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化积淀的大国,古建筑艺术与古园林艺术是这文化长河上的两颗璀璨的明珠。在城市人口膨胀的今天,人们面对外界的各种压力,已经身心疲惫,需要找寻一个舒适的人居环境来调节身心。本文以徽派建筑与江南园林的特点为切入点,为现代建筑风格及园林设计做一些阐述及构想。
关键词:徽派建筑 江南园林 现代园林 融合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4-116-01
现代住宅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呈现迅猛发展势头。人口膨胀以及城市的发展,使得城市用地日渐紧缺。由此而引发城市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房地产业的相互竞争已不仅仅局限于地域位置的竞争,同时,如何在有限的土地及相同的地域环境下,建造处标新立异的独特的且大众的建筑,也日渐被各房地产公司所重视。那如何去迎合大众心理?又如何去完善建筑及景观的融合呢?
中式建筑种类有很多:北京四合院、徽派建筑、福建土楼、陕北窑洞等等。在现代设计师的手中,中式建筑的古典元素及符号也日渐融入到了现代建筑中,我们也以中式建筑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徽派建筑作为切入点,对此进行一下探讨。
一、徽派建筑的独特风格
徽派建筑,顾名思义为安徽及周边地区(古徽州)的建筑风格,讲徽派建筑基本特征,主要是指硬件上的形态。人们很容易联想马头墙、三雕、祠堂牌坊等等,这些方面徽层建筑确实精彩,尤其是马头墙已成为一个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
1、传统徽派建筑的本质特征
第一,显山露水。村镇聚落、民居建筑和山水打成一片。融入徽派风格的现代建筑如果没有“青山碧水”的搭配,无疑这将是失败的。当然,我们所说的“青山碧水”并不是说必须把山或是水整体的引进,这是一个“度”的问题,要的是那种意境。
第二,淡雅简约。建筑色彩淡雅清新——黑白灰;建筑元素简约精粹——点线面。黑和白,在色彩学里称为“极色”,它深邃、高雅、永恒;点线面,是最本的造型元素。
第三,点到为止。建筑形式从不夸张,浅尝辄止。有一种婉约的美。
第四,乡土文化的意境升华。尤以丰富的砖雕、木雕、石雕的“三绝”,饱含太多的精彩,非片言只语所能尽意。一砖一木无不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与现代建筑的结合,又有说不出的雍容华贵。
古徽建筑与现代手法相结合,孕育出了太多的建筑奇效,中国人住在中国建筑中,更是一种美的享受!
2、江南园林的风格特征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尤以江南园林为巅峰,江南园林有三个显著特点:
第一,叠石理水。江南水乡,以水景擅长,水石相映,构成园林主景。
第二,花木种类众多,布局有法。江南气候土壤适合花木生长。江南园林按中国园林的传统,虽以自然为宗,绝非丛莽一片,漫无章法。其安排原则大体如下:树高大乔木以荫蔽烈日,植古朴或秀丽树形树姿以供欣赏,再辅以花、果、叶的颜色和香味。江南多竹,品类亦繁,终年翠绿以为园林衬色,或多植蔓草、藤萝,以增加山林野趣。也有赏其声音的,如雨中荷叶、芭蕉,枝头鸟啭、蝉鸣等。
第三,建筑风格淡雅、朴素。江南园林沿文人轨辙,以淡雅相尚。布局自由,建筑朴素,厅堂随宜安排,亭榭廊槛,宛转其间,一反宫殿、庙堂、住宅之拘泥对称,而以清新洒脱见称。
现代园林艺术固不能一味仿古,也没有太多的条件,唯有取其精髓,为我所用。随着世界人口增多,资源匮乏、污染严重、环境恶化等现象随即出现,并不断加剧,在这种环境中生存发展的现代人身心疲惫。因而现代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望自然,希望生活在近自然的环境中,而在这样的心理作用下,人们对城市小区的绿化给予
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三、现代园林的发展构想
1、以“以人为本”的思想为导向
作为人居环境的城市居民区,其首先要了解的就是小区住户的要求,即居住区的绿化造景要最大限度地考虑居民的生活和休闲的要求。现代人所要求的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围绕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展开的,在物质生活得以满足、精神生活逐渐丰富的今天,人们会追求一个更健康、与自己更有亲和力地环境。居住区绿化中,不仅要考虑到美的要素,更要充分考虑居住区里的主体——人的需要,只有了解了这种需要,再从这种需要出发进行设计,进行必要的美的处理,才能达到居民满意的效果。对于一个能满足实用、美观的原则小区设计,要“以人为本”的思想作思想基础,以人立足点,从人的方位去综合考虑,在此同时,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是城市发展到现在的一种趋势,就现在及未来很长时间都有其正确性。
2、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园林发展方向
18 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均以工业化发展的程度作为衡量经济强国的标准,即“把追求GDP的增长看做是建设强国的唯一目标与动力”,在这各思想导向下,人类对自然造成了无穷的破坏。不过人类很快看到了自己对世界所起到的负面影响,1972 年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1982 年《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在各界引起高度重视而用来指导城市小区绿化的直接表现就是出现了生态型小区绿化景观,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合理地规划呈现空间结构,使廊道、镶嵌体及基质等景观要素的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合理,使信息流、物质流与能量流畅通;使景观不仅符合生态学原理,而且有一定的美学价值,适于人类聚居。
3、居住小区的健康理念
2002 年,零点调查公司,在全国做了一次市场调查:“你最想拥有什么?”被调查者中有70%以上的人选择了“健康”。由此可见,现代人对健康的关注程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就是指人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在现在巨大的工作压力、单调的生活内容、复杂的人际关系的围绕下,保持健康有其难度。为此重视环境问题的设计师们应努力为现代人创造一个更适合的人居环境,从单纯的对艺术形式和视觉的追求中走出来,注重生态对人类身心的调剂功能。将自然引入居住区,引到每个居民身边,以景观学、行为学、生态学、美学等学科理论综合考虑、科学论证、合理规划,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区环境。
4、园林与城市建筑和城市设施的融合
我国传统的城市园林只局限于城市的建筑道路及其它设施之外的空余地块,也即“建筑优先,绿地填充”。而大园林理论要求园林去关注整个城市的整体性,即在规划设计的城市生态环境中,科学的设置建筑道路和城市设施。实现“城市即园林,园林即城市”的构思。
古典与现代的交织,必然会迸出火花,可能是促进的,也可能是倒退的。这就需要我们现代设计师去融合,去协调。五千年文化的积淀必将把此二者完美的揉捏到一起,真正的达到“以人为本”的真正目标。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进程对园林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我国现代园林在观念,体制,专业教育,设计理念,园林实践等等诸多方面还相对滞后,无法满足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园林学专业是城市建设的三大支柱之一,它的规划师与城市规划师和建筑设计师三足鼎立,成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这应该成为我国园林学的发展方向。我们应尽快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体系,以指导中国现代园林实践。
参考文献:
[1]刘仁义.感悟徽派建筑[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2]马涛.居住环境景观设计[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3]黄鹄.徽派建筑特色风格探讨:古朴淳真和谐典雅[J].四川建筑,2008,(06)
[4]李志彪.借鉴徽派风格重塑旧城风貌[J].小城镇建设, 2003,(08)
[5]刘勇.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风格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2008,(12)
关键词:徽派建筑 江南园林 现代园林 融合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4-116-01
现代住宅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呈现迅猛发展势头。人口膨胀以及城市的发展,使得城市用地日渐紧缺。由此而引发城市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房地产业的相互竞争已不仅仅局限于地域位置的竞争,同时,如何在有限的土地及相同的地域环境下,建造处标新立异的独特的且大众的建筑,也日渐被各房地产公司所重视。那如何去迎合大众心理?又如何去完善建筑及景观的融合呢?
中式建筑种类有很多:北京四合院、徽派建筑、福建土楼、陕北窑洞等等。在现代设计师的手中,中式建筑的古典元素及符号也日渐融入到了现代建筑中,我们也以中式建筑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徽派建筑作为切入点,对此进行一下探讨。
一、徽派建筑的独特风格
徽派建筑,顾名思义为安徽及周边地区(古徽州)的建筑风格,讲徽派建筑基本特征,主要是指硬件上的形态。人们很容易联想马头墙、三雕、祠堂牌坊等等,这些方面徽层建筑确实精彩,尤其是马头墙已成为一个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
1、传统徽派建筑的本质特征
第一,显山露水。村镇聚落、民居建筑和山水打成一片。融入徽派风格的现代建筑如果没有“青山碧水”的搭配,无疑这将是失败的。当然,我们所说的“青山碧水”并不是说必须把山或是水整体的引进,这是一个“度”的问题,要的是那种意境。
第二,淡雅简约。建筑色彩淡雅清新——黑白灰;建筑元素简约精粹——点线面。黑和白,在色彩学里称为“极色”,它深邃、高雅、永恒;点线面,是最本的造型元素。
第三,点到为止。建筑形式从不夸张,浅尝辄止。有一种婉约的美。
第四,乡土文化的意境升华。尤以丰富的砖雕、木雕、石雕的“三绝”,饱含太多的精彩,非片言只语所能尽意。一砖一木无不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与现代建筑的结合,又有说不出的雍容华贵。
古徽建筑与现代手法相结合,孕育出了太多的建筑奇效,中国人住在中国建筑中,更是一种美的享受!
2、江南园林的风格特征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尤以江南园林为巅峰,江南园林有三个显著特点:
第一,叠石理水。江南水乡,以水景擅长,水石相映,构成园林主景。
第二,花木种类众多,布局有法。江南气候土壤适合花木生长。江南园林按中国园林的传统,虽以自然为宗,绝非丛莽一片,漫无章法。其安排原则大体如下:树高大乔木以荫蔽烈日,植古朴或秀丽树形树姿以供欣赏,再辅以花、果、叶的颜色和香味。江南多竹,品类亦繁,终年翠绿以为园林衬色,或多植蔓草、藤萝,以增加山林野趣。也有赏其声音的,如雨中荷叶、芭蕉,枝头鸟啭、蝉鸣等。
第三,建筑风格淡雅、朴素。江南园林沿文人轨辙,以淡雅相尚。布局自由,建筑朴素,厅堂随宜安排,亭榭廊槛,宛转其间,一反宫殿、庙堂、住宅之拘泥对称,而以清新洒脱见称。
现代园林艺术固不能一味仿古,也没有太多的条件,唯有取其精髓,为我所用。随着世界人口增多,资源匮乏、污染严重、环境恶化等现象随即出现,并不断加剧,在这种环境中生存发展的现代人身心疲惫。因而现代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望自然,希望生活在近自然的环境中,而在这样的心理作用下,人们对城市小区的绿化给予
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三、现代园林的发展构想
1、以“以人为本”的思想为导向
作为人居环境的城市居民区,其首先要了解的就是小区住户的要求,即居住区的绿化造景要最大限度地考虑居民的生活和休闲的要求。现代人所要求的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围绕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展开的,在物质生活得以满足、精神生活逐渐丰富的今天,人们会追求一个更健康、与自己更有亲和力地环境。居住区绿化中,不仅要考虑到美的要素,更要充分考虑居住区里的主体——人的需要,只有了解了这种需要,再从这种需要出发进行设计,进行必要的美的处理,才能达到居民满意的效果。对于一个能满足实用、美观的原则小区设计,要“以人为本”的思想作思想基础,以人立足点,从人的方位去综合考虑,在此同时,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是城市发展到现在的一种趋势,就现在及未来很长时间都有其正确性。
2、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园林发展方向
18 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均以工业化发展的程度作为衡量经济强国的标准,即“把追求GDP的增长看做是建设强国的唯一目标与动力”,在这各思想导向下,人类对自然造成了无穷的破坏。不过人类很快看到了自己对世界所起到的负面影响,1972 年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1982 年《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在各界引起高度重视而用来指导城市小区绿化的直接表现就是出现了生态型小区绿化景观,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合理地规划呈现空间结构,使廊道、镶嵌体及基质等景观要素的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合理,使信息流、物质流与能量流畅通;使景观不仅符合生态学原理,而且有一定的美学价值,适于人类聚居。
3、居住小区的健康理念
2002 年,零点调查公司,在全国做了一次市场调查:“你最想拥有什么?”被调查者中有70%以上的人选择了“健康”。由此可见,现代人对健康的关注程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就是指人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在现在巨大的工作压力、单调的生活内容、复杂的人际关系的围绕下,保持健康有其难度。为此重视环境问题的设计师们应努力为现代人创造一个更适合的人居环境,从单纯的对艺术形式和视觉的追求中走出来,注重生态对人类身心的调剂功能。将自然引入居住区,引到每个居民身边,以景观学、行为学、生态学、美学等学科理论综合考虑、科学论证、合理规划,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区环境。
4、园林与城市建筑和城市设施的融合
我国传统的城市园林只局限于城市的建筑道路及其它设施之外的空余地块,也即“建筑优先,绿地填充”。而大园林理论要求园林去关注整个城市的整体性,即在规划设计的城市生态环境中,科学的设置建筑道路和城市设施。实现“城市即园林,园林即城市”的构思。
古典与现代的交织,必然会迸出火花,可能是促进的,也可能是倒退的。这就需要我们现代设计师去融合,去协调。五千年文化的积淀必将把此二者完美的揉捏到一起,真正的达到“以人为本”的真正目标。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进程对园林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我国现代园林在观念,体制,专业教育,设计理念,园林实践等等诸多方面还相对滞后,无法满足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园林学专业是城市建设的三大支柱之一,它的规划师与城市规划师和建筑设计师三足鼎立,成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这应该成为我国园林学的发展方向。我们应尽快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体系,以指导中国现代园林实践。
参考文献:
[1]刘仁义.感悟徽派建筑[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2]马涛.居住环境景观设计[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3]黄鹄.徽派建筑特色风格探讨:古朴淳真和谐典雅[J].四川建筑,2008,(06)
[4]李志彪.借鉴徽派风格重塑旧城风貌[J].小城镇建设, 2003,(08)
[5]刘勇.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风格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