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上好小学科学课”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rp8808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学科体系中,科学科同语文、数学等其它姊妹学科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对于一个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数学或其它学科教学,而从未从事过小学科学科教学的教师而言,他们有少部分会认为:语文科太难了,知识面太宽了、学生不易掌握;数学科逻辑性强,学生难学;科学科操作性强,老师好教,学生也好学。我认为这种想法具有一定局限,其实每一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要想落到实处,都有一定难处。就拿科学科来说吧,需从多方面着手才能上好,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简单谈谈“怎样上好小学科学课”。
  一、创设质疑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浓厚的兴趣是学生质疑的源泉。学生能否提出问题?能否提出好问题?关键在于创设学生质疑的情境。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各种途径,创设积极的质疑情境,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
  如学习三年级上册《空气占据空间吗》一课中,我首先演示了“纸巾的奇遇”实验,当学生看到烧杯中的纸巾被压到水下却并没有如他们预期中的被浸湿时,顿时被激起了求知欲。这时我又适时提问:“是谁保护了杯中的纸巾不被浸湿呢?”学生根据实验事实,初步推断出可能与空气有关,那么究竟是不是空气呢?由于课堂一开头就引起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自然也就产生了如“我们怎样才能看到空气、摸到空气?”等等一连串的疑问。显然,教师创设了这样的质疑情境,学生不但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且提出的问题有利于探究活动的进行。
  二、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科学探究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提出问题、提出假设、作出计划、进行调查、进行研讨、进行评价等。通过学生亲自参与,亲自经历,亲自体验,才会有更深刻的感受,才能真正感悟科学的真谛。
  如《声音的产生》一文,在教学过程中,当让学生说出一些能发声的乐器后,就让学生讨论:“它们是靠什么发声的?在发声时这些物体会产生什么现象?”于是,学生尽情“玩”手中的乐器,观察它们的发声部位、观察发声时的变化现象等,互相交流、争论,最后总结出:声音是靠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在发声时都会产生振动现象。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使他们了解和掌握了更多的有关声音的知识,同时也训练了获取知识能力和方法,得到了获取知识的成就感。
  三、强调学生的质疑探究、培养创新精神
  一切创造都来源于实践,一切真知都来源于疑问。因此,在科学课教学中,我们要鼓励他们大胆的创设情景、设计实验方案、解决实际问题。从设计到解决的过程,就是他们多种思维综合發展的过程,也是创新精神的萌芽诞生的过程。只有让学生从头到尾去体验全过程,他们的创造潜能才得到开发、创造能力才能以培养。
  如教学《物体的热胀冷缩》一文时,学生为研究空气是否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在研究固体有热胀冷缩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多实验方案。有的认为可以在烧瓶中塞上带细玻璃管的塞子,将管口涂上肥皂液,观察肥皂液的变化;有的认为可以在烧瓶上套上气球观察气球胀瘪现象等。无论是哪种设想,我们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材料,让他们自己去设计,去尝试去探索。
  四、利用农村自然优势,上好科学课
  农村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于城区学生,农村的孩子更熟悉大自然的环境,在某些科学知识学习方面更胜于城区学生。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合理取材,让学生接触大自然,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实验、去考察、去感知自然现象。在教学《蚯蚓的生活环境》这一节时,先让学生课前自己动手寻找一条或几条蚯蚓,找到蚯蚓后,把观察的时间、地点、土壤情况、地理情况等讯息都如实记录下来,把自己对蚯蚓生活条件的一些看法、理解也写上。在课堂上,同学们各抒己见,好不精彩,老师加以适当的点拨,一堂课下来,事半功倍。
  总之,教师要想上好科学课,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真正理解什么是科学,并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之,以科学的方法教学之,以科学的精神探索之,这样,教师才能教得有效,学生才能学得有趣。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绘本蕴含着丰富的英语思维和英语学习方法,巧妙利用绘本,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和英语思维。教师利用绘本提高学生对词汇的拓展能力,激发学生想象力、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以及提升学生英语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 绘本利用 能力提高  英语绘本的利用是小学英语教学的常态,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都会用绘本对课堂进行补充,利用绘本上的图画和文字增强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小学生学英语时对英语单词
期刊
在养育孩子过程中,你是不是发现自己孩子特别容易哭闹?有时甚至会觉得有点莫名其妙,不管你对孩子批评指责还是一味迁就都不能奏效,有时我们不予理睬还好,一干预孩子哭闹更凶了。孩子爱哭闹这状况让你又苦恼又心疼,不知道该怎么办好?面对孩子爱哭闹,需要用我们的教育智慧,寻找孩子哭闹背后的解码,才能采取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  当孩子哭闹的时候,哭声刺激着我们每一根神经,我们往往瞬间血压上升,变得脾气暴躁,忍不住
期刊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会发现这样有趣的现象:有的教师温柔和蔼,却能叫那些顽皮不驯的学生听话;有的老师批评学生,能叫他心服口服;有的老师批评学生却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这些现象是令人深思的,它说明思想教育工作除了要注意方式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教师热爱学生,真诚帮助学生,学生理解老师的一番苦心,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导,这是一种相互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糸,体现着心理上的相互沟通。因此,师生
期刊
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运用一些课堂导语,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像一把钥匙,为学生打开学习的大门,让他们进入学习的状态,集中注意力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因此,设计有效的课堂导语,更能打动学生,起到良好的过渡作用,引导学生尽快以饱满的热情进行学习,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但是,导语设计得一般,则不会达到这样的效果。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巧妙设计课堂导语,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为本
期刊
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和多次参加新教材培训的学习,浅谈一点我对高中化学新课标、新教材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做法和反思。  一、新课标、新教材的体会  (1)新教材特别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与方法。新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主题覆盖、多元线索、螺旋发展来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知识与概念的建构,理解力的发展,认知结构的形成。新教材每部分内容都精心编排,结合学生的知识层次和认知层次设计教与
期刊
强调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是发展学生审美体验、艺术表达和文化认知的基础,也是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歌曲识谱视唱的教学一直是小学音乐教育的难点问题。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内容安排要符合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规律,不能把识读乐谱作为孤立的知识点……要从感性入手,深入浅出,逐步提高。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低年级识谱能力的培养起着如音乐大厦基石的作用,那么小学低年级应该如何进行识谱教学呢
期刊
内容摘要:插图作为教材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够传递直观信息,对文本进行深入说明及延展,暗示故事背景,使情境明朗化。借助文本插图,深入挖掘有效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获取解读语篇的技巧,提炼重点,解决难点,形成有效的阅读策略。根据插图信息,总结归纳文本,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文本插图语篇教学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能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小故事。
期刊
摘要:寻找小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让写作教学由难变易,由繁变简,以小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以写作促进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养成。深入思考,切切实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小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与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 写作 作文教学 途径  一、寻找小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的意义:  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我们的习作教学存在着许多不足,主题单调乏味,千人一面;内容千篇一律,空洞无物;
期刊
摘要:怎样纠正孩子不良的学习习惯,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老师通过关心、关注学生来发现学生的优点,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肯定,使他们在情绪上得到满足,心情保持愉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让课堂学习更高效,求知更成功。  关键词:欣赏;课前准备;课堂秩序;发言踊跃;倾听专心;练习高效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曾经说过:“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老师通过关心、关注学生来发现学
期刊
一、“分物游戏”这课简介  “分物游戏”是北师大教材第三册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一节的内容,这一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目的是:(1)在“分一分”的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初步领悟除法的意义。(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3)使学生能对数目比较小的东西进行平均分。(4)让学生
期刊