色彩运用理论。学生也可以依据学校内部的景色分析具体构图,在想象的基础上创作,从而表达出对学校的情感。教师将主题定为更加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学校,方便学生选择相应的素材创作。比如,有的学生将学校一角的山石通过色彩明暗对比、在不同光线条件下冷暖色调的表现,赋予山石生机与活力;有的学生借助粗纹理画纸创作,从而展现图书馆、教学楼的年代感,增加画面的表现力,不断提升学生绘画创新能力。
  四、开展创意实践活动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开展具有创意的实践活动,在案例教学中加深学生对美术的理解,不断地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比如,以《清明上河图》鉴赏教学活动为例,美术教师带领学生通过情境体会感受宋代时期的人们审美情趣。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于“美”的多元化理解,教师可以提出“不同时期背景下的美”的课后美术创意实践活动,提出要求为:①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汉、唐、宋、明、清、21世纪”作为创作背景;②自主选择铅笔画、油画、水彩画、摄像、剪纸、贴画等不同的创作方法;③选择你的审美视角,比如,商业街、秋季丰收画面、传统人文场景等,开展美术创作;④保证美术作品能够表达你对不同时期人文美的理解。通过这种创意实践活动案例教学,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创作与选择空间,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创作中深刻感受不同时代“美”的内涵,升华学生的审美素养,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五、结语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在美术教学中对高中特长生学习质量的提高有很大帮助。通过对案例教学的分析,教师可结合现在的科技,创设学生易懂又能吸引学生兴趣的情境,引导学生深入地分析、思考,不断地感受美术作品中所包含的理念,启发学生,使学生充分掌握美术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冉勇.浅谈如何提高高中生美术鉴赏能力[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40):208.
  [2]姚红.浅谈如何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7(12):164 166.
  [3]谢赠生.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探讨[J].中国教育学刊,2020(S1):130-131.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摘要】统编版语文教材更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延伸,主张加大课外阅读。本文以小学五年级下册为例,依托“快乐读书吧”平台,从家校共读,培养阅读习惯;“授之以渔”,指导读书方法;多元评价,展示阅读成果三方面指导学生开展大阅读活动,保障课外阅读的成效性,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快乐读书吧;阅读习惯;读书方法;阅读成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
【摘要】教学生怎么去读,让学生知道读的目的,从读中得到收获,怎么样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是老师在朗读教学中要明确的目标。老师课堂教学方法指引与学生实践运用相结合能快速提高朗读水平;每日的练习与精彩的活动相结合能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老师与同伴的评价能起到激励作用,增强朗读的自信心。将每日朗读训练落到实处,给足学生朗读的时间,给与学生朗读的舞台,是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基石。以读代讲,以读代分析,各种形式
【摘要】“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观。所谓“学做人”,也就是人生观教育。人生观即“对人生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包括幸福观、苦乐观、生死观、荣辱观、恋爱观等。学生要树立好的人生观,首先要懂得如何对人对己,如何对公对私,进而懂得如何对待祖国的命运和个人的前途,要从小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语文作为人文性很强,占课时最多的学科,在教
【摘要】“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教授张学新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通过对教学过程顺序的重新调整,力争实现促进学生课堂参与的有效提升。笔者结合平时的日常教学,通过课堂教学实例对“对分课堂”之当堂对分的教学实践效果进行探索与反思,认为该模式有其独特的实用性,也对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进行思考。  【关键词】对分课堂;初中道德与法治;当堂对分;教学应用  一、相识对分课堂  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是2014年
从2016年8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广东教育学会十三五课题管理办公室在广东教育学会领导们的指导和支持下,办公室全体人员共同努力、密切合作,圆满完成了广东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课题的各项管理工作。到目前为止,一共有590项课题顺利结题,226项已确定放弃,7项已提交结题材料待审批,277项还在研究过程中,详情请看列表:  近年来,课题管理办公室组织了多次开题培训活动、中期检查活动、结题培训活动及
【摘要】学美术是新课改条件下的素质教育课程之一,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艺术水平提高、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互联网 背景下,教研员要树立“网络强师惠生教学理念,提升美育意识,形成现代化教育理念、推动教学模式信息化发展,探索农村学校美术教学方法从两方面出发:一、网络强师,提高教师现代化教学水平;二、影像导学,运用多媒体设备丰富教学。本文结合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和实践法,发现了农村学校美术教学
【摘要】2020年高考生物试题考查方向明朗: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是生物学科高考选拔人才的大势所趋。这意味着实验设计题、语意表达题、新信息新情境试题只会增加不会减少。而生物高考二轮复习是让学生知识系统化、條理化,提升对知识灵活运用能力的关键时期,使学生素质、能力得到发展的关键时期。结合2017版生物学新课程标准,如何在二轮复习有限的时间内实现以上目标,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对二轮复习中山区学生存在
【摘要】由于学生成长环境等的不同,初中生在开展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会表现出一些个性差异,这些差异不仅表现在对知识点掌握方面,更表现在对知识点的观察角度和理解方向上。这种差异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对数学知识点的把握能力,优化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效率,教师应尝试布置一些分层习题让学生展开练习。本文以分层习题的主要内容及布置注意事项作为出发点,围绕分层习题布置策略展开详
【摘要】低年段孩子处于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英语交际能力较弱。加上中国孩子普遍英语交际环境氛围不浓厚,每周接触英语时间不多,导致口语学习效率不高。本文以低年段一个课例研究为例,从微课的设计原则、实践运用、运用效果等方面给予建议,帮助老师更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和资源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微课资源;低年段;英语教学;设计原则;实践运用;运用效果  一、低年段微课资
【摘要】随着自然拼读法的盛行和语音题在知识检测中的出现,音标教学备受重视,对音标教学的研究也层出不穷。纵观文献,主要是从整体出发探究48个音素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而鲜有作者将对音标的研究细化到26个字母的名称音和其发音上。本文以小学生英语核心素养为导向,利用26个字母的名称音,探究26个字母的发音教学安排和教学流程。  【关键词】小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26个字母;音标教学策略  一、小学英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