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迷恋

来源 :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jiajign13237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迷恋权力,是人的又一天性。在美国,就“公民社会”一层面而言,“权力阶层”无非是民间团体的领导人。在唐人街,拉个把山头一点也不费事。会员上万的固然是会,三数位也是,而且名目更壮观,动不动就“全美”、“全侨”、“环球”、“中美”、“国际总会”。华人的同仁团体,旧金山湾区一地少说也有数百个。各种会长、董事、理事、干事应运而生,且规矩繁多。传统的同乡会,有教外人“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的讲究:级别分元老、总长、主席。“元老”这燕子尾,须是担任过三届主席才有资格戴的。无论哪种职位,共通的特征有三:一是没有薪水(资金雄厚的同乡会,开会供应“工作午餐”,到外州或别国参加恳亲活动,补助机票和食宿费,但不算丰厚,多数要自家倒贴一部分);二是没有潜在利益(由于本身没有资源,谁也不求你办事,当然没有白白付酬的冤大头);三是连任受严格限制。
  人人恋栈权力,如何按程序让掌权者体面下台就成了大学问。唐人街有一个团体,因会长改选闹了大风波。起因是这样的:团体召开理事会,研究下届会长的选举。现任会长以年老和住处离唐人街太远,难以办公为由,请求理事会不把他列为候选人。理事们求速战速决,潦草地通过决议。下届会长选举如期举行,老会长下了台。本来,整个过程并无瑕疵。可是,黯然下台的老会长串联几位平日合得来的理事,散布谣言,攻击新会长,列举对方“不称职”的理由,要求重启选举。虽然因为响应者不多,没成气候,但连番折腾教该团体元气大伤。理事们冷静下来以后,总结教训,终于明白,风波的根由,说简单也简单——对前会长的尊重不够。不错,老会长要求不连任,绝非“假惺惺”,但下台要下得风光,不能让会长大人误会,众理事“生怕他不走”。诸位务必表示出惊讶、失望、不理解,舍不得,一而再,再而三地挽留,以回应老会长的辞了又辞。怎样才叫“瓜熟蒂落”?老会长的去意坚决到生大气的田地,理事会的挽留也到了“百般无奈”的境界。最后,开隆重的话别会,送上堂皇的牌匾,让老会长堂堂正正地“功成身退”。须知老会长按照章程是可以竞选连任的,他不想不明不白地做田园不芜而挂冠的陶渊明,他不在乎五斗米,但要体面地告别。
  没当过清廉如许的“长”的大陆新移民,怎么也想不通,这既不来钱又没多少影响力的芝麻绿豆“官”,为什么谁做了,都不愿下来?解释是现成的,比如:但凡“官衔”,不管其实质权力如何,都能满足虚荣心。海外生活的中国人,精神生活贫瘠,社交圈子狭隘。新移民在国内时日子多半不如意,在美国也处于底层,他们不甘心卑贱一生,要在晚年“抖”给人家看,而最容易获致的威风,来自当“官”。
  说千道万,归结到这样的定理:权力本身,是极强烈的腐蚀剂。它把人的良知毁掉的过程,有如温水煮青蛙。你微弱的理性、意志力,断断难以抗御不着痕迹地把你往罪恶与愚蠢拖的内外合力。内部因素,是虚荣心。外部因素,光举一种就够:在官本位的社会,每一个掌权者,都是向上爬的,要打通关节的,要谋取利益的各色人等务必“搞定”的对象。奴才是才,是最实用最有用的“才”,炉火纯青的拍马功夫,遍及海内外、显性隐性、老婆孩子七大姑八大姨的高超手段,绝妙的“打点”技巧,使人在合宜的温水里,不再被捧为“天纵英明”时,不再不好意思;享受惯了特供,再也不能忍受普通菜市的肮和污染。终于,好人被“煮熟”,成为标准的官员。
  田垌里的稗草,不怕虫害,不要肥料,不需任何人力,骄傲地长在稻子头上。勤勉的农民,不管耕耘多么幸苦周到,也未必获得好收成。前者是坏的天性,后者是好的天性。
其他文献
苏丹与南苏丹签和平协议  在非盟苏丹问题高级别委员会的调解和斡旋之下,苏丹和南苏丹2月10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签署了一份“互不侵犯条约”。苏丹情报部门负责人阿塔和南苏丹情报局长道斯在非盟官员的见证下,在“互不侵犯条约”上签字,从而为双方在石油利益分配问题谈判破裂后导致的紧张形势降温。    英国掀起新一波王室热  2012年伊始,随着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庆典各种细节逐一公布,
“希望至少10年内他不被抓到”  奥马尔·本·拉丹从肉体上被消灭已经一年多了,美国的反恐特别行动部队正将注意力放在其继任者阿伊曼·阿尔-扎瓦希里——前埃及军队的外科军医,被广泛视为策划、袭击美国和其他国家目标的首脑智囊人物。由于扎瓦希里平时戴一副大边框的眼镜,所以忠于他的部下一直亲切地称他为“眼镜先生”。  去年年底,在巴基斯坦的北瓦济里斯坦举行的一次“基地”组织领导层和一些骨干分子的聚餐会上,扎
当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为发动珍珠港袭击的山本五十六及其他日本战亡者石碑献花时,几乎听不到西方主流媒体对此的批评声音,实际上,对于安倍的举动,西方媒体要么不关心,要么装作不在意。  在安倍赴海外“拜鬼”的问题上,日本的亚洲邻国表示抗议和谴责,而西方却沉默不语,这不能不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证明在日本的历史问题上,西方与中韩等亚洲国家之间存在何种的认知鸿沟。  即使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
1823年,美国“门罗宣言”堂而皇之将拉丁美洲当成其“后院”。此后,美国无论是“大棒政策”、“金元外交”、还是“睦邻政策”等等,其思路都是将拉美当成美国国家利益的工具。这也注定了,拉美的悲情历史,以及层出不穷的英雄人物。玻利瓦尔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如今委内瑞拉的总统查韦斯多次毫不讳言,他要延续玻利瓦尔的“美洲大国梦”。  而在一个国家的总统就职典礼上,如果作为主角的总统缺席,那会掀起怎样的轩然大波
9·11催生的部门  2002年的11月25日,出席完北约首脑会议归来的美国总统布什回到了白宫东厅,这一幕注定成为历史的一个注脚,因为就是在这一天,他签署了成立“国土安全部”的法案。  一年前的9·11事件,致使北约第一次宣布启动北约章程中的第五款:共同防卫机制,宣布如果恐怖袭击事件受到任何国家的指示,将被视为是对美国的军事袭击,因此也被认为是对所有北约成员国的军事袭击。  按照布什当时的设想,面
时间先回到三年前,2010年4月5日,一段记录美军直升机射杀巴格达街头行人的录像一经公开,震惊世界。据《纽约时报》报道,2010年2月至11月间,维基解密公开了70多万份绝密文件。在视频公开一月后,泄密者在伊拉克被捕,他是驻伊美军的情报分析师布拉德利·曼宁。曼宁被控22项罪名,包括可判终生监禁的通敌罪。  曼宁泄密  25岁的曼宁看上去身材瘦小,文静寡言,可正是这样一个人被指控犯下美国历史上最严重
祖先住在家里    我和莫塞斯决定去一个叫肯地亚马的小村庄。  令我惊奇的是,在这个村几乎看不见草房,大多是刷着白墙和盖着铁皮顶的房子。刚进村,我们便随意闯进一家,想打听酋长的家,可一进门就发现这家人的大堂里居然有两个长方形的坑,一问才知道是坟墓。  进村必须先见酋长,这是礼节,也是规矩。所以,我不得不带着疑问先去拜访村里的酋长凯库拉。  “你来这里究竟想干什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还想带走什么?”
世人都说好莱坞有三宝:特效女神肌肉佬。在各式好莱坞主流大片中,撇开打酱油的配角肌肉佬不说,那些在枪林弹雨里来去自如,即使受了点伤但在电影结尾总能满血复活并偶尔抱得美人归的主角肌肉佬,通常有着不为人知的神秘身份。他们来自FBI(美国联邦调查局)或者CIA(美国中央情报局),他们是久经沙场的现任特工或者是深藏功与名的前任特工,从驾驶飞机到捣鼓计算机,所有正常人无法企及的技能,他们都信手拈来。  因为爱
在2014年巴西足球世界杯赛中,阿根廷队表现不俗。但美女总统克里斯蒂娜仍难笑出声来,因为阿根廷经济已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分析师预计阿根廷通胀将高达40%,与此同时本币比索兑美元持续贬值、犯罪事件与社会恐慌情绪均在上升——其直接原因是,美国法院判阿根廷政府向美国几家对冲基金全额赔付本息15亿美元现金,这笔被追索的“债务”令本已问题丛生的阿根廷如同“雪上加霜”。而目前社会消费力的基本停滞,让人们嗅
明明知道有那么多事情堆在眼前,摊开的文件,散乱的衣橱,该读的书,该打的电话,该发的邮件,该去洗澡了,该睡觉了……尽管你明明知道自己的小心脏正焦灼不安,可还是干着那些无营养的事,或只是发呆地说,再等一会儿……于是,天黑了又白了,心情愈加沮丧,却又有种如偷来的欢愉般的戏谑。  好吧,这就是拖延症。不到deadline,总认为还有时间可以慢慢来,然后装作对那些事情视而不见。  有人说,拖延是一种疾病。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