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北京市海淀区针对城市社区的特点,立足首都站位、对标首善标准、弘扬首创精神,探索了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海淀经验。目前,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海淀区建设了1个实践中心、29个实践所、648个实践站,100个实践基地,220个友邻志愿驿站,实现了文明实践活动的城乡区域全覆盖。同时,海淀区还成立了1781支文明实践志愿队,目前注册志愿者已达90余万人,初步形成了高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北京市海淀区针对城市社区的特点,立足首都站位、对标首善标准、弘扬首创精神,探索了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海淀经验。目前,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海淀区建设了1个实践中心、29个实践所、648个实践站,100个实践基地,220个友邻志愿驿站,实现了文明实践活动的城乡区域全覆盖。同时,海淀区还成立了1781支文明实践志愿队,目前注册志愿者已达90余万人,初步形成了高效立体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体系。
立足首都站位,推進文明实践落地生根
坚持正确方向,践行党的使命任务。海淀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努力实现文明实践工作与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同频共振。“第一时间”响应。在北京市部署一周内,出台工作方案和配套文件;两周之内建立了工作机构,实践中心揭牌;一个月内实践站、所实现了全覆盖;及时制定全国试点建设20条措施;同时,起草文明实践三年行动计划,始终保持快速跟进的工作节奏。实施“一把手”工程。由党政主要领导任主任、所长、站长,以“一把手”工程调配党、政双线资源,提升资源整合能力。强化“一盘棋”思想。43家区属单位、111家文明委成员单位、40余家文明单位成员单位同心协作,构建了全区统筹协调、上下协同的协调机制。加强“一揽子”设计。制定《海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方案》等4个文件,刊发120余期《文明实践工作简报》,开展《“两新两高”战略下的海淀新时代文明实践》等6个课题调研,加大督导培训,各项工作有效推进。
对标首善标准,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蔚然成风
推进志愿服务精准化。通过开展2万余项线上线下活动,“社区议事厅”多渠道征集群众需求。在高校、高知社区主打社区共治;回迁、城乡结合社区主打文明风尚塑造;高档社区、科技人才社区主打思想引领,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里。推动志愿服务便利化。疫情防控中,吹响“集结号”,调动1000多支志愿队开展应急社区值守、买菜买药、心理咨询,形成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定领导挂点“包片”制度、党组织对口联系指导制度、绩效考核“五个纳入”等制度。设立志愿服务促进中心30个,统筹调配志愿服务力量。将工作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探索文明实践基金会撬动社会资本的有效方式。设立每月“文明实践推动日”,常态化开展主题活动。推动志愿服务品牌化。区级建立了理论宣讲、教育、文化等9类专业志愿队,以及培育科技创新等多支特色志愿队。培育了“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讲习录”“红色香山故事”等文明实践宣讲品牌。涌现出“永定路上蓝马甲”、同舟共济宣传员等“为民服务八大员”等志愿服务品牌。
弘扬首创精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提质增效
探索“文明实践+科技”高效路径。研发“点单派单”平台,利用VR虚拟现实、LBS(基于位置的服务)、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服务群众需求6000余次。驻区科技企业组建200余支科技类志愿队,打造“百秒讲习”微党课传播科学理论。组织发起高校科技助老、“传承之焰”支教、“云语课堂”等志愿项目。在联想、小米等实践基地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和科技前沿知识传播,在东升科技园北京外研书店实践基地举办“青年马克思主义读书会”,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园区青年心中。有机融入中心工作。探索志愿服务社区治理新路径,打造“西木学堂”等“海淀友邻”志愿服务项目,营建共建共享的“海淀友邻”新型邻里关系,使文明风尚融入城市生活方方面面。整合体制内外资源。畅通党群服务中心、党校分校等资源调配使用机制,辖区社会组织资源向公益志愿活动开放。例如,在链家门店设立220家友邻志愿服务驿站,形成新思想加油站、数字反哺等40余项志愿服务项目,等等。
实践工作中的成效与方向
社会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在疫情防控中,党员率先行动,群众一呼百应,10万名志愿者开展暖心行动,凝聚了“战旗党支部”“上阵父子兵”“隔不断的邻里情”等精神力量。社会风尚更为崇德向善。“文明实践暖客厅”等项目助力推进群众群防群治、共建共治共享;“榜样说条例”等项目宣讲文明条例,弘扬了光盘行动、垃圾分类等。市民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极大提升,海淀区以北京市第一的成绩蝉联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区称号。社区环境更为和谐有序。凝聚地区资源打造和谐美丽的生活环境,增强社区群众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形成了互帮互助的邻里关系,彰显了城市的温度。
下一步,海淀区将发挥“创新合伙人”理念,巩固和健全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体制机制;撬动整合社会资本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发挥孵化器作用,加强志愿服务的创新;推动科技赋能志愿服务工作,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扩大志愿服务的影响力。
(责任编辑:熊成帅)
(本文摘自北京市海淀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副主任张劲林同志在2020年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有删节。)
其他文献
2020年11月4日上午,上海莘城学校美丽的校园内,29 00余名身着盛装的师生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共同见证了上海首所雷锋学校的隆重授牌。与莘城学校师生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的,还有40余位来沪出席“新时代雷锋学校建设研讨会”的全国部分省市雷锋学校负责人和相关领导、专家学者。雷锋学校开启崭新征程 自20世纪70年代全国首所雷锋学校——抚顺市雷锋小学诞生,全国雷锋学校的创建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征程。
儿童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做好儿童的教育培养,不仅事关能否形成一支高素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队伍,而且关系到建设现代化强国和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爱心启航 2020年11月20日,由中央财政支持,经评审并经民政部批准的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示范项目“小太阳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志愿行动计划项目”启动仪式暨培训会议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举行。
从小事入手,播撒爱与美的种子,这粒种子将变成一种责任,一种关怀,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染与熏陶,最后成为一种精神。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朴素的教育思想,沪、鲁、蒙三地的三所小学分别尝试用多种有益方式,强调从德育和美育着手,打造新时代的接班人,并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在成绩面前,三所学校没有止步不前,而是在寻求更大的突破与进步。雷锋精神作为大爱与大美的化身,无疑是学校兴教育人以及德育教育的有力抓手。用雷锋精神去
说到童谣,每个人都不会陌生,朗朗上口的韵律使人易学难忘,“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儿头儿头,下雨不愁,人家有伞我有儿头;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有多少绚烂的童年回忆,就有多少童谣与之相匹配。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孩子们口中的绿色童谣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变了味的古诗、儿歌。近日,有几位家长给杂志社寄来了这样一封信—— 尊敬的雷锋杂志社领导: 前
人间激情五月天,神州遍下汗水雨。 翻开百年党史,浏览一个个英模的故事,感受一个个时代的变迁,无不掺和着劳动的号子、奏响着劳动的音符。 在雷锋心中,世界上最光荣的事是劳动,世界上最体面的人是劳动者。雷锋一生把工作当作快乐、当作奉献,满腔热情地投入每一项工作中去。雷锋认为:“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无论组织安排哪项工作,雷锋都欣然接受,不拈轻怕重、不得过且过
2020年七一之际,北京市海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揭牌暨青年马克思主义读书会启动仪式在北京外研书店成功举行,北京外研书店东升科技园店成为海淀实体书店中首家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中共海淀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明办主任杨军昌参加仪式并致辞。他表示,北京外研书店(东升科技园店)作为第一批成功入选海淀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之一,充分说明了书店在“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中起到的作用。希望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同新时
学院路街道辖区常住人口约23万人,辖区内有9所高校、11家科研院所,是海淀区科技、文化、教育资源最密集的地区之一。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学院路街道充分整合地区资源、发挥地区优势,坚持党建引领、协调联动,以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为落脚点助推基层治理,探索出新时代文明实践与基层社会治理有效融合的新路子。 在实际工作中,学院路街道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统筹规划、志愿服务促进中心组织实施、志愿服
4月23日,天津大学召开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理论研讨会。会上,“天津大学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天津大学是我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建校初期就首倡并恪守“实事求是”的校训,有着爱国主义的传统。早在“五四”运动之前该校就培养出了张太雷这样最早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法科高材生、著名革命家和我党建党初期的出色领导人。张太雷虽然在发动和指挥广州起义时英勇牺牲了,但他留下的“初心”精神、红色家书
海淀区四季青镇以四季青镇“文化四季”综合活动中心为核心,综合现有的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以常青村、玉泉村、田村、门头村四个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为东、西、南、北四个点位,形成以点带面的15分钟文化惠民服务圈,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 四季青镇在市、区文明办和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抓手,充分发挥四季青镇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优势,打造“文化四季”特色文化品牌,充分发挥公共文化在文明实践工作中
北京市海淀区马连洼街道梅园社区地处城乡结合部,居住着汉族、回族、满族、壮族、土家族、蒙古族、朝鲜族、撒拉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维吾尔族等11个民族。 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居住的社区。多年来在社区两委一站的坚强领导下充分挖掘社区多民族资源,发挥民族工作优势,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2018年获得由北京市评选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五个好社区党组织”“北京市社会领域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