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每年产生垃圾近10亿吨,通过焚烧和填埋,污染、浪费严重。辽宁“发明达人”孙吉林解决这一棘手问题,烧垃圾制造绿色生物可燃气,木醋液可以作为有机蔬菜的营养液,焦油能卖2000元一吨,残渣还能制砖。零排放的方式把垃圾“吃干榨净”,现在每天最高能处理可燃垃圾500吨,获利10万元。美国大公司开价1.6亿元买他的专利却被拒绝。
今年48岁的孙吉林,出生在辽宁省丹东市宽甸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不到20岁就参了军。因能吃苦又善钻研,孙吉林在几位工程师的指导下,不到两年就先后拿到了锅炉使用维修、车床和电气焊技术等七个专业的资格证,被总参评为“一专多能人才”。
复员回到家乡,孙吉林成了香饽饽。在县能源办公室支持下,孙吉林牵头成立了县供热站。他从供暖行当入手,寻找煤的替代品,琢磨着如何降低供暖成本。后来供热站转制成民营企业,他到全国各地取经,光是买图纸的钱就花了20多万元。2003年10月,一台4吨秸秆燃气供暖锅炉开炉。然而,这台锅炉只运行了数小时就成了一堆废铁。从这次失败中,孙吉林找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两个月后,新的秸秆气化设备——“生物质制炭制气发生器”终于研制成功。
这种“生物质制炭制气发生器”以农村废弃的秸秆、稻壳、玉米芯、锯末、碎木等为原料,既生产可燃气体,同时又产炭,不仅节能降耗,而且清洁环保。之后,孙吉林在灌水、硼海和牛毛坞镇建了3个气化站。平时1公斤秸秆连一壶水也烧不开,但进到气化站能生产2立方米的燃气,够8口之家做一顿饭。农民做饭不必再受烟熏火燎的烦恼,只要轻轻地拧开管道阀门,打开燃气灶开关,一桌香喷喷的饭菜便很快做成。
2005年10月,孙吉林拿到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新一代生物质制炭制气发生器在全省的快速推广。对整个辽宁省来说,每年相当于从灶坑中“抢”出了百万余亩山林!
2005年11月的一天,孙吉林从电视上看到一条新闻,北京通州区城郊结合部某小区附近的垃圾场经常焚烧垃圾,致使烟尘翻滚,臭气刺鼻。孙吉林从网上了解到,我国每年产生的垃圾近10亿吨,大多通过焚烧和填埋处理。不仅耗费巨资,焚烧还排放大量有害气体;掩埋到地下会污染地下水。他开始琢磨如何把垃圾有效利用。
一位专家告诉他,这个问题太难解决。虽然用可燃垃圾能生产燃气,但生活垃圾中最常见的塑料袋、鞋底、泡沫板等,在焚烧时都会产生有害气体二噁英,毒性十分大,是砒霜的900倍,有“世纪之毒”之称,这是一个世界难题。听了这话,孙吉林吓了一跳。
怎样在烧可燃垃圾时不产生二噁英呢?为攻克这个技术堡垒,孙吉林带着他的研发团队,通过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及多家科研单位请教。研发过程中的痛苦和艰辛简直不堪回首。连他的一位在英国TNED公司当化学工程师的朋友都感叹,有关解决方案的程序太复杂了!
不过上苍并没有亏待这位敢想敢干的东北硬汉。经过两年多艰苦研究,2007年底,他聘请一批国内知名专家给自己的垃圾气化技术搞了科技成果论证。专家们认为孙吉林已经成功解决了这个举世瞩目的难关。谈到他成功研制出的一种能对可燃垃圾能进行清洁无害化生产可燃气体的机械设备——“生物质垃圾制气发生器”,孙吉林自豪地说:“这增加了我的信心,然后开始申报国家专利。我真是比生儿育女还高兴。因为在别人眼里做不成的事,我做成了!”
2008年,经过严谨审核,孙吉林发明的“生物质垃圾制气发生器”终获国家技术专利。这个技术能使“可燃垃圾在发生器内燃烧时,通过控制燃烧温度,达到垃圾气化的条件,生成可燃气体,再用技术工艺转化成清洁的可燃气体。”令人叫绝的是,塑料袋等白色垃圾在燃烧、气化过程中不产生二噁英,而且在气化炉里不结焦,堪称绿色环保燃气。经过储气柜,再通过管网能直接输送给千家万户。普通的液化气100多块钱一罐,只能用20天。这个气,同样用20天最多也就50块钱。垃圾气化站的气化炉工作不到5个小时,就能制造出够全村370户人家用整整一个星期的可燃气。
二噁英到底去了哪里呢?孙吉林说有的东西属于技术机密不便于透露,不过有一点很重要,二噁英是在白色垃圾直接燃烧到七八百度时才能产生的。期间的高温和低温都能“消灭”它。在控制温度的技巧和时机上大有学问。
这位“土专家”的发明,当时在国内虽然没闹出多大动静,却引起了一些国外清洁能源机构的关注。2010年5月,孙吉林的丹东市承天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来了两位高鼻子蓝眼睛的外国客人——美国WEDL涡轮发动机公司董事长麦克劳斯和他的助手。他们在对孙吉林的项目进行现场观摩考察后,开出1.6亿元人民币的天价,欲让他转让专利。“对不起,这个项目在我们国家还没有转化成生产力,还不能转出国外。”孙吉林几乎未加思考,就果断拒绝。他的倔强,让美国老板颇感意外。
“我觉得要想做垃圾产业,就应该把垃圾吃干榨净。”孙吉林有了这一想法后,专门去了趟美国,据说那里的垃圾分拣技术很先进。可到了那里才发现,老外的垃圾分选机价格昂贵,一台大型设备动辄好几百万,最贵的一套如果引进需要3000万美元。而且美国的垃圾构成与中国不同,设备不太适用。孙吉林介绍:“我国垃圾中,可燃垃圾大约占25%左右;建筑垃圾占20%;有机土垃圾,包括剩饭和煤土垃圾,约占55%。和国外垃圾相比,我们的建筑垃圾和有机土垃圾所占比例较大。”
人工分拣费力耗时、效率低下,洋设备又买不起,怎么办?孙吉林说:“这有何难,自己鼓捣啊!”后来他还真带人研发出了一套科技含量很高的垃圾分拣设备,能把垃圾分成4种——铁、建筑垃圾、可燃垃圾、有机土。铁用磁铁吸出来,可燃垃圾和塑料靠风吹出来,建筑垃圾和有机土用重量筛选法分拣出来。所有垃圾倒进一个机器里能快速同时分选。这种小型分拣机,一天能分拣150吨垃圾,政府每吨补贴10元钱。
在孙吉林这里,可以看到每种垃圾的“大变身”。不光把垃圾分类,还将它们变为可带来效益的产品。在建筑垃圾车间,这些最令人头痛的砖块水泥疙瘩被破碎,压成建筑用砖。1吨建筑垃圾可造2立方砖,一块砖卖5毛钱,1立方空心砖卖190元。一条生产线一天能生产100多立方砖,一年产值600多万元。如今知名的企业家陈光标就是靠这种建筑垃圾发的家。
塑料垃圾被送进水池进行清洗,然后做成块状的再生塑料。这种塑料饼可以卖给塑料厂,做成塑料绳、跳板、模板、花盆、塑料筐、下水道管等非食用塑料产品,一吨卖2600元。
从垃圾中分选出来的有机土,孙吉林又做了细分,细的做有机肥,粗的做造地土。孙吉林表示:“我们用垃圾气化出来的燃气,对有机土进行燃烧消毒。种花、种果树、种庄稼都可以用这种有机土,而且长得非常好。”
除此外,在烧垃圾制造绿色生物质可燃气时,还能分离出两种产品,木醋液和焦油。木醋液可以作为有机蔬菜的营养液,焦油能卖2000元一吨,残渣还能制砖出售。
就这样,他用零排放的方式把垃圾彻底“吃干榨净”。现在孙吉林的气站有100处左右,每天最高能处理可燃垃圾500吨,除去各种开支,净利润达到10多万元。一年差不多4000万元!如今除丹东之外,营口、鞍山、本溪、盘锦、辽阳、北京、银川等地,也引进了他的垃圾分拣机和“生物质垃圾制气发生器”等设备。就在不久前的短短两个月,他的小型化设备接到了3000多万元的订单。
在孙吉林眼里,垃圾就是一座金矿。2012年夏天他到郑州和合肥等地出差,沿途看到农民在麦茬地里焚烧麦秸,到处浓烟滚滚。看到这一切,孙吉林痛心疾首:“知道你们烧的是什么吗?都是钞票!”
今年48岁的孙吉林,出生在辽宁省丹东市宽甸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不到20岁就参了军。因能吃苦又善钻研,孙吉林在几位工程师的指导下,不到两年就先后拿到了锅炉使用维修、车床和电气焊技术等七个专业的资格证,被总参评为“一专多能人才”。
复员回到家乡,孙吉林成了香饽饽。在县能源办公室支持下,孙吉林牵头成立了县供热站。他从供暖行当入手,寻找煤的替代品,琢磨着如何降低供暖成本。后来供热站转制成民营企业,他到全国各地取经,光是买图纸的钱就花了20多万元。2003年10月,一台4吨秸秆燃气供暖锅炉开炉。然而,这台锅炉只运行了数小时就成了一堆废铁。从这次失败中,孙吉林找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两个月后,新的秸秆气化设备——“生物质制炭制气发生器”终于研制成功。
这种“生物质制炭制气发生器”以农村废弃的秸秆、稻壳、玉米芯、锯末、碎木等为原料,既生产可燃气体,同时又产炭,不仅节能降耗,而且清洁环保。之后,孙吉林在灌水、硼海和牛毛坞镇建了3个气化站。平时1公斤秸秆连一壶水也烧不开,但进到气化站能生产2立方米的燃气,够8口之家做一顿饭。农民做饭不必再受烟熏火燎的烦恼,只要轻轻地拧开管道阀门,打开燃气灶开关,一桌香喷喷的饭菜便很快做成。
2005年10月,孙吉林拿到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新一代生物质制炭制气发生器在全省的快速推广。对整个辽宁省来说,每年相当于从灶坑中“抢”出了百万余亩山林!
2005年11月的一天,孙吉林从电视上看到一条新闻,北京通州区城郊结合部某小区附近的垃圾场经常焚烧垃圾,致使烟尘翻滚,臭气刺鼻。孙吉林从网上了解到,我国每年产生的垃圾近10亿吨,大多通过焚烧和填埋处理。不仅耗费巨资,焚烧还排放大量有害气体;掩埋到地下会污染地下水。他开始琢磨如何把垃圾有效利用。
一位专家告诉他,这个问题太难解决。虽然用可燃垃圾能生产燃气,但生活垃圾中最常见的塑料袋、鞋底、泡沫板等,在焚烧时都会产生有害气体二噁英,毒性十分大,是砒霜的900倍,有“世纪之毒”之称,这是一个世界难题。听了这话,孙吉林吓了一跳。
怎样在烧可燃垃圾时不产生二噁英呢?为攻克这个技术堡垒,孙吉林带着他的研发团队,通过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及多家科研单位请教。研发过程中的痛苦和艰辛简直不堪回首。连他的一位在英国TNED公司当化学工程师的朋友都感叹,有关解决方案的程序太复杂了!
不过上苍并没有亏待这位敢想敢干的东北硬汉。经过两年多艰苦研究,2007年底,他聘请一批国内知名专家给自己的垃圾气化技术搞了科技成果论证。专家们认为孙吉林已经成功解决了这个举世瞩目的难关。谈到他成功研制出的一种能对可燃垃圾能进行清洁无害化生产可燃气体的机械设备——“生物质垃圾制气发生器”,孙吉林自豪地说:“这增加了我的信心,然后开始申报国家专利。我真是比生儿育女还高兴。因为在别人眼里做不成的事,我做成了!”
2008年,经过严谨审核,孙吉林发明的“生物质垃圾制气发生器”终获国家技术专利。这个技术能使“可燃垃圾在发生器内燃烧时,通过控制燃烧温度,达到垃圾气化的条件,生成可燃气体,再用技术工艺转化成清洁的可燃气体。”令人叫绝的是,塑料袋等白色垃圾在燃烧、气化过程中不产生二噁英,而且在气化炉里不结焦,堪称绿色环保燃气。经过储气柜,再通过管网能直接输送给千家万户。普通的液化气100多块钱一罐,只能用20天。这个气,同样用20天最多也就50块钱。垃圾气化站的气化炉工作不到5个小时,就能制造出够全村370户人家用整整一个星期的可燃气。
二噁英到底去了哪里呢?孙吉林说有的东西属于技术机密不便于透露,不过有一点很重要,二噁英是在白色垃圾直接燃烧到七八百度时才能产生的。期间的高温和低温都能“消灭”它。在控制温度的技巧和时机上大有学问。
这位“土专家”的发明,当时在国内虽然没闹出多大动静,却引起了一些国外清洁能源机构的关注。2010年5月,孙吉林的丹东市承天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来了两位高鼻子蓝眼睛的外国客人——美国WEDL涡轮发动机公司董事长麦克劳斯和他的助手。他们在对孙吉林的项目进行现场观摩考察后,开出1.6亿元人民币的天价,欲让他转让专利。“对不起,这个项目在我们国家还没有转化成生产力,还不能转出国外。”孙吉林几乎未加思考,就果断拒绝。他的倔强,让美国老板颇感意外。
“我觉得要想做垃圾产业,就应该把垃圾吃干榨净。”孙吉林有了这一想法后,专门去了趟美国,据说那里的垃圾分拣技术很先进。可到了那里才发现,老外的垃圾分选机价格昂贵,一台大型设备动辄好几百万,最贵的一套如果引进需要3000万美元。而且美国的垃圾构成与中国不同,设备不太适用。孙吉林介绍:“我国垃圾中,可燃垃圾大约占25%左右;建筑垃圾占20%;有机土垃圾,包括剩饭和煤土垃圾,约占55%。和国外垃圾相比,我们的建筑垃圾和有机土垃圾所占比例较大。”
人工分拣费力耗时、效率低下,洋设备又买不起,怎么办?孙吉林说:“这有何难,自己鼓捣啊!”后来他还真带人研发出了一套科技含量很高的垃圾分拣设备,能把垃圾分成4种——铁、建筑垃圾、可燃垃圾、有机土。铁用磁铁吸出来,可燃垃圾和塑料靠风吹出来,建筑垃圾和有机土用重量筛选法分拣出来。所有垃圾倒进一个机器里能快速同时分选。这种小型分拣机,一天能分拣150吨垃圾,政府每吨补贴10元钱。
在孙吉林这里,可以看到每种垃圾的“大变身”。不光把垃圾分类,还将它们变为可带来效益的产品。在建筑垃圾车间,这些最令人头痛的砖块水泥疙瘩被破碎,压成建筑用砖。1吨建筑垃圾可造2立方砖,一块砖卖5毛钱,1立方空心砖卖190元。一条生产线一天能生产100多立方砖,一年产值600多万元。如今知名的企业家陈光标就是靠这种建筑垃圾发的家。
塑料垃圾被送进水池进行清洗,然后做成块状的再生塑料。这种塑料饼可以卖给塑料厂,做成塑料绳、跳板、模板、花盆、塑料筐、下水道管等非食用塑料产品,一吨卖2600元。
从垃圾中分选出来的有机土,孙吉林又做了细分,细的做有机肥,粗的做造地土。孙吉林表示:“我们用垃圾气化出来的燃气,对有机土进行燃烧消毒。种花、种果树、种庄稼都可以用这种有机土,而且长得非常好。”
除此外,在烧垃圾制造绿色生物质可燃气时,还能分离出两种产品,木醋液和焦油。木醋液可以作为有机蔬菜的营养液,焦油能卖2000元一吨,残渣还能制砖出售。
就这样,他用零排放的方式把垃圾彻底“吃干榨净”。现在孙吉林的气站有100处左右,每天最高能处理可燃垃圾500吨,除去各种开支,净利润达到10多万元。一年差不多4000万元!如今除丹东之外,营口、鞍山、本溪、盘锦、辽阳、北京、银川等地,也引进了他的垃圾分拣机和“生物质垃圾制气发生器”等设备。就在不久前的短短两个月,他的小型化设备接到了3000多万元的订单。
在孙吉林眼里,垃圾就是一座金矿。2012年夏天他到郑州和合肥等地出差,沿途看到农民在麦茬地里焚烧麦秸,到处浓烟滚滚。看到这一切,孙吉林痛心疾首:“知道你们烧的是什么吗?都是钞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