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好日子难过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o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前人们常说“苦日子难过”。可以想见在吃苦挨饿的年代,苦日子多么折磨人。我从我爷爷那里听来,他们那一代人经常吞糠咽菜,粮食没了,便只能去啃榆树皮,但绝大多数人穷而守志,不偷不抢。那时候,吃饱饭无疑是一件最幸福的事情。
  但现在的人说“好日子难过”,这是在从前绝对想不到的。什么是好日子?似乎很难界定。想想现在,人们不再为衣食住行而发愁了,却经常听到这样的话:“现在的日子真是不好过啊。”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因为现在的物质条件极大丰富,选择和诱惑太多,人的欲望日益膨胀,便不能安于现状,总是忍不住同其他人攀比。你吃山珍海味,我就要名牌加身;你搬了高层,我就买别墅;你天天奔驰宝马,我就要坐私人飞机。殊不知,攀比心理会让人变得越来越不知足,用来比较的东西多了,好日子自然难过了。
  好日子不仅要以物质作为基础,更要以精神为依托,奋力追求精神的美好境界,这才是一个健康的现代人应该做的。
  现在的世界太吵了,是应该与自己独处的时候了。我羡慕三毛可以一个人走遍千山万水,看她的照片,褪色的牛仔裤、素净的白衬衫、乌黑的麻花辫所散发出来的静气,深深击中了我的心,于是,我开始屏蔽内心那些虚荣的、浮躁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在房檐下,一个人读书、一个人写字、一个人观花、一个人听雨……好日子是清静的,这样的清静,有了最孤独却最丰满的意味。
  清静的日子带给我闲适的心情。偶尔发发呆、做做梦,在窗前站久了,就坐在院子中的小板凳上,清风夹杂着丝丝的凉意,天气恰到好处,趁我打盹儿时,一只老猫在花丛中发出懒散的叫声。我突然发现,在这个和大自然耳鬓厮磨的过程中,竟有那么一丝缠绵。安与闲,两个字都妙,都带着些许的禅意。在早晨的薄雾里,听见有人趿拉着拖鞋出门倒垃圾,听见街道上卖早点的小贩吆喝着:“卖煎饼喽!又香又脆!”好日子是安闲的,一切都是灵动而鲜活的。这时,就可以体会到“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原来安闲也有几分任性,也有几分自得其乐。
  我迷恋一切富有情调的东西,比如欣赏像张爱玲、林徽因这样的女人,比如舍不得扔掉早已走远的往事,比如反复擦拭着自己心爱的白球鞋,比如盼望着邂逅一座像巴黎一样浪漫的城市……生活的雅致就好比饅头中央的那一点艳丽的红,我想,总不会有人讨厌锦上添花的东西吧?好日子是优雅的,只要你认为它是一种情调,那它就是活色生香的情调。
  我常问自己,在这复杂的社会中,我到底要什么?现在我可以肯定地告诉自己,我要的就是来自精神世界的静、闲、雅的好日子。好日子如金,因为清静、安闲、幽雅的日子,毕竟是少之又少的,而人生长之又长,痛苦和悲伤则是司空见惯,人们都披盔戴甲,奋力地冲杀在自己的江湖里,但是哪怕这样的日子只有一天,我们也要牢牢把握,好好享受。
  (编辑/张金余)
其他文献
不要在智慧中夹杂着小聪明。  29岁的京漂姜明,来自吉林,由于没有一技之长,又不肯干体力活,所以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可他丝毫不从自身找原因,反而哀怨命运不公。  2015年年末,姜明跟朋友吃饭,闲聊中提到了自己的境况,没想到朋友神秘地对他说:“我给你提个醒啊,现在这个时代,挣钱的门路多的是,关键你得动动脑子。”这话让姜明听得一头雾水,他连忙给朋友倒上酒,说:“老哥,兄弟有点笨,还得烦请你指点。”朋友
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曾说外婆对她的影响最大,因为小的时候她是外婆带的,她常问这问那,外婆总是笑而不答,而是让秦文君自己去寻找。  一次秦文君问外婆:“人为什么要活着?”外婆又笑了,说:“你说呢?”“不知道?”外婆只是说:“人活着有一万零一条理由,所以才留恋生命。”“你说说看。”外婆便说:“你去找啊!”  秦文君准备了个本子,开始寻找答案,她到处找人问。有人说活着是为了亲人的笑容,他爱他们,要与他们厮
1  泥土,是春天信手拈来的一个厚重的词语。此刻,于大地宽广的胸怀之下,那些久违的轻颤的声响由远及近,遂让潜伏一冬的思想与情感猛然苏醒且渐次蔓延开来。  泥土垒起的田园,是农夫一辈子守望的精神灯塔,播种与收获是他们生命里亘古未变的主题。在自家的小院,父亲几乎是在虔诚地擦拭着已搁置许久的犁铧,他蹲在地上忙活的姿势煞是庄严,仿佛即将赴战场的士兵在擦拭手中的钢枪,亦如演奏家在擦拭心爱的乐器。耳畔不时传来
经验是财富,有时也是陷阱。  嘉靖三十五年,倭寇来犯,戚继光率明军应战,可开战的架势还没摆开,有人就脚底抹油开溜了。一场小小的战斗,彻底暴露了明军低下的素质。戚继光决定自己训练军队。  各路士兵纷纷前来接受点兵,一个个巧舌如簧卖弄自己的战功,可戚继光一个也没要,他心里自有妙招。他吩咐手下在城内外张贴让人大跌眼镜的广告:“个高的不要,机灵的不要,凡是脸皮白净的、伶牙俐齿的统统不要。”  戚继光这葫芦
我知道年轻人爱打游戏,有时候我在开会,也有人在下边玩手机游戏。打游戏不是一件坏事,但是我认为一个人应该要把握住自己,不要让娱乐过度地毁坏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反而要像主动升级打怪那样,对自己的工作和学习,充满激情地进行自我目标认定、自我激励。  我对打游戏并不反感,我也喜欢研究各种游戏,喜欢游戏的各种界面。没有人打游戏先看书,卖什么《21天学会DOTA》,但是大家都会玩,都很喜欢。我觉得游戏就是一个好
乱世中擦亮双眼的是高人  电视剧《少帅》里有个张作相,是张作霖的结拜兄弟,也是张学良的“老叔”。他在剧中算是个“男四号”,但在奉军中却是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对于当时东北局势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虽是土匪出身,但侠气大于匪气,文韬重于武略,且为人忠厚,知进退,不贪功,不揽权,有大局观,善于补台,对于张氏两代的政权稳固意义颇大,其时东北政界就流传一句话:“交友要交张作相。”  张作霖结拜有八兄弟,均
《南史》是唐朝史学家李延寿撰写的一部史书,属于中国历代官修正史的“二十四史”之一。此书中记载了两个“偷鞋者”的小事。  一个被误认为的“偷鞋者”,是南朝时期的教育家沈麟士。沈麟士当年曾隐居在故里,与邻里相处得很和睦。有一天,他在村里散步。有位邻居跟着他走了一段路,突然说:“你的这双鞋,跟我丢的那双鞋一模一样,肯定是我的鞋。”沈麟士笑了笑,说:“是吗?那你就拿回去吧。”说完,沈麟士脱了鞋,打着赤脚回
翁同龢是晚清大书法家,但很少答应别人求字。常熟知县曾经向“老乡”翁同龢百般求字,同样没有得到只字片言。  翁同龢被罢职回乡,交由地方官严加管束,知县觉得向翁同龢求字的机会来了。每天一大早,知县就前往翁家,召集翁家的所有奴仆,事无巨细,一一询问:昨天中堂大人吃了啥?见了谁?言谈间可有大不敬的地方?直到把翁家上下折腾个底朝天才肯罢休。天天如此,闹得翁家鸡犬不宁。  落毛凤凰不如鸡,两代帝师遭此大辱,倒
1912年,17岁的丰子恺考入杭州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刚从日本回国不久的李叔同在该校教图画和音乐。丰子恺的绘画天赋很快得到李叔同的赏识。一天,李叔同对丰子恺说:“你是我的这些学生中进步最快的,日后必定大有作为。”得到老师的夸奖和认可,丰子恺心里特别高兴,学起画来更加刻苦用功。1918年,李叔同剃度出家,丰子恺跟随老师多年,师生情深,便也想出家。李叔同告诫他:“出家也有烦恼,你专心画画便是,不必学我。
山寺,老僧,三个小和尚,三粒莲子,冬雪无声,鸟鸣婉转,暮鼓晨钟,缶磬清凉,一个老和尚领着三个小和尚种莲花的故事,在悠扬清雅的古琴声中一点点铺陈开来。没有对白,也没有旁白,唯有字幕。这是水墨动画片《安的种子》,画面简单,线条流畅,兼具古典元素之美。那种美感,给人的感受不是那种让人惊艳的喘不上气的感觉,而是平淡如水,缓缓道来,慢慢渗透,从容地讲述了一个充满禅机的故事。  老和尚给了三个小和尚每人一颗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